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國風雲錄 第六卷 黃葉舞秋風 第二十四章 童貫之痛

作者 ︰ 猛子

童貫病倒,宣撫副使蔡攸親自追查戰敗原因。這一仗打敗了,後果太嚴重,就算把所有的罪責都推給劉延慶,童貫和蔡攸也逃月兌不了皇帝的嚴懲,所以兩人一個躺在病榻上絞盡腦汁尋找月兌罪之計,一個則瞪大血紅的眼珠子沖著劉延慶和楊可世等人拼命地咆哮。

劉延慶和西北軍的將帥們意識到問題嚴重了。這次戰敗不同于上次,上次僅僅在白溝打了幾場小規模的戰斗,損失可以忽略不計。這次戰敗,雖然人員損失不大,但把所有的糧草輜重全部丟棄了,北伐軍已經無法在最短時間內發動第三次攻擊。

蔡攸怒氣沖天,在軍議上又吼又叫,名士的風範蕩然無存。他也想將功折罪,也想馬上發動第三次攻擊,但事實上根本不可能。

這次朝廷為了籌措軍需,已經把京畿和河北、山東、江淮和荊襄各地的庫房全部搬空了,銀絹糧草武器等等軍需的總價值大約在三千萬貫以上。現在全丟了,若想再次北伐,軍需從何而來?若想再次籌集到二十萬大軍的北伐軍需,那需要多長時間?

自神宗皇帝熙寧、元豐以來,朝廷推行新政,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改革就是修改兵制,整頓軍隊,囤積軍需。幾十年下來,囤積的軍需裝滿了京畿和各地的庫房,但北伐之策施後,西北戰場上連續打了四五年的仗,接著又調集十幾萬大軍剿滅了方臘和宋江,軍需耗費驚人。然後就是今年的北伐大戰。北伐首戰告敗後,皇帝和朝廷下了決心,不但迅速增兵,還把所有能調集的軍需都送到了北伐戰場,近百萬民沒日沒夜地運了三個多月,結果一天之內,全部送給契丹人了。

劉在黃昏時分趕到了宣撫司。

董耘接到報訊。第一個念頭就是李虎打下了燕京。劉一直和李虎在一起,在打居庸關,此刻他突然出現,唯一的解釋就是李虎攻克了居庸關,殺進了燕京。董耘感覺自己要窒息了,他飛一般沖出了府門,遠遠看到劉,扯著嗓子就叫道︰「漢王在哪?」

「漢王在燕京。」劉沖著他揮揮手,笑著說道。

董耘狂喜,幾天內他在戰敗陰霾的重壓下幾乎崩潰了。突然听到這個驚人的消息,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沖上去死死保住了劉,淚水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我們收復了燕京?我們真的收復了燕京?」

劉理解董耘現在地心情,如果換作自己,突然絕處逢生,同樣也會失控。

良鄉大敗的結果太可怕了,童貫要承擔北伐失敗的所有罪責。因為北伐就是他搞北伐的戰打敗了,童貫可以把罪責推給大軍統帥,但北伐策略失敗,他就跑不掉了。童貫這顆大樹倒了,董耘和一幫僚佐的命運可想而知。

「我們收復了燕京。北伐大計終于成功了。」劉用力拍拍董耘地後背。「走。我們去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太師。」

童貫從榻上一躍而起。赤著雙腳跳到地上。幾步沖到了劉面前。一把抓住了他地手。「漢王拿下了燕京?這是真地?」

「千真萬確。」劉拍了拍童貫地手。笑呵呵地說道。「太師。北伐成功了。我們收復了燕雲。」

「報捷。快向汴京報捷。」童貫沖著董耘激動地叫道。「告訴官家。我們攻克了燕京。我們收復了幽燕。北伐成功了。」

董耘連連點頭。正要轉身離去。劉一把拽住了他。「等一下。」他從懷里拿出了一封信。遞給了童貫。「這是漢王地信。請你看了再說。」

童貫和董耘望著劉手上地信。突然意識到燕京是李虎打下來。燕雲十六州是李虎收復地。大宋在北伐策略上是完全成功了。但北伐並不是由大宋完成地。而是由李虎完成地。接下來地事情非常非常復雜。可以說。到目前為止。大宋事實上並沒有拿到燕雲十六宋地命運被李虎所控制。大宋地皇帝和他所信任地大臣們地北伐功績也被李虎所控制。今日地李虎風雲化龍。已經牢牢抓住了大宋地命脈。大宋非常被動。處在一種很危險地境地。

童貫很快冷靜下來,董耘也不再激動。兩人輪流看完書信,臉上的神情變得異常凝重。

平州路,還是平州路的問題,這個問題從兩年前宋金締結海上盟約到西京大戰結束後宋金再次締結盟約,一直都是雙方爭論的焦點,現在,這個焦點問題變成了李虎用來要挾大宋的武器。

李虎的兵力有限,在幽燕戰場上要對付遼軍和金軍,在代北戰場上要同時對付西夏、契丹和女真,他應付不過來,所以他要求大宋軍隊馬上越過白溝,急赴平州路。這當然不可能,宋軍剛剛大敗歸來,軍心士氣低落到極點,更重要的是沒有軍需,拿什麼打仗?

所以李虎提出一個建議,他可以招降平州路地張覺,但張覺要價肯定很高,至少要做一個藩鎮。現在金軍正在飛速殺來,蕭干也隨時可能引金軍南下,幽燕局勢非常緊張,這件事已經來不及稟奏汴京了,為此,李虎請童貫馬上回話,是否同意?如果不同意,他只好放棄平州路,把平州路拱手讓給女真人。

童貫沒有選擇,只能同意虎的建議,但這樣一來,大宋就有了兩個藩鎮,而平州路因為關系到幽燕地整體防御安全,地位尤其重要,平州路的張覺隨即取代了代北的李虎,成為大宋最大的心月復大患。

然後呢?當張覺成為大宋的藩鎮,李虎有了忠實地盟友,他還會放棄燕京嗎?接下來大宋用什麼代價才能換回燕京?李虎攻佔了燕京,又保住了平州路,功高蓋世,對大宋的威脅更大,如果大宋對他一味遷就忍讓。後果不堪設想。

還有一件事也讓童貫非常頭痛。收復燕雲地功勞都讓李虎搶去了,皇帝想讓鄆王趙楷以顯赫戰功繼承大統的想法隨即泡湯,皇帝一定很生氣,對童貫和前線將帥們地無能切齒痛恨,由此汴京的朝堂之爭會對童貫和一幫主戰派非常不利,童貫可能就此被趕離中樞,緊隨蔡京、種師道之後,回家養老。

童貫考慮良久,決定一邊向汴京報捷,一邊隱瞞良鄉大敗之事。同時派劉、董耘急赴燕京,拜晤李虎。大海舶順風急駛,迅速靠岸。

楊華帶著一幫扈從匆忙下船。柴雲、吳撞天急行而來。柴雲心急如焚,不待楊華說話便問道︰「錦州如何?」。」楊華神色緊張地說道,「金軍正在急速殺來。」

「一個人也沒救出來?」柴雲問道。

楊華搖搖頭,「我已派人急赴來州告訴田節使。請他馬上撤進平州路。」

「我們呢?我們也撤嗎?」吳撞天轉頭問柴雲。上次他拒絕北上西京,不久就後悔了。

李虎撤走後,大宋隨即斷絕了和遼西的回易往來,水軍也封鎖了海運之路,短短時間內,繁華的海路回易便一落千丈。吳撞天之所以要留在遼西,就是為了賺錢發財,現在財路沒了,跟著燕京又沒有希望,只有投奔女真人了。但吳撞天的手下很大一部分是渤海人,他們不願意投奔女真。于是最後只剩下一條路,繼續做海盜艱難度日。就在他彷徨無計的時候,柴雲來了。柴雲給他帶來了李虎的書信,李虎盛情邀請吳撞天和楊華到代北去。不要做海盜了,還是跟著我在西北混吧。兄弟們在一起,也好有個照應。

吳撞天和楊華這次不再猶豫了。馬上決定去代北,不過還是有一幫海盜不願離開這片大海。吳撞天和楊華也不強迫。大家兄弟一場,好合好散。這些海舶就給他們但柴雲和田顥會面後,田顥也代北去。目前的形勢和李虎離開遼西時所作的推測一模一樣,金軍果然殺來了,遼西旦夕不保,田顥和遼西地隰州刺史杜師回、遷州刺史高永福、潤州刺史張成等人後悔莫及。正好柴雲來了,田顥等人當即決定,到代北繼續追隨李虎。這樣一來,遼西就形成了一個整體撤退的局面,需要時間統籌安排。然而,金軍的攻擊速度太快了,勢如破竹,能撤的趕進撤,否則損失更大。

「撤吧。」柴雲說道,「先撤到平州路,和張覺會合。」

「不知道張覺是否控制了平州路。」楊華擔心地說道,「如果平州路還是時立愛說了算,那我們可能要和遼興軍打一仗。」

「張覺是什麼人?他在平州路待了十幾年,時立愛算個屁啊。」吳撞天冷笑道,「張覺要殺他,比捏死一只螞蟻還簡單。」

柴雲笑笑,「時立愛在平州路本來就是個擺設。起先我也以為燕京憑借幽燕漢人的龐大實力可以控制平州路,誰知我到平州路見到張覺後,才知道遼興軍一直牢牢控制在張覺手上。這一年多來張覺的日子不好過,尤其自耶律淳死後,蕭干不相信他,蓄意打擊他,接著李處溫又死了,幽燕漢人懷疑他和虎王一直有聯系,也想把他趕出平州路,霸張覺很聰明,主動退讓,韜光隱晦,就等著翻身的一天

柴雲抬頭看看天,想到了正在居庸關鏖戰的李虎,暗自祈禱老天保佑,讓李虎順利拿下燕京,否則就算張覺在平州路擋住了金軍,也沒什麼意義,虎烈府地未來非常黯淡。

「燕京一旦失陷,平州路危在旦夕,張覺為了自身的生存,肯定要出來主掌大局,確保平州路的安全。」柴雲伸手拍拍吳撞天和楊華的肩膀,鄭重說道,「我們即刻動身,到了營州後,就可以助張覺一臂之力。」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文閱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