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政府 第九章白菜過剩(1)

作者 ︰ 蘭汀梅子

蘭汀梅子,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發表作品300余篇(首),並多次獲獎,著有詩文集《在風中歌唱》。

話說這年秋天,為了解決賣糧難,在政府有意識的引導下,在農民自發地行為下,人們開始大面積地種植蔬菜,造成冬天蘿卜、白菜過剩,田間地頭到處堆積的都是大白菜、大蘿卜,市里和縣城的菜市場、集貿市場、街頭巷尾、居民區隨處可見拉著架子車的賣菜農民,菜價一降再降,降到沒法用秤秤了,干脆論顆買,一顆白菜二分錢、一分錢,菜價已賤得連化肥、農藥錢都換不回來了,可還是賣不出去,大田里還沒來得及收的蘿卜、白菜,被大片大片地棄在地里凍死、爛死,眼看著幾個月的心血就要打水漂,種菜的農民心里急得滴血。

這天史玉林一上班就听說大王莊的王桂蘭和他愛人上報紙了,他找來這張報紙一看,乖乖!市報的頭版頭條登著王桂蘭和他愛人拉著架子車賣白菜的大照片,車子上插著一條標語︰工人老大哥,救救我們吧!照片下是圖片說明︰懷川縣懷川鄉的農民梁成富、王桂蘭夫婦今年種的大白菜喜獲豐收,他們滿懷希望地進城賣菜,卻遭遇無人問津的沮喪。希望廣大市民們伸出援助之手幫幫這些農民兄弟們。

人們爭相傳看著這張報紙,作為照片的發源地懷川縣、懷川鄉,當然不會寂寞。王桂蘭夫婦掀起如此軒然大波,好生了得,對于懷川鄉是福是禍,還未可知,「兩個老ど」看到報紙的第一反應,是首先讓包片包村干部連夜到王桂蘭家中了解情況。

石磊和史玉林拿著報紙來到王桂蘭的家里,石磊也顧不上開玩笑了,他一臉嚴肅地說︰「你們上報紙了。」

王桂蘭一臉迷茫地問︰「你說啥,俺們上報紙了?俺有啥事值得上報紙。俺又沒捐款又沒做啥好事,你淨哄人哩。」大概在王桂蘭看來,像她這樣的平民百姓,只有捐款做好事了才可能上報紙,她平生第一次上報紙是她帶頭捐款幫助麥青籌集學費,那次她報紙上有影,廣播里有聲,曾風光一時,讓她記憶深刻。

史玉林拿出報紙讓王桂蘭夫婦看,王桂蘭一看到自己兩口子報紙上的大照片,驚訝地叫了起來︰「想不到,賣白菜也上報紙了,丑死了,你們看俺頭發亂的,跑這丟人現眼了。」

她男人也在一邊說︰「這是咋回事?」

石磊狐疑地問︰「這麼說,上報紙,你們不知情。」

王桂蘭茫然地搖搖頭︰「昨天俺和你哥在縣城賣白菜,賣了大半晌也沒賣出幾顆,快到晌午吃飯的時候,來了一個人,他不買菜,卻對俺問這問那的,他問俺和你哥叫啥名,家是哪里的,家里種了多少菜,收成咋樣,還問了菜價、銷售情況,俺閑著也沒事,就和他拉呱起來,他問過後,就走了。」

史玉林指著照片上車上插的標語問︰「那這車上的標語是怎麼回事?」

王桂蘭說︰「是那個人放上去的。」

她男人在一邊補充說︰「當時俺要拿下來,你嫂說放上去正好招人,就沒拿下來,後來還真招了些人。」

「那你說,這標語不是你們放的。」

「不是。」王桂蘭不安地問︰「礙事嗎?」

史玉林看看石磊,石磊沒有作答,他們就從王桂蘭家中出來了。

王桂蘭夫婦局促不安地把他倆送出門外。

農民賣菜難的新聞驚動了市委書記、市長,他們分別作了重要批示,號召廣大市民踴躍購買大白菜、大蘿卜。很快縣委書記、縣長一行人來到王桂蘭家中,他們親切地拉著王桂蘭夫婦的手問寒問暖,了解農民疾苦,調查蘿卜、白菜積壓的具體情況。

縣委書記問︰「你家一共幾畝地?」

王桂蘭的男人答︰「俺家一共種六畝、六畝二分地。」

王桂蘭矯正道︰「是六畝三分地,這里邊還包括俺兩個老人的兩畝多地,除下他們的,俺家四口人也就四畝地多一點。」

縣委書記、縣長在一邊望著她頻頻點頭,微笑地鼓勵她繼續說下去。

王桂蘭本來就有點人來瘋,縣委書記、縣長的鼓勵態度更助長了她的談興,她滔滔不絕地說︰「以往俺家主要以種糧食為主,這幾年俺家每年都為賣糧難犯愁,今年賣公糧、余糧連現錢也得不到了,打的是白條,至今還在手里攥著,到鄉政府、鄉糧站找了幾趟,也沒有兌現。」

縣長插話問︰「家里還有其他收入嗎?」

王桂蘭答︰「沒有,俺家和村里的大多數農民一樣,主要以種地為生。」

縣長看著王桂蘭的男人問︰「你一直就在家種地?」

王桂蘭男人搓著手說︰「俺下學後到部隊當了幾年兵,退伍後就一直在家里種地。」

縣長微微地點了點頭。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鄉鎮政府最新章節 | 鄉鎮政府全文閱讀 | 鄉鎮政府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