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國風雲錄 正文 第十六章 張浚的選擇

作者 ︰ 猛子

長安的聖旨傳遞到開封的時候。王淵已經率軍出了,而羅蘭也帶著選鋒軍南下攻打應天府。

岳飛即刻上奏,把中原大戰的最終戰果以及鎮戍中原、收復山東和南下攻打江淮的相關策略和具體部署詳細告之。

九月二十日,岳飛率主力大軍離開開封,直殺應天府。

應天府距離宛亭戰場不過兩百多里,東南宋軍一直密切關注,此間張浚也曾動過心思,想出兵北上以為牽制,幫助山東金軍殺出虎烈軍的包圍,但呂頤堅決阻止,認為河北金軍勢必要予以援助,雙方會殺得血流成河、兩敗俱傷,這對東南有好處,所以還是坐山觀虎斗為上策。然而,就在宛亭戰局僵持之際,從杭州送來皇帝的聖旨,命令張浚退守應天府,命令辛興宗率軍南下揚州,會同江淮各軍圍殺孤軍深入的虎烈軍,確保長江防線的安全。

張浚在雍丘戰敗後,並沒有即刻上奏朝廷。而是拖了幾天,直到虎烈軍在廣濟渠南岸包圍了金軍之後,他才上奏江寧,把戰敗的責任一股腦兒推給了辛興宗、王德等人,並指責山東金軍配合不利。這份奏章估計已經送到了江寧,但皇帝在杭州,還不知道前線大敗,而這份聖旨顯然是在雍丘大戰期間出來的。皇帝下達了和江寧截然相反的命令,不但叫張浚退守,還叫辛興宗率主力到江淮圍剿虎烈軍,由此可見杭州和江寧兩地的矛盾已經公開化,皇帝根本不同意江寧的主動防御策略,為了確保東南的安全,他要棄守應天府,集中兵力戍守江淮兩道防線了。

張浚自雍丘戰敗後,心態就徹底變了,變得和當初的辛興宗一樣,急切盼望著杭州的聖旨,希望通過老皇帝的保守策略挽救自己的仕途。他已經敗了一次,如果不是呂頤獻計,隱瞞戰敗的事實把金軍誘到了開封,繼而迫使虎烈軍轉移戰場,把主力調到廣濟渠一線圍殺金軍,此刻應天府可能已經丟了,自己即使想推卸責任都找不到理由。

接下來的問題是,如果金軍突圍了,岳飛再度率軍南下攻擊。他還是守不住應天府,完顏撻懶勢必仇恨他在金軍生死存亡之際袖手旁觀,也采取觀望之策,而江寧自顧不暇又不可能給他援助,如此應天府必定丟失,他也就徹底完了。所以想來想去,最為穩妥的辦法就是放棄應天府。現在老皇帝的聖旨來了,雖然沒有明確下令放棄應天府,但既然把辛興宗的主力大軍調走了,這擺明了就是要放棄應天府,不過需要張浚來承擔這個罪責而已。

張浚大為惱恨,他絞盡腦汁想擺月兌罪責,誰知杭州的老皇帝和童貫根本無視他的存在,已經把丟失應天府的罪責早早給他背上了。張浚為此怒不可遏。雍丘大敗,主要責任應該是江寧的,在虎烈軍奔襲江淮之際,江寧不是從淮河以北調兵回援,而是命令他率軍北上攻擊,這根本就是個錯誤的決策。現在杭州下令放棄北上攻擊之策,轉而調兵回援,杭州和江寧公開斗起來了。童貫和宇文虛中的矛盾公開化了,他卻成了犧牲品,這太不公平了。

張浚的仕途算是完了,他高居上位的日子所剩無幾。呂頤有心無力,想幫忙也幫不上,只能表示同情。江淮形勢危急,江寧岌岌可危,救援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雖然辛興宗不在了,但老皇帝的聖旨還要遵從,張浚膽子再大,也不敢造反,所以他和呂頤商量了一下,決定由呂頤帶著八萬大軍南下,他帶著五萬軍隊戍守應天府。

呂頤離開不久,宛亭戰場就生了驚人變化,虎烈軍竟然全殲了山東金軍。這個消息讓張浚目瞪口呆,他做夢也沒有想到虎烈軍的實力已經膨脹到如此地步。

虎烈軍全殲了山東金軍,山東之地已經是他們的囊中之物,天下大勢就此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虎烈軍拿到了山東,接著就要打江淮,東南宋軍守得住江淮嗎?張浚就算不用腦子想也知道結果是什麼。以目前東南朝廷激烈的無休無止的權力斗爭,以今日東南軍隊的不堪一擊的戰斗力,根本不是虎烈軍的對手。

張浚忽然有了一個念頭,這個念頭一經產生便無法遏制。以他現在的處境,繼續留在東南即使不死也要丟官罷職,一無所有,反之,如果拿著應天府投奔長安。不但仕途可以保住,而且將來前景燦爛。今日虎烈軍的實力增長迅猛,甚至可以用一日千里來形容,先是攻佔代北,接著又滅亡西夏,今日又全殲山東金軍收復齊魯,可以想象,以這樣的勢頭展下去,東南宋廷必敗無疑,而中土的統一則指日可待。中土統一了,做為中興大臣之一,他還怕沒有出頭之日?

正當張浚考慮自己出路的時候,又生了一件讓他意想不到的事,那就是虎烈軍轉眼就殺到了應天府。虎烈軍中原大捷之後,不但火攻打山東,還同時攻打江淮,這實力之強悍足以讓人恐懼。

羅蘭率軍到了應天府,包圍了城池,準備強攻。

應天府又叫南京,是大宋四京之一,城池經過多年的修繕,高大堅固,易守難攻。

羅蘭和眾將繞著城池跑了一圈。覺得打起來吃力,隨即決定圍而不攻,以主力火南下,先把亳州和宿州拿下來,等到岳飛的後續大軍到了,選鋒軍就可以渡淮作戰了。

二天,張憲率十軍留在城下冒充主力,羅蘭則率方進、阿巴頓、傅秀國和張俊直殺亳州。

張浚在城里熬了三天,焦慮不安,反復權衡利弊,就是拿不定主意。他在應天府沒有什麼親信部下。擔心自己獻城投降一事會遭到將帥們的反對,繼而把自己一條性命送掉了,所以遲遲不敢做出決定。

四天,岳飛帶著大軍浩浩蕩蕩地殺了過來,應天府陷入極度恐慌。

張浚著急了,如果再不做出決斷,事情就麻煩了。當天晚上,他召集各軍將帥議事,把當今形勢、東南宋廷內部的斗爭以及江淮惡劣的戰局做了詳細的述說,他沒有說獻城投降一事,而是讓這幫將帥們自己做出選擇。

張浚這番話非常有作用。這幫將帥本來就很害怕,辛興宗和王德的軍隊不在了,呂頤又帶著一部主力南下了,留在這座城里的軍隊不但人數少,戰斗力也是最弱的,面對剛剛擊敗了山東金軍的虎烈軍,他們沒有絲毫勝算,心中的恐懼可想而知。如今又經過張浚一番透徹的分析,知道自己被東南宋廷拋棄了,何去何從還不是一目了然嗎?

「宣撫,目前形勢下,就算我們守住了應天府,又有什麼意義?」終于有將領按捺不住,出言試探張浚的想法。

張浚就等著有人問話了,他佯裝絕望之態,仰天長嘆,「沒有意義,什麼意義都沒有。」

「既然沒有意義,那這仗還有必要打嗎?」當即有人追問。

「的確沒有必要打了。」張浚抱頭苦嘆,「但虎烈軍要打,他們要攻佔應天府,我們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死定了。」

張浚絕望的心態足以說明問題了。幾個打算投降的將領湊在一起商量了一下,隨即決定勸說張浚主動獻城,投奔虎烈軍。主動獻城和被迫投降完全是兩回事,如果張浚願意主動獻城,那大家不但能保住現有的官職。將來還能獲得更大的利益。

听到一幫將領勸說自己獻城,張浚心花怒放,但臉上卻不敢表露,而是裝出一副猶豫不決的樣子,「我們獻城了,誰敢保證虎烈軍不會殺了我們?」

張浚這一句話就把自己和這些將領們捆到了一起。眾將看到張浚並沒有反對,也是暗自高興,畢竟此刻內訌不是好事,如果大家能抱成一團,肯定可以從虎烈軍那里得到更多的好處。

將帥們意見統一了,利益綁在一起,接下來的事就簡單了。張浚隨即派人射書城外,要求面見虎烈軍主帥。

岳飛接到張浚的書信,喜出望外,他沒想到大軍一箭未,張浚就要主動投降了。

「這倒是個驚喜。」孫革看完,「我現在可以恭賀都統收復應天府了。」

「的確是個意外。」岳飛心情大好,撫須說道,「我們有張浚的幫助,可以迅收復淮河北部州縣,大軍隨即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渡淮作戰了。」

「過了淮河,希望這樣的驚喜越多越好。」黃縱笑著問道,「要不要急告羅帥,請他不要攻城拔寨了,直接渡過淮河,盡快找到折可存並與其會合。」

岳飛考慮了一下,點點頭,「應天府的主力大軍已經過了淮河,估計正在和折可存交戰,如果羅蘭能急殺到,必定可以與折可存前後夾擊,予敵以重創。另外,從目前形勢看,江寧已經放棄應天府,轉而集中兵力戍守淮河,所以我們有必要派更多的軍隊火南下,搶在叛軍完成淮河防御之前,先行控制淮河防線。」

接著岳飛看了看黃縱,揮手說道︰「傳我的命令,叫羅蘭率軍火南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文閱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