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國風雲錄 第四卷 第九十四章 困獸斗

作者 ︰ 猛子

飲馬河戰場。

飲馬河這一塊的地形非常好,東、西、北三面環山,密布丘陵和山谷,唯有通向大同的南面地勢比較平緩,但到了鎮川堡一線,又是山巒疊嶂,所以金軍若想攻進大同,首先就要突破飲馬河一線,然後再突破鎮川堡和殺虎口。

義軍在飲馬河一線部署了虎烈六個軍、怨軍、渤海軍、雷霆軍和神龍軍,共四十個將,十萬人,而正面迎戰金軍的就是位于柏寶的鐵鷹部。鐵鷹領虎烈第二、第三、第六軍在柏寶布陣,依據地形設置了三個防御陣勢。

吳雄的第三軍戍守第一道陣勢,譚弘毅的第六軍戍守第二道陣勢,鐵鷹領兩個將做預備軍,戍守第三道陣勢,而阿巴頓的第二軍則在三道陣勢的兩翼布陣,利用馬軍的優勢幫助防守。

金軍在三天內梯次推進到飲馬河一線。女真人的大軍前後相連,氣勢如虹,梯進之術給戰場罩上了一層血腥的殺氣,戰場氣氛異常凝重,這讓義軍將士們感到了重壓,很多人緊張而惶恐,難以喘息。也有一些膽小的人承受不了死亡的威脅,連夜逃跑,雖然這些人都是進入義軍不久的遼軍俘虜,但還是影響了軍心,好在追隨李虎多年的義軍將士們意志堅定,在他們眼里女真人並不可怕,當年南下突圍的時候義軍在極度險惡的情況下曾經擊敗過金軍,再加上義軍連戰連捷,這讓他們充滿了信

戰斗開始後,戰況並沒有想象的慘烈,對手也不是女真人,而是漢人和渤海人,還有一部分蕃族軍隊。金軍連續攻擊,不斷投入兵力,義軍也不停地增派援兵。雙方激戰一天,到了黃昏時分。金軍後撤。

鐵鷹趕到前線,詢問交戰細節。

吳雄把唐羽叫了過來,讓唐羽具體說說今天的戰斗經過。唐羽已經升職了,現在是虎烈第三軍的準備將。鐵鷹認識唐羽,當年就是他和愣子把羅中原的尸體從金軍抬了回來。鐵鷹關心地問了幾句,也問到了愣子。「他現在怎麼樣?最近還闖禍嗎?」

這些年愣子立了不少戰功,按道理早該升職了,但他桀驁不馴,在軍營里喝酒打架賭博,什麼事都干,隔三岔五就違反軍紀,差點連腦袋都沒了。

「有仗打,有人殺,他就不會闖禍了。」唐羽笑著替愣子說了幾句好話。然後把今天交戰經過大概說了一下,「今天女真人是試探攻擊,模模情況。估計過兩天就要來真的了。」

鐵鷹點點頭,四下觀看,這時唐羽湊近鐵鷹,低聲說道︰「最近有傳言,說總帥要帶著我們歸返大宋,是真的嗎?」

「你願意回大宋嗎?」鐵鷹問道。

「當然願意。」唐羽毫不猶豫地說道。「兄弟們都願意去天朝。燕雲是我們漢人地疆域。如今山後已經收復。如果再把山前拿下。我們就是大宋人地英雄了。」

鐵鷹捋須而笑。指著前方說道︰「你不擔心女真人把大同搶去了?」

「不會。大同固若金湯。女真人連根毛都撈不到。」唐羽信心十足地說道。「虎王什麼時候打過敗仗?只要虎王在。這一仗我們贏定了。再說。如果大同丟了。山後九州得而復失。這對大宋來說就是個噩耗。大宋怎麼可能視而不見?相信大宋人會及時施以援手。」

地確。這是個非常簡單地道理。在李虎事實上已經投宋地情況下。大宋沒有任何理由拒絕救援。鐵鷹拍拍唐羽地後背。本想夸他兩句。但旋即想到大宋對遼東漢人非常戒備。時刻提防著養虎為患。黃涉此趟汴京之行。未必一帆風順。情緒頓時變得有些低沉。

「從虎烈川舉旗開始。我們遼東漢人就是靠自己地力量打天下。」鐵鷹說道。「無論何時何地。不要把勝利寄托在別人地幫助上。」鐵鷹抬頭看看天空。目露堅毅之色。「相信虎王。更要相信自己。這天下是我們漢人地天下。」唐羽看看吳雄。又看看鐵鷹。心里驀然涌上一股寒意。听鐵鷹地意思。虎王似乎還沒有投宋地意思。這一仗不會像蒺藜山大戰時候一樣。打得兩敗俱傷。尸橫遍野吧?向三義泉和財神梁一線發動了進攻。

耶律馬哥的軍隊人數較少,他只能據城堅守,而三義泉方向的義軍因為擔心遼軍崩潰,于是出動了馬軍,向攻打德州的金軍側翼展開進攻,以做牽制。

第三天,金軍全面開戰,其中一部分人馬向北攻擊攻打戍守在三岔口一線的耶律佛頂。耶律佛頂不戰而退,率軍撤到石窯灣,和耶律馬哥僅僅相距三十多里,形成了南北呼應之勢。

耶律馬哥聞訊大怒,急書佛頂,你放棄三岔口,等于放棄威脅金軍的側翼,這可以讓金軍更加肆無忌憚,假若金軍因此而改變主攻方向,集結主力向我們展開猛攻,遼軍必定敗退,如此陰山以南的州縣勢必丟失殆盡。耶律馬哥懇求耶律佛頂,馬上反攻,把三岔口再奪回來,從而迫使金軍南下打大同,給遼軍贏得扭轉戰局的機會。

耶律佛頂不敢打,也不願意打。他地西南軍兵力有限,如果打完了,他連投降女真人的本錢都沒了。他不打,倒塌嶺節度使耶律德廣和其它蕃軍當然不敢貿然出兵,所以耶律馬哥的命令成了一句廢話,無人理睬。可以確定,李虎和遼軍結盟了,要聯手抗金。

完顏杲隨即決定,集中主力,猛攻柏寶、巨寶一線,以期盡快突破飲馬河防線,逼近大同。

完顏宗翰沉吟良久,提出了一個建議。

「李虎把主力部署在南下地必經之路上,如果強行攻擊,我們損失太大,所以我認為,暫時不要強攻飲馬河,而是做出攻擊雲中之態,同時利用其它戰場的攻擊,迫使李虎從飲馬河戰場抽調援兵。只待飲馬河一線的義軍兵力有所減少,我們就開始強攻大同。」

其它戰場有兩個,一個是奉聖州,完顏宗望和義軍正在野狐嶺激戰,假若野狐嶺失守,金軍可以兩路同攻大同。還有一個就是德州。經過三天的攻擊,可以確定德州治府宣德城東面的二龍山是遼軍和義軍的結合部,假若金軍攻佔二龍山,等于切斷了遼軍和義軍之間的聯系,如此一來,兩軍無法互通訊息,聯手隨即變成各自為戰,我們的機會就來了。

這個建議馬上遭到了一部分人的反對。這幾年女真人打得太順了,尤其從護步達崗之戰後,女真人和遼軍之間地戰斗幾乎就是一邊倒,遼軍根本沒有還手之力,而輕松攻佔上京、中京更助長了女真人的囂張氣焰。在很多女真將帥的眼里,契丹人不堪一擊,李虎也同樣不堪一擊,代北之戰根本不會有任何對手。

完顏宗翰眉頭微皺,對完顏杲和部分將帥的輕敵言論非常不滿。

他以當年蒺藜山大戰為例子解釋李虎和遼東漢人的強悍。當時宗望的兵力超過了李虎,金軍的戰斗力也超過了李虎,但李虎和漢人深陷死地,絕地反擊,竟然神奇般地擊退了宗望,從蒺藜山突圍而去。

「今日的情況如出一轍。李虎為了生存發展,不惜舍棄遼西,把幾十萬漢人帶到了代北,但形勢變化太快,李虎不但未能如願以償地立足代北,反而深陷敗亡危機,此時此刻,李虎只有拼命。這種情況下我們逼得越狠,李虎和漢人越是絕望,他們的反擊之力也就越大。反正都是死,臨死之前為什麼不找一個墊背地?如果李虎和他的士卒們都抱著這樣的心態打仗,我們的損失勢必慘重。」宗翰苦口婆心地勸道,「我們的目標不是屠殺李虎和漢人,而是代北,是全取代北,包括山後九州,假若我們實力大損,請問如何應對大宋軍隊?如何應對契丹人和黨項人?」

完顏杲听不進去,大部分將帥們也听不進去,更有甚者,認為李虎剛剛佔據雲朔,又剛剛從遼西撤過來幾十萬漢人,內部不穩,矛盾重重,正是一擊致命的時候。我們打得越狠,逼得越凶,李虎崩潰的速度也就越快。

完顏斡魯和完顏婁室支持宗翰,不過他們為了緩解軍中矛盾,提出了一個折衷意見,正面也要攻擊。正面攻得猛,大同就危險,李虎就不敢支援野狐嶺,如此可以給宗望更多的時間攻打奉聖州。假若金軍突破了野狐嶺,夾攻大同,戰局基本上就被女真人控制了。

這個折衷建議最終獲得了一致通過,雖然宗翰對此非常不滿,但也只能選擇妥協。

按照他的想法,先是聲東擊西,以佯攻雲中來麻痹李虎,繼而誘使李虎分兵,然後集中主力一擊而中,但現在變了,變成三路攻擊大同了,一路打德州,切斷遼軍和義軍地聯系,一路強攻飲馬河,一路攻打奉聖州。金軍全面鋪開,而李虎則做困獸斗,這個仗怎麼看都是一場硬踫硬地血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文閱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