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國風雲錄 第四卷 第九十一章 單騎赴會

作者 ︰ 猛子

朔州,偏關。

偏關東餃管涔山,西連黃河,北接大草原,南通雁門、寧武,自古便為兵家必爭之地,因為其東仰西伏,狀如人首之偏,所以又叫偏頭關,當地人叫它偏頭寨。

李綱到達偏頭寨的時候,黨項人已經發動了進攻,張關羽和劉義真指揮武勇軍奮力還擊。

偏頭寨地形險要,背靠偏頭河,左右山巒疊嶂,寨前丘陵起伏,溝壑縱橫,易守難攻。在山寨東西兩側的山嶺上,張關羽部署了幾十個小隊悍卒,日夜偷襲,讓黨項人防不勝防,但是,黨項人越來越多,一支支軍隊渡過黃河,連營數里,並且運來了重型攻城器械,這使得關隘的防守愈發吃緊。

西夏人和宋軍打了幾十年仗,雙方在邊界修築的山寨成千上百,大部分時候,雙方的軍隊不是攻寨就是守寨,所以西夏人的攻寨經驗非常豐富,各種招術輪番上陣,層出不窮,打得武勇軍狼狽不堪。

武勇軍做了好幾年山賊,鑽山溝的經驗很豐富,但要說起守寨,那他們的本事差遠了。剛剛交戰的時候,這些昔日的山賊還能憑借著周圍的山林峽谷進行偷襲,偶爾還打劫夏軍的糧道,但隨著夏軍大隊人馬趕到,壁壘森嚴,他們的優勢就盡數喪失,不得不撤回寨內,據險死守。

守寨不是簡單地趴在寨牆內射射箭的事,而是有復雜的防御陣勢,兵力部署和防御設施要合理搭配,要充分利用地形優勢壓制敵人,同時還要有效殺傷敵人,最大程度地保存自己的實力,把敵人拖垮拖死。

武勇軍的大部分將帥都不懂這些防御陣法,而那些從遼軍俘虜轉過來的士卒雖然大都是西京道的邊軍,但因為和大宋一百多年沒有打過仗了,軍備廢馳。同樣是一幫廢物。

李綱的出現幫了武勇軍一個大忙。

李綱在大宋的時候沒有上過戰場,但大宋文士講究文武雙修,一旦進入仕途,就有可能到邊關殺敵報國,出則為將入則為相,所以他飽讀兵書。熟知陣法。到了遼西後,參加了平州大戰,其後在大靈河一線也參加了一些小規模的戰斗,其中包括幾場攻城守城戰,這給了他把書本上地東西運用到實戰的機會。

大夏軍發力攻擊,武勇軍手忙腳亂,損失越來越大,而張關羽和劉義真束手無策,兩人無奈之下親自上陣廝殺。試圖以此來鼓舞士氣,靠勇氣和鮮血來守住山寨。

李綱忍不住了。向兩人獻防守之策。請他們馬上調整兵力部署。正確運用守城器械。連夜搭建更多地防御設施……

張關羽和劉義真初始不屑一顧。懶得听。但礙于面子。勉強听了幾句。李綱是帥府地司錄參軍事。總帥對他青睞有加。一度把他派到大靈河一線輔佐董仲孫。後來總帥西征。羅青漢對他同樣倚重。這種人前途好。得罪不起。

听了幾句之後。听出名堂了。不敢輕視了。馬上老老實實求教。李綱盡展所學。竭其所能。利用偏頭寨地險要地形和寨內現有地兵力軍械以及各種設施。構築了一個牢固地防御陣勢。

張關羽和劉義真馬上依計實施。一夜之間。偏頭寨地防御能力就增強了數倍。經過一個白天地激戰。損失驟減。而殺傷力卻大增。防守更是固若金湯。張關羽和一幫武勇軍地將帥對李綱欽佩不已。

這時雲朔軍地副帥左佑帶著五千援兵來了。偏頭寨地防守兵力增加到了六個將。李綱認為。只要糧草武器能夠得到及時補充。偏頭寨至少可以堅守一個月以上。但前提是黨項人地軍隊不能超過十萬。如果超過這個兵力。偏頭寨就很危險了。

激戰第五天。偏頭寨迎來了自開戰以來最艱苦地一天。黨項人發力了。

黨項人經過五天的攻擊,大致模清楚了偏頭寨地防御陣勢。他們發現這個防御陣勢有幾個明顯的漏洞,于是他們針對這幾個防御弱點發動了猛烈攻擊,但是,他們馬上發現自己的判斷錯了,這幾個防御弱點是陷阱,是漢人故意設下地圈套。尤其讓他們措手不及的是,漢人的兵力遠遠超過了他們的預計。

一場廝殺下來,黨項人付出了兩千多人的代價,無功而返。

黃昏,偏頭寨里的漢軍歡呼雀躍,他們激戰一天,終于把凶悍的黨項人擊退了。

「如果明天黨項人停止攻擊,就請刀帥射書夏軍,我要去會會他們的主帥。」李綱月兌下兜鍪,一邊用衣袖擦拭著兜鍪上的血跡,一邊笑著說道。

張關羽愣了一下,他懷疑自己听錯了,急忙把兜鍪拽了下來,「你說什麼?」

「我奉總帥之命趕到偏關,不是幫你戍守關隘,而是要議和西夏。」李綱捧著兜鍪,望著慢慢消失在遠處地黨項人,慢條斯理地說道,「本來我應該早點告訴你,但擔心影響大軍士氣,所以就隱瞞了。」

周圍的歡呼聲雖然此起彼伏,震耳欲聾,但張關羽還是听清楚了,他吃驚地望著李綱,急切問道︰「這是為什麼?為什麼要和黨項人議和?總帥來信說,不是要聯遼抗金嗎?」

李綱把李虎對代北戰局的設想大概說了一下,「總帥認為,契丹人已經完了,最好的結局也就是退守大漠,黨項人、女真人和漢人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爭奪代北,但女真人的崛起的速度太快,實力太強,黨項人和漢人必須聯手才能抵御。」

「既然我們要和黨項人議和,為什麼還要打?」張關羽指著寨內寨外橫七豎八的尸體,冷聲問道。

「黨項人來得太快,他們動用了數萬兵力,攻寨的準備工作也做得很充分,可見他們早有預謀,決心要攻打朔州,這時候他們絕不會答應議和。」李綱說道,「要想議和,只有打痛他們,讓他們知道這一趟勝利的希望很渺茫,只有這樣他們才會考慮議和。」

「你設下一堆陷阱,就是為了這個目地?」

李綱點點頭,「刀帥,大同形勢異常危急,能否和西夏人議和,直接關系到大同的安危,所以我要盡快見到黨項人的主帥。」

張關羽遲疑不語。黨項人凶悍,這幾天兩軍廝殺慘烈,黨項人損失大,必定怒氣沖天,假若不願意議和,把李綱殺了,那自己怎麼向李虎交待?李虎和李綱一個姓,而且李綱來得很神秘,李虎對他又非常信任,義軍里有傳言說兩人是親戚,假如兩人真的是親戚,李綱死在了自己這里,麻煩可就大了。

在李綱的堅決要求下,張關羽射書夏軍。夏軍同意見面。李綱要求單人獨騎趕赴夏軍,張關羽、劉義真和左佑三位主帥堅決不同意,無論如何要派五十騎相護。

「我一個人去,說明我們有實力,並不懼怕黨項人。」李綱婉言謝絕,「這次赴會,能否成功無法預料,因為目前代北形勢對西夏人來說是個千載難逢的拓展疆土的機會,他們在不清楚女真人實力的情況下,未必會答應。如果議和失敗,我有可能被囚禁,也有可能被殺,所以,你給我五十個人,不過是讓他們送死而已。」

張關羽一想,的確,李綱一個人去,只要小心周旋,生命反而有保障,多帶五十個人,危險性反而更大。

第三天上午,李綱單人獨騎,飛馳出關。

山寨內,張關羽和武勇軍、雲朔軍地將士們目送李綱遠去,異常敬佩。

在西夏軍地大帳內,李綱見到了夏軍都指揮使李延成。

李綱說明了來意,並把代北形勢詳細告之。他在說到金軍兵力的時候,做了一些夸張,他或許沒有想到,金軍地兵力比他夸張的數字還要多。

李延成三十歲左右,長得高大健壯,相貌堂堂。他是皇族,十三歲就上戰場,見多識廣。李綱的話讓他意識到代北形勢正在急速變化,大夏軍集結主力攻打雲朔,或許正好幫了女真人的忙,黨項人極有可能白忙一場。

「這件事我做不了主。」李延成仔細考慮後,說道,「我大軍統帥是晉王,他就在黃河邊上的帥營里,請你去和我們的晉王談一談。」

李綱暗自吃驚。大夏晉王就是嵬名察哥,也可以稱之為李察哥,他是大夏皇帝李乾順的庶弟,西夏軍的統帥,三年前就是他擊敗了西北大將劉法。這次西夏軍竟然由他親自統軍,可見黨項人攻擊雲朔的決心。

李虎做出了一個錯誤的判斷,他大概做夢也沒想到,黨項人對雲朔是勢在必得。女真人是強大,但黨項人不知道,在黨項人看來,女真人再厲害,也不會比大宋人厲害。察哥能擊敗大宋人,能砍下大宋西北名將劉法的腦袋,全殲大宋十萬大軍,他難道還怕女真人?

李綱馬上失去了自信,他有一種預感,這次議和恐怕要失敗了,而李虎守住大同,守住山後九州的希望,也越來越小了。

當年晚上,李綱趕到了黃河岸邊,見到了晉王察哥。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文閱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