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國風雲錄 第五卷 風起雲涌 第六十章 攔路打劫

作者 ︰ 猛子

折可求考慮良久,決定還是按照自己的部署來,不能給李虎牽著鼻子走,那就更被動了。

「我有個妹妹,她很仰慕虎王,對虎王那近似神話般的傳說非常痴迷。」折可求突然轉移話題了,把自己的妹妹夸得就象一朵花。

原野心領神會,問道︰「可曾許配人家?」

折可求也不隱瞞,把高家後人戰死朔方的事說了一下,「我妹妹和他青梅竹馬,對他有感情,忘不掉他,至今不願出嫁,所以現在還賴在家里吃閑飯。」

「重感情,這很好,很好。」原野笑道,「不知道我能不能給漢王做個媒人……」

折可求佯裝為難,「這個……我要回家問過母親才能給你答復。」

原野笑容滿面,心里卻更加不安了。折家主動聯姻,而且在對李虎非常忌憚擔心他可能成為大宋仇敵的情況下,依舊提出聯姻,這說明折家遇到了大麻煩,而不是折可求在書信里說到的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以折家在大宋的地位,會踫到什麼困難的事,非要以聯姻的方式來建立信任呢?

接下來的商談又讓原野吃了一驚。

李虎自以為是,認為折家不會獅子大開口,哪知折家偏偏就是獅子大開口。

折家的收入來源主要靠租稅、俸祿、朝廷賞賜、義莊別業收入、邊界回易收入和戰爭擄掠。

府州是個窮地方,北部適宜畜牧,南部丘陵,僅有河流兩岸可作耕地,人口極少,直到神宗熙寧四年,大宋修築羅兀城,打通了麟府州與延州的道路,人口才逐漸多了起來。如今漢人幾千戶,蕃人一萬多帳,租稅收入比較低。

折家不僅有戍疆之責。還要把人養活。開銷很大。在折繼祖年代。折家已經十分窘迫。嘉元年(公元1056年)他無錢改葬父親。不得不向朝廷提前支取月俸。現在情況雖然好轉了。但西北本身就是個窮地方。豐府麟三州又處在交戰區。經濟狀況和中原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而折家地財富也是非常有限。

山後是個好地方。尤其是大同。從北魏拓跋氏建都以來就是北方富庶地區。在契丹人兩百年地經營下。已經成為遼國主要財賦收入地區。李虎佔據了這麼個好地方。轉眼就成了超級大富豪。折家如果不乘著這個機獅子大開口。那真是看不起李虎了。

折可求為了取信于李虎。特意把府州地財賦收入和折家地經濟狀況做了說明。原野听完之後。當即信了九分。就算折可求有些夸大。但以府州所處地位置和頻繁地戰爭。折家能維持目前這個樣子已經難能可貴了。由此原野覺得大宋對折家太薄了。折家和西北將門用生命和鮮血牢牢支撐了西北疆域。但大宋給了他們什麼?

原野在黃龍府和龍化節度司都待過。他知道在大遼國像折家這樣地家族。哪一個不是大富豪?現在看看折家。由折家再推測西北將門。原野這個遼東人都覺得心里陣陣酸楚。武人在大宋沒有地位。這個天下皆知。但武人在大宋如此富裕地王朝里竟然還是窮人。這讓原野難以接受。

不難想像大宋武人地心態。流血流汗。拼死拼活。功勞都是文人統帥地。賞賜也是這些統兵官地。即使這樣。他們還要克扣軍餉拼命榨取士卒們地血汗。撈飽了。拍拍走了。而這些將門世家和西北將士們則要一代代地戰斗。一代代地守護疆土。一代代地給皇帝宰執名臣們創造輝煌戰績。一代代地給大宋地文臣們敲骨吸髓。這種暗無天日地日子要到哪一天才是個頭?

大宋以文制武。文人制定國策。文人是最大地利益團體。在這種情況下。武人不要說參予決策了。就連話語權都微乎其微。由此可以想象武人地生存狀況。完全就是靠文人施舍幾口飯吃吃而已。由此也可以想象這兩者之間地矛盾。西北是個戰爭區。貧窮區。這種矛盾可以掩蓋。但到了中原。到了河北這些富庶地區。矛盾就無法掩蓋了。和平時期。武人無用武之地。只有忍氣吞聲。任由文人猖狂。但一旦打仗了。要用武人了。那後果就出來了。將士們怨氣滔天。不但沒有士氣。恐怕連造反地心都有。

折可求地條件讓原野很為難,這完全超出了虎烈府可以接受的範圍。

折家要求虎烈府允許折家在大同開設義莊別業,這個是可以的,你在大同開酒樓、置田產,你賺錢,我也賺錢,但問題是,折家認為大同和山後九州都是李虎搶來的,財富都是便宜來的,那麼你干脆給我一些算了,就算是對北上援軍的賞賜和陣亡將士的撫恤。

另外,折家要求壟斷河東路和雲中路的邊界回易。這是個大事情,如果按照折家地要求,那河東路的商賈到了邊界就要把貨物賣給折家,然後折家再賣給雲中路的商賈,折家什麼事都不做,就靠一道關隘倒差價,而且還收兩邊的商稅,賺錢賺瘋了。

「你這是趁火打劫,明搶。」原野笑道,「看樣子,你打算逼著漢王打燕京了。」虎烈府既然被折家卡住了脖子,那只有打燕京,通過燕京和河北、中原建立回易往來。河東雖然富,但無法和幽燕、河北相提並論。原野這話等于告訴折可求,你最好不要做得太過火,免得傷了雙方地感情。

折可求大笑。在這一點上,他決不讓步。

過去這條邊界是國與國之間的邊界,宋遼兩國雖然有回易往來,但對特殊物資尤其是戰爭用物資控制得非常嚴。兩國商賈為了賺取錢財常常要做非法生意,出于安全和利潤考慮,他們都通過折家來倒買倒賣,而折家從中賺取差價。

現在這條邊界在大宋疆域內,是河東路和雲中路之間的邊界,兩地商賈可以自由往來。折家失去了作用,賺不到錢了,他們必須想辦法,而解決的辦法就是從虎烈府的官方壟斷性經營中分一杯羹,虎烈府的官方采購更是全部委托給折家,這樣折家雖然失去了私商回易的利潤,但他成了虎烈府的合法官商,他可以賺到更多的錢。

「你在來寧武關地路上曾和北上援軍踫過面,你知道這支軍隊地主帥是折可存,也知道這支軍隊有多少人。」折可求笑道,「到了寧武關,你是不是看到了很多軍隊?如果我們談得很愉快,那麼寧武關的軍隊今夜就可以北上,支援大同地軍隊將翻一番。」

折可求真的很狂妄,竟敢直接威脅虎烈府,原野暗自震怒,但臉上卻笑容滿面,「寧武關地軍隊確實不少,但我看都是一群農夫。他們是不是鄉兵?」

折可求搖搖手,「這是偷梁換柱之計,一則欺瞞西夏人,二則事後給河東帥司一個台階下,免得帥司太為難了,無法向汴京交待。」

原野不知道折可求的意思,洗耳恭听。

「這都是我府州的精銳,除了禁軍外,還有蕃兵和敢勇,兩萬五千多人。這其中不包括梁山人,如果加上宋江的三千多人,那兵力接近三萬人。」折可求得意地說道,「鄉兵到府州,而折家軍到寧武關,此乃偷梁換柱之計。當然了,如果漢王不需要,我可以馬上把人撤回去。」

原野目瞪口呆,幾乎懷疑自己听錯了。大宋的兵制,原野還是知道一些,如果折可求說的都是真的,那麼他的所作所為就是擅自調動軍隊,這不是飛揚跋扈目無法紀,而是等同于造反,有篡逆之嫌。折家歷來低調,遵紀守法,折可求哪來的膽子做這種事?如果坐在對面的是童貫,原野可以相信,因為童貫的靠山就是當今皇帝,他即使做了違法的事,只要皇帝不追究,他就沒事,但折可求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府州知州,他也敢做這種事?

折家的後台到底是誰?難道是皇帝?是皇帝授權折家調動軍隊?

宇文虛中和劉在大同的時候,曾經對自己說過,折家的折彥直現在是簽書樞密院事,大宋宰執,但折彥直出身將門世家,擺月兌不了武人的身份,再加上折家在西北的勢力,折彥直本來沒有機會到樞密院任職,他之所以能出任樞密院副長官,純粹是蔡家和童貫兩派互相廝殺的結果,是為了緩解朝堂各方權力爭斗,另外值此用兵之際,官家也想安撫一下西北將門,所以才有了這個極其不正常的任命。

折彥直知道自己的份量,他一旦成為朝堂斗爭的犧牲品,那麼折家和一些西北將門都會受到牽連,所以他非常小心,也就是說,折彥直不會私自叫折家做這種足以摧毀整個家族的事情。如今折可求偏偏做了這事,那麼唯一的解釋就是,折家肯定得到了皇帝的授權。

如果折家的後台是皇帝,而皇帝把一件光明正大的事搞得就象見不得人似的,這里面肯定就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原野想到了一件事,而且可能性非常大,那就是大宋皇帝很可能要繼續保持和女真人的聯盟,在取得北伐勝利後,馬上聯金攻漢,卸磨殺驢過河拆橋,他要殺李虎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文閱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