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國風雲錄 第六卷 黃葉舞秋風 第八章 質疑

作者 ︰ 猛子

生軍的兵源來自于宋軍俘虜,所以這支軍隊的人數一自童貫主掌西北軍事以來,夏軍在橫山、天都山一線屢屢失利。/首/發敗仗打多了,當然也就沒有俘虜了,但朔方一戰,李察哥全殲劉法十萬大軍,導致擒生軍的人數一日之間暴漲數倍,總兵力突破了十萬。

朔方一戰距今不過六年,擒生軍中的宋軍俘虜大都還沒有放棄重返故國的希望,所以這支軍隊一旦到了決戰戰場,和宋軍正面對決,誰也無法預料會發生什麼。

「朔方一戰是李察哥打的,以弱勝強,誅殺劉法,宋軍俘虜對他十分畏懼。如果李察哥繼續統率這支軍隊,威力應該很強,可惜李乾順不再信任李察哥,在此危急關頭把他調到了河西,這導致擒生軍的戰斗力大為降低。」趙文雅說道,「現在擒生軍的統帥是李定川,這個人是宗室王,資歷很老,很久以來和李察哥爭奪軍權,關系鬧得很緊張。這次李察哥被趕出京城後,擒生軍由他統率,他在短短時間內把李察哥的親信手下全部趕出了擒生軍,把各級軍官幾乎換掉了一半,這對擒生軍整體實力的打擊非常大。」

李虎暗自高興。如果我以主力迎戰擒生軍,擊敗擒生軍,這一仗我就打贏了,但問題是,趙文雅的話是否可信?如果事實和趙文雅透漏的情況有出入,虎烈軍如何應對?

範直昌詳細詢問了興慶府的財政情況,知道西夏人已經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以你的估計,興慶府還能支撐多久?」

「從國庫來說,最多維持到今年冬天。」趙文雅說道,「此刻靈夏一帶正在秋收,但因為今年戰事頻繁,春耕有所耽誤,收成有限,無法有效緩解財政危機,不過……」趙文雅停了片刻,看看李虎和範直昌,鄭重說道,「我們不知道西夏人在國祚存亡時刻會爆發出多大的力量,假若漢蕃軍民齊心協力,不惜一切代價戍守京都,那麼西夏人或許可以支撐更長的時間。」

李虎微微點頭。趙文雅這句話說得好,西夏漢蕃百姓世代生活在賀蘭山,和李氏皇族的命運緊緊相連,此刻外敵入侵,國破家亡,西夏軍民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無疑會攜手共抗,像大遼那種牆倒眾人推地局面未必會在賀蘭山重演。

「你願意留在這里嗎?」李虎問道。他希望趙文雅留下來,有這樣一位熟知興慶府機密的人輔佐自己,這一仗的勝算將大大增加。

趙文雅拒絕了。他的家族和親人都在京都,他不能棄之不顧。「如果虎王能擊敗夏軍,包圍興慶府,我可以在城內為內應,伺機相助。」趙文雅說道。

李虎搖搖頭,「我不能保證。正如你所說,我們現在都不知道西夏人在生死存亡時刻會爆發出多大的力量,假如他們據城死守,以興慶府地堅固,我們未必能攻克城池,所以,把穩起見,你還是留在這里為好。」

趙文雅考慮良機。還是告辭走了。他和範直昌不一樣。他和他地家族在西夏生活了幾十年。他無法丟棄自己地親人。

=

李虎急召各軍軍帥。商議決戰之策。

範直昌詳細述說了興慶府地現狀和夏軍部署。範直昌本身來自興慶府。各軍軍帥們以為他有什麼秘密途徑獲悉機密。所以並沒人懷疑到夏國使者。

「據最新地消息。宋軍已經在麟延、涇原一帶集結。不出意外地話。十月前後。宋軍肯定要發動攻擊。」李虎親自給眾人解說形勢。「興慶府已經意識到。如果他們再不抓緊時間決戰。他們將陷入兩線作戰地窘境。雖然我們以議和談判來拖延決戰時間。但此計顯然堅持不了多久。夏軍馬上就要發動攻擊了。」

「目前夏軍主力正在向駱駝河推進。」李虎手指地圖。「李仁忠和仁多保國統率二十萬大軍逼近紅崖。距離駱駝河還有三十里。決戰態勢已經形勢。大戰一觸即發。」

軍帥們聞言非常興奮。從前套西進到現在快三個月了,除了在黃金谷打了一場小仗外,至今沒有和夏軍接觸,期待已久的決戰終于開始了。

「夏軍主力由十萬擒生軍、五萬賀蘭山軍和五萬靈州軍組成。」李虎繼續說道,「右廂軍還有三四萬人,但都集中在克夷門,對主戰場沒有威脅。興慶府還有三萬衛戍軍,他們要戍守京畿,也不會進入主戰場。唯獨對我們構成威脅的是左廂軍。左廂軍的兵力在十萬人以上,分布于南線的六個監軍司,在宋軍尚沒有發動攻擊地情況下,他們可以火速北上支援。

因為我

不能確定宋軍具體的攻擊時間,所以我們要迅速決戰快贏得戰場的主動權。」

李虎伸手在地圖上的駱駝河劃了一下,「我們把決戰戰場放在駱駝河。」

「大軍分左右中後四軍。」

「左軍由高寶龍為統帥,下轄渤海軍和義勝軍。左軍部署于駱駝河中游的沙川,攻擊夏軍的側翼。」

「右軍由耶律馬哥為統帥,下轄兩萬契丹軍和驚雷軍。右軍部署于駱駝河下游的紅崖一帶,攻擊夏軍側翼。」

「中軍由毛軍為統帥,下轄虎烈第二、第五、第六、第七軍和三萬契丹軍。中軍部署于駱駝河地駝峰南岸,正面迎戰夏軍。」

「後軍由董小丑為統帥,下轄怨軍六個將和兩萬射糧軍弓弩手。後軍部署于駱駝河北岸,隨時支援左中右三軍。」

「我帶著虎衛軍陳兵于中軍之後,四面策應。」

李虎說到這里,抬頭望向洪雲,「從明天上午開始,集結射糧軍在駱駝河上假設二十條浮橋,以便各軍往返于兩岸。」

洪雲躬身領命,「總帥,決戰一旦開始,克夷門那邊是不是也要發動佯攻?」

「當然,聲勢越大越好,務必把右廂軍牽制在黃河西岸。」李虎說道,「佯攻克夷門的事,由你的副帥胡立濤負責,你在主戰場指揮射糧軍竭盡全力幫助大軍進行決戰。」

接著,李虎說到了夏軍主力擒生軍,詳細分析了擒生軍的各種情況。

「此仗能否獲勝,關鍵在于能否擊敗擒生軍。」李虎說道,「我在正面戰場上擺下了六萬馬步軍,就是想一擊致命,絕不給西夏人任何機會。」

=

李虎的部署引來了質疑。

在正面戰場上,左中右三軍都沒有優勢兵力,這明顯不利于決戰。以常理來說,兵力少地一方肯定要在某個局部戰場形成優勢兵力,以便給敵人致命一擊,但李虎反其道而行之,在三個戰場上都以劣勢兵力迎戰,這根本不是致勝之策。

「總帥,如果讓夏軍突破了兩翼,中軍失去支援,我大軍必定敗退。」耶律馬哥首先忍不住了,直截了當地問道,「總帥擺下必敗之陣,目的何在?」

「目地就是擊敗擒生軍。」李虎笑道,「我只要擊敗了擒生軍,這一仗我就贏了。」

「總帥想欺騙黨項人?」

「可以這麼說吧。」李虎猶豫了一下,似乎不想詳細解釋,「我們要集結優勢兵力決戰,黨項人也是如此,但他們在沒有模清我們主力位置的時候,不會把所有地兵力都投進戰場,所以,我們必須想個辦法,讓黨項人誤以為自己勝券在握,然後乘其不備之時,給其致命一擊。」

耶律馬哥還想再問,坐在他旁邊的耶律雅里斯輕輕捅了他一下,示意他不要再說了。耶律馬哥看看四周軍帥,沒有人像他一樣質疑李虎,很多人甚至連一絲疑問都沒有。耶律馬哥想到自己和李虎數次交戰,從無勝績,在這種場合質疑李虎地確不合適,于是把嘴巴也閉上了。

「各軍即刻進入戰斗位置。」李虎站了起來,指著耶律馬哥和高寶龍說道,「這一仗的戰場很大,沿河四十多里都是戰場,所以你們可以尋找合適機會,先行攻擊。」

「如果黨項人以主力攻擊兩翼,我們無力支撐,是不是可以撤過駱駝河?」耶律馬哥遲疑良久,忍不住又問了一句。

「沒有我的命令,絕對不允許撤過駱駝河。」李虎厲聲說道,「兩翼能否堅持,直接關系到中軍的安全,即使你們遭到了重創,也要咬牙堅持。」

耶律馬哥望著李虎,暗自心驚。契丹軍就這麼多人,如果損失過半,以後怎麼辦?但李虎一張嘴,就把三萬契丹軍調到了中軍,他只能祈禱老天保佑了。

董小丑留了下來。耶律馬哥對決戰部署的質疑讓他非常擔心,假若契丹軍在右翼攻擊不利,必定影響到整個戰局。

「以我看,把阿巴頓的虎烈第二軍調到右翼。」董小丑建議道,「讓耶律馬哥居于中軍,和你在一起,這更有利于決戰。」

李虎搖搖手,「這一仗必須把契丹軍分開,否則更容易出事。」

「你不相信耶律馬哥?」

「他打了太多敗仗,對決戰沒什麼信心。」李虎說道,「讓他獨自指揮右翼,可以讓他重拾自信。」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文閱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