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國風雲錄 第四卷 第六十九章 掃蕩

作者 ︰ 猛子

張關羽終究承受不了重壓,在最後時刻,還是毅然決定遠赴代北。\

他的部下們大都反對留在遼西,因為留在遼西的後果可能是再度成為山賊,過著茹毛飲血的艱難日子,那種日子他們過怕了,不願再過了。其次,他的部下們不相信契丹人。留在遼西若想衣食無憂就要受撫,就要為契丹人賣命,他的部下們做不到,也不願意做,如其將來被契丹人趕到山里,還不如到代北跟著虎王混。另外還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虎王的神話。虎王戰無不勝,西征更是大捷,輕而易舉攻佔了西京,這種本事誰有?耶律淳是個什麼東西?屢戰屢敗,跟在他後面遲早都是死。契丹人的好日子到頭了,要敗亡了,這時候不跟著虎王,反而投靠契丹人,純粹是自尋死路。

部下們在幽燕的利益相比于張關羽要小得多。張關羽吃肉,他們不過喝湯而已,如果連湯都喝不到了,他們當然不願跟著張關羽混了。張關羽沒了這些兄弟,他靠什麼混?思慮在三,仔細權柄利弊,他只有到代北去,否則他的一幫手下們就要跟著羅青漢跑到代北去了。

張關羽的最終選擇讓羅思南、羅青漢等人非常高興,這樣一來,除了雲海軍和遼興軍外,留在遼西的義軍大部分都願意追隨李虎,義軍的實力並沒有因為這一次的撤離而有所減損。

耶律大石等人卻略感失望。倒不是因為張關羽出爾反爾,而是他們從張關羽的反復上看到了契丹人現在的處境。契丹人現在就是一頭傷痕累累的狼,就算像張關羽這樣的土賊,如今也不願意跟著契丹人混了。契丹人走到了窮途末路,耶律淳能在大遼即將傾覆的一刻力挽狂瀾嗎?住進了西京同文殿。

西京是在唐代「大同軍」故城的基址上修建起來的。全城周長大約為十公里。四面城牆由土夯實而成,沒有包磚。城牆之上建有許多角樓和箭樓,部署有大量的拋石機和一些重型守城器械。防御堅固。

西京的四面城牆各闢城門一座。東面叫迎春門,南面叫朝陽門,西面叫定西門,北面叫拱極門。

城內沿襲唐代故城舊制,一條條整齊地十字街將居民區劃成大大小小數百個「坊」。

雄偉的西京宮殿高聳于城西,而城的北部則是軍政中樞。官衙和軍營多建于此。西京留守司和大同府的衙署便建在拱極門之西。與大同府衙遙相對應的大同驛,位于拱極門之東。大遼的最高學府之一西京國子監就座落于官署附近地東南方。

西南、西北的邊防官署大都位于西京,如西南路招討司、西南安撫使司、西南巡察司、山北路都部署司等等,這些邊防官員們的府邸自然也就建于西京城內,于是西京城內到處都是富麗堂煌的官衙和府邸,蔚為壯觀。

西京大同府下轄兩州七縣,是西北地區最大的商貿地,同時畜牧和農耕都非常發達,除了煤以外。還有銅鐵金銀等礦藏,是遼國賦稅收入的主要基地,尤其它的商稅。佔據了其全年賦稅收入的大頭。

西京南通富庶地大宋河東路。西連夏國。北接阻卜。在邊境和各部落居住地設有很多榷場。名氣最大地有宋遼邊境地朔州榷場。有遼夏邊境地雲內、天德榷場。另外連接燕京地儒州榷場也非常龐大。為此西京專門置有都商稅院。設點檢、都監、判官等主持征收商稅和市場管理。還設有轉運使。分別管理通商、貿易等事。其下屬州縣根據不同情況也設有錢帛司、鹽鐵司、商曲院和征商榷酒等諸務。另外在重要關隘、路口。也設有征商機構。想在城外徹底搞清楚西京軍政賦稅等等所有地事情。

這是義軍第一次打下一個大城。而且是遼國用來控制西北軍政賦稅地陪都。將來義軍立足代北。西京大同就是中樞。所以能否把西京地事搞清楚。直接關系到義軍地未來和一系列決策。

西京留守司地主事僚佐、大同府地主要掾屬、國子監地博士教授。都商稅院地官員……西京各府署地漢蕃官員輪流向李虎解說軍政賦稅之事。因為這些事牽涉到遼國地各項制度。所以一旦說開了頭。常常就是長篇大論。通宵達旦。

為了盡快把耶律淳推上大遼皇帝地寶座。李虎把蕭得里底和耶律撒八一批遼國大臣全部放回了西京。西京各府署地主要長官幾乎全部走了。好在李虎留下了蕭特末、蕭和尚奴和耶律慶紀。這三個人加上董小丑、黃涉、柴雲、原野等一幫熟悉軍政事務地將帥官員。很快便讓西京各府署重新運轉了起來。

此刻正是西京道各州縣向西京留守司稟報一年情況。上繳賦稅地時候。雖然長城以北地州縣不會來了。但長城以內地州縣現在都在義軍控制之下。他們地州縣長官還要來。而義軍就要靠這些賦稅支撐下去。並且以此來制定明年地收支預算。

當李虎在總帥營里全盤審視西京地時候。毛軍和胡家勇指揮軍隊把西京翻了個底朝天。

他們首先把西京宮殿清理干淨了。西京宮殿是皇帝住的地方,是以同文殿為主的一座殿宇建築群,這座宮殿以後就是虎王住的地方,從里到外都要徹底清理干淨。接著他們把西京大小府衙全部清理了一遍,查封了所有的庫房。

然後,他們開始了「掃蕩」,凡是跟著大遼皇帝跑到長城外面的契丹貴族和漢蕃官員,他們的府邸財產被沒收,家眷被抓捕。凡是投降地契丹權貴和漢蕃官員,主動交出府邸財產地,尚能留住全家性命,這些人如果願意留下給義軍做事,先安排個地方住下,管吃管喝;不願意留下的,送給盤纏,自己徒步去燕京找活路。西京城內地奴隸,一律恢復自由身,而那些平民和商賈卻沒有受到任何干擾。

西京城被清理干淨後,總帥府首先進城,于原留守司官署辦公,原留守司下屬府衙則全部隸屬于總帥府。不久,李虎任命了一大批官員,從帥府直屬府衙、大同府到各地州縣長官,都有任命。

進駐同文殿的第二天,馬亮從燕京匆匆返回,同來的還有遼國使者韓和陳秘。

雙方就結盟的具體細節再一次商談,這次不僅僅談軍事上的合作,還談邊境劃分和回易商貿。李虎足夠大方,一口氣把遼西和平州路全部還給了耶律淳,而耶律淳投桃報李,把儒州和可汗州也劃給了李虎,但居庸關和石門關卻在遼軍控制之下。

接著李虎提到了損失補償的事。義軍在遼西經營三年,突然撤出,損失之大可想而知,燕王既然答應給予補償,那你馬上就把損失補給我,因為我明年還要北上長城打仗。

韓一口答應了,但他提出了一個附帶要求,「燕王希望你能南下威脅大宋的太原,牽制宋軍,迫使宋軍推遲攻擊時間,從而給遼軍擊退女真人贏得時間。」

李虎微微皺眉,沒有說話,但臉色有些不好看,顯然不願接受這個條件。

「虎王,你也知道,遼軍現在沒有能力兩線作戰。」韓實話實說,「假若遼軍遭到宋金兩軍的南北夾擊,中京、燕京勢必顧此失彼,兩京失其一,三分遼東的希望可能就此破滅。」

「你是說,假若燕王兩線作戰,他就不能給我補償損失,是嗎?」李虎冷笑道。

「是的。」韓說道,「兩線作戰,損耗太大,以大遼目前的狀況來說,自保尚且不足,哪有錢糧武器給你?」

李虎轉頭看看董小丑。董小丑稍加沉吟,問道︰「燕王的使者是不是去了汴京?」

韓點點頭,「但目前的形勢告訴大宋皇帝,現在正是他收復幽燕的最好機會,他不可能遵守盟約的。」

「大宋人要痛打落水狗了。」李虎嘲弄道,「大宋皇帝既然不是白痴,那我南下威脅太原又有什麼用?」接著他指指自己的鼻子,鄭重說道,「我是漢人,我絕不會打大宋,我的部下也不會同意我打大宋,所以請你回去告訴燕王,叫他自己想辦法吧,這個忙我幫不了。」

韓失望離去。

遼西義軍已經開始撤離,張高兒帶著閻王軍、張關羽帶著武勇軍率先開道,正急速趕赴紫金關。羅思南帶著老營和十幾萬百姓隨後跟進。估計到了十二月初,羅青漢就要帶著更多的百姓撤離遼西。董仲孫帶著黑山軍從大靈河一線撤退,因為路途遙遠,估計要到新年之後才能北上太行山。

「幾十萬百姓?」李虎駭然變色,差點要破口大罵。老霍你個婬棍,老子是怎麼交待你的?誰叫你把百姓帶來的?你這不是要我死嗎?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文閱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