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國風雲錄 第六卷 黃葉舞秋風 第八十章 兀剌海城

作者 ︰ 猛子

月上,前套,兀剌海城。

高寶龍和阿巴頓帶著渤海軍和虎烈第二軍率先趕到戰場。

耶律馬哥親自趕到營外十里相迎。他一直忐忑不安,不知道自己的攻擊能不能得到李虎的理解和幫助,如果虎烈府斷絕契丹軍的糧草武器,契丹人不得不撤軍。

這一戰是為契丹人的尊嚴而戰。西夏人太無恥了,你可以驅趕契丹皇帝,但不能出賣他,尤其不能將其出賣給女真人。雖然大遼事實上已經敗亡,但只要耶律延禧不死,只要契丹皇帝還在,契丹的流亡宮帳還在,那就代表大遼還在芶延殘喘,還有一線生存的希望,然而,西夏人摧毀了這一切,讓契丹人失去了最後一絲希望。

契丹人要報仇,不但要為生存而戰,更要為尊嚴而戰,但他們打不過女真人,也打不過西夏人,甚至遼闊的大漠上都沒有他們的立足之地,他們怎麼辦?他們只有尋求李虎的幫助,只要把李虎拖進戰爭,只要找一塊生存之地。

耶律馬哥遠赴大金山之前,李虎曾對他說過,要南下發展,但一年過去了,李虎還在代北,歸結原因,就是李虎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李虎一直被形勢壓制住了沒有勇氣打破僵局謀求發展。李虎如果不能佔據更大的地盤,虎烈府如果沒有更大的實力,自身的生存都困難重重,更不有說幫助契丹人報仇雪恨,找一塊立身存命之地了。

耶律馬哥考慮再三,斷然決定憑借自己手上的武力,率先攻擊西夏,打破代北戰場的僵局。

這個僵局一旦被打破,李虎就面臨金夏兩軍的夾擊。驕橫的女真人既然和大宋翻臉了,接下來勢必要打幽燕。如果宋金戰爭爆發,大宋的主力軍隊都在河北、幽燕一帶和金軍作戰時,李虎便獲得了南下的機會,而契丹人也就有了生存發展的機會。

但是,這個策略對虎烈府來說,危險很大。李虎一年多來在代北一籌莫展,原因就是顧慮太多,瞻前顧後,所以耶律馬哥並沒有太大的把握。

見到高寶龍和阿巴頓後,耶律馬哥馬上詢問虎烈府的決策。

高寶龍和一幫蕃將過去都是耶律馬哥的手下,雖然彼此間都有各種各樣的仇怨,但現在大遼完了,契丹人沒落了,成了任人宰割的對象,成了弱者,雙方的身份地位相差無幾,都在為生存而掙扎,同病相憐,所以昔日的仇怨也淡化了。

現在耶律馬哥成為契丹人地一桿大旗。過去他是平定漢蕃起義地悍將。其後在東北戰場上和女真人浴血廝殺。到了西北又和李虎地虎烈軍廝殺。當大遼走向敗亡地時候。他忍辱負重。頑強堅持。為重建大遼而努力。現在。大遼國祚傾覆。他還在戰斗。為契丹人地尊嚴和生存而戰斗。耶律馬哥就是一頭打不死地狼。雖然傷痕累累。但不屈不撓。在契丹人地心目中他是個英雄。他忠誠于大遼。忠誠于大遼地皇帝。忠誠于契丹人。他和耶律淳、耶律大石是截然不同地兩種人。他用自己地血汗和忠誠贏得了北方諸蕃地尊敬。也贏得了高寶龍和阿巴頓等一幫虎烈蕃將地尊敬。

「總帥決定。出兵攻打西夏。」高寶龍和耶律馬哥並轡而行。神態凝重。「但總帥想得到你地承諾。」

耶律馬哥知道李虎需要什麼承諾。他鄭重點頭。「我曾對虎王說過。如果我在大漠上無法立足了。我將回到代北。我將為虎王沖鋒陷陣。我唯一地條件就是。當有一天虎王率軍殺回東北地時候。給我契丹人一塊生存之地。讓契丹人重建自己地王國。」

高寶龍微微點頭。向他伸出了手。耶律馬哥緊緊握住。兩個人追隨李虎地目地都一樣。但前路漫漫。哪一天才能實現這個夢想?

中午地陽光有些刺眼。高寶龍手搭涼篷。抬頭望向城樓。

兀剌海城的城牆不是很高,護城河也不是很寬,但城樓上旌旗飄揚,甲士林立,守城兵力很多。

「城內有多少人?」高寶龍問道。

「估計有兩三萬人。」耶律雅里斯策馬靠近高寶龍,向他介紹兀剌海城的布防情況。契丹軍清一色的騎士,攻城難度大,而且沒有攻城器械,所以攻擊之初,他們主要目標是堡寨和蕃帳,一則擄掠駝馬牛羊,二則擄掠人口充當民伕,三則掃清兀剌海城的外圍,等待李虎的援軍,如果李虎拒絕相助,契丹軍只有後撤。

耶律雅里斯原來是大遼西北招討使,坐鎮大漠。在平定阻卜人的叛亂中戰敗,差點全軍覆沒。後來他帶著殘軍撤到倒塌嶺和耶律馬哥會合,擁戴耶律雅里為帝,旋即受到耶律敵烈叛亂的牽連,逃亡敵烈。耶律馬哥在大金山舉旗再戰,他帶著數百騎加入了契丹軍,並出任契丹軍的副帥。

的前鋒軍到了哪?」高寶龍問道,「整個前套的堡寨T攻克?」

「博路定的烏古軍已經殺到雞鹿塞,切斷了黨項人的退路。」耶律雅里斯說道,「黨項人現在只能從沙漠後撤,耶律德廣和蕭雲正在隨後追殺。」

高寶龍轉頭望向耶律馬哥。前套遼軍主力已經被困,此刻從大漠後撤的大部分都是倉惶逃跑的百姓,沒有必要趕盡殺絕。耶律馬哥當然明白高寶龍的意思,但他神情冷肅,一言不發。

高寶龍暗自嘆了口氣,正想勸兩句,耶律雅里斯忽然問道︰「虎王這次帶多少軍隊攻打西夏?」

高寶龍猶豫了片刻,反問道︰「你認為我們有多大的把握攻克興慶府?」

耶律雅里斯沒有回答,轉目望向耶律馬哥。這一戰當然沒有勝算,但這一戰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攻克興慶府,而是試圖挑起宋金戰爭。李虎和虎烈府既然決定出兵攻打西夏,顯然已經猜到了契丹人的心思,並且有同樣的打算,但問題是,如果李虎沒有打到賀蘭山,沒有和西夏人陷入激戰,女真人會不會攻打大同,撕毀宋金盟約?

「虎王如果調用十萬大軍,再加上我們這五萬契丹軍,集結十五萬大軍攻打西夏,那麼我們即使沒有把握攻克興慶府,但絕對有把握給西夏重重一擊。」耶律馬哥冷聲說道,「西夏從李乾順繼位以來,就一直在打仗,就算賀蘭山有一座寶庫,也給黨項人消耗一空了。」

高寶龍笑笑,揮了揮馬鞭,「總帥正有此意。西夏財政窘迫至極,但戰爭不斷,這樣的王國還能堅持多久?一個強悍的士卒沒有食物充饑,他還能殺多少人?」

李良輔和李延成並肩站在城樓上,望著遠處的虎烈戰旗,心情沉重。

李虎為什麼又要打西夏?大宋又發動了西征,又要兩路夾擊?

西夏人在前套的兵力並沒有增加。前年大宋的兩路西征,給了西夏人很大的打擊。對于一個全民皆兵的王國來說,兵力的確是多,但糧草武器供應不上,這些兵即使到了前線也沒有戰斗力。察哥雖然極力推行主動防御策略,但事實上做不到,還是用消極防御策略,除了京師衛戍軍外,擒生軍和各監軍司的地方軍都從事農耕畜牧,以獲得更多的糧食和牲畜。

黑山威福軍司的地方軍大約有六七萬人,加上三萬擒生軍,這是西夏用來鎮戍東部邊境的全部兵力,但這幾年西夏人在和虎烈府、和金人的戰斗中屢屢失利,減員嚴重,所以西夏人還是用上了老辦法,把主力軍隊放在賀蘭山北部的白馬強鎮軍司和右廂朝順軍司,以確保京畿安全,而放在前套的兵力卻有限。從雲內到前套再到賀蘭山北部,一千五六百里,其中前套到賀蘭山這段路還有紅公牛沙漠這個天然屏障,敵軍若想從前套到賀蘭山,必須繞沙漠而行,路途艱險,所以駐重兵于賀蘭山,輔以游騎截殺敵糧道,不但可以有效抵御敵軍,還能大量殺傷敵軍。

西夏人在東部御敵,都是這個計策,而且屢戰屢克。他們曾經擊敗過遼軍的大舉進攻,前年也成功阻擋了虎烈軍,但這次卻出了意外。夏軍被耶律馬哥突襲後,竟然沒有及時撤走,被包圍在兀剌海城了。

察哥要實施主動防御策略,薛元禮則堅持消極防御,兩人各執一詞,漢蕃兩派借此機會打擊對方,興慶府權力斗爭非常激烈。朝堂上斗得不可開交,自然會影響到皇帝決策,而皇帝為了緩和矛盾,在兩個策略間不停的搖擺,結果前線鎮戍軍接到的命令常常自相矛盾,讓前線統帥無所適從。

這段時間西夏和虎烈府的關系保持得很不錯,雙方使者往來奔波,回易也很正常,黑山威福軍司的警惕性有所下降。另外,耶律馬哥撤到雲內的事情屬于機密,而且駐軍的地點非常隱秘,西夏人也沒有探查到,所以,當耶律馬哥突然發動襲擊,西夏人措手不及。

耶律馬哥和他的軍隊屬于遼國,不是虎烈府的軍隊,那麼耶律馬哥的這次進攻到底是契丹人的報復行動還是虎烈府的大規模進攻?如果是契丹人的報復攻擊,夏軍就沒有必要撤退,契丹人實力有限,李虎也不會不聞不問,只要李虎一插手,契丹人就得撤軍,但如果是虎烈府的攻擊,那形勢就完全不一樣了。

李良輔不敢擅自撤軍。現在朝堂上斗得火熱,自己一不小心就會成為犧牲品,所以穩妥起見,固守待援為上策。然而,當他看到虎烈戰旗後,他後悔了,為自己的錯誤決策懊悔不已。

,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文閱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