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國風雲錄 第六卷 黃葉舞秋風 第四十章 陷進死局

作者 ︰ 猛子

李虎回到城外的大營。董小丑、毛軍、耶律馬先行返回,听說李虎回來了,隨即匆忙趕到帥帳,詢問進入河北的時間。

李虎心情沉重,臉上的笑容很勉強,而且顯得非常疲憊,給人一種心力交瘁的感覺。董小丑等人暗自驚訝。從決定急赴河北攻殺金軍開始,李虎渾身上下就充滿了殺氣,那種一往無前的氣勢讓部屬們對河北之戰充滿了信心,然而,僅僅過了幾個時辰,李虎就判若兩人,這讓一幫將帥們聞到了一股不祥的味道。

岳飛遞過來一杯熱茶。李虎伸手接過,望著岳飛英俊的面孔,心里沒來由地一陣顫栗。在老爹的故事里,岳飛這時候似乎還在老家湯陰,不久他就要到劉帳下效力,然後遇到宗澤,開始他輝煌而悲愴的一生。宗澤?宗澤現在在哪?如果我進入河北作戰,接著南下汴京幫助王奪取皇統,那麼現實就和老爹的故事完全不一樣了。老爹的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真的有靖康之恥,那汴京是不是要被金軍攻克?

李虎煩躁不安,感覺胸悶難忍。他長長地吸了一口氣,親昵地拍拍岳飛的後背,「你即刻做好準備,帶四個指揮的虎衛軍先行趕赴河北。」

岳飛看到李虎心神不寧的樣子,本來有些忐忑,以為形勢有變,沒想到李虎一張嘴,就是命令自己先行趕赴河北,當即心花怒放,激動地問道︰「主力隨後跟進嗎?」

董小丑、毛軍等人也緊張地望著李虎。這是虎烈軍第一次進入大宋,北方漢人第一次為魂牽夢繞的故國作戰,那種心情無法用語言和文字來表述,雖然李虎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虎烈軍的生存,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李虎實現了昔日的諾言,帶著遼東漢人終于回到了故國。

「明天早上,勝捷軍的趙秉淵,太原府的呼延灼將各帶兩千人馬隨你一同趕赴河北戰場。」李虎淡淡地說道,「你是這支軍隊地統制,趙秉淵和呼延灼都听你的指揮。你馬上去準備,等我們議事結束後,我再和你仔細說說。」

岳飛高興地答應一聲,興沖沖地離開了帥帳。

=

「大同的情況怎麼樣?可有什麼最新消息?」李虎一手端茶,一手示意眾人坐下。

「大同地戰況一直很激烈。尤其上個月初。金軍把主力調到青}道一線發力猛攻。」柴雲急忙說道。「王妃和羅帥在無奈之下。把鄉兵拉上去。和金軍拼消耗。導致損失慘重但自從鐵帥把五萬夏軍俘虜送到大同後。形勢迅速扭轉。而金軍連續攻擊兩個月已經疲憊不堪。大同戰場因此陷入僵局。」

「宗翰連攻兩個月。至今未能打到大同城下。估計非常沮喪。」毛軍捋須笑道。「不出意外地話。他們馬上就要停止攻擊。因為從時間上推算。我們地主力快要返回大同了。」毛軍看看李虎。又看看在座幾位大帥。神情有些得意。「你們說。宗翰敢不敢和我們決戰?」

「女真人要確保幽燕地安全。幽燕固若金湯。長途奔襲汴京地軍隊才能安全撤回北方。」耶律馬哥接著毛軍地話說道。「以我地估猜。宗翰要由攻轉守。無論從現在還是長遠利益來看。女真人都要牢牢守住奉聖州和居庸關。以保持對大宋地威脅。」

「我們已經到了太原。只要翻越太行山就能殺進河北。你以為金軍還能安然無恙地撤回北方?」範直昌對此次南下攻擊抱著很大地期望。說話地語氣很激動。「只要我們能在河北重創金軍。迫使金軍撤回東北。那總帥地新策略就肯定能成功。」

「事情比我們預料地要復雜。非常復雜。」李虎模了模額頭。慢條斯理地說道。「從目前形勢來看。我們南下策略成功地可能性並不大。」

這句話一說。帥帳內頓時安靜下來。大家都望著李虎。目露惑之色。

李虎苦笑,欲言又止。

自從听到老爹說的那個悲慘的故事,他就一直不明白,以大宋的強大富裕,以澶淵之盟後一百二十多年的積累,為什麼會被一個剛剛崛起的蠻荒小國所擊敗?現在他有些明白了,汴京那幫人富國強民不行,敗亡國祚都有一套,在北虜入侵國祚岌岌可危的情況下,他們還在爭權奪利,根本無視國祚和百姓的安危。

老皇帝為什麼要內禪?為什麼要逃亡東南?難道當真是害怕金軍攻克了汴京?不是,根本不是,老皇帝地頭腦非常清醒,對形勢的判斷非常準確。他知道金人南下入侵的後果,金人並不可怕,李虎也翻不了天,以大宋遼闊的疆域和豐厚的財富,完全可以擊退北虜。不過,外敵可退,內賊難防,一旦鄆王、李虎和西北人南下勤王,兵逼汴京,第一件事就是誅殺奸,就要把蔡京、王、梁師成等人統統殺了。老皇帝失去了這些「臂膀」,

孤,手上的權柄很容易被鄆王搶去。李虎和西北人王?很簡單,為了權力和利益,他們冒著很大的風險千里迢迢殺到汴京,不是為了一點賞賜,而是要攫取最大利益,無,讓鄆王登基做皇帝,是最好的最簡單的也是最有效的攫取利益地辦法。為此,老皇帝必須離開汴京,到東南重建朝廷。

重建朝廷需要時間,但金軍呼嘯而來,鄆王和李虎的大軍隨後就會殺到,老皇帝措手不及,無奈之下只有內禪。太子監國可以,但太子畢竟是太子,太子沒有什麼利益可以賞給留守汴京的大臣和軍隊,權力和利益都給老皇帝帶走了,可以想象,汴京那些貪婪無恥而又怕死的大臣們怎麼會留下輔佐太子?他們跟著老皇帝一逃,人心渙散,汴京就完了。汴京完了,誰來阻止金軍?誰來阻止王和李虎?老皇帝當真願意丟棄半壁江山?當然不會,所以他把皇位讓給了太子。太子做了皇帝,一朝天子一朝臣,大宋的權力和利益要重新分配,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可以想見,汴京有多少人願意追隨小皇帝奮勇作戰,如是汴京即使守不住也能給老皇帝爭取到足夠地時間。

老皇帝難道不擔心小皇帝失控?當然,老皇帝不會不考慮,他預留了後手。去年底,老皇帝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策,再度聯手金人打代北,結果把王和童貫逼上了絕路,和李虎更是反目為仇,但老皇帝有辦法彌補,他只要把把鄆王重新拉回自己身邊就能解決所有地問題,而讓太子做皇帝,就是把鄆王拉回身邊的最好辦法。王若想做皇帝,首先要廢黜小皇帝,而可以廢黜小皇帝地只有老皇帝,否則鄆王做皇帝就是篡僭,名不正言不順,會遭到天下人地唾棄,這樣一來,老皇帝就牢牢抓住了鄆王地七寸。

老皇帝在東南重建朝廷,可能會分裂大宋,而為了阻止分裂,就要在實力上擁有絕對優勢,迫使小皇帝不得不低頭。老皇帝抓住了鄆王的七寸,而王為了奪取皇位,不得不為老皇帝所用,這樣李虎和西北人就變成了老皇帝的實力。

老皇帝擁有如此強悍的實力,還怕不能返回汴京,重掌權柄?鄆王如願以償入主東宮,最終贏得了皇統。

老皇帝的計策是不是如李虎所估猜,李虎不敢確定,但從鄆王和童貫的反應以及他們所做出的對策來看,卻正是如此。

如果形勢的發展和老皇帝地計策一模一樣,那麼大宋不存在分裂,王也做了太子,而李虎先是和西夏作戰,現在又和金人作戰,實力損失之大可想而知,最後不得不在老皇帝和鄆王父子以及西北人的聯手算計下,灰溜溜地返回代北做個藩鎮,一無所獲,搞得好老皇帝還要聯合金人再打代北。

童貫把汴京發生的事仔細一說,李虎便預見到了虎烈府的不利處境,所以他一再逼問王,到了汴京是不是馬上做皇帝。如果王否決,那麼李虎一無所獲,他不會做這種蠢事,如果鄆王答應了,那麼李虎可以從中獲得巨大收益,可以實現自己的終極目標,那麼李虎就願意鼎力相助。

=

李虎把汴京發生地事、童貫對汴京形勢的推斷和決策,以及自己對汴京形勢的透徹分析和對未來發展的判斷,詳細地述說了一遍。

董小丑、毛軍、耶律馬哥、高寶龍、柴雲、原野、範直昌等人驚駭不已,目瞪口呆。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汴京的形勢竟然如此復雜。

「我們當初制定南下策略的時候,沒有考慮到汴京會發生這種不可思議的變化。」李虎嘆道,「現在老皇帝遠逃東南,小皇帝在汴京,而鄆王沒有接到汴京的勤王聖旨,他不能南下,南下就是叛亂,至于我,已經是叛逆了,我率軍進駐了太原,違抗了汴京聖旨,當然了,王也被我一起拖下了水。」

「假如金軍後撤了,小皇帝守住了汴京,他的處境非常困難,擺在他前面的路只有一條,和老皇帝對抗,否則他就是死。他把老皇帝地親信幾乎殺光了,奪取權柄的野心已經暴露,老皇帝豈能容他?小皇帝現在有了勤王大軍,實力大增,而且他又是大宋的皇帝,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相反,老皇帝卻非常被動,這時候他唯一的辦法就是向鄆王求助,而王為了奪取皇統,肯定要和老皇帝聯手。」

「大宋要分裂?」董小丑駭然驚呼。

「這時候打內戰,自相殘殺?」耶律馬哥也是瞪大眼楮,難以置信,「女真人即使撤軍了,但他們的幾十萬大軍還在燕雲,只要大宋內戰一起,幾十萬大軍一泄而下,大宋豈不完了?」

李虎只能報以苦笑。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文閱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