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國風雲錄 第二卷 躍馬橫空 第五十一章 談笑間

作者 ︰ 猛子

篝火越燒越旺,周遭的空氣變得很暖和,但將帥們的心卻冰冷冰冷的,比呼嘯的寒風還要冷。

龍化算是一個死地,義軍處在一個大包圍里,不得不突圍南下,于是從龍化跳到了小泉河,到了這里一看,還是死地,只不過從一個大包圍跳到了一個小包圍而已,形勢愈發惡劣。

李虎在軍議上避重就輕,盡揀好听的說,把大家騙了。金人雖然借路,但居心不良啦,他們成心要把義軍騙進死地,讓義軍和遼人死戰,兩敗俱傷後,金狗就可以輕松撿便宜了,什麼義軍的人口啦,牲畜啦,財物啦,統統都是他們的,運氣好的話,連蒺藜山和成州都是他們的,這個便宜撿得好舒服啊,手段比義軍在野牛原撿的便宜也不知高明了多少,收獲更是翻了好幾番。還是金狗厲害,繞了一圈,結果笑到最後的勝利者還是女真人,沒有天理啊。

李虎知道壞事了。走了三天路,又冷又苦,這些土賊們總算想明白了,看清楚了,又害怕了,沒關系,我來給你們打打氣。怎麼打氣?講故事啊。過去和老爹逃難的時候,經常又恐懼又絕望,這時老爹就給自己講故事,有作用啦,可以鼓舞士氣,可以忘卻恐懼,可以重塑信心。

講什麼故事呢?要耳熟能詳的,大家都知道的,那當然首推三國了。老爹最喜歡這個了,說有個蠻荒外族,就靠一本《三國演義》打下了天下,厲害啊。

李虎大嘴一張,瞎掰乎了。

關羽都知道吧?張關羽為什麼叫這名字?那還用說,肯定他老爹崇拜關羽啊。三國時候有場官渡之戰,關羽也參加了,那時候他跟著曹老大混。當時河北的老大叫袁紹,他要打曹老大,十萬精兵飲馬黃河。曹老大可憐啊,七拼八湊才八千人……

反正也沒心思睡覺了,就靠在火邊听我們李老大講故事吧。大家暫時忘卻了寒冷和煩惱,津津有味地听著。

李虎神侃一番,繪聲繪色。曹老大以弱勝強,打贏了。大概吹上癮了,李虎意猶未盡,又接著說赤壁大戰。曹老大牛氣燻天了,起八十萬大軍打江東,結果給周瑜一把火燒了。

周瑜知道嗎?不知道?大宋的蘇東坡知道嗎?蘇大學士,也不知道?直娘賊,老子一個天才跟你們這幫土賊說話,簡直是對牛彈琴啊。蘇東坡有首詞,叫赤壁懷古,就是說周瑜的故事。

李虎來興致了,高聲誦讀。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一幫土賊們崇拜啊,老大不得了,連大宋人的詩詞都知道,不過這個詞寫得好,老大扯著嗓子一吼,听的人熱血沸騰啦。寫得好,還是大宋人有學問,天朝的人就是不一樣,尤其這個姓蘇的大學士,寫的那個有氣勢啊。

這個周郎就是周瑜,小喬就是他媳婦。當時周郎只有三萬水師,三萬對八十萬,沒的打,但周郎打了,打贏了……

張高兒這幫土賊早已領教過李虎的才學,早佩服過了,所以他們一邊听著故事,一邊熱血沸騰了,信心大增啊。

黃涉、柴雲這幫讀書人還是頭一次看到李虎賣弄本事。在他們的印象里,李虎就是個大土賊,積匪盜賊之大成,滿嘴粗俗,誰知看走眼了,這個豬頭肚子里有貨啊。

今天的感受完全不一樣了。史書上關于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的記載,很簡單,枯燥無味,經李虎這麼一說,精彩紛呈啊,雖然情節上略有出入,但太精彩了,無所謂細節了,只要好听就行啊。尤其讓他們驚訝的是李虎還知道蘇東坡這首詞,還背得慷慨激昂。這首詞用的正是時候啊,鼓舞了士氣。

此人深不可測,深不可測,怪不得這幫土賊們甘心情願拜倒在他腳下,估計和他這張神嘴有莫大的關系。

吹完了赤壁,正當大家還在為關羽放走曹老大而遺憾的時候,李虎又要吹三英戰呂布了。他興致高啊,越吹越來勁,還要吹。

黃涉也很好奇,他還是頭一次听說劉備竟然和關羽、張飛是拜把子兄弟,還桃園結義,還有什麼虎牢關大戰,歷史上沒這些記載啊?你也太能吹了吧?雖然好奇,但不能听了,正事要緊啊。老大,我算服了你了,拜托你不要瞎吹了,再吹,天要亮了,趕緊說正事吧。

黃涉急忙打岔,「總帥,明日攻擊之事……

不得了,把正事忘了。李虎馬上轉移話題,「所以說,敵人多沒關系,敵人狠也沒關系,只要大家動腦子,想辦法,把敵人當一只瘋狗來打,這事就簡單了,仗就好打了,哈哈……」他自個咧個大嘴先笑了,全然沒有半分緊張的樣子。

一幫將帥們敬佩啊。這都什麼時候了,總帥還有閑心講故事,說笑話,用鎮定自若都不足以形容啊,總帥就像那小周郎,「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一代豪雄啦,根本視敵人于無物嘛。

總帥舉重若輕,談笑風聲,很大程度上穩定了軍心,給了將帥們很大的自信。兩個故事所產生的激勵作用遠比李虎拍著胸膛賭咒發誓要大得太多。

斥候先于大軍趕到前線,經探查,在蒺藜山發現興府軍、彰武軍、崇義軍和長寧軍的旗號,在這些步軍的後方,他們還看到了奚六部馬軍旗號,從這些旗號上來推斷,遼軍在蒺藜山一線大約有三萬多人,再具體的情況他們就探查不到了。

李虎從金兀術那里听到的消息是遼軍有四萬多人,不過這點差距沒什麼意義,以義軍的實力,即使全部拉上去,也未必能突圍而去,再說,就算沖過了蒺藜山,還有一個成州,那里還有大量遼軍,義軍還是寸步難行,因此,要想順利去黑山,只有兩個辦法,一是答應金人的條件,請金人幫忙,二是指望羅青漢創造奇跡了,假若他能策反怨軍,或者能激起怨軍兵變,戰局肯定有轉機,否則,只有祈求上天的幫助了,舍此以外,再無他途。

現在李虎就是祈求上天的幫助,他豁出去了,要拼命了。

眾人商量攻擊之策。毛軍、鐵鷹、李錦、張高兒等人都建議集中主力猛攻蒺藜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蒺藜山奪下,先取得地形優勢。如今金人的忙幫完了,他要拿報酬了,你不給他報酬,他不但不幫你,還可能趁火打劫。小泉河的地形不夠理想,如果金人展開攻擊,義軍難以抵擋,你擋不住就要乖乖听他的話,那就全完了。

李虎提出了自己建議。

小泉河地形不好,臨河一面有利于馬軍沖殺,不利于防守。明天早上繼續行軍,在距離遼軍防線十五里到二十里處找一個山陵起伏的地方駐扎,構築防御,多挖壕溝、多埋拒馬,以阻截金軍攻殺。

義軍營帳距離前線近了,金軍就不好攻了,攻得不好,義軍崩潰,撿便宜的不是金狗,而是遼狗了。

另外,營帳距離遼軍近的話,金人過來後,會給遼軍造成錯覺,認為我們和金人是聯手攻擊。假如我們在攻擊中再舉起金人的旗號,穿上金人的衣服,遼軍必定懼怕,那勝負就難說了。

「所以,金人尾隨追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金人不來。」李虎笑道,「金人如果不來,靠我們自己的力量強行攻擊,太困難了,除非等待怨軍造反,但那件事目前無法預料準確時間,而且現在天氣又不好,因此佔據蒺藜山乃當務之急,必需冒險。你們認為如何?」

眾人暗自心驚。這個想法完全悖離常理,把四十萬多人置于敵人的兩面夾擊之中,本身就很危險了,如今還要把戰場縮小到二十里範圍內,沒有任何回旋余地,完全置自己于死地,稍一不慎勢必崩潰。

不過,李虎的想法也不是一點道理都沒有。金人需要義軍突圍南下作戰,義軍打得好,遼軍的這次全面進攻就失敗了,所以金人雖然很貪婪,但也忌憚義軍和他拼命,尤其在這種危險的形勢下,搞得不好義軍就灰飛煙滅了,那金人即使滿載而歸又有什麼意義?他們馬上就要面對幾十萬遼軍的攻擊,金人的損失肯定很驚人,得不償失啊,所以,李虎把自己置于死地,倒過來威脅金人,反而真有可能置之死地而後生。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文閱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