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身保安 第57章︰斗志被激發

作者 ︰ 深海游龍

第57章︰斗志被激發

幸好,這只是井下某一小片區域塌方,井下通風、通電、通信排水系統依然正常,這倒是為勘察事故現場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興隆煤礦是一家私營企業的中小型礦井,人員下井和采集出來的煤炭都是走的一個井口。深度在三百多米的豎井從上面看去就像是一個深邃的黑洞,不斷地往上冒著蒸騰的煙霧。

坐在用鋼板焊成的簡易吊籃里面,隨著卷揚機開動,趙建輝知道。自己的命現在已經完全的交給了那根系在吊籃上面的鋼絲繩。隨著下降深度的不斷增加,從吊蘭上方的小孔里看上去,井口變得只有臉盆般大小,陽光透過濃黑照射下來,在吊蘭的上面形成一圈圈五顏六色的彩虹,那景象真的美麗極了。

只是,吊蘭里面的人,沒有一個會為這奇幻的美景激動歡欣,他們每一個人的心情都很沉重,既是對被困人員生命的擔憂,同時也在擔心著自己下井以後的危險之旅。

听著一陣水聲響起,吊籃停在井底,隨著手里燈光的閃耀,正對著吊籃出口處,就是一條幽深而泛著潮濕氣息的橫向巷道,巷道里面的燈光發射著暗淡的黃光。

趙建輝和李年帶著八名隊員走出吊籃,

側耳听了听,在巷道極悠遠處,煤壁和頂板仍然在不停地吱呀做響,這說明在巷道深處,冒頂的影響還沒有過去,救援的危險系數依然很高。

李年的手里拿著圖紙,用礦燈照了一下,搶在趙建輝的前面走進了前途未知的黑暗之中。趙建輝的心里微微一熱,回頭道︰「每個人之間保持十米的距離,跟緊了不要掉隊。」說著也大步向前,沒有一絲的猶豫。

在危險面前,人的本能就是退縮。但是,當真正面對危險的時候,油汪汪能夠激起人的斗志和勇氣。現在的李年,只怕就是這樣子的。

深一腳淺一腳的往前走了一百余米,地面上的積水已經浸透了腳上的鞋子。鼻子里雖然聞著有濃重的煙塵味道,但是呼吸還算是順暢,並沒有窒息的感覺。這讓趙建輝稍稍的放下了心來,要是里面已經缺氧,那可就情況不妙了。

走在礦井下面的趙建輝並不知道,這個時候,大運市市委書記陶振國、市長歐長春帶領所有在家的市委常委已經趕到了礦上。文遠縣縣委書記劉源、縣長曹廣利等人也趕到現場,同時來到的,還有大運市安全監督局、煤管局、礦山救援大隊、大運市人民醫院、大運市工人醫院的近百名救護人員也已經在礦上集結待命。

礦難救援指揮組組領導小組組長由市委書記陶振國親自擔任,副組長歐長春等一班市委。指揮部總指揮是安監局局長馬東,副總指揮居然就有深入礦下的趙建輝。

當陶書記听到趙建輝下井的消息之後,一張臉本的跟黑炭一樣,臉上的肌肉抖動了足足有十幾分鐘,才親自提名趙建輝擔任救援副總指揮。

當然,這個時候他封的這個官兒,沒有一個常委提出不同的意見。其實那些人在听到新來沒有幾天的市委副秘書長親自下了井底,有的感到佩服,也有人暗地里哼了鼻子︰「純粹是添亂嘛,他下去能干什麼?」

但是,當一個半小時後,看到從井下上來的趙建輝模得一臉黑灰,還是有不少人暗暗地贊佩了一聲,這個時候敢下去,就代表了一種勇氣。

接著,讓人更加驚訝的是,匯報井下情況的並不是跟著下井的技術人員,反而又是這個趙建輝。听著他一邊手指著地圖一邊解說,擔任總指揮的馬東臉色開始變了,再然後就是礦山救援隊的幾個隊長開始不住的點頭。

「根據我實地查看的情況來看,今天在井下作業的一部分礦工就被困在了這個位置,也就是圖上標注的三號作業區,這就是說,現在我們的救援人員必須要趕到這個位置」

他的手指點在三號區域的方位︰「必須要進入這里,才能找到被困的礦工。而要想進入這里有兩路線,所以我根據這種情況制定了兩套救援方案。」

他伸出舌頭舌忝了舌忝有點發干的嘴唇,已經兩個小時沒有喝一口水了。

「第一方案︰在井下第2巷道和第3巷道離被困人員區域最近的位置,也就是二號巷道四百二十五米處,進行放炮掘進,用最快的速度與礦工被困區域貫通。可以先進行試探,先打通一個小孔進行通風、供氧,有回應的話,馬上送入食品。根據二三號巷道間隔的位置,日夜掘進預計需22個小時。第二方案︰在冒頂初步穩定的情況下,維護塌陷巷道,清理塌方掉下堵塞住三號巷道的煤炭石塊,接近被困區域。預計坍塌的煤炭石塊在500立方米左右,按照興隆煤礦的運輸量計算,時間大約需要38個小時。」

趙建輝指著圖紙,有些猶豫的看了看在場的市領導︰「只是,這只是我根據看到的情況出不做的計算。在清理工作中會出現什麼意外的話,那就要在增減清理時間了,我個人傾向于采取第一方案。當然,到底采用哪一種方案,還是請領導決定。」

陶書記目光炯炯的盯著趙建輝,沉聲問弄到︰「你能確定第一種方案可行?你能確定真的只要22個小時?」

站在他旁邊的幾個市委領導一定陶書記這話,幾乎從心里笑出聲來。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站在這里的人不能說個個都是專家,但是大運市的主要經濟支柱就是煤礦,這些人哪一個和煤礦打交道的時間不比你長?下去看了看你就制定了兩個方案,你以為你是誰啊?

唉,還是太年輕了不知道謙虛啊,看看,老陶生氣了吧?

「我能確定的是,采用第一種方案比第二種方案可以節約十幾個小時的時間。在救援工作中,時間就是生命。」趙建輝舌忝了舌忝嘴唇,心說這要是我的兵挖戰壕,我說只要十八個小時他們就得在第十七個小時六十分鐘之前給我干完。可這都是地方的救援隊,誰知道他們到底干活怎麼樣?陶書記你相不中我做的方案可以在領情高明啊,干嘛把我放火上頭烤?

「要千方百計抓緊時間搜救被困的礦工,同時要嚴防次生事故的發生,一定要確保搜救人員的安全;在保證安全施救的前提下,維持好煤礦地面秩序,組織好各項救援工作;要汲取此次事故教訓,在全市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加強安全生產監管。采取哪一種方案你們指揮部的正副指揮來定,盡快確定了盡快實施,我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要確保救援人員的安全,確保順利的把井下礦工一個不少的救上來。工作你們來做,有什麼責任我來承擔。」

老陶說完了這句話,幾乎跌破了一地的眼鏡。這個老陶是怎麼啦?剛才明明是不滿意那個趙建輝的話,現在怎麼還要替他擔責任?讓指揮部的正副指揮定方案?一旦這個方案被查證是錯誤的,那也是總指揮承擔的責任大一些,雖然這個家伙被你掛了個副總指揮的名義,但是追究起來馬東卻是首當其沖。

可是,就在大家的眼神看向馬東的時候,馬東卻挺了挺身板,大聲說道︰「陶書記,不用再商量了,我認為趙建輝同志指定的這兩個方案已經很全面了。我的意思是重點實施第一方案,但是為了確保救援工作的開展,第二方案也同時展開。」

趙建輝看了看馬東,兩個人的目光又全都看向了陶振國。

陶振國沉思了一下,堅定的說道︰「那你們還等什麼,你們一個總指揮,一個副總指揮,都看著我干什麼?」

馬東看了看趙建輝,趙建輝心說你看我干什麼?啊……我什麼時候就成了救援副總指揮了?他媽的,這還真的是趕鴨子上架。咬了咬牙︰「那就這樣,兩條方案同時進行,以第一、方案作為重點推進。」

趙建輝的聲音未落,馬東接著說道︰「李隊長,安排你們礦山救援大隊的人分成四隊,輪流作業,務必在22個小時之內打通巷道,救出被困人員。」

隨著他的命令一道道的發出,緊張的救援工作正式拉開了序幕。

救援工作緊張而有條不紊的進行著,第二天的早飯和中午飯大家都是在礦井旁邊吃的盒飯。

下午,國務院委員張長江親臨興隆煤礦,坐鎮指揮救援工作。當他听了救援指揮部的匯報以後,對于省市區三級黨委政府救援及時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對于在救援中取得的成績給予了高度贊揚。他要求參與搶險救援的全體人員,克服疲勞,發揚連續作戰的奮斗精神,再接再厲,早一刻打通救援通道,早一分鐘把被困得礦工搶救出來,讓他們和家人早日團圓。

張委員說到最後,雙手抱拳說了一聲︰「同志們,救援工作一天沒有結束,我就一天不會離開大運市。井下礦工的安全和生命,我拜托給大家了。」

讓趙建輝沒有想到的是,興隆礦礦難事居然驚動了國家級的領導。只不過,那個時候他還在井下親自鑽眼子放炮呢。

下午六點三十二分,當被困井下二十一個小事的三十七名礦工被成功就出地面的時候,礦井邊上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而隨著救援工作的勝利結束,趙建輝作為第一個趕到興隆礦的官員,又是第一個親自下井參加搶險救援的領導,大名隨著救援時事報道的新聞出現在了報紙電視里面。

時代需要英雄人物,河東省和大運市需要干部典範消除這次事件的影響,于是,想跑都跑不掉,趙建輝這個名字隨著電波走進了千家萬戶。

葉秋雨匯報說自己在城東買了一塊地,原來是部隊的營房,但是隨著大運市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那地方已經不再適合駐軍。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貼身保安最新章節 | 貼身保安全文閱讀 | 貼身保安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