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河山皆華夏 第九十章 北返

作者 ︰ 春天的胡楊林

ps︰(感謝「虎賁集團軍」書友的月票和「caian」、「鐵血天驕」、「整軍經武」書友的打賞!

另外,最近一段時間寫得有些拖沓,接下來我會適當地加快節奏。後面會更加精彩,希望各位書友繼續保持關注,謝謝!)

三月十一日下午,衡州府城以北五十余里處,一支軍隊正沿著官道向南行進。長長的行軍隊列綿延數里,大約有上萬之眾。隊伍上空是清一色的火紅色軍旗,其中又以一桿「高」字將旗最為醒目。

這正是由高一功統率,前往衡州加強防守力量的部分一萬余忠貞營兵馬。昨日下午,得到了堵胤錫的命令之後,高一功沒有絲毫耽擱便領軍出發了,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最遲在明日上午便能夠抵達衡州。

這一路上雖然沒有遇到敵情,但高一功依然沒有絲毫懈怠,長年的征戰生涯已經令他養成了時刻保持警惕的習慣,在行軍途中將大批哨騎撒了出去,周圍一有什麼風吹草動,很快便能知曉。

突然,前方煙塵卷起、蹄聲隆隆,一隊哨騎從遠處一座小丘的拐角處奔了出來,一直來到高一功的將旗附近。

領頭一人翻身下馬,略帶急切地抱拳道︰「高公爺,前方十幾里之外有大批韃子正往北來!」

高一功本是大順政權的勛國公,在忠貞營被隆武朝廷招安之後暫時還沒有獲得明朝賦予的爵位,但一些原來的老部下在私下里依然以「高公爺」相稱。

听到哨騎頭領如此一說,高一功不動聲色地問道︰「有多少人?」

「走旱路的大約有上萬人,跟我軍的人數差不多,」哨騎頭領一邊說著一邊順手朝西面一指,「此外,湘江上還有一支水師,從戰船的數目來看,大約有四五千人。」

早就獲悉了衡州方向情況的高一功當然知道,這就是先前那支率先抵達衡州城下的清軍偏師。如今再根據哨騎探得的情況來看,這支清軍已經悉數北返,十有**是要去和多鐸會合。

高一功點點頭︰「我知道了,你們繼續前去打探!」

「遵命!」

哨騎離開之後,高一功沉吟片刻。朝著身邊的傳令兵吩咐道︰「傳令下去。全軍讓開大路,往東暫避,避免與韃子正面接觸。」

高一功在軍中的威信還是頗高的,因此。命令下達之後很快便得到了執行。全軍離開了原來行走的大道,往東移動了數里,在一片山丘的背面停了下來,暫做停歇。

暫時安頓下來之後,高一功身邊的大將田虎說道︰「高公爺。咱們未戰便讓開大道,若是傳到那幫文官的耳朵里,怕是又有了刁難咱們的借口。」

高一功不以為意地哼了一聲,道︰「咱們是奉命前去支援衡州,又不是奉命去與韃子正面作戰。不管路上發生了什麼情況,只要及時趕到衡州,就算完成了任務。他們又有什麼好說的?」

說到這里,高一功不由得又苦笑了一下︰「再者,話又說回來。朝廷的那幫文官真要刁難咱們。也不會少了這一個借口。對面的韃子人數不比我們少,打不打得過還另說。就算打得過,咱們拼了命去進攻韃子,打贏了沒什麼功,打輸了還有過。干嘛要費這些工夫?咱們還是多為自己想想吧,要是把這些老弟兄都拼光了,天底下哪里還有咱們的去處?去年荊州那一戰,我可是永遠都忘不了。」

一听高一功提起荊州。同樣參加過忠貞營圍攻荊州之戰的田虎也不禁生出了幾分惱怒︰「那一戰,要不是何騰蛟那幫人磨磨蹭蹭。將我軍的側翼暴露給韃子,又何至于是那樣一個結果?」

「過去的事我也不想再多提,總之,以後記住教訓便是了!」高一功說道,「在那幫文臣的眼里,咱們始終都是草寇,需要他們時刻提防。哼,要是闖王還在,咱們又何必去接受他們的招安?說起來,如今朝中的文臣里面,也就是堵公還算個明理之人,看事情看得明白,也有著旁人沒有的容人之量,不過,僅他一人也改變不了朝中所有文臣的想法。」

田虎想了想,說道︰「堵公的所為,的確有些不同,但只怕他也不會毫無緣由地好心,所做的的一切,還是為了拉攏利用咱們。」

「這個我自然知道,但至少在他眼里,咱們還算有用之人。換做何騰蛟或是其他文官,咱們就是一幫草寇,連利用都不屑談及。」高一功說,「不管怎樣,堵公的為人我還是敬佩的。年初的時候,他為了給咱們忠貞營籌措糧草,甚至不惜放架去與當地的縉紳地主好言相商。無論他今後如何想、如何做,至少現在對咱們不錯,那咱們就得知恩圖報。說實話,此次也就是看在堵公的面子上,咱們才會來湖廣協助其余各軍鎮作戰。要不然,就讓何騰蛟、傅上瑞那幫人自己去和韃子慢慢地耗吧。」

隨後,高一功感到自己似乎有些激動了,便將話題轉移開來,與田虎還有其余幾位將領趁著大軍暫作歇息的時候商量起了接下來的行軍計劃還有其余一些軍務上的事情,直到南邊傳來一陣陣宛如平地驚雷的隆隆巨響。

……

一支上萬人的清軍從南邊開來,浩浩蕩蕩地行進在官道之上。看那旗號,果然是前些日子去圍攻衡州的滿洲瓖藍旗和正白旗兵馬,其中既有頂盔披甲、一臉戾氣的戰兵,也有身著皮袍、押送著輜重車輛的包衣阿哈,但整個行軍隊列卻排得整整齊齊,行進之中也絲毫不亂,儼然一股強軍風範。不過,可能是因為沒有達成目的的緣故,幾乎所有人的臉上都帶著幾分不甘心。

「可惜了,要是再多給咱們一些時日,偽帝朱聿鍵絕對會成為我軍的階下囚!只可惜,豫親王卻讓咱們放棄攻打衡州前去與他會和,白白葬送了這大好的機會!」正白旗梅勒章京卓羅連連搖頭嘆氣,心有不甘地說道。

而作為偏師主將的瓖藍旗梅勒章京藍拜則顯得要沉穩些,這也是多鐸選中他做主將的原因。听到卓羅的抱怨,藍拜看了他一眼。道︰「不要再抱怨什麼了,豫親王如此做,自然有他的道理。衡州城中的明狗已有三萬之眾,軍心士氣都已經被偽帝朱聿鍵給鼓動了起來。我們又沒有攜帶紅夷大炮過來,即便勉強攻進城去。也要損失不少其中的勇士。並且。如今數萬闖賊余部已經進入湖廣,我軍的糧道也有時刻被切斷的危險。豫親王需要從全局考慮,讓咱們北上與他會和,也在情理之中。」

卓羅正準備在說什麼。前方一隊探馬來報︰東北方向發現一支明軍,似乎是接受明廷招安的闖軍余部,主將旗上一個「高」字。正躲在一片山丘的北面,但沒有進攻和伏擊的意圖。

「哈哈,明知不敵便主動躲了起來。看來這些闖賊欲孽還挺有自知之明!」卓羅不禁笑道,隨後又對藍拜說︰「他們不敢接戰倒罷了,咱們可不能就這麼放過他們!勇士們憋了一肚子的火沒處發泄,正好拿他們開刀!」

藍拜思索片刻,搖了搖頭︰「算了,豫親王讓咱們盡快趕去與他會和,就不要因為這點小事節外生枝了!這些闖賊余部之所以躲到一邊,一來是的確不敢與我軍交戰,二來是因為他們也不願死心塌地地為偽明朝廷賣命。既是如此。咱們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要真打起來,白白增添的損失倒放在一邊,若是耽擱了時辰,咱們在豫親王那里可少不了討一頓責罰!」

听藍拜將多鐸搬了出來。卓羅只好作罷。

隆隆的步伐聲和馬蹄作響一直在持續著。清軍沒有做絲毫停留,一路向北行進,走過了剛才忠貞營兵馬走過的道路,一面面藍色瓖紅邊和純白色軍旗在風中獵獵作響。

……

清軍頭也不回地北去之後。高一功留下幾隊哨騎殿後警戒,之後便下令麾下的兵馬繼續向衡州方向進發。如今衡州城下的清軍均已北返。前方應該不會再有什麼敵情。但即便是如此,高一功依然保持著起碼的戒備,將大量哨騎遠遠地灑在行軍隊列四周,形成了一道道嚴密的外圍警戒線。

……

高一功統率著麾下兵馬繼續向南走了十幾里之後,又遇到了一支迎面而來的大軍。只不過,這一次不再是清軍,而是從衡州出發的明軍蕭曠部和黃朝宣部,由兵部尚書、督師大學士朱大典親自督率。

高一功得知當朝兵部尚書就在對面軍中,礙于禮節也只好暫時放下先前對朝廷的芥蒂,前去拜見。

見面之後,朱大典對忠貞營諸將的態度倒也不像某些文官那樣惡劣,面帶和善地問了這一路上的情況,隨後便向忠貞營各將傳達了隆武帝的旨意。

原來,隆武帝得知忠貞營已經抵達,又見城外的清軍悉數北撤,便下令讓蕭曠部和剛抵達衡州的黃朝宣部前去與北面的各軍會合、與之並肩作戰,力爭擴大戰果。馬進忠部和陳友龍部則留下守衛衡州。本來,隆武帝考慮到朱大典年事已高,不宜再來回奔波,準備讓武英殿大學士楊廷麟接替朱大典作為督師,但在朱大典的再三堅持和懇請下,最終還是同意讓他繼續前往節制各軍。

大軍出發之前,隆武帝特意囑咐朱大典注意保重身體,並又給了他一道聖旨,命他全權節制蕭曠、黃朝宣、龐岳、劉承胤四鎮以及忠貞營的兵馬,繼續與清軍作戰,直到迫使其完全北返為止。

听朱大典宣傳達完隆武帝的旨意之後,高一功等人倒沒有提出什麼異議,表示自己願意接受朱大典節制,于是兩軍合兵一處,就地暫作休整、埋鍋造飯。

到了後半夜,也就是三月十二日凌晨,大軍繼續開拔,抓緊時間前往衡山縣城與李過、龐岳等將領會合。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九州河山皆華夏最新章節 | 九州河山皆華夏全文閱讀 | 九州河山皆華夏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