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國風雲錄 正文 第二十七章 伺機而動

作者 ︰ 猛子

七月二十五日,王淵、劉?兩位大臣聯袂抵達長安。

此時李虎在驪山,宰相李綱陪同他們覲見了皇帝和太後,隨即把他們請到了東府,向兩位大臣詳細述說了最近生的所有事情,尤其是朝廷的大戰略和圍繞著大戰略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

王淵、劉?靜靜地听著,心里的波瀾卻陣陣翻涌。長安的變化太大了,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尤其是王淵,他和王?、趙明被調離西北軍,雖然心不甘情不願,但仔細權衡利敝,還是迅返回了長安。現在听到李綱這番述說,王淵不禁暗自後怕,如果他公開拒絕李虎的命令,後果恐怕非常嚴重。今天李虎顛覆國策,極力拉攏大地主大商賈,以贏得他們的信任和幫助,使得其實力暴漲,西北軍已經無力與其抗衡了。

「當前朝廷最重要的事情有兩件,一個是推行財經制度改革,大力展工商業,一個是攻打西夏,收復西陲失地。」

王淵听到這話,驀然抬頭,眼神炙熱,急切問道︰「馬上就打嗎?」

劉?卻是一臉驚愣。這次他出使西夏,使命就是與黨項人議和,在過去的幾個月里,他和李乾順、李察哥、梁乞申等西夏君臣艱難談判,隨著虎烈軍在戰場上的節節勝利,總算達成了盟約,誰知這才剛剛踏進長安的大門,他手上的盟約就變成廢紙了。

「我們有動西征的條件?」劉.?吃驚地問道,「天下三分,現在朝廷的目標應該是全力鞏固戰果,怎能鋌而走險,再起戰事?」

「漢王決心已下,無法更改。」李綱望.著劉?,正色說道,「朝廷所有決策都圍繞著大戰略而定,從大戰略的角度出,我們必須以最快度消滅黨項人。」

劉?呆了半天,覺得這個決策.太荒謬了,朝廷現在哪有動西征的條件?「即使要打,也應該先打東南。」劉?苦笑道,「相公,打東南,軍隊可以一邊攻擊一邊擄掠,而遠征西夏,錢糧耗費驚人,朝廷如何籌措這麼多的錢糧?」

「目前爭論的就是這個。」李綱似乎

認同劉?的意見,「.議事大堂內,宰執大臣們為西征還是南征爭論不休,但漢王西征的態度非常堅決,他已經叫渤海大王高寶龍返回太原,與大都督鐵鷹、契丹大王耶律馬哥商議西征之策。另外,王妃馬上就要返回長安了,估計王妃一回來,漢王就要趕赴延安府,親自指揮這場大戰。」

王淵再也坐不住了。他要參加這場大戰,他是西北.人,他最大的夢想就是在有生之年擊敗黨項人,攻克賀蘭山。不管想什麼辦法,他都要重返西北戰場,參加西征。

「相公,我想到西府拜見幾位使相。」

李綱稍有遲疑,起身相送。走到回廊上,王淵請李.綱留步,這時他看到李綱欲言又止,好象有話要對他說,隨即停下腳步,微微躬身,雖然沒有說話,但那姿態無疑是想請李綱把話說出來。

李綱和劉?曾.在雲中、河北戰場上兩次並肩作戰,交情深厚,而劉?在主持河北軍事的時候,王淵曾在其帳下效力,兩人相處得不錯。幾個月前,李綱在聯合西北人阻止

李虎乘機奪取國祚的過程中,得到了王淵的響應。王淵過去雖然是劉延慶的老部下,但他現在羽翼豐滿,也需要在朝中建立自己的關系,而李綱、劉?顯然就是最好的結交對象,所以王淵在做出積極回應的同時,也成功走進了李綱的「圈子」。

李綱在朝中權勢很大,他同樣需要武人的力量做支撐,像王淵這樣的西北新一代領軍人物正是他刻意拉攏的絕佳對象。這次李虎把王淵調出西北,不僅僅是為了更好的控制西北軍,同時也是要削弱西北將門的實力,另外也有遏制李綱、劉延慶等人的權勢不斷擴張的意圖。

「王妃在北方的影響力非常大。」李綱斟酌了一番後,緩緩說道,「太原大戰,正是在她的指揮下,取得了驚人的戰果。西征開始後,代北需要一個強悍人物坐鎮,而王妃是最好的人選,但漢王卻把王妃請回了長安。」

王淵微微皺眉,已經大概知道了李綱的意思。

「漢王親自率軍西征,誰來代理國事?」李綱手撫長須,臉色凝重,沒有再說

下去。

王淵心知肚明。漢王西征,坐鎮長安的肯定是王妃,而不是宰相李綱,這足以說明李虎已經不再信任李綱了。這很正常,先帝駕崩,李綱以最快的度聯合所有可以利用的力量阻止李虎奪取大宋國祚,雙方已經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對立,這時候李虎無論如何也不會讓李綱代理國事,任由其肆無忌憚的擴張實力。

「漢王把你調到中原後,有兩種安排,一是讓你出任東京留守,一是讓你出任中原宣撫副使,你個人的意見呢?」

王淵眼內頓時露出一絲怒意,但瞬即消失,代之以苦澀和驚懼。東京留守也罷,中原宣撫副使也罷,目的都是一個,剝奪王淵的統兵權。李虎已經決心對西北的實權將領們下手了,而位高權重的王淵顯然是第一個。

李綱的眼楮一直盯著王淵,但讓他失望的是,王淵面如止水,沒有任何喜怒之色。

「中原大軍的統帥是岳飛,那個人年青氣盛、驕橫跋扈,你

做他的副手不合適。」李綱輕輕嘆了一口氣,「東京留守宗澤年事已高,漢王一直想把他調回京城,所以以我看,你還是去東京吧,漢王或許更希望你出任東京留守一職。」

王淵點點頭,躬身致謝。

李綱一番好心,擔心他沒有看透形勢,還要繼續待在軍隊甚至返回西北,但如今李綱被遏制,李虎又決心把王淵趕出軍隊,如果王淵繼續執迷不悟,那他的前途就一片黯淡。李綱可不想看到王淵這樣的實力派人物就此消失,那對他而言損失太大了。

王淵告辭李綱,再也沒有返回西北參加西征的念頭了。

李綱目送王淵離去之後,很有些感慨。

在劉延慶帳下,王淵戰績最為顯赫。西北戰場、江南戰場、北伐戰場、河北戰場都有他沖鋒陷陣的身影,像韓世忠這樣的猛將就是在王淵的照撫下一步步成長,但現在韓世忠

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而王淵則黯然退出了軍隊。人的際遇太過玄妙,楊可世在中原戰場因為效忠于李虎,迅崛起,如今更是代替王淵成為西北軍統帥,相反,王淵卻陷入險境,腦袋隨時可能會掉。

旋即想到自己,也是如此。形勢展到這一步,自己和李虎成了敵人,為了大宋國祚的存亡,自己肯定和他有一番惡斗,而自己若想勝出,除了蓄積實力外,只有祈盼老天的幫助,祈盼出現奇跡,否則無法阻止大宋的敗亡。

這次王妃羅思南回京,證明自己和李虎長達大半年的親密合作終于結束。李虎先是利用設置參知政事分宰相之權,接著設變革機構分東府之權,其後又把大地主大商賈引入朝堂進一步削弱三省之權,這樣一來,李虎西征後雖然讓宰相代理國事,但實際上權柄卻被羅思南所控制。今日的朝堂上,大部分都是李虎的人,而這些人掌握著要害部門和實權,他們在王妃羅思南坐鎮長安的情況下,誰會傻到听宰相的話?

李綱仰頭長嘆,似乎要把心中的郁悶、悲憤和無奈一起傾瀉而出。

回到屋內,李綱和劉?娓娓而談。劉?是福建人,是蔡京一系,是堅定的新黨和變革派,但蔡京一系山頭林立,互相傾軋,劉?因為在北伐一事上持反對態度,最終和宇文虛中一樣,被趕出了京城。北伐後他留在河北真定府出任安撫使,結果因禍得福,沒有受到蔡京案的連累。

劉?是新學的研習者,是新政的實施者,他從實際出,既不支持大戰略,也不支持放任自由的經濟模式,為此,他和李綱激烈爭論,最後一拍案幾,他要辭官走人,不干了。

「你要去東南?」李綱問道。

劉?搖頭。他的弟弟劉革化在河東為官,兒子劉子羽在河東從軍,如果他逃奔東南,將給親人帶來災難。「我今年六十歲了,我辭官,致仕回家,頤養天年。」

「頤養天年?」李綱冷笑,「時逢亂世,生靈涂炭,中國罹難,李復以七十五歲的高齡,宗澤以七十歲的高齡尚在為國出力,你六十歲了就要回家頤養天年?」

劉?老臉一紅,羞愧難當。

「你知道漢王如何安排你嗎?」李綱兩眼如炬,狠狠地瞪著他,「漢王奏請皇帝,讓你以翰林學士的身份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出任參知政事。漢王尚且把你當作國之重臣,你竟然要辭官回家?」

劉?愣住了,半天沒有說話。

「我知道,早在漢王請出李復,以新關學為大宋官學的時候,你就不願干了。如今漢王更是使出雷霆手段,在財經制度改革上公然采用舊黨那一套,你當然不能接受,但是,你必須要知道,我們是大宋人,是中國人,這里是我們的國,是我們的家,這里有千千萬萬的中國人正在遭受苦難,我們即使粉身碎骨,也要前赴後繼,拯救中國,拯救中國的百姓。」

劉?低頭無語。

「你可以反對漢王的變革策略,但你不能拋棄中國,不能拋棄大宋。」

劉?苦笑,「好,我答應你,我留下來。」接著他低聲輕嘆,「伯紀,我知道你要干什麼,但是,漢王的實力太強大了。」

「是嗎?」李綱忽然露齒一笑,「你不是認為他的變革策略無法成功嗎?」

劉?眉頭微挑,霍然醒悟,「伺機而動?」

「如果老天保佑大宋,那我們就要為保護大宋而戰。」李綱聲音略顯嘶啞,帶著一股淒涼和無助,「如果漢王變革失敗,實力大損,內部必定分裂,那我們就有機會,反之……」

劉?表情凝滯,心里陣陣痛楚。反之,要麼與大宋共存亡,要麼順應形勢,隨波逐流,跟著李虎一起埋葬大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文閱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