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國風雲錄 第六卷 黃葉舞秋風 第五十二章 變幻莫測的汴京

作者 ︰ 猛子

軍後撤,汴京歡騰,小皇帝和一幫親信大臣們沒有北,而是即刻把目光投向了東南。

老皇帝在東南頒布的三道聖旨讓汴京不但得不到東南糧食和軍隊的支援,連東南的消息都一無所知,但好在大同和太原依舊與汴京保持的聯系,鄆王還沒有公開和汴京對抗。為了防止汴京遭到老皇帝和鄆王的南北夾擊,小皇帝采納了種師道和李綱的意見,派出使急赴太原,拉攏和安撫李虎。如果李虎願意尊奉汴京的小皇帝,那形勢將對小皇帝非常有利。

李虎率軍進駐太原,雖然威脅到了汴京的安全,但考慮到大同正在遭受金軍的攻擊,李虎當務之急還是固守代北,再加上虎烈軍從賀蘭山撤軍而回,長途跋涉,大軍極其疲憊,短期內也不會采取南下的軍事行動,所以汴京還有足夠的時間搞定李虎。

另外,李虎從西夏撤軍了,折彥直的軍隊也就回到了陝西。折彥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牽制李虎,而李虎到了太原又可以威脅河北的金軍,這大大減輕金軍從對汴京的威脅,而汴京因此可以贏得時間,迅速解決東南的老皇帝。

種師道的半渡而擊之,李綱的尾隨追殺,都是由防御轉為進攻,意在收復河北幽燕,用意是好的,計策也可取,但對于汴京來說,打這樣一場大戰,先需要解決內部的穩定問題,也就是小皇帝必須把皇位坐穩了,讓朝廷听他的指揮;其次,要解決錢糧和軍隊問題,沒有足夠的糧食和武器,沒有更多的軍隊,這一仗就沒辦法打;最後就是李虎的問題,李虎地問題不解決,汴京的安全就無法保證,他是否忠誠大宋,尊奉汴京地小皇帝,直接決定了大宋國祚的安危,決定了宋軍的反攻能否取得勝利。

這三個急迫的問題,隨著金軍的後撤,迅速開始解決。

小皇帝為了鞏固皇權,大力調整東西兩府官員,短短時天內,東西兩府地主要官員有七成以上被換掉了,其調整幅度之大世所罕見。

小皇帝再次調整中樞大員。李邦彥的使命完成了,小皇帝以順從民意為借口,將其罷職,一捋到底。

張邦昌為太宰兼門下侍郎,出任宰相。吳敏為少宰兼中書侍郎,出任副相。李綱知樞密院事,主掌大宋軍事。耿南仲為尚書左丞,李為尚書右丞。

幾天後,種師道被解除同知樞密院事一職,改任為中太一宮使。種師道到樞密院任副職,其實也可以,並不違反大宋「以文制武」的基本國策,但值此關鍵時刻,小皇帝和他地親信們不敢信任武人,所以金軍一撤,種師道就被急不可耐地趕出了汴京。隨著他的離去,各路勤王大軍也陸續撤離汴京,除了一部分軍隊鎮戍黃河北岸的重要渡口外,有的返回了原駐地,有地則到山東和京西等地平叛。讓李綱和種師道憤懣不已的是,汴京竟然無視河北,任由河北自生自滅。就算大宋把中山包括真定府和河間兩鎮割讓給了金國,但其它州縣呢?難道也不要了?就這樣送給金國?

小皇帝急切要解決老皇帝。他和張邦昌、吳敏等人商議後。決定任命領開封府地聶山為江、淮、荊、浙等路制置運使。權主管馬軍司公事薛安為副使。前往東南。把老皇帝身邊地蔡京、蔡攸、蔡絛、高俅等人全部殺了。把老皇帝給抓回來。小皇帝現在手上由軍隊。他膽子大了。豁出去了。

李虎極力勸阻。老皇帝地最得力地親信就那麼幾個。童貫現在在太原。王、梁師成、李彥等人都給殺了。朱給罷職驅趕了。東西兩府地官員又給清洗了。老皇帝想里應外合重新執掌權柄地可能很小。這時候。小皇帝以武力解決老皇帝。不但會引起內戰加劇危機。對小皇帝地名聲也不好。而且目前尚不知道李虎地態度。如果他居心叵測。支持王故意挑起內戰。那對汴京來說就是個噩耗。

「投鼠不可忌器。還是從長計議。想方設法把老皇帝騙回京城最好。」

小皇帝仔細權衡後。听從了李綱地建議。收回了對聶山地任命。另派使臣到東南。請老皇帝返回汴京主持國事。

小皇帝把金軍入侵地責任全部推給了老皇帝和他地親信大臣。以此來進一步打擊老皇帝地實力。

梁方平因為未能在黃河北岸擋住金軍,被誅殺。

貶蔡京,其職官由太師降為秘書監、分司南京。貶童貫,罷去其河北河東燕山宣撫使一職,廢其王爵,職官由太師將為左衛上將軍,責令致仕,池州居住。

貶蔡攸,罷去其知樞密院事一職,職官由太保將為太中大夫、提舉

道宮,任便居住。

依罪責來說,這個處罰比較輕,小皇帝為了能把老皇帝騙回來,沒有一步到位,而是循序漸進。

二月二十二日,河北急報,定州、高陽、河間一帶的宋軍拒絕接受朝廷的聖旨,堅決不割讓土地,當地軍民和金軍展開了激戰。

二月二十三日,西北大元帥府急報,考慮到熙河、秦鳳、永興三路的西北軍主力要在汴京長期戍守,特意調遣勝捷軍鎮戍長安,確保關中安全。

另外,為防止金軍再次攻打汴京,西北大元帥府緊急調遣虎烈軍主力趕赴河東路的隆德府、晉州、絳州駐軍,以便即使支援汴京。

二月二十四日,金軍使趕赴汴京,要求汴京馬上把軍隊撤出中山、真定和河間一線,否則金軍將再次攻打汴京。同時,他們提了一個建議,因為金軍未能攻克大同,佔據雲中路,李虎實力猶存,金國願意把太原還給大宋,但前提是,宋金兩國必須聯手消滅李虎。

二月二十五日,宇文虛中返回汴京。

李虎的奏章讓一直提心吊膽的小皇帝和中樞大臣們松了一口氣,不管李虎是否值得信任,也不管李虎的用意是什麼,好歹李虎在這個關鍵時刻沒有攻打汴京,但虎烈軍南下佔據整個河東路,還是讓眾人聞到了一股濃郁的血腥味。

「勝捷軍到長安是怎麼回事?」小皇帝質問宇文虛中,「李虎是不是想乘火打劫?他已經控制了河東路,難道還想控制西北不成?」

宇文虛中日夜兼程而來,他也是今天才知道勝捷軍的事。當他離開太原的時候,李虎並沒有說要控制整個西北,但現在勝捷軍進駐長安,內中卻透出一股讓人不安的東西。

「如果如你所言,李虎在太原動了兵變,囚禁了王和童貫,那勝捷軍怎麼到了長安?」李綱對此也感到不解。他了解李虎和虎烈府,當前李虎即使乘火打劫控制了整個河東路,但李虎若想在河東路站住腳,太難了,畢竟大宋人要認同北方漢人,尚需要一段時間。李虎是個聰明人,他絕不會冒險進駐長安,更不會匆忙控制西北。事實上,李虎現在也沒有能力控制西北,除非他借助鄆王和童貫的力量,也就是說,李虎還在執行過去的策略,但為了避免大宋爆內戰,避免汴京直接對付王,故意把鄆王藏到了背後,以緩和與汴京的矛盾。

李虎心里忽然冒出一個念頭,李虎在太原動兵變的真正目的可能是為了保護鄆王。小皇帝對此非常敏感,他似乎想到了這一點,所以馬上質問宇文虛中。

「李虎在騙我們。」張邦昌稍稍考慮了一下,很快就想到了其中的要害。他和小皇帝一樣,目標不是李虎,而是鄆王,鄆王才是真正可以威脅汴京的人。李虎和女真人一樣,是個北方蕃虜,他想佔據西北,不但需要軍隊,更需要王,否則僅靠西北軍的武力,就足以擋住李虎進佔西北的路,但如果李虎和鄆王達成了盟約,那就不一樣了,王可以依靠他的實力得天下,而他則可以依靠王的幫助佔據西北。

「鄆王和李虎肯定狼狽為奸。」吳敏一語說破,「但王若要成事,必須得到太上皇的幫助,所以現在當務之急是把太上皇騙回京城,徹底斷了王的心思。」

「有何計策?」小皇帝眉頭深鎖,急切問道。

「李虎這份奏章很有作用。」吳敏說道,「把這份奏章給太上皇看,讓他知道,鄆王完了,而陛下的皇位已經固若金湯,迫使老皇帝放棄對抗。老皇帝的事情解決後,我們就可以和金人結盟,聯手攻打李虎。李虎完了,王還有什麼倚仗?他還有什麼實力威脅汴京?」

「當務之急是反攻,是收復河北。」李綱一听就急了。現在把精力耗費在內訌上,勢必耽誤反攻的最佳時機,「李虎的主力正在太原,我們可以和他配合,兩路攻擊,奪回中山和河間兩鎮,如果機會好的話,我們還能奪回幽燕。」

「奪回來又怎麼樣?」耿南仲冷聲問道,「奪回來還不是便宜了李虎。」

「李虎是大宋的藩鎮,這片土地是大宋的土地,我們當然要奪回來。」李綱瞪著耿南仲,怒聲問道,「以你的意思,寧願把土地送給女真人,也不願意把它做為李虎的藩鎮,是嗎?」

耿南仲啞口無言。這句話可不能隨便接,誰知道皇帝是主戰還是主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文閱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