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國風雲錄 第六卷 黃葉舞秋風 第六十八章 過河拆橋

作者 ︰ 猛子

月三十,潼關。

虎烈第八軍做為選鋒軍,率先渡河進入潼關,並迅速向西京洛陽挺進。此刻,童師閔、張師正的勝捷軍已經到達陝州治府陝城,距離洛陽三百里。

黃昏時分,鄆王和童貫趕到西北大元帥府行轅,和李虎、董小丑、折彥直商議攻打汴京之策。

折彥直和汴京一直保持著密切聯系,得到了汴京近期的所有消息。河北大戰正在打,但因為出師不利,汴京又向河北增兵了,這時候汴京衛戍軍只剩下三萬人,而且整個汴京及京畿路就剩下這三萬軍隊。

金軍撤走後,小皇帝擔心勤王大軍留在京畿對自己不利,所以第一時間下旨遣散勤王軍隊。汴京決定動河北大戰後,只調集了西北軍、京畿和京畿西路、北路的軍隊,並沒有從江淮、兩浙和荊湖一帶征調軍隊,這導致京師的防守兵力嚴重不足。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小皇帝當前的頭等大事是收復河北幽燕,短期內沒有精力顧及東南,如果大量更換東南軍政官員,勢必對東南造成混亂,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原狀,以此來安撫東南官員,確保東南穩定,獲得東南錢糧,但東南官員大部分都是蔡京、童貫和朱的親信,小皇帝嚴懲蔡京童貫等人,他們的靠山倒了,將來即使小皇帝不追究他們的罪責,但他們的仕途也到此為止了,所以東南官員和汴京地關系非常緊張,這種情況下,小皇帝祈禱他們不要造反就行了,哪敢征調軍隊?假若有幾個膽大包天的武將帶著軍隊到了汴京後,舉兵造反,把老皇帝救出去了,那小皇帝就全完了。

當然了,東南的軍隊沒有戰斗力,即使來了也是擺設,耗費錢糧而已。小皇帝從種師道和李綱那里了解了不少真實情況,也不指望他們了,而是指望河北大戰,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河北戰場上。

折彥直掌握的情況等于告訴帥帳里地所有人,奪取汴京不過是舉手之勞。

「我已經和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曹秘密約定,只待我大軍到達汴京城下,他就打開城門。」

折彥直這句話讓王激動得手舞足蹈,就差沒有跳起來大聲歡呼了。曹原來是河東第三將,祖上是大宋勛臣曹彬。曹氏和趙氏皇族數次聯姻,是皇親國戚。折彥直到西北後,老皇帝就把他調回京城,出任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曹家和折家的親密關系延續兩百多年了,而曹的夫人就是折家的女兒,以曹的身份地位自然會被牽扯進皇統之爭,所以此刻鄆王得到曹的幫助當然是情理之中的事。

既然汴京可以輕松拿下,那麼這次軍議的重點就不是怎麼打汴京,而是最大程度地削弱李虎和虎烈軍對汴京的威脅。

折彥直站在地圖前。詳細說明各軍地行軍路線。以及控制汴京後各軍地部署。

西北軍打頭陣。一部分進駐汴京城。一部分戍守汴京周邊地區。虎烈軍隨後跟進。一部分鎮戍西京洛陽。一部分于黃河南岸布陣。控制各處渡口。阻止河北方向地軍隊渡河南下。如果這次兵變影響到了河北戰場。河北戰場上宋軍全線崩潰。那麼黃河南岸地虎烈軍先就要承擔阻截金軍南下地重任。

折彥直還在滔滔不絕地時候。鄆王、宇文虛中、張孝純、範致虛等人就緊張地望著李虎和董小丑。

折彥直所擬定地計策事實上把虎烈軍擋在了汴京城外。按照這個部署。虎烈軍不但不能進駐汴京及其周邊地區。反而還要替西北軍擋住河北方向地敵人。說句難听地話。就是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還沒有過河就要拆橋了。純粹把李虎和虎烈軍當傻子耍。

李虎地臉色越來越難看。殺氣凜冽。董小丑倒是沉穩。面無表情。但從他地眼神里看得出來。他非常生氣。

童貫面如止水,對李虎的憤怒視而不見,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折彥直也是一樣,越說越來勁,好象有意激怒李虎似地。

「汴京兵變,變數非常大,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河北戰場必定受到影響。」折彥直手指地圖,手指在滹沱河一帶劃了一條線,「現在,河北各路軍隊正在與金軍激戰,一打汴京出現重大變故,河北戰場失去指揮,其結果不言而喻,所以,我們要以最快速度解決汴京的事,同時在黃河南岸屯駐重兵,以防不測。」

「我們控制汴京後,會迅速與河北宣撫使取得聯系。種帥和姚帥都是西北軍地統帥,不出意外的話,他們會接受事實,轉而支持殿下。有了種帥和姚帥地支持,再加上河北戰場上的西北軍

我們有能力把金軍阻擋在黃河以北。」

折彥直望向李虎,言辭懇切地說道︰「此次兵變能否成功,能否達到預期目標,關鍵是速度。我們不但要以最快速度進駐汴京,還要以最快速度讓殿下登基。殿下做了皇帝,我們還要以最快速度重建中樞,穩定東西兩府,然後就是再次動河北大戰。殿下若想坐穩皇位,必須要以最快速度取得河北大戰地勝利,收復河北和幽燕,這是關鍵之關鍵。」

「虎烈軍將士主要是北方漢人,而這次隨同南下的還有數萬契丹、海等蕃軍,這支軍隊果進駐汴京,殿下先就會落下一個借助蕃人動兵變的罪責,這會激起汴京的憤怒,殿下動兵變的理由就會變得非常牽強,其次,這將給殿下登基帶來很大的麻煩。殿下登基需要汴京文官們的支持,虎王和虎烈軍的出現,肯定會激怒汴京的文官們,這幫人如果以此為理由和我們對著干,事情就非常棘手了。最後一點,我就直言不諱了……」折彥直走近李虎,毫不客氣地問道,「你的部下,尤其那些蕃人,看到汴京的繁華,必定要大肆擄掠,即使你嚴加管束也難以制止,因為誰都無法抵擋那種誘惑。

當年你們把燕京擄掠一空,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李虎冷笑。

他早就料到鄆王、童貫和西北人要竭盡全力阻止自己進入汴,要想方設法擺月兌自己,不讓自己如願以償地控制大宋權柄,但他沒想到這些人如此急不可耐,還沒有離開西北地界就要和自己談條件了。好啊,既然如此,那就不客氣了。

「理由倒是冠冕堂皇。」李虎臉上的笑容讓人不寒而栗,「這還沒有過河,你們就要拆橋了。」

「虎王,請慎重考慮。」童貫說話了,「我們都在一條船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現在形勢擺在這里,我們的時間非常有限。你可以設想一下,但你和虎烈軍,尤其那些契丹人和渤海人進入汴京,汴京人會怎麼想?」

李虎仰天打了個哈哈。童貫一而再再而三地要匆忙南下汴京,這也是原因之一。如果按照李虎的原定策略,先在河北擊敗金軍,收復河北,那麼鄆王的功績是有了,但虎烈軍的功績一樣顯赫,憑借這份功績,大宋人會認同虎烈軍,而虎烈軍也能大搖大擺地走近汴京,接受汴京人的歡呼。李虎和虎烈軍進了汴京,鄆王就無法擺月兌李虎的挾持,而李虎將籍此控制大宋權柄,這是童貫和西北人不願看到的事。

對于鄆王來說,他寧願不做這個皇帝,也不願被李虎所挾持,讓李虎控制權柄。童貫和西北人在這一點上意見一致,所以當折彥直把所有事情準備好之後,阻止李虎和虎烈軍進入汴京也就成了最為迫切的事。

此時此刻,箭已上弦,不得不,李虎還能怎麼辦?只有坐下來討價還價了。

李虎沉默不語。帥帳內非常安靜。

李虎的態度決定一切,如果李虎拒絕,那麼汴京兵變能否成功誰都無法預料。

「好。」李虎說話了,神態非常堅決,「我不進汴京,虎烈軍也不進汴京。」

王長松一口氣,這時候他才覺自己的後背涼颼颼的,冷汗已經濕透了衣服。

童貫也松了一口氣,眼楮里露出一絲得意。一路走來,驚險萬分,但今天總算如願以償。

折彥直和宇文虛中等人也松了一口氣。不管將來生什麼,這一刻他們很感激李虎。從折家和李虎結盟開始,從宇文虛中和李虎握手盟誓開始,中興大宋成為目標,而李虎幫了大忙,並在最後一刻放棄了他的野心,不再以抰持皇帝來控制大宋權柄。

大家都望著李虎,等待他開出條件。

「我把宋江的梁山軍、林沖的虎烈第八軍和耿守忠的義勝軍交給你指揮。」李虎繼續說道,「這三支軍隊可以幫助你們戍守黃河南岸,確保汴京安全。我帶著虎烈軍主力屯駐西京洛陽,一方面鎮戍西北,一方面兼顧河北和京畿。」

李虎看看王,又看看童貫和折彥直,冷聲問道︰「怎麼樣?可有異議?」

王不敢回答。童貫則微微點頭。折彥直想了一下,說道︰「殿下登基,汴京穩定後,你就要撤回太原,以配合我們攻打河北。」

李虎瞪著他,怒氣沖天,忽然,一掌拍到案幾上,「好,就這麼說定了。」說完他一躍而起,轉身就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文閱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