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國風雲錄 第三卷 一劍封喉 第三卷 一劍封喉 第八十五章 皇帝的賭注

作者 ︰ 猛子

具體的援助方案,趙良嗣和蔡京都和黃涉商量過了,這份方案總體上來說還是一份回易約定。

大宋雖然是大富翁,但還沒有慷慨到隨意施舍的地步。在遼東義軍的空頭許諾面前,大宋同樣做了一番空頭許諾,而所謂的援助,不過是以馬易物而已。大宋需要戰馬,義軍需要糧食和武器。回易過程中,義軍抬高了戰馬的價格,而大宋默認了,並且完全放開了沿海榷場,很多違禁物資也列入了回易之中。

蔡京已經很大方了,畢竟收復故土事關國運,也關系到自身功名,沒有投入就不可能有回報,這個道理很淺顯,所以蔡京雖然對義軍的實力和將來可能發生的作用持懷疑態度,但他還是盡其所能,給予了義軍最大的物資援助。

皇帝則更大方。這是一場賭博,一場非常刺激的豪賭,賭注非常大,為了賭贏這一局,皇帝不惜代價,因此他在听了黃涉的訴求後,決定給予義軍更多的支持,

義軍在遼東已經形成了一股龐大的勢力,這股勢力不管成敗如何,都將影響遼東局勢的發展,這一點毋庸置疑。=小說首發==也正因為如此,義軍一旦戰敗,南下投奔大宋,必將影響宋遼兩國的關系,但目前宋遼不能反目成仇,相反,還要維持更好的關系以蒙蔽契丹人,所以,大宋不能接納義軍的投奔。皇帝需要義軍在遼東堅持下去,發展下去。並幫助自己收復故土,為此,皇帝需要給予遼東義軍更多的支持。以確保義軍不但可以生存,還能發展。

皇帝決定,以後李虎和遼東義軍直接听自己地指揮,雙方的聯系由馬擴和趙良嗣負責。

皇帝授予馬擴、趙良嗣所行之事不受宰輔制約的特權,並以秘使身份往返于錦州與汴京之間,隨時向皇帝稟奏義軍動向與遼東動態。節度使兼領同平章事,平州、遼西兩路經略安撫使,燕國公,世襲平州路和遼西路。

這個手詔承認了李虎地藩鎮身份。

授撿校少保,位列三公,這是加官,虛餃。開府儀同三司,這是一品文散官,虛餃。節度使,節度使是武將的最高官職。虛餃。一種榮譽。節度使領同平章事,稱使相,虛餃,榮耀而已。*燕國公,爵位。經略安撫使,這才是真正的官職,主掌一路兵民之事。

皇帝把所有能給李虎的官職、爵位和榮譽都給了,都是最高級別的,即使在大宋朝堂上,有同等級別的大臣也不過十幾人而已。

不過。所有這一切都是虛的。平州路現在還是大遼的疆域,義軍不過佔據了遼西路而已,所謂地遼西路,也就是義軍現在所佔據的十一個州縣,皇帝為了方便,把它統稱為遼西路。至于王爵,非皇族不能封。除非李虎收復燕雲。功高蓋世,皇帝可從先帝遺命。封其為王。

因為宋遼尚有盟約,此事在朝廷尚屬機密,所以暫時也不能給印信,僅以此手詔為憑。

黃涉汴京之行的目的全部達到了,而且遠遠超過了預期,他心中的激動可想而知,把頭磕得「砰砰」響,恨不得剖月復挖心以表忠誠,但他知道這位皇帝的耐心很有限。皇帝和他的宰執們一樣,付出了就要拿到回報,如果義軍今年不能攻克平州路,沒有改變遼東目前的局勢,那就什麼都沒了。\

果然,皇帝隨後提出了自己對北伐的構想和因此所需要的遼東局勢。

皇帝打算調西北軍到河北做為北伐主力。西北戰事剛剛結束,西北軍需要休整和補充兵力,這大概需要半年時間,然後長途跋涉到河北,這又要幾個月時間,同時朝廷還要在河北募兵,整軍訓練,囤積糧草輜重,這樣估計至少要到明年冬天,大宋才能具備北伐地條件。

宋軍北伐分山前山後兩個戰場。

山後戰場在太原以北,用以牽制遼西京兵力。山前則是北伐主戰場,攻擊目標是燕京。

從這個攻擊之策出發,皇帝需要遼東義軍盡快南下佔據平州路,以威脅燕京,消耗遼軍,並與宋軍形成南北夾擊之勢。同時,為了確保大宋有足夠時間展開北伐,奪取燕京,皇帝要求義軍必須在中京戰場做好兩件事,一是牽制中京、上京方向地遼軍兵力,二是擋住女真人,不要讓女真人進入中京道,以免金軍趁火打劫。

黃涉有些暈。\

皇帝要求的回報太高了,遼東義軍根本做不到。十萬軍隊既要在幽燕廝殺,又要在中京攻戰,還要擋住女真人,這等于把遼金兩國的兵力全部拖住,以義軍目前的實力,根本做不到。

黃涉忍不住想問,那宋軍干什麼?宋軍幾十萬人馬就打個燕京?這個便宜撿得也未免太舒服了吧?把危險都推給遼東義軍,把好處都留給自己,這算計……滴水不漏啊。

黃涉不敢表露出絲毫的不滿和疑問,把胸口拍得「啪啪」響,「陛下放心,到明年冬天之前,義軍一定在遼東創造出陛下所需要的局面。」

其實,這是不可能的事,但黃涉不管,他是來空手套白狼的,只要把糧食和武器搞到手,幫助義軍暫時度過難關,不要說配合宋軍北伐了,你就是讓我奪下燕京送給你,我也會信誓旦旦地答應。

皇帝心情非常好,也授了黃涉的官,龍圖閣直學士,這是個加官。從三品,榮譽性的虛餃,以示尊寵。另外還給了不少賞賜。

黃涉歡天喜地,心花怒放。

「你們明天就離京。」皇帝雷厲風行,說做就做,「盡快到錦州宣旨,叫李愛卿即刻南下攻擊。」

三人跪地領旨。黃涉本來還想在汴京轉一轉,領略一下中國之繁華,誰知大門都沒出,又要回遼東了。遺憾啦。誰知皇帝決意北伐,此事正好解了皇帝的心結,順了他的心意,結果一帆風順。

趙良嗣要把這件事急告童貫,所以他先行回去寫信,順便收拾行裝。

馬擴則應黃涉地要求,帶著他在汴京城轉轉。馬車剛剛駛出皇城。內侍匆忙追上傳旨。皇帝急召馬擴。

兩人頓時緊張起來,不知道出了什麼變故。黃涉更是惶恐不安,擔心一番努力盡數泡湯。

皇帝正在伏案疾書。馬擴跪拜之後,他招招手,示意馬擴走到案幾前面來。

「你听說過李綱這個人嗎?」皇帝問道。馬擴點點頭,很疑惑,不知道皇帝是什麼意思。

李綱是政和二年的進士,初始在鎮江府學任教授,因為上書支持北伐,被皇帝破格擢升為監察御史兼權殿中侍御史。到了汴京後。李綱逐漸看清楚了形勢,想法也變了,雖然依舊支持北伐,但同時也認為時機不好。年初,金國使者來京,朝堂上對北伐之事爭論激烈,李綱說了一句驚人的話。

趙良嗣的平燕之計。完全正確。但關鍵問題是,趙良嗣在一個錯誤地時間。一個錯誤地地點,向一個錯誤的皇帝和一幫錯誤地宰執大臣,獻出了一個正確地策略,于是,北伐之策非常自然地變成了一個錯誤的決策,它錯盡、錯絕、錯到了家,錯得完全離譜了。

這句話得罪了皇帝,不過李綱是主戰派,也是皇帝一手提拔的,而且這句話明顯帶有泄憤的意思,所以皇帝寬宏大量,一笑置之。

這句話也得罪了蔡京、童貫和高俅等一幫宰執大臣。李綱是監察御史,是諫官,他或許不敢指責皇帝,但這些宰執,他沒有不敢罵的。結果不言而喻,僅僅過了數天,他就被罷去了諫官之職,降為員外郎,拿俸薪混日子。混日子你就好好混,安分守己一點,他偏偏犯倔,管閑事,繼續上奏,說蔡京、童貫等人行奸固權,鉗制天子,培植親信,廣布黨羽,鏟除異己,禍國殃民,導致大宋內憂外患,民不聊生……這下事情鬧大了,官職一降再降,最後被貶謫為監南劍州沙縣稅務。

李綱被打趴下了,馬上就有人出頭了,上奏彈劾蔡京濫用職權,公報私仇。這背後的指使者就是皇帝身邊的寵宦梁師成。內宦童貫、梁師成、楊戩之流,外臣蔡京、王黼(fu、高俅之輩,那都是皇帝的左膀右臂,為了爭權奪利,互相傾軋廝斗的事層出不窮,屢見不鮮。尤其這個梁師成,他是反對北伐的人,他當然要乘機打擊蔡京了。

李綱隨即成為權臣角逐地工具,哪里都去不了,只好在汴京待著任人宰割。

皇帝在這個時候,突然提到這個人,為什麼?馬擴百思不得其解。加領地另外官餃。自漢代至清代都有此制度。龍圖閣是北宋初年開封宮城中所建的一座館閣,存放皇帝御書御畫、皇家重要文獻及寶瑞等物,配置學士、直學士、待制、直(龍圖)閣等人員。前三種名義上為皇帝出入侍從,並備作顧問,後一種不具此資格,只是單純的「貼職」。只增加榮顯,厚重身份,表示皇帝給予恩寵。政和二年,公元111年。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文閱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