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國風雲錄 第四卷 第七章 下雪

作者 ︰ 猛子

耶律佛頂的行進速度可以用蝸牛來形容。

慢,有時候的確是好事,但有時候卻是災難。對于耶律佛頂來說,他不得不慢,因為他只有兩萬人,兩萬人如果急匆匆地跑到平州路,形成孤軍深入之勢,那就是找死,所以他安分守己,拖在最後面。

耶律淳告訴他,叛軍後撤了,麻煩你加快速度,盡快趕到灤州會合張覺,一起去打營州。耶律佛頂根本不作考慮。他的官夠大了,收復營州,能有多大的功勞?既不能升官又不能加爵,尤其在目前這種形勢下,他連這個遼興軍節度使的職位都不想兼領了。

耶律大石把榆關丟了,把叛軍放進了平州路,給燕京帶來了很大的麻煩,結果他拍拍**,走了,不管了,把爛攤子丟給了自己。這個遼興軍節度使不能干啦,叛軍隨時可能南下,你把他擋住了,那是本分,是你的職責所在,你沒有擋住,把平州路丟了,像現在這個樣子,那你的罪責可就大了。

耶律佛頂不願意干這個遼興軍節度使,但又找不到借口,正好,叛軍撤了,副使張覺守城有功,如果他再把營州收復,功勞就大了,估計在燕王的舉薦下,做個遼興軍節度使不成問題,所以自己干脆做個順水人情吧,走慢一點,叫張覺盡快收復營州。

張覺不敢冒這個險。援軍沒有趕到城下,或者叛軍沒有撤進榆關之前,他絕不會打開義豐城門。接到耶律佛頂的信,理解了耶律佛頂的好意後,張覺回,感謝都統的好意,但我手上只剩下一兩萬人。而且傷損嚴重,個個疲憊不堪,無力再戰,麻煩都統速來會合,然後再議。

耶律佛頂一笑置之,繼續走自己的蝸牛路。既然你張覺不願領情,那就讓耶律高和耶律寧去收復營州吧,總之在平州路大小州縣沒有收復之前,我是絕不越過灤河。我寧願背著延誤不前的罪名,也要把遼興軍節度使的帽子摘掉。這個帽子不能要,誰戴到頭上誰倒霉。

十一月二十五,他帶著軍隊走了三十里,距離灤州治府義豐城還有百十里。這時候他接到了快馬急報,張覺告訴他,叛軍反撲了,正在向平州方向展開攻擊,估計要和耶律高、耶律寧正面決戰。

耶律佛頂嚇了一跳,馬上下令,就地扎營,不要再走了。

一個多時辰後,他接到了耶律高地求援信,我被叛軍包圍在野雞坨。請速速來援。

耶律佛頂盯著地圖看了一會兒。斷定野雞坨和沙河驛有一場血戰,現在急匆匆趕去支援,幫不了什麼大忙,還是等到燕王援軍趕到,自己再前去會合為好。這時張覺又來信催促,請他連夜趕到義豐城會合。耶律佛頂不予理睬。

到了夜里。他忽然接到了耶律寧地信。耶律寧告訴他。叛軍主力突然圍攻沙河驛,自己抵擋不住。已經後撤。從戰場形勢上來判斷。耶律高和三萬宮帳軍可能已經全軍覆沒了。

耶律佛頂想了一會兒。覺得耶律寧地分析很有道理。現在耶律高全軍覆沒。耶律寧後撤。自己已經是孤軍深入。如果李虎帶著馬軍連夜來襲。自己死定了。他越想越怕,再也不敢留在灤州附近。斷然決定撤退。

「傳令。連夜後撤。撤過沽水河。」

耶律佛頂說撤就撤,而且一撤就是兩百多里。他急燕王耶律淳,叛軍數萬騎正從沙河驛方向急速殺來。我大軍無力抵擋。只能後撤。襲擊耶律佛頂。

斥候飛馬來報,耶律佛頂連夜撤軍了。

李虎覺得匪夷所思,一天之內。戰局突然大逆轉。太不可思議了。

耶律寧後撤還可以解釋的過去,畢竟幾萬大軍從野雞坨殺到沙河驛,來勢非常凶猛,他擔心被包圍,只能匆忙後撤,而耶律佛頂倉惶而逃就無法解釋了,只能揣測他怕死,听說義軍反撲,馬上就掉頭跑了。

「李綱之策,高明之致。」李虎再一次贊嘆不已,對李綱的才智極其佩服。

如果不是李綱獻策,自己現在正在野雞坨指揮數萬大軍浴血奮戰,而沙河驛方向也是連番血戰,到了明天,耶律佛頂和張覺會合後,肯定要北上增援,自己迫不得已,還要抽調軍隊予以阻擊,這樣義軍九萬人馬同時在三個戰場上苦戰,損失之大可想而知,就算最後把耶律高的三萬宮帳軍吃掉了,義軍也難以支撐,最後極有可能退回榆關,無功而返。

一個計策扭轉了局勢,一個計策挽救了數萬義軍將士的生命,這個李綱的確就象《岳飛傳》中所說的那樣,有天縱之材,是個擎天柱石。

我絕不能讓他走了。李虎暗自想道,有他在我身邊,如虎添翼,不亞于十萬大軍啦。在沒有收復燕雲之前,我無論如何不能讓他離開,就算皇帝來聖旨了,我也絕不放人。

「總帥……」高寶龍策馬走近李虎,興奮地說道,「現在就剩下耶律高地三萬宮帳軍了,只要逼他突圍,這一仗我們就打贏了。」

「耶律淳呢?」李虎笑著問道,「耶律淳現在應該接到了消息,假如他連夜行軍,急速增援,兩天後肯定能到達野雞坨,所以,耶律高只要拼死堅守,我們還是要打一場苦戰。」

高寶龍想想也是,耶律高雖然失去了兩路援軍,但他還有耶律淳這路主力大軍。耶律淳手上有十幾萬人,如果一直殺過來,再會合耶律寧和耶律佛頂,義軍還是抵擋不住,所以現在關鍵問題是,要麼遲滯耶律淳的增援速度,要麼馬上逼迫耶律高突圍。

「先回去。」李虎說道,「到了野雞坨,我們再想辦法。」了耶律高的信。耶律高說叛軍反撲,自己被包圍在野雞坨。

耶律淳不以為意。耶律寧的盧龍軍距離野雞坨只有二十里,而耶律佛頂也應該到了灤州,會合了張覺,他們距離野雞坨只有六十多里。四支軍隊加在一起有**萬人,叛軍根本不敢打,再說叛軍反撲的目地是為了牽制燕京主力,想把自己誘到平州路去,所以他們不會和遼軍拼消耗,必然會撤退。

僅僅過了兩個時辰,耶律寧的信到了。

「耶律高全軍覆沒?」耶律淳震駭至極,絕望,沮喪,當即傻住了。

李爽把信翻來覆去地看了好幾遍,最後無奈嘆氣,認定耶律高的確全軍覆沒了。很明顯,叛軍實力再強,李虎再驃悍,也不可能在目前這種形勢下同時包圍兩路遼軍,唯一的解釋就是宮帳軍在措手不及之下,突然崩潰,給叛軍撿了個大便宜。接著叛軍又跑去包圍耶律寧。耶律寧果斷堅決,丟掉輜重就跑了,否則盧龍軍恐怕也要大敗而歸。

整個形勢都給陳秘不幸而言中了。

李虎雖然用的是聲東擊西之計,但他真正的目標不是興中府和中京,而是平州路,這個判斷上的錯誤導致了一場大災難,進而導致遼軍徹底喪失了東南路上的主動權。

如今蕭德恭和蕭特未帶著軍隊北上增援了,在他們沒有撤回來之前,燕京是一座空城,所以燕王這路大軍無論如何不能殺進平州路,一旦再打一個敗仗,讓李虎帶著十幾萬叛軍一路殺進燕京,那就不僅僅是一場災難,而是國祚滅絕之禍了。

耶律淳慢慢恢復了平靜,他在考慮是否繼續進攻?是否置燕京的安全于不顧,和蕭德恭南北夾擊,再次奪回東南路的主動權。

東南路主動權地丟失對遼軍是個致命地打擊。李虎佔據平州路後,可以隨時威脅燕京,那麼遼軍在整個東南路上顧此失彼,如果顧燕京就顧不到中京,如果顧中京就顧不到燕京,極度被動,假若能乘著李虎在平州路立足未穩之計,把他打回遼西,那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但是,如果南北夾擊,燕京的安危怎麼辦?

蕭德恭和蕭特未北上增援,除了戍守中京外,還負責支援上京,所以這路大軍既然出京了,再把它撤回來就不合適,會嚴重挫傷中京、上京兩地軍民的士氣。他們不撤回來,燕京和整個南京道的戍守就要靠自己手上這些軍隊,因此,自己承擔不起失敗的責任,一旦失敗,燕京丟失,自己就算萬死也莫贖其罪。

耶律淳權衡再三,難作取舍。

李爽和陳秘都不敢進言。這種關系到國祚危亡的大事,還是讓燕王做出決定為好。

這時,都元帥府行軍參謀進來稟報最新軍情。他正要說話,卻見耶律淳臉顯驚色,指著他衣服上地雪花厲聲問道︰「下雪了?」

「下雪了。」

耶律淳瘦弱的身軀搖晃了幾下,神情極度痛苦,慘聲悲呼,「天棄大遼,天棄大遼啊。」

十一月二十六,耶律淳下令,大軍撤回燕京。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文閱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