乾坤之行 第二章︰游龍槍法

作者 ︰ 復之言

柳義所練的馬步樁,雙腳分開略寬于肩,采半蹲姿態,因姿勢有如騎馬一般,而且如樁柱般穩固,因而得名。

通過練習馬步主要是為了調節「精、氣、神」,完成對氣血的調節、精神的修養的訓練,鍛煉對意念和意識的控制

在蹲馬步的時候,各派均要求凝神靜氣,呼吸自然,蹲得深、平、穩,直接練習喉、胸、腎等器官,並使月復部肌肉縮進,腿步肌肉緊張,以圖達到全身性的綜合訓練。

這種樁功,由于是長時間的靜功,所以對于人體全身各器官是很好的鍛煉,通過這樣的鍛煉能夠有效的提升在劇烈運動時人體的反應能力,並可壯腎腰,強筋補氣,調節精氣神,且下盤穩固,平衡能力好,還能提升身體的反應能力。

修煉馬步樁,隨著功夫逐步深入,一般來說可以達到以下幾方面效果︰

一、每天習練,堅持三年之後,整個人會神奇地變為力大千斤,而且平時行走如飛、飯量大增;

二、體內真氣猛增,充沛通暢,小月復時有熱團;

三、精力異常充沛,口中津液常滿,每天睡覺的時間可大大少于常人;

四、如功夫下得深,則內氣鼓蕩,可隨意而行,運之于體內及體表;

五、功夫進一步,可達「心手相應、得心應手」之境;

六、如人有小疾,可應手而解。如打坐修道,可迅速入靜,即所謂助道品也;

七、功深到極處,甚至可達「仙人指路」之效,也就是出現一些預測之類的神通。

自十歲開始隨父練武,他的馬步樁功足蹲了六年之多,且天天如此、寒暑不輟,上述前六個境界已全部達到,只是第七個境界要涉及到據說是涉及到了一些修真的入門秘法,單純靠練武,非夙緣慧力深厚者很難悟到,所以一直未能突破。

整整半個時辰過去,驀地,周身的霧氣似乎開始有些淆亂,慢慢地發生不規則地扭曲變動,好象是被風吹散開的樣子。

猛然從靜定中回過神,心頭一緊,柳義便知道今天的馬步樁功火候已到,再勉強下去非只無益,反而有害。

隨即意守丹田片刻,用力呼了幾口氣,「收功!」,緩緩起身,此時,這個少年全身上下已是被汗水濕透。

「嘩啦!」,將上身短褂月兌下,稍息片刻,接著又在地上打起了家傳的「五形拳」——龍、蛇、虎、豹、鶴形拳。

「五形拳」據說為柳義祖上于天脈大陸上一宗門所習得,其法月兌胎于天脈人博大精深的五行學說,揉和了龍、蛇、虎、豹、鶴五種動物的運動和搏擊精華。

所謂︰「龍應木,蛇應水,虎應金,豹應土,鶴應火」,鶴拳練精,蛇拳練氣,龍拳練神,虎拳練骨,豹拳練力。

其拳理相生相克,剛柔相濟,應物無窮,內外兼修。招式上攻守兼顧,勁道凌勵,變化多端,暗藏殺機。

在天脈大陸上可以排到九級的武學秘籍,算得上是比較靠前的了。

武術、醫術在天脈大陸上的流傳由來已久,據說是聖人們在陰陽五行這些天道法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讓人們修習,強身健體,進而體悟天道。

同時,天脈大陸面積廣袤無比,東西南北不知縱橫幾億萬里,人類聚居生產活動的地方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更有無數未知的疆域,如︰

深山大澤,萬里荒漠,千里冰原,海外荒島等等常人遠未涉足,而那里是飛禽走獸、豺狼虎豹的天下,甚至還有令人聞之色變的妖禽怪獸,就是在一些偏僻的小型聚居區,人類還時常受到襲擾。

因而,一直以來,除了那些一心讀書求取功名而沒有時間或者沒有精力去練武的讀書人,天脈大陸上的一般人為了強身健體、保家衛園,大都以武為本,尚武成風。

天脈大陸武學亦有九個層次,一級為最低,俗稱「入流」,九級為最高,一級到九級均屬後天範圍,一律稱為武師,突破了九級的稱之為「先天」,成為先天的武師便可溝通天地中先天之真氣,並可外發于體外,殺人于無形,且威力強大。同時,先天之後,他們的壽命就是凡人的一倍,達二百多歲。

所以,達到先天的層次是許多天脈大陸武師夢寐以求的目標,就是當下的柳義也不例外。

但是武學之一道能達先天的,據說十萬個練武者中也沒有一個,比如︰就柳義生活的這個叫明新州的,屬五品級別建制的地方,其治下共九縣,有二百多萬人口,目前听說到的僅有五位先天武師。

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這幾位先天武師都有一個共同的現象——

那就是他們剛一達到先天,就不知為何,拼命地往外面跑,似乎是想去找什麼東西,竟然沒有一個是願意呆在原地,只是過了一段時間以後,有個別的回來,然而竟然是發現他們頗為沮喪,一副如霜打的茄子悶悶不樂的樣子。

不論何家何派武藝,均離不開刻苦砥礪和持之以恆,「五形拳」的煉法是「小成三年中,大成十年功」。柳義拳法小成已二年多,當年十四歲的他竟能突破三級巔峰達到四級初階,也就是大陸上俗稱的「中階武師」層次,而今,已達五級「巔峰」,意謂著不久之後便可向六級沖刺。

「呼!呼!呼!……」。

只見,柳義在自家畝許大的院子內打起「五形拳」,時而形似游龍,時而動若虎豹,又或屈曲盤繞如蛇狀,又或鶴立群雞、穩若磐石。

「嗖!……嗖!……嗖!……」。

片刻之後,他的身軀竟然比之前快了幾倍,如閃電般不停地移動穿插起來,竄奔跳躍,輾轉騰挪,抑揚吞吐,拳腳如風。

整個套路打下來,那真是拳腳剛勁,力大千斤,吐納綿長,氣息渾厚。

內行人如在此時看到了,就知其已得其中精義。

打完了拳,微微喘幾口氣,他抓起一塊掛于竹竿上的一厚厚藍色布巾,擦拭干淨身上的汗水,已是天色微明。

柳義想了想,看看還有些時間,就返回屋中,拿出來一桿丈余大長槍,接下來,就在院子里面練起了當今大津武術界很少有人能見識到的不傳絕技——內家「游龍十三槍法」。

其實,這個槍法並非傳自祖上,而是由他讀書時的啟蒙老師「孟夫子」所傳授。

據稱,內家槍法在大津國的傳承並不多,使用者多為軍中的大將,在世俗的戰場上運用,那可真是「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封妻萌子的絕學。

听說「孟夫子」也是年輕時得自于一南郡的大儒,對柳義那可是又看面相、又進行試探,在整整考察了五年之後,于他十二歲時,才肯教給他的。

槍桿的木材是大津國北方所特有的白蠟樹,柳義這邊的南方地區沒有生長。從外表看,槍身筆直如切,槍把粗如鴨蛋,槍頭粗如鴨蛋黃,表面泛出青光,連一點疤節都沒有,槍頭不比槍把細多少。

整根槍桿沉重密實,又長又沉,常人兩只手端平都難,很不好使,如發力一抖,桿身「呼呼」直顫,雖然振幅不算大、但持久。按「孟夫子」的說法,這根槍桿對于一般的武師來說都是比較難找的,就是他也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搞得到。因為,這得要有專門的人員,按照實戰要求,根據一定的選種、擇地、種植、護理等秘法來培養出來的。

從白蠟樹苗只有一米高時就開始修剪,只保留樹頂幾片葉子,不允許長任何側枝,為的是限制其生長速度,並使樹干筆直。

而且更為夸張的是,還要一天十二個時辰時時關照,為之澆上藥水,不能讓其長蟲,否則一受蟲害就留下疤了。

同時,它們還有一個要求,就是不能種得太密,以至光照不好,樹木就會彎曲,那就變廢材了。

如此下來,一片符合要求的向陽之地,根據秘術種上一百根,二、三十年關心下來,能成十根就很不錯。

只見柳義站在院中,雙手抓住槍把,重重復復地做起了了三個基本動作——「攔、拿、扎」,這也是他每天晨練的必修課程,因為「游龍十三槍法」其他的種種玄妙動作和招式都可以從中演化。

柳義揮汗如雨,心無旁騖,待這三個基本動作足足重復了上千遍,他又在院中練起了「大槍樁」——

手臂向前伸開,右手抓住槍把,把丈長的桿子端平,身體如雕塑一般一動不動地站定。

不久,「哆!……哆!……哆!……」,柳義全身的關節、骨骼竟然微微抖動,奇妙地和白蠟桿大槍抖動的頻率同步,人槍合一即槍和人渾然抖成一體,這一端整整又是半個多時辰,直到腰酸背痛,四肢麻木,他才停了下來。

「孟夫子」常常捋著胡子,滿臉自豪地對他說︰

要練過「大槍樁」,才能听懂自己的槍,槍和人才能互相感應,一模槍桿習練者就知道槍想干什麼,任何加在槍頭上的一點小小的力量都能清晰地感覺到。這就是所謂的「听勁」!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乾坤之行最新章節 | 乾坤之行全文閱讀 | 乾坤之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