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國風雲錄 正文 第六十二章 一錘定音

作者 ︰ 猛子

從燕京趕赴河北前線督戰,說明黃龍府對河北決已經感到不滿,金軍要設法打破對峙僵局,但面對宋軍的頑強防守,金軍如果堅持正面強攻,收效有效,所以必然要想其它辦法。```超`速`首`發

汴京生第二次兵變,大宋正在分裂,這個消息遲早要傳到金軍耳中,這顯然會增強女真人摧毀大宋的信心,所以,宋軍必須盡快在河北戰場取得一場勝利,否則戰局對大宋越來越不利。

皇帝和李虎連夜召集幾位統帥商議對策,董小丑、羅青漢、岳飛、楊可世、劉、宗澤、王淵等人反復推演戰局,最後一致認定金軍若要打破河北戰場的僵局,必定攻擊河東,從而逼迫宋軍從河北戰場調兵支援,這樣就可以在河北戰場贏得兵力優勢,同時又打擊了宋軍的士氣和信心,然後乘勢攻克邯鄲和大名府,全取河北。

李虎早先的對策較為保守,他要確保河北,要和金軍在河北決戰,但現在金軍的策略顯然有變化,李虎如果繼續消極防御,勢必陷入被動,形勢也就更加嚴峻了,極有可能把河東、河北都丟了。

「我們必須確保河東,必須守住大同和太原。」李虎思考良久,做了一個決斷,「我們寧願放棄汴京,放棄中原,也絕不能放棄大同和太原。」

這是沒辦法的。假如大宋沒有分裂,汴京和中原丟了,還可以退守江南,但現在大宋分裂了,老皇帝和童貫搶先逃到了東南,那麼皇帝和朝廷只能退守關洛時太原和河東如果丟了,關洛直接受到金軍的威脅,長安朝廷不要說中興大宋了,就連生存都成問題。

「大帥的意思是,放棄河北,放棄汴京和中原在就放棄,是嗎?」宗澤白眉掀動顯怒色,語氣也極為不善。

李虎遲不。今天是他第一次看到宗澤。宗澤在他的記憶里是個為大宋鞠躬盡瘁的忠臣,當年老爹說故事,提到宗澤就很激動,尤其說到宗澤死不瞑目終前高呼「過河!過河!!過河!!!」的時候,常常眼含淚水噓不已。其實,就算沒有這個故事,就算沒有記憶里的這個悲壯人物,白蒼蒼的宗澤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于兩軍陣前浴血奮戰的豪情和氣慨是讓李虎敬佩萬分。

「不到最後一刻,我絕不放棄。」李虎恭敬地說道「目前形勢對我們非常不利,我原想在河北打一場勝仗我們撤離汴京和穩定西北贏得時間,但是真人野心太大,太貪婪,他們不滿足于攻佔一個小小的河北,他們要佔據整個中土,所以,當前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已經不是在河北堅守更長時間,而是以重兵戍守太原和洛陽,固守關中,搶先奠定三分天下的基礎。無論何時何地,生存是第一,生存的問題解決了,才能談到展。」

李虎李虎的理由,他的目標是雄霸中土,有時候他必須做出舍棄,但宗澤和一幫西北人是大宋的臣民,他們對這塊土地,對汴京,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們寧願死,也不願意放棄自己深愛的國土和京師,所以,爭執也就開始了。

皇帝然站在宗澤、楊可世這些大宋文武一邊。而李虎和他地虎烈部下們當然抱成一團。堅決不同意把有限地兵力消耗在這種毫無意義地防御戰。

這時岳飛站了起來。走到:圖邊。指著地圖地太行山說道︰「大帥。金軍如果要攻打太原。只要三條路可走。最北邊是飛狐徑。中間是井徑。南部是口徑。飛狐徑現在由雷霆軍地李帥駐守。井徑由梁山軍地宋帥鎮戍。而口徑也在我們手。不論金軍走哪一條路。我們都能依據有利地形堅守一段時間。大帥有了這個緩沖時間。足以從河北戰場抽調援兵。所以我認為。沒有必要把形勢想得太壞。更沒有必要倉促從河北戰場調兵回援。」

李虎笑笑。搖了搖頭。他不能只考慮河北戰場。考慮中原和汴京。他必須考慮到將來。考慮到要搶先在天下三方地格局中佔得先機。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動應戰。三分天下地格局遲遲不能打破。那對中土來說是一場深重地災難。根本看不到統一地希望。

「這一仗地策略是。堅守太原和洛陽。確保河東和關洛地安全。不惜一切代價把金軍阻擋在河北。阻擋在洛陽以東。」

李虎斬釘截鐵。一錘定音。

二十三日午,李虎在帥帳做出具體的防御部署。

「二十四日,楊惟忠、姚平仲、趙明、劉光國率三萬西北軍趕到鄲會合王淵,取道口徑,由太原返回陝西四路,鎮戍橫山、天都山一線。」李虎的目光望向王淵和楊

鄭重說道,「我們都知道黨項人肯定要在今年冬天你們日夜兼程而回,務必給我守住西北邊關。」

「大帥可有什麼交待?」王淵問道。

李虎想了片刻,「無論如何不能讓黨項人逼近關中,威脅長安。另外,如果條件許可的情況下,你們要想方設法堅壁清野,這樣黨項人即使殺進了邊境,也一無所獲,更不要說擄掠人口了。去年我們從黨項人那里搶了大量的人口和牲畜,給了黨項人沉重一擊。黨項人缺少人口,國力恢復就慢,武力也就有限,將來我們就能更早地擊敗他們,收復賀蘭山和祈連山,把疆土拓展到遙遠的西域。」

王淵感覺李虎這句話里藏了些東西,他猶豫了一下,追問道︰「大帥打算先打黨項人?」

「這話現在說是不是太早了?」李虎笑了起來,「天下三分後,我們的周圍都是敵人,但對我們威脅最大的卻是黨項人,因為它在我們的背後,每時每刻都對我們下黑手。大宋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和八十多年的宋夏戰爭有直接關系。西北戰爭年復一年的繼續,而朝廷則年復一年的耗費錢財,結果大宋的財政入不敷出,逐漸陷入危機。假如黨項人沒有分裂出去,假如沒有這八十多年的西北戰爭,今日的大宋或許早已北伐成功中外一統了。」

皇帝低下頭,悲聲嘆息。劉、宗澤、楊可世等文武大臣也是黯然魂傷。黨項人的確是大宋一百多年來的夢魘,而這個夢魘到了今天竟然變成了噩夢,國破家亡的噩夢。

「天下三分的格局不能持,分裂的時間越長,對中土的打擊越大,所以我們必須迅速打破這種鼎立格局,開始一統天下的大業,但是,如果我們不把黨項人消滅了,不把西北穩定了,我們就會陷入兩線甚至多線作戰的窘境,我們就沒有實力去開創統一的偉業。」

李虎看看帳眾將,繼續說道,「這個道理想必大家都懂,這也是我們必須保存實力,必須在天下三分格局中搶得先機的重要原因。西夏不滅,大宋就沒有中興之日,天下就沒有統一的可能。」

李虎不想在這個話題浪費更多口舌,馬轉入正題。

「二十日,岳飛率領虎烈軍撤出館陶、魏縣,任由金軍逼近大名城下。」

岳飛、俊義等人吃驚地望著李虎,以為自己听錯了。

「大帥,你叫我們撤出大名?」林沖急了,猛地站了起來,大聲問道,「我們都撤了,大名府怎麼辦?」

「你們撤出大名府外圍後,馬趕赴城。」李虎面無表情地說道,「大名府的戍守之責由楊帥和西北軍負責。」

楊可世、劉光世、楊志等人齊齊抬頭,臉顯疑惑之色。

「你們把四萬西北軍全部撤進大名城,據城堅守。」李虎冷笑道,「金軍打一座四萬人堅守的城池,需要多長時間?」

「我們要堅守多長時間?」楊可世也沒有把握,他想知道李虎據城堅守的用意何在。

「沒有我的命令,你們不許撤。」李虎說道,「我們能否在河北戰場打一場勝仗,就看你能否守住大名城。」接著他轉頭看向董小丑,「二十四日,董帥率軍撤離大名府,趕赴。」

「董帥也到邯鄲?」楊可世的臉色不對了,「大帥,你打算把虎烈軍全部撤回河東?」

「有這種可能。」李虎說道,「如果金軍以主力攻打太原,我肯定要把主力撤回河東,反之,如果金軍攻打太原只是為了誘使我調兵回援,那麼我就在屯兵堅守,擋住金軍南下之路。守住了,攻打大名府的金軍側翼沒有保障,他們就不敢放手攻擊,同時可以配合楊帥堅守大名城。」

大家听明白了,李虎這是一個折衷之策,他把虎烈軍主力集結到鄲,既擋住了金軍南下黃河之路,又可以隨時支援太原和大名府。李虎把決戰戰場放在了。

「我剛剛接到太原送來的消息。」李虎說道,「真定城里的軍民還在堅持,金軍至今還沒有攻克城池,這是一個奇跡,他們給整個河北戰場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不知道他們還能堅持多長時間。」劉想起李邈和劉翊,還有城里頑強的軍民,心里一陣痛楚,「他們一直在盼著我們,但我們竟然眼睜睜地看著他們死在金賊的刀下。」

「我已經下令,叫宋江全力營救。」李虎說道,「他們的使命完成了,可以撤退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文閱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