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國風雲錄 第三卷 一劍封喉 第二十三章 各取所需

作者 ︰ 猛子

「總帥有何高見?」楊樸隱約猜到一些李虎的心思,但他不敢確定,于是又問了一次。

李虎微微一笑,「遼東形勢發展到今天這一步,都是你我聯手的結果,我們為什麼不能繼續聯手?為什麼不能坐下來商談一個盟約,規劃一下未來的遼東?為什麼要把遼東的一部分白白送給大宋?大宋如果殺進了遼東,你女真人也罷,我也罷,都不是對手,我們還是要聯手,但那時候聯手,已經遲了。大宋太強大了,它就象一頭凶猛的老虎,逮誰吃誰。」

楊樸神情微變,半晌沒有說話。這個要價非常高,以李虎目前的實力,沒有開出這個價碼的資格。

「你好好想想。大宋突然派出使者到黃龍府,主動提出結盟,主動提出聯手攻遼,這里面有很多疑問?第一,大宋怎麼知道遙遠的遼東有個金國?第二,大宋為什麼紆尊降貴,和一個剛剛立國正在為生存而苦苦掙扎的蠻荒小國結盟?第三,當金國斷絕了和大宋的往來後,大宋為什麼還不顧臉面,繼續派出使者結盟攻遼?可見大宋一直在密切關注大遼,並且早就有了北伐之策,而這個北伐之策顯然不是收復故土那麼簡單,以我看來,大宋真正的意圖是攻佔整個遼東,傾其積蓄了一百二十年的國力,開疆拓土,建立一個龐大的王朝。李虎手指楊樸,笑著問道︰「唇亡齒寒的故事知道嗎?我們滅了大遼,但我們自己也傷痕累累。元氣大傷,而且立足未穩,這時候大宋百萬軍隊如果呼嘯而進,請問,你女真人擋得住嗎?請問,你和大宋的這份盟約還有什麼意義?」

「所以……」李虎拿出一份文卷,遞給了楊樸,「這份盟約是關于遼東未來地盟約。這份盟約的議定者是我們,至于大宋,它是我們的敵人。而不是朋友。」

楊樸遲疑片刻,。打開了文卷,低頭細看。

李虎的目光望向了坐在楊樸身邊的無顏。無顏目露贊佩之色,沖著李虎微微點頭,對他能做出這樣的決定感到非常高興。

李虎的盟約很簡單。

你打中京,我打燕京,我們聯手共擊,遼軍必定首尾難以兼顧,敗逃西南路。*其後。我越過居庸關打西京,長城里面的遼軍我來打,你則直撲大漠,長城外面地遼軍你來打。誰打下的地盤就歸誰。無須爭論。

將來,大宋軍隊如果北伐,我必首當其沖,那時我們要遵從盟約,聯手共阻,不能背盟棄義,以免遭受唇亡齒寒之禍。

「我即刻回稟陛下。」楊樸不敢拖延時間。

金軍馬上要發動攻擊,李虎在這個時候漫天要價。時機選擇得非常好。不答應的後果很嚴重。另外,從盟約地內容來看。對金國非常有利。擊敗契丹人後,金國需要時間穩定州縣,需要時間恢復元氣,這時候有李虎在燕雲一帶做為緩沖,擋住大宋人,可以給金國贏得寶貴的時間,相反,和大宋簽訂盟約,等于與虎謀皮,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變成老虎嘴中地獵物。[]京,大宋皇帝召集太傅童貫,尚書左右丞張邦昌和王安中,御史中丞王黼(fu等一幫主戰派宰執商議此事。

馬擴詳細述說了李虎的北伐之策,「李使相對遼東的事了如指掌,尤其在其攻佔平州路後,更是控制了遼東形勢的發展,所以臣和李副郎認為,他的這個建議非常實用,可以幫助宋軍輕松拿下西京,率先取得北伐初期的勝利。有了這場勝利,陛下既可以贏得大臣們對北伐的支持,同時也可以減少在北伐上地驚人損耗。」

皇帝看向童貫。在軍事上,童貫擁有絕對的權威,皇帝信任他。童貫六十六了,頭發花白,因為常年在西北率軍作戰,他臉上的皺紋就象西北黃土地上的溝壑,縱橫交錯,好在他身材魁梧,兩眼有神,雖然老態龍鐘,盡顯油盡燈枯之態,但依舊讓人感覺他那犀利地鋒芒和凜冽的氣勢。

「此策絕妙,可行。」童貫的口氣很堅決,沒有絲毫的猶豫,對于他來說,活在這個世上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但北伐未能實現,故土還在契丹人的腳下,留芳千古的功名還遙不可及,他迫不及待地需要北伐,需要收復故土.

「本月下令調撥軍隊。八月,陝西四路和河東各路軍隊向太原急進。九月,十五萬大軍可以集結完畢。十月,大軍可以發動攻擊。」童貫轉頭望向馬擴,眼神異常凌厲。馬擴暗自驚駭,不敢與其對視。

「此策的關鍵是,漢虜能否在預定時間內向燕京展開攻擊,牽制住遼軍主力。」童貫地聲音蒼老而嘶啞,語氣冷肅,咄咄逼人,「馬舍人,你可以確保漢虜能在十月攻擊燕京?」

馬擴地官職是閣門宣贊舍人,這個閣門宣贊舍人是個「貼職」,不是實職,一般由武臣帶領。皇帝欣賞馬擴的才智,引為親信,托以重任,為避人耳目,暫時給個貼職。馬擴雖然害怕童貫,但這話他不能不回答,「去年李使相在差不多地情形下,聲東擊西,奪取了平州路,以我的估計,李使相這次要故伎重施,還是聲東擊西,所以我以為,他有絕對的把握在十月攻擊燕京,但是……」馬擴偷偷看了一眼皇帝,小心翼翼地說道,「李使相一再交待,宋軍務必先行發動攻擊,從而迫使遼軍顧此失彼,自亂陣腳,否則,他即使打到了燕京,也很難牽制住十幾萬甚至二十多萬遼軍。\」

皇帝再次看向童貫,征詢他的意見。

「宋軍當然要先行發動攻擊了。」童貫說道,「如果漢虜先打燕京,遼東形勢就完全變了,我軍將失去先機,戰局難以預料。」接著他目視張邦昌和王安中,「從現在開始,到十月,有三個月時間,請兩位竭盡全力,把糧草武器運到太原。」

張邦昌和王安中顯然有些忌憚童貫,連連答應。

「和金人的談判是否繼續?」皇帝問道。現在北伐之策變了,他也不想再和蕃虜談那個忍氣吞聲的盟約了。

「還是繼續談為好。」王黼急忙說道,「漢虜始終是個心月復大患,一旦我們北伐成功,首先之務就是鏟除漢虜對我們的威脅,那時尚需借助蕃虜之力。另外,我們收復燕雲之後,需要時間穩定故土,安撫百姓,如果能和女真人維持友好關系,有助于我們重建北疆防御。」

皇帝覺得此言有理,隨即擬旨,叫馬擴再赴遼東。遼人通過自己的途徑,證實金軍的確要進攻了,但他們擔心李虎出爾反爾,像上次突襲平州路一樣,再次聲東擊西,突襲燕京。這次形勢和上次形勢迥然不同,如果大遼再給李虎突襲一下,那極有可能連丟中京和燕京,五京失其四,大遼國祚必定不保,所以耶律余睹親赴錦州,和李虎具體商量攻擊部署。

遼軍在南京道部署了十五萬大軍,由都元帥耶律淳親自坐鎮指揮。中京道則部署了二十萬大軍,這其中包括從西京道、西南路、西北路調過來的各路精銳。這樣一來,李虎想故伎重施,突襲燕京,就非常困難了。

在中京道戰場,蕭德恭、蕭遐買、耶律和尚奴率軍在豐州、高州一線阻擊金軍主力。耶律余睹、耶律大石、蕭干、耶律韓福奴率軍攻打成州、蒺藜山一線。李虎則率遼東義軍從錦州方向奔襲東京。

雙方商談了細節,約定了書信暗語,耶律余睹隨即告辭。他確信,當李虎知道耶律淳領十五萬大軍坐鎮燕京之後,肯定不敢再打燕京的主意了。

李虎則急召李綱,叫他書奏汴京,現今遼西京空虛,遼西南路和西北路也是無兵可調,請陛下務必在預定時間內發動北伐,攻打西京。這次使團的規格很高,國主長子完顏宗干,次子完顏宗望,南路副都統完顏斡魯和楊樸、無顏等,一行大約十幾人。

商談的內容除了確定李虎迎娶金國公主的具體時間外,就是如何聯手滅遼,瓜分遼東。金國皇帝和勃極烈們基本上認可李虎的結盟方案,你打下來的地盤就是你的,我打下來的地盤就是我的,多勞多得,不勞不得,沒有必要爭吵,干淨利落。對于女真人來說,由李虎這頭瘋狂的老虎替他們擋住強大的大宋,他們隨即可以拋棄一切顧慮,集結全部的力量,猛攻契丹人。等到李虎和大宋人打得兩敗俱傷之際,女真人也在遼闊的北方站穩遼腳跟,可以和大宋相抗衡了。學士等職名及三館職名者稱貼職。宰執資格者帶觀文、資政、端明諸殿學士,侍從資格者帶諸閣學士、侍制,卿監資格者帶修撰、直閣,京官帶直秘閣,武臣帶門使、宣贊舍人。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文閱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