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國風雲錄 第四卷 第七十五章 中國之禍未有寧息

作者 ︰ 猛子

羅青漢、鐵鷹四個人趴在地圖上商量了很久。

他們相信李虎的判斷,畢竟大宋實力很強,雖然只有十萬大軍,但馬上就能集結更多的軍隊于河北,北伐勢在必得,而女真人的實力不足以抗衡大宋,又有海上之盟的約定,完顏阿骨打沒必要為了搶佔燕京而和大宋人早早翻臉。他們翻臉對女真人不利,因為大漠上還有遼軍,西京還有李虎,兩個實力較弱的對手如果聯手抗金,再加上宋人在一旁虎視眈眈,女真人顯然應付不過來。

假如女真人馬上轉移戰場,把主力大軍調到大漠上來,必定要和義軍發生正面沖突。當初李虎和女真人約好的,雙方各打各的,誰打下的地盤就是誰的,但雙方其實有默契,李虎拿燕雲,女真拿大漠。然而,形勢發展太快了,女真人肯定沒想到李虎不但拿下了西京,還要北伐大漠,要以代北為根基生存發展了。兩者的利益隨即產生了嚴重沖突,戰爭也就不可避免了。

義軍目前有十五萬人,這個兵力和金軍沒辦法比。這次中京遼軍投降金軍的人數就有義軍兵力的一半,由此可以想象兩者兵力的差距。保守估計,金軍現在的總兵力大約在四十萬到五十萬,其中馬軍至少有十幾萬,而義軍的精銳馬軍只有三萬多人,根本不是女真人的對手。

所以,羅青漢等人放棄了,不再想著全取代北了,形勢變了思路也變了,轉而又回到老路,又想著在燕雲立足了,這樣和金軍就不會產生沖突,相反,還能利用雙方的盟約,聯手對付大宋人。

李虎在屋子里轉悠,來來回回。不知疲倦。

羅青漢等人故意把聲音說得很大,好讓李虎听到,好讓李虎正視現實,即刻改變策略。以燕京現在的狀態,義軍如果發動突襲,十幾萬大軍一擁而上。燕京唾手可得。

「你們想過沒有,假如耶律淳撐不住,燕京給大宋奪去了,西京隨即成為下一個目標,義軍將遭到女真人和大宋人的聯手攻擊,耶律淳前頭剛剛敗亡,我也就步其後塵,一命嗚呼了。」李虎突然走到案幾邊,指著地圖上的大同說道。「你們睜大眼楮看看,仔細看看。」

「大宋人的目標是收復故土,收復燕雲。既然他收回了幽燕,他還會放棄雲朔嗎?絕不會。」

「女真人如果被阻擋在燕雲以北,他的生存發展就被嚴重阻礙,完顏阿骨打就無法建立和耶律阿保機一樣的功業,所以女真人無論如何都要打大同,要不惜代價搶到西京,佔據山後九州,這關系到女真人的生存。看看歷史,歷朝歷代。凡強大的北虜,哪一個不南下寇掠?他們為什麼要南下長城攻擊中原?還不是為了生存,為了活得更好?女真人也是北虜,他們和契丹人一樣,強大後地第一件事必定是南下打中原,所以,他們打下中京後,放棄攻打燕京,真正的目標不是大漠。不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和大草原上的蕃族部落,而是西京大同,而是未來南下的通道。」

李虎看看在座四人,冷笑道︰「懂了嗎?你們以為不打女真人,不和女真人翻臉,女真人就會和我們稱兄道弟?放屁,做你們的春秋大夢去吧。要想死,那你們就去打燕京,去和大宋人翻臉。若想在代北活下去。若想牢牢控制山後九州,那就拿出勇氣來。和女真人決戰,把女真人趕出代北,用戰刀和鮮血告訴女真人,從黃河到燕山,從陰山到太行山,這都是我們地地盤,要想奪走它,就從我們的尸體上踩過去。」

羅青漢、董小丑、鐵鷹和黃涉目瞪口呆。四個人呆呆地望著李虎那張獰猙地臉。那雙殺氣凜冽地眼楮。無言以對。

「那麼。燕京地事怎麼辦?如何回復耶律淳?」黃涉問道。

李虎既然決定繼續實施既定策略。繼續立足代北。那今年就有苦戰血戰要打。而且還要和大宋搞好關系。以山後九州地安全來要挾大宋皇帝。得到大宋源源不斷地援助。如此一來。義軍就沒有能力幫助耶律淳了。

「耶律淳還沒有走到山窮水盡地地步。短期內他只要我地承諾。但不會讓我地軍隊開進幽燕。」李虎說道。「我不打他地燕京。但他怕。他怕我趁火打劫。所以我只要讓軍隊陳兵于邊境關隘。做出隨時支援地樣子就行了。再說。宋軍也未必能……」說到這里李虎停住了。他本來想說宋軍打不下燕京。但這種毫無根據地猜測沒有依據。在羅青漢等人看來。以宋軍地實力打幽燕肯定勢如破竹。自己如果說宋軍要大敗而歸。而且事後如果應驗了。那自己真地成神了。

「大宋一再要求我配合北伐。他們對我北上攻擊全取代北不但不支持。反而持否定和戒備之態。如果我把所有軍隊都調到大草原上。大宋人可能限制回易。尤其那些禁止交易地物資可能徹底斷絕。所以。我們陳兵于邊境關隘。同樣也滿足了大宋人地要求。大宋人要求我們出兵威脅。但又不要我們進入幽燕。正好和耶律淳地要求不謀而合。」

羅青漢等人連連點頭。同意李虎地說法。軍將很快抵達居庸關、石門關和紫金關等各處關隘。只待耶律淳一聲令下。即刻進入幽燕。衛甫將帶著遼興軍馬上返回幽燕。至于出兵太原地事。李虎也答應了。朔州距離幽燕太遠。義軍是不是出兵威脅太原。燕京根本不知道。能騙就騙了。不過李虎一再告誡韓。回去後務必告訴燕王。盡快稱帝。這是大遼能否保住國祚地重中之重。

李虎請來董耘,把自己陳兵關隘地事說了一下,只待宋軍北伐,義軍必定從旁協助,但他隱瞞了金軍攻佔中京的消息。董耘隨即告辭,急赴河北前線。

過了兩天,李虎召集各軍將帥和帥府主要官員議事,一是告之最近遼東形勢發展,二是確定義軍今年的目標是全取代北,為此,軍政兩套人馬從現在開始就要忙碌前來,齊心協力,共度難關。

李虎命令閻王軍主帥張高兒率軍進駐蔚州,陳兵于飛狐要塞和紫金關之間,隨時準備進入幽燕作戰。飛雲軍主帥侯概陳兵于可汗州、儒州一線,隨時準備支援燕京。飛雲軍左副帥陳豹率軍從蔚州急赴奉聖州,會合飛雲軍主力。

雲朔軍主帥贏秦陳兵于寧武關一線,他的任務是和大宋邊郡搞好關系,以確保邊境榷場和回易之路的安全。

武勇軍主帥張關羽、神龍軍主帥獨孤風率軍南下朔州,陳兵于偏關一線,一旦接到命令,則渡過黃河,攻擊東勝州。,燕京急報,奚王蕭遐買大敗,遼軍退守古北口和松亭關,金軍隨後減緩了攻擊速度,不過奇怪的是,金軍沒有乘勝攻擊大靈河一線,興中府和宜州一線沒有戰事,這非常奇怪,不知道金軍意圖何在。

李虎聞訊,更加堅定了金軍要掉頭打大漠的想法,他馬上下令,調虎烈軍、怨軍、黑山軍、渤海軍于殺虎口、鎮川堡一線,做好北上攻擊準備,同時要求諸夏和劉志成想方設法尋找遼軍主力,以便大軍北上決戰。等到女真人趕到了大漠,戰場局勢就完全不一樣了。

二月上,大宋使者到,這次除了馬擴外,還來了一個人,叫宇文虛中,四十多歲,長相儒雅,一口川音。

李綱認識,急忙給李虎介紹。宇文虛中才華淵博,性情剛直,在汴京儒林中小有名氣。他是川中成都人,三十歲中進士,當過地方官,後來被提拔到朝廷任起居舍人、國史編修官、同知貢舉,後來又升任中書舍人。大宋皇帝要北伐的事傳開之後,宇文虛中上書堅決反對。他認為宋遼兩國乃百年盟友,唇齒相依,如果宋金結盟,滅了遼國,那麼剛剛崛起的金國勢必會乘勢南下寇掠中原,「以百年怠惰之兵,當新銳難抗之敵;以寡謀安逸之將,角逐于血肉之林。臣恐中國之禍未有寧息之期也」。所以他建議大宋援助遼國以擊敗女真人,維持宋遼百年盟約,維持世代和平。

馬擴也給李虎介紹。去年底,宋軍于河北集結,北伐進入實施階段。宇文虛中馬上再度上書,勸諫皇帝放棄北伐,認為引女真攻遼之策是「納侮自焚」,自取禍事。宰相王黼大怒,把宇文虛中降為集英殿修撰,接著又把他趕出了汴京,叫他到陝西兩河宣撫使司地做了個錄事參軍,給童貫做僚佐。

宇文虛中到了河北,了解了更多的狀況,隨即連續上奏,獻十一策,上二十議,結果石沉大海,沒有任何回音。

童貫不喜歡他。兩人一個要北伐,一個反對北伐,意見向左,能一起相處嗎?正好馬擴途徑河北,說要出使大同,童貫借著這個機會,把宇文虛中打發到大同了,叫他待在李虎身邊,做為兩軍之間的聯絡官。

宇文虛中見到李虎後,第一句話就把李虎嚇住了,「使相在大同的時間恐怕不多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文閱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