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國風雲錄 第五卷 風起雲涌 第六十四章 梁山好漢

作者 ︰ 猛子

在一個安靜的軍帳里,李虎見到了宋江、吳用和盧俊義三人。

宋江大約四十歲左右,身材削瘦,顴骨高聳,額頭上的皺紋很深,眼窩深陷,眼神犀利而剛毅。吳用的年紀看上去比宋江要大,皮膚較白,三綹長須,衣服樸素整潔,舉止沉穩,很有些學究的味道。盧俊義三十多歲,高大威武,相貌堂堂,頜下一把黑色長須,一雙眼楮炯炯有神,雖然身逢逆境,但看上去依舊充滿自信。

雙方早有接觸,彼此聞名已久。李虎是听梁山好漢的故事長大,宋江這些人一直都是他心目中的英雄豪杰,此刻見到真實世界里的梁山好漢,其激動的心情可想而知。宋江等人對李虎除了感激以外,還有一份同為反賊的親近感。

李虎是大遼的反賊,宋江是大宋的反賊,雖然一個是漢虜,一個是中國人,但在同為反賊的情況下,梁山人有意識地認同了北方漢人。一百多年前,或者更遠一些時候,北方漢人和南方中國人都是大唐王朝的子民,都是一個民族,都是血濃于水的兄弟。既然雙方都是同一個民族的兄弟,又都是反賊,志同道合,很自然就會走到一起,大家就像久別重逢的兄弟一樣,既感到陌生,又感覺很熟悉,既感到生疏,又感覺很親近。

宋江對早些時候李虎給予梁山的幫助感激不已,見面之後連聲道謝。他一直有個疑問,不知道李虎為什麼會主動找到梁山軍並給予幫助,尤其在他接到李虎的書信後,更是百思不得其解。盧俊義和林沖也接到了李虎的書信,看到李虎在書信里的解釋,兩人恍然大悟,原來李虎竟是周侗的弟子,大家都是師兄弟,怪不得李虎會派人相助。當然了。這個解釋還有很多疑問,比如李虎怎麼知道盧俊義和林沖上了梁山做了反賊?

盧俊義和林沖在造反之前都是禁軍軍官,負責押運花岡石,他們和楊志、王雄、花榮、柴進、張青、徐寧、李應、穆橫、關勝、孫立十二人同為指揮使,押運同一批花岡石進京。

花岡石不僅僅指石頭,還包括江浙一帶各種各樣的希罕寶貝,比如字畫錦繡瓷器古董等等。都是值錢的東西,所以押運的人常常監守自盜。為了防止押運人員監守自盜,朝廷下旨,任何一批花岡石,運到京的時候如果缺失一件物品,則所有押運人員全部受罰。這個辦法的本意是叫押運人原互相監督,但在運輸花岡石地過程中,除了監守自盜外。沿途盜賊,甚至沿途州縣的官員都想打劫花岡石,其結果不言而喻,押運人員防不勝防,常常把花岡石運到了京城,他們跟著也就坐牢了。楊志、盧俊義、林沖等十二個人為此結為兄弟。發誓齊心協力,誰知楊志在途中出了事,被一伙官賊聯手算計,不但丟了花岡石,還被官府燒了誥札出身(告身,朝廷委任書。)被判流刑。盧俊義十一人無奈,半途救出楊志,到梁山泊落草為寇了。

當時梁山泊的首領是晁蓋。他和吳用、劉唐等人劫了大名府留守梁師寶送給蔡京賀壽的十萬貫生辰綱。

這幫人聚義不久,晁蓋就在一次「殺貧濟富」中戰死了。緊跟著宋江就帶著一幫人到了水泊。宋江在梁山一帶頗有俠名,隨即成為首領。在官軍的圍剿下。義軍繼續待在梁山泊根本沒有出路,于是宋江帶著梁山軍轉戰四方。海州戰敗後,宋江又發動了第二次起義,旋即再度戰敗,被整體押解到了大西北。

听完宋江三人的述說,李虎大概了解了梁山起義的前前後後。老爹地故事和現實還是差距很大,雖然部分人物是真實存在的,但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和老爹的杜撰完全不一樣,由此從《岳飛傳》里推測未來。有哪些是真的?又有哪些是杜撰的?

李虎正在沉思的時候。宋江忽然話鋒一轉,問了一句非常突兀的話。「虎王投宋,以雲中路為藩鎮。是權宜之策還是求生之計?」

李虎遲疑不語,一時不知道怎麼回答,他模不清宋江地意圖,貿然說出答案恐怕不合適,所以他微微一笑,望著宋江,等待他的答案。

「如果是權宜之策,那麼虎王在代北站住腳後,接下來應該圖謀王霸之業。」宋江停了一下,看看李虎的臉色,接著說道,「如果這是求生之計,那我告訴虎王,你錯了,投奔大宋做藩鎮不但不能求生,反而會加速死亡。」

李虎立即明白了宋江的意思。這個宋江根本就不是投降派,而是一個矢志要造反的人,他和方臘唯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能忍,他沒有自以為是,舉個大旗就稱王,所以他失敗了兩次,但兩次都成功活了下來,而方臘則被大宋皇帝殺死在汴京街頭。

李虎佯裝不解,神情凝重,目露疑惑之色。

「虎王恐怕不了解大宋。」宋江用力一揮手,忿然說道,「大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早就是強弩之末了。」

這話一開頭,宋江心中地怨恨再也無法控制,滔滔不絕,從皇帝窮奢極侈到奸佞把持朝政,從官府橫征暴斂到官吏極端……等等,說了很多很多。宋江出身地方小土豪,在府衙也僅僅是個底層官吏,他接觸到的是現實,是大宋國策和官員對他們這些小土豪和百姓造成的無邊苦難,他不像李綱、無顏等人都是以上位者的角度俯視社稷和眾生,所以兩者之間對大宋現狀的理解有天壤之別,而李虎卻從兩者不同角度不同觀點對大宋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

李虎听到這些話更加不敢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了。

宋江義憤填膺,侃侃而談,給人的感覺就是他和大宋的官府、大宋的貪官污吏有刻骨仇恨,他要推翻他們,要還給大宋一片朗朗乾坤。宋江自始至終沒有說推翻趙氏皇帝,但從他地話語里,明顯可以感覺到他欲蓋彌彰之意。假如要推翻大宋的官府和官吏,必然會觸及到趙氏皇帝,那麼很顯然。你要推翻大宋的官府和官吏,必然要推翻大宋皇帝。

宋江這番話到底是什麼意思?梁山一直在為生存而掙扎,宋江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投奔李虎,他會安心做漢王地下屬?如果他和方臘一樣,志向遠大,志在推翻大宋,無意做漢王的下屬。那麼他現在投奔李虎只是尋求幫助,等到時機合適的時候,他可能要離開雲中路,再次高舉造反的大旗。

李虎意識到自己太沖動了,就像當初見到岳飛一樣,因為存在于心靈深處的對英雄豪杰地仰慕,自己沒有過多考慮,想把他們統統收留在自己身邊。世上地事情如果都如想象地一樣簡單那就好了。可惜不是,岳飛有岳飛地人生目標,宋江和梁山人也有他們的目標,自己把他們留在身邊地想法未免有些一廂情願了。

李虎考慮良久,忽然問道︰「以你的看法,我該怎麼做?」

宋江和吳用、盧俊義交換了一下眼色。然後斷然說道︰「大宋不會允許藩鎮的存在,一旦大宋收復了故土,穩定了北疆,大宋必然要對付你,所以不論從生存考慮,還是為將來考慮,虎王首先要全取代北,扎下根基,在最短時間內增長實力,以防大宋背信棄義。給虎王以致命一擊。」

李虎笑了起來,「三位或許不了解代北的形勢,以我目前的境況來說,首先要確保山後,然後才能談到代北,而代北各方逐鹿,若想在代北扎下根基,遠比想象地要困難。」李虎看看宋江三人,笑著問道︰「諸位可願意和我齊心協力?」

初次見面。有些東西要說。有些東西不能說。宋江知道自己的份量,當他把觀點闡述清楚後。李虎的回答無疑告訴他,將來的事將來再說。目前他沒有能力和大宋翻臉。宋江暗自嘆了一口氣。方臘覆滅,自己二次起義失敗,其後痛定思痛,想了很多,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在自己沒有力量推翻大宋的情況下,必須尋求幫助,就如當初石敬瑭一樣,如果沒有外力地支援,想推翻大宋無異于痴人說夢。

宋江能忍,他投奔李虎,除了生存之外,更重要的是東山再起,他相信李虎會幫助自己,這符合李虎的利益需求。宋江鄭重發誓,願意報答李虎的恩情,為李虎而戰。

「鎧甲、武器馬上調撥。」李虎說道,「明天上午,我們和金軍決戰,梁山軍能不能參加?」

宋江一口答應了。這個時候若想取信李虎,唯有拼命。

李虎略略客氣了幾句,然後攤開地圖,詳細解說攻擊之策。

宋江詢問了一些細節,然後告辭離去。

盧俊義本想問問李虎和師父周侗之間的事,他倒不是不相信李虎的話,而是很好奇。李虎是遼東人,師父是陝西人,而且師父很長時間在軍隊,他們之間因為什麼機緣結成了師徒?但旋即想到大戰在即,李虎軍務繁忙,這個時候找李虎述舊顯然不合時宜,于是又把嘴邊的話咽了回去。人。

《大宋宣和遺事》載,三十六人如下︰智多星吳加亮

玉麒麟盧進義青面獸楊志

混江龍李海九紋龍史進

入雲龍公孫勝浪里百跳張順

霹靂火秦明短命二郎阮進大刀關必勝豹子頭林沖

黑旋風李逵小旋風柴進

金槍手徐寧撲天雕李應

赤發鬼劉唐一撞直董平

插翅虎雷橫美髯公朱同

神行太保戴宗賽關索王雄

病尉遲孫立小李廣花榮

沒羽箭張青沒遮攔穆橫

浪子燕青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鐵鞭呼延綽

急先鋒索超拼命二郎石秀

火船工張岑模著雲杜千

鐵天王晁蓋。

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中︰呼保義宋江,智多星吳學究,玉麒麟盧俊義;大刀關勝,活閻羅阮小七,尺八腿劉唐,沒羽箭張清,浪子燕青,病尉遲孫立,浪里白條張順,船兒火張橫,短命二郎阮小二,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鐵鞭呼延綽,混江龍李俊,九文龍史進,小李廣花榮,霹靂火秦明,黑旋風李逵,小旋風柴進,插翅虎雷橫,神行太保戴宗,先鋒索超,立地太歲阮小五,青面獸楊志,賽關索楊雄,一直撞董平,兩頭蛇解珍,美髯公朱仝,沒遮攔穆橫,拚命三郎石秀,雙尾蠍解寶,鐵天王晁蓋,金槍班徐寧,撲天雕李應。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文閱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