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國風雲錄 第三卷 一劍封喉 第三卷 一劍封喉 第五十章 奔襲

作者 ︰ 猛子

一劍封喉?

奇襲榆關?

走海路?這個想法太不可思議了,匪夷所思,一幫將帥們愣了半天,都在想此計的可行性。[閱讀文字版,請上]

一萬大軍登陸後,怎麼打榆關?攻佔榆關後,必定會遭到遼軍的前後夾擊,那援軍從何而來?糧食武器又從何補充?義軍奇襲榆關,錦州的遼軍會不會南下支援?兩地相距六百多里,錦州遼軍顯然不會回援。平州距離榆關非常近,遼興軍會蜂擁而至,猛攻義軍。

不過,義軍奇襲榆關一旦成功,等于切斷了遼軍的糧道,錦州的遼軍為了擺月兌困境,勢必會主動發動進攻,如此一來,義軍就有了攻佔錦州的機會。也就是說,李虎奇襲榆關的真正目的,還是截斷遼軍糧道,迫使錦州遼軍主動出戰,誘敵出擊。這和蒺藜山一戰如出一轍。

換句話說,奇襲榆關的一萬大軍其實就是誘餌,李虎打算用一萬條生命換取錦州。

強攻錦州,義軍兵力嚴重不足,其損失之大可想而知,而且還肯定打不下錦州,但假若用此計,義軍不但無需強攻錦州,還可以用最小代價贏取勝利。

李虎很殘忍,讓一萬將士去送死,但只有如此殘忍,才能贏得攻佔錦州的機會,才能挽救義軍,挽救追隨義軍的幾十萬百姓。這間屋子里的人,眼光都很敏銳,頭腦都很聰明,膽子都很大。

事情想清楚了,得失權衡好了。接下來就是一句話。「從總帥令,奇襲榆關,攻佔錦州。」

李虎拿出了策略,具體怎麼辦,他一個人的能力不夠,需要群策群力,大家一起想主意。

柴雲馬上開始分析奇襲榆關後,錦州形勢的一系列變化。

從武蓬龍送來的消息可以知道錦州地屯糧只有十五天地儲量。耶律大石帶著一萬軍隊離開後,錦州還有五萬大軍,五萬張嘴。一天的糧食消耗很大。榆關一旦丟失,遼軍糧道斷絕,錦州遼軍在十五天之內必定會做出反應。

問題是。\奇襲榆關的義軍能否支撐十五天?

這一點誰都無法保證。一萬義軍守一座關隘,正常情況下守個十天半月不成問題,但他們沒有糧食武器的補充,戰斗力就要大打折扣。

由此,他們想到了張關羽的建議。如果張關羽能及時南下,可以給攻佔榆關的義軍以有力支援。另外,侯概和吳撞天的雲海軍也可以從海路予以支援,適當給攻佔榆關的義軍補充糧食和武器。三支軍隊齊心協力,或許可以支撐十五天。

但這一仗不能有「或許」,必須萬無一失。所以錦州方向的義軍還要想出一個計策來,在守城遼軍猶豫不決的時候,幫助他們下決心,以便搶在遼軍收復榆關之前。把錦州遼軍誘出來。

這個計策容易設定,相比奇襲榆關要簡單得多。遼軍糧道被切斷後,軍心已亂,主動出擊攻殺義軍是唯一地辦法,所以只要給他們創造一個合適的出擊「機會」就可以了,比如佯裝大軍崩潰,或者饑民暴亂。\都可以。

在海北州的刺史府內。李虎、侯概,還有幾位主帥和帥府主要官員們。圍坐火盆,熱烈商討,通宵達旦,至黎明時分,一個詳細地攻克錦州的計策擬制完成。

奇襲榆關的軍隊由虎烈第四軍和第三軍的第七將組成,共一萬人。

這支軍隊的統帥只有一個人選,那就是羅青漢。羅青漢當仁不讓,主動請纓。為便于指揮,虎烈軍副帥鐵鷹領第七、第九將,虎烈第四軍軍帥高緣領第十、第十一將。

四將軍隊馬上出發,帶著足夠的糧草和武器,乘著大雪紛飛之際,沿著冰河而下,晝伏夜行,急速趕到大靈河的入海口潛藏。

侯概出海後,馬上召集雲海軍,集結所有船只,迅速趕到大靈河入海口與羅青漢會合。大軍上船後,從海路趕赴榆關,在榆河附近海域登陸。

登陸之後的路程,則由張關羽的手下張天棍帶路。他曾說過,有隱秘小徑飛越榆關,既然如此,當然就能利用這條隱秘小徑偷襲榆關。

虎烈軍攻佔榆關後,則據關堅守。其間,張關羽會帶著武勇軍支援而至,而雲海軍一邊給虎烈軍輸送糧草武器,一邊從榆關側翼展開進攻,以為策應。

虎烈軍竭盡全力守關,至死不退,等待主力攻佔錦州後,飛速支援。

榆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既是義軍南下幽燕地咽喉,也是義軍在黑山站穩腳跟的屏障,所以,除非軍隊打光了,否則堅決不退,想盡一切辦法堅持下去。

為了得到侯概的全力幫助,李虎鄭重承諾,「只待我在黑山站住腳,馬上幫你攻打遼東半島,把困在大山里的渤海軍救出來。」

侯概又驚又喜,連聲感謝,高寶龍更是激動不已,跪地謝恩,「總帥,我願意帶著渤海人攻殺榆關。」

李虎把他扶了起來,「打下錦州後,你地第一軍就是南下選鋒軍,只要你能以最快速度殺到榆關,那就是大功一件。*」

第二天上午,侯概匆匆離開,急速出海召集雲海軍。

李虎急召張天棍,請他幫個忙。至于幫什麼忙,李虎沒有告訴他,「你跟著羅帥,到時候就知道了。」

李虎再請諸夏,請他帶著鐵衛營的準備將王大忠一起去見張關羽,口頭傳達命令。奇襲榆關的計策,萬萬不能泄漏,所以李虎一再告誡王大忠,此事只能告訴張關羽一個人。

一切準備就緒後,羅青漢、鐵鷹、高緣在一個漆黑的夜晚,帶著軍隊悄悄離開了海北州,踏上了險阻重重的征程。

回到趣義州後,李虎召集各軍主帥和帥府官員,開始商議誘敵之策。

將帥們幾乎異口同聲,認為誘敵出擊,難度非常大。首先遼人有了蒺藜山大敗的教訓,不會再輕易出擊了,其二,義軍被困大小靈河之間,前後都是遼軍,且數量龐大,他們只要牢牢守住兩端,時間一久,義軍糧草不濟,再加上幾十萬饑民的拖累,自然會不戰而潰。所以想來想去,遼軍都沒有主動出擊地必要,能不戰而屈人之兵,能不戰而取得勝利,能不能而建立功勛,為什麼要打?

李虎深有同感,這個誘敵之策沒有想象地那麼簡單,思來想去,他想到了怨軍。

自從爆發饑民南下的事情後,義軍和怨軍矛盾加劇,但雙方考慮到目前地困境,都比較克制,唯恐被遼軍知道後加以利用,現在看來,要反其道而行知,不但要把雙方的矛盾挑起來,還要讓遼軍知道,讓遼軍加以利用,這樣才能將計就計,誘敵出擊。

試想,如果義軍和怨軍打了起來,自相殘殺,兩敗俱傷了,遼軍還會躲在城里不出來嗎?顯然不會,為了撈取戰功,他們肯定要出來撿便宜。

李虎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黃涉和柴雲,征求他們的意見。兩人大吃一驚,一口否決。

現在怨軍和義軍的矛盾比較大,董小丑和一幫怨軍將領們又不信任義軍,所以這事太冒險了,搞得不好就會弄假成真,那時候就不是大麻煩,而是極有可能被遼軍一鍋端,全軍覆沒。

李虎被潑了一盆冷水,但他沒有死心,他想到了風卷雲的話。風卷雲對董小丑的評價很高,還說當年漢王李弘非常欣賞和信任董小丑,另外,從董小丑舉旗造反和北上接應義軍這兩件事來看,這個人的確很不錯,應該值得信任。

李虎想到半夜都睡不著,最後一咬牙,從被窩里爬起來,連夜趕到了宜州,面見董小丑。

他把奇襲榆關的事告訴了董小丑。這件事除了羅青漢、黃涉和柴雲等幾個義軍主要將帥外,沒人知道。董小丑由此感受到李虎對他的信任,尤其在目前這種情況下,李虎還是信任他,這讓他非常感動。「我們必須把錦州的遼軍誘出來打,而最好的辦法莫過于義軍內訌,給敵以可乘之機。」李虎最後說道,「所以我想和你商量商量,是不是派個人,主動投敵,把義軍內部的事情泄露出去,先把坑挖好。」

董小丑猶豫了半天,不敢答應。此計太過冒險,一旦弄假成真,被遼人利用,後果不堪設想。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文閱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