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國風雲錄 第五卷 風起雲涌 第八十四章 破開死局

作者 ︰ 猛子

六月初八,耶律馬哥接到了大遼皇帝的聖旨。~~~~考慮到代北戰局基本已定,而大漠諸蕃的叛亂尚在繼續,皇帝請馬哥率軍急赴大漠,先把大漠局勢穩定下來,給契丹人守住這一塊存身立命之地。

契丹人現在落魄了,人見人欺,為了生存,不得不咬牙堅持。耶律馬哥拿著聖旨向李虎辭行。

李虎理解契丹人的難處。本來契丹人還有西京,還有燕京,還能和女真人打一打,但自己把西京搶到了手,把契丹人趕到了陰山,之後契丹人就徹底不行了。先是分裂,接著大漠諸蕃又乘勢叛亂,搞得國破家亡,現在若想翻身,若想東山再起,難于登天了。

李虎把耶律馬哥送走了。兩個人從敵人變成盟友,從盟友又變成朋友,而這其中的經過恰好見證了大遼的敗亡。

風雨中,耶律馬哥長發披肩,削瘦的背影落寞而淒涼,讓人黯然魂傷。

李虎默默地望著,眼前總是浮現出耶律馬哥那雙悲傷的眼楮,還有他那苦澀而痛苦的笑容。耶律馬哥一句話也沒有說,甚至連後會有期都沒有說。李虎知道他為什麼決絕而去,留給自己一個絕望的身影,因為,這一別,再見就是敵人了。促道,「這雨越來越大了。」

李虎沒有動,依舊駐馬立于山巔之上,望著馬哥漸漸消失在霧靄中的背影。

「契丹皇帝叫他去大漠,無非是帶兵回來,和西夏人一起打大同。」原野無法理解李虎,昔日的仇人怎麼會建立深厚的友情,「我們和他再見面的時候,又是敵人了。」

敵人?李虎苦笑。任由雨水打在臉上,任由寒意侵入身體。他和馬哥一樣,也很絕望。對未來的絕望,他不知道未來在哪?也不知道如何走向未來?他在這淒涼的雨季里迷失了前進的方向。

「回去吧。」原野看到耶律馬哥和遼軍已經徹底消失了,再次催促道。

李虎沒有應聲,他地思緒隨著這連綿不絕的小雨慢慢延展開來。在心靈深處茫然地徘徊著。

高慶裔對西京局勢的推測完全正確,隨著北方形勢地發展。李虎和義軍的處境越來越艱難。李虎在心里不止一次詛咒命運的戲弄,義軍不停地打勝仗,不停地突圍,甚至從遼西千里迢迢殺到了西京,原以為這次總算殺出重圍了,誰知還沒有高興幾天。又陷進了包圍。而且還是更危險的包圍。

李虎就是想不明白,同樣都是造反地反賊。同樣都是北方強大的民族,為什麼女真人打勝仗就能開疆拓土。就能發展實力,而漢人打勝仗非但不能開疆拓土。反而一次次陷入包圍,陷入危機,為什麼?這還有沒有天理?老天既然不給漢人機會,為什麼在關鍵時刻又屢屢讓漢人戰勝敵人殺出重圍?難道這就是所謂地天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苦其心志……?

今天的西京戰局已經演變為死局,義軍若想突圍,路在何方?哪里才是義軍生存的地方?

耶律馬哥和遼軍走了,李良輔、李延成隨即帶著夏軍也走了,他們到雲內去了,和契丹皇帝會合,幫助契丹皇帝戍守雲內。

六月十二,折可存帶著宋軍也離開了白水濼,急速返回河東。

劉本來也準備返回兩河宣撫司,但汴京來聖旨,同意李虎所請,讓宇文虛中出任漢王府行軍右司馬。李虎隨即挽留劉,並書告童貫,請以劉代替宇文虛中留守大同,做為漢王府和兩河宣撫司之間的聯系人。

隨同聖旨一起送達大同的還有羅青漢的書信。

羅青漢和大遼使團于五月下到達汴京。大宋皇帝召見了羅青漢,也接受了漢王李虎地建議,願意和大遼重新談判。

大宋顯然沒有議和大遼地誠意,他們在談判的同時,京畿、京東京西和江淮各地地禁軍、廂軍日夜兼程,奔赴河北,同時各地征調的民也在日夜向河北運送糧草武器。黃河河面上,運河水道上,河北大路上,軍隊、民、車隊如同一條條地長龍,綿延不絕。為了收復燕雲十六州,大宋人壓抑了一百多年的愛國熱忱突然間被激發了,他們滿懷熱情,渴望北伐成功。這種形勢下,二次北伐成為大勢所趨,誰都無力阻止了。

大宋在和遼國談判地同時,副相兼中書侍郎張邦昌也和羅青漢開始了談判。

早在遼西的時候,黃涉做為義軍特使到汴京投宋,雙方僅僅建立了君臣關系而已;李虎佔據西京,馬擴做為大宋特使兩次到大同,雙方算是確立了藩鎮關系;這次羅青漢做為漢王府特使到大同,雙方將要商談具體的軍政財經學等一系列細節上的東西。

羅青漢離開大同前,虎烈府已經擬定了相關的談判細節,但這次汴京談判剛剛開始,張邦昌就拿出了一個具體的方案,而這個方案完全背離了雙方早先在大同商定的藩鎮原則,這直接導致談判陷入僵局。

羅青漢書告李虎,西京大戰如果輸了,只能任由汴京宰割,但如果贏了,形勢會有所逆轉,不過,考慮到宋軍二次北伐動用了二十萬大軍,加上燕京南府宰相李處溫和幽燕漢人官吏的默契配合,宋軍攻佔燕京的可能非常大,一旦宋軍收復了幽燕,形勢將對虎烈府極其不利。

李虎把自己關在軍帳里苦思冥想,有時候一個人抱著地圖發呆,有時候帶著鐵衛在大雨里縱馬飛馳,兩三天下來,整個人變得憔悴不堪,仿佛生了一場大病似的。

董小丑、毛軍和原野等人都很擔心,但不知如何勸說。

他們記得在遼西的時候,李虎曾把自己關在屋里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後來他走出來,告訴大家,他要千里奔襲西京,結果他成功了,把義軍從重重包圍里帶了出來。這次義軍再次陷入包圍,李虎是否能夠帶領義軍再次殺出重圍?

折可求來書,請李虎派人去府州,具體商談聯姻的事,其實也就是同意了這門親事,要具體操辦了。折可求的態度讓董小丑更加懷疑折家的動機,折家這麼急著把女兒嫁過來干什麼?

李虎處于瘋癲狀態,啥事不問。董小丑做為義軍副總帥,全權負責,他委托宇文虛中和原野趕赴府州,具體商談親事,同時請宇文虛中專門跑一趟太原府,向帥司長官張孝純和其它三司長官致以謝意並送上一份厚禮。

董小丑急著要返回前線,臨行前他到軍帳內辭行。他說他的,李虎仿若不聞,一點反應沒有。

突然,李虎問了一句,「折可求的信在

董小丑從案幾上找到書信,遞給李虎。李虎掃了一眼,搖搖頭,「不是這一封。」

董小丑又找,找了好半天,才把折可求寫給李虎的第一封信找到了。李虎把書信看了又看,臉上漸漸露出一絲笑容。董小丑擔心地看著他,小聲問道︰「總帥,你在信里看到了什麼?」

「這是折家送來的一份厚禮,真正的厚禮啊。」李虎笑道,「如果我們殺出了重圍,一定要好好感謝折家。」

董小丑疑惑不解,這封信的內容他看了很多遍,無非是勸說李虎干涉大宋國政而已,這對義軍擺月兌目前的困境有什麼幫助?

「告訴宗翰,我要見他。」

宗翰窮盡才智,終于想出了一個辦法,一個破開死局的辦法。

女真人一統北方的步子邁得太快了,就目前金國的實力和整個北方的局勢而已,女真人短期內很難統一北方。在幽燕,有大宋人;在代北,有李虎和西夏人;在大漠,有契丹人和大漠諸蕃,他們都不願意看到女真人代替契丹人成為北方的新霸主,所以女真人不論打到哪,一幫大大小小的老大們都要聯手阻擊。

那麼,阻礙女真人統一北方最大的對手是誰?大宋和夏國。

如果金國和西夏結盟,重建三足鼎立的格局,西夏人肯定要乘機擴展疆土,他們會利用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擺月兌幾十年來的被動局面,也就是說,北方是金夏對峙,東西對峙。北方不能統一,大宋就能重現掌控主動,即使它兩線作戰,也能在三足鼎立的格局中聯一個,打一個,確保邊疆的安全。

由此推演,女真人若想統一北方,除了摧毀契丹人,擊敗李虎外,最重要的就是擊敗北方最強大的對手西夏。擊敗了西夏,實際意義上統一了整個北方,(契丹人最大的遺憾就是未能乘著黨項人從大宋分裂出來的時候佔領西陲,那時候契丹人不具備遠征西陲的條件,只能退而求其次,把天下由南北對峙變成了三足鼎立。)女真人就可以像歷代北方雄主一樣,佔據了南下攻擊中國的優勢,北方諸蕃大軍可以從東中西三個方向南下入侵,過去匈奴人、鮮卑人、柔然人、突厥人攻打中國都是采用這種辦法。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文閱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