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國風雲錄 第六卷 黃葉舞秋風 第五十七章 一幫沒有廉恥的人

作者 ︰ 猛子

月初十,從太原傳來好消息,李虎同意汴京的攻擊兩路夾擊河北金軍。

李綱隨即擬制具體的攻擊方案,但這個方案在中樞議事上引起了爭論。

耿南仲認為,河北大戰開始之前,朝廷必須牢牢控制西北,以免中了李虎的調虎離山之計。河北宋軍一旦展開攻擊,京畿防守兵力薄弱,這時候李虎如果引軍進入陝西,攻佔長安,那汴京就非常被動了。

錢蓋、範致虛等大臣已經進入潼關,估計已經到了長安,但各路經略使還需要時間,正常情況下,到了六月左右,這些經略使就能控制陝西各路的軍隊了。

列席這次議事的種師道當即提出反對意見。

金軍從去年十二月南下入侵,二月初九撤退,二月底到三月前後一直在真定、中山定州和河間一帶作戰,但自從劉、岳飛攻擊中山失敗之後,河北戰場就基本上處于對峙狀態,金軍因此得到了喘息時間。

按照李虎和李綱的計策,五月初開始攻擊,那時金軍僅僅休整了一個多月,體力尚未恢復,是進攻的最佳機會,如果等到七月或八月,金軍早已休整完畢,以目前河北戰場上的宋軍兵力,未必能夠擊敗金軍。

種師道建議皇帝,進攻時間一定要選擇在五月初,這樣才有擊敗金軍的把握。

耿南仲嗤之以鼻,一介武夫,你懂什麼?打仗不時靠你們這些粗人砍砍殺殺就能解決問題,決定戰場勝負的是中樞策略。「如果這是李虎的調虎離山之計,你即使在河北打贏了,但我們丟掉了陝西,那這場勝仗有什麼意義?」

「既然汴京相信李虎,願意和李虎聯手攻擊金軍,那為什麼又要懷疑他?」種師道怒聲責問,「既然懷李虎,那為什麼還要動河北大戰?」

「防患于未然。」耿南仲理直氣壯。「只要控制下了西北。控制了西北軍。李虎就無法對汴京形成更大地威脅。」

就憑幾個根本不熟悉西北地文官就能控制西北。控制西北軍?種師道望著趾高氣揚地耿南仲。不知說什麼好。說重了嘛。得罪人。說輕了吧。這幫自以為是地大員們根本不知道厲害。種師道猶豫了很久。還是拿童貫來做例子說明西北地狀況。童貫主掌西北軍事二十多年。何曾實際意義上控制過西北軍?敗仗打得遠遠比勝仗多。難道還不能說明問題?

種師道避重就輕。這話就連小皇帝都置若罔聞。不過這句話提醒了小皇帝。「河北大戰開始之前。李虎必須把王送到汴京。把童貫地腦袋送到汴京。」小皇帝看不到王。就象一根刺始終扎在心里。寢食不安。

種師道苦笑。在汴京。在這座豪華地宮殿里。權力斗爭遠比戰爭重要。大宋即使到了這種危機時刻。老皇帝也好。小皇帝和大臣們也好。最關心地還是權力。而不是收復疆土地戰爭。種師道沮喪。絕望。看不到任何希望。這一刻。他甚至覺得天都是黑地。

遠在太原地李虎似乎知道汴京地心思一樣。馬上送來了第二道奏章。

王生病了,因為心灰意冷,了無生意,病情越來越重,暫時無法將其送往汴京。

童貫的勝捷軍在長安,而西北軍里又有很多童貫的老部下,李虎擔心殺了童貫,勝捷軍要造反,西北軍可能軍心動搖,所以李虎建議汴京,暫時不要誅殺童貫,還是羈押為好。

另外,金軍再度在大同周圍集結,估計馬上要攻打大同,而年初虎烈軍在大同一戰中損失慘重,軍隊無法得到及時補充,為此李虎決定從太原抽調兵力北上,這樣一來,虎烈軍若想從太原方向殺進河北,兵力就明顯不足。

李虎懇請汴京,下旨給虎烈軍統制岳飛,請他在河北招安各路叛軍,迅速擴張軍隊,以配合宋軍主力從正面戰場上攻擊金軍。

岳飛已經引起了汴京的注意。從劉的奏報來看,宋軍能收復真定,岳飛居功至偉。這個人打仗非常厲害,听說是相州湯陰人,家里的老母和妻子兒女在這次金軍入侵過程中下落不明。岳飛在湯陰沒有找到親人,隨即從老家招募了一幫壯丁,又招撫了幾支叛軍,組建了一支一萬多人地軍隊,向金軍展開了猛烈攻擊。

李虎這個要求讓汴京感到不安。

小皇帝詢問李綱,岳飛現在麾下有多少人馬?

李綱遲不語。河北的劉、辛興宗等各路統帥這段時間頻頻提到岳飛,因為河北各路宋

少,死守城池,不敢出戰,更不敢主動攻擊金軍,河北戰場上就成了唯一一支敢于攻擊金軍的軍隊,岳飛因此成為河北義軍投奔地對象,短短時間內,追隨他的義軍多達十幾萬人,甚至一些幽燕的義軍,真定中山河間三鎮的小股宋軍都加入了岳飛地軍隊。

李綱如果說實話,岳飛的這支大軍等同于虎烈軍,可以說,李虎的虎烈軍已經進入了河北,這是汴京不願看到也不願接受的事實,必定會影響河北大戰,但不說實話,河北大戰又要拖延到什麼時候?

李綱考慮良久,還是說了實話,「十萬以上。」

「十萬?」小皇帝和吳敏、耿南仲等人駭然變色。這次河北大戰,種師道麾下的軍隊也不過十萬,加上河北四路禁軍,兵力不超過十二萬,而岳飛竟然有十萬以上的軍隊,這太不可思議了。

「李虎背信棄義,出爾反爾。」耿南仲張嘴就罵,「他信誓旦旦地說,他地軍隊決不踏足河北,但岳飛是怎麼回事?這件事怎麼解釋?」

「我記得李虎曾在奏章中說,岳飛只有兩千人,怎麼短短兩個月時間內,他的軍隊就增加到了十萬人?」吳敏望向種師道,希望听到他的解釋,因為在這之前,種師道曾到河北去了一趟,他應該知道原因。

「這十幾萬人,其實都是河北的各路叛軍。」種師道嘆了口氣,「金軍入侵後,我們的軍隊大踏步後撤,甚至不戰而潰,但這些叛軍卻非常勇敢,他們為了戍守自己地家園,拿著木棍鐵耙,甚至赤手空拳沖了上去,義無反顧……」種師道想起那些戰死的人,內心悲憤不已,「岳飛進入河北的時候只有二千騎,但他卻和數萬金軍作戰,兩個月來,他大大小小打了一百多戰,不但迫使金軍迅速後撤,還收復了真定。定州安喜一戰,他帶著兩萬多人和金軍血戰一天一夜,兩萬人幾乎打完了,他才撤回來。」

種師道望著小皇帝,激動地說道︰「我們有這樣地悍將,有這樣的軍隊,為什麼不能馬上動河北大戰?岳飛有十幾萬人,而且他地軍隊規模每天都在增加,而我們有十二萬人,加在一起有二十多萬,我們完全有把握擊敗金軍。」

小皇帝心思動了,種師道這番話激起了他的勇氣,他決定馬上開戰。

「岳飛是李虎地兄弟,這支軍隊是虎烈軍,李虎違背了諾言……」耿南仲大聲叫起來,那聲音听起來氣急敗壞,而且夾雜著深深的恐懼,「如果李虎打汴京怎麼辦?李虎已經控制了河東,如果再給他控制河北,我們如何保證汴京的安全?」

「如果虎烈軍擊敗金軍,收復了河北和幽燕,我們又拿什麼保證汴京的安全?」種師道厲聲質問,「我們必須在河北戰場上擊敗金軍,用一場勝利來證明我們的實力,只有這樣才能阻止李虎,你知道不知道?一味退縮,一怯戰,這樣指揮打擊我們的士氣,增長李虎的野心,這麼簡單的道理你也不懂嗎?」

種師道白須戟張,氣勢威猛,殺氣噴吐而出,耿南仲害怕了,不敢對視,但他瞧不起種師道,仗著有皇帝撐腰,堅決阻止動河北大戰,他甚至建議皇帝馬上和金國商談聯手攻擊代北一事。這是金人提出來的,現在金人的使還在汴京,還在催促汴京馬上給出答復。

種師道氣得睚眥欲裂。河北戰場上,勇敢的大宋將士和百姓們正在用生命和鮮血捍衛自己的王國,保衛自己的家園,但汴京廟堂之上,一些人不但出賣國祚,還喪心病狂,要聯手仇敵誅殺護守家園的將士。這都是什麼世道?這世道還有黑白對錯嗎?大宋被這麼一幫沒有廉恥的人把持著權柄,如何不敗?如何不亡?

種師道的憤怒增加了主戰派的氣勢,小皇帝越來越傾向于攻擊,但他真的很恐懼,他害怕失敗,害怕一無所有。

「河北大戰必須馬上開始。」吳敏鄭重說道,「只要部署得當,讓岳飛和金軍正面決戰,必定能讓這支大軍消耗殆盡,如此我們不費吹灰之力,既能收復失地,又能重創李虎。」

李綱苦笑,他很難想像,大宋的宰執們為什麼總是想不勞而獲,總是想撿便宜,總是想漁翁得利,這世上怎麼可能會有這樣的好事?難道北伐失敗的慘痛教訓還不夠嗎?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文閱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