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空出世之眼花繚亂 回馬一槍 第687章 夢回二十三 妙 五

作者 ︰ 詩君

「「那一日正當三月中浣,早飯後,寶玉攜了一套《會真記》,走到沁芳閘橋邊桃花底下一塊石上坐著,展開《會真記》,從頭細玩。」,正是《會真記》!可能有人會問回目名不是西廂記嗎?為什麼這里說是會真記?難道曹雪芹會犯這樣大的「錯誤」,恐怕不會或說相當不會,有以下解釋︰

其一,《會真記》即《鶯鶯傳》,唐代詩人元稹所作,

其二,《西廂記》元代王實甫作,但是是以《會真記》為藍本的,主人公和名字都一樣,

其三,《會真記》悲劇結尾,《西廂記》大團圓喜劇結尾,

于是,這里問題便出來了,曹雪芹明知這回的戲詞是出自西廂記而不是會真記,卻這里「有意」寫成《會真記》,恐怕他是「不滿」《西廂記》的大喜劇性,因為這種劇情在封建社會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有一點非常重要!因為《會真記》的悲劇很畸形,是張生最後竟莫名其妙地突然背叛愛情,幾乎是成為看官們的千夫所指!

讓人都極度懷疑結尾是不是元稹所寫或是否被人惡作劇般地改過!

其四,總結以上,因此,曹雪芹用了《西廂記》和《會真記》兩個名字的意思恐怕如下︰

曹雪芹不希望西廂記的喜劇結尾,而希望是會真記的悲劇結尾,但希望結尾之前是西廂記的原文,而且希望不是會真記的那種悲劇,

說白了,曹雪芹是比較喜歡西廂記的對情感的比較細膩的寫實和奇妙的文字,而且也喜歡會真記能以悲劇結尾的寫實性,雖然會真記的悲劇結尾的情節實在太過丑陋,幾乎摧毀整本傳奇的內容!

「「正看到"落紅成陣",只見一陣風過,把樹頭上桃花吹下一大半來,庚辰側批︰好一陣湊趣風。落的滿身滿書滿地皆是。寶玉要抖將下來,恐怕腳步踐踏了,庚辰雙行夾批︰情不情。只得兜了那花瓣,來至池邊,抖在池內。那花瓣浮在水面,飄飄蕩蕩,竟流出沁芳閘去了。」,這段其實極其重要!

「那花瓣浮在水面,飄飄蕩蕩,竟流出沁芳閘去了」,正是之前詳述過的極可能的林黛玉落入水後同花一起飄流的狀態!

「「回來只見地下還有許多,寶玉正踟躕間,只听背後有人說道︰"你在這里作什麼?"寶玉一回頭,卻是林黛玉來了,肩上擔著花鋤,庚辰側批︰一幅采芝圖,非葬花圖也。鋤上掛著花囊,手內拿著花帚。」,不必過細描述,僅這形狀這動作,林黛玉的天人之像躍然眼前!

「「庚辰眉批︰此圖欲畫之心久矣,誓不過仙筆不寫,恐褻我顰卿故也。己卯冬。庚辰眉批︰丁亥春間,偶識一浙省新發,其白描美人,真神品物,甚合余意。奈彼因宦緣所纏無暇,且不能久留都下,未幾南行矣。余至今耿耿,悵然之至。恨與阿顰結一筆墨之難若此!嘆嘆!丁亥夏。畸笏叟。」,此處恐怕是脂爺們在裝模作樣!

即脂爺們一直貶低一直污蔑林黛玉,而到此時都忍不住要贊一下林黛玉了!

(外人注︰不是脂爺們良心發現,而是脂爺們實在將自己的臉越批越腫,此時如果再象之前那樣批,會連頭都批下來!)

「「寶玉笑道︰"好,好,來把這個花掃起來,庚辰側批︰如見如聞。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XX注︰寶玉要將花撂在水里,是喜歡看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外人注︰哎喲,這句評得挺詩意啊,不過寶玉不是這個意思,寶玉是怕花在路上被人踩了,其實是憐花))

「「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這里的水干淨,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髒的臭的混倒,仍舊把花遭塌了。」,黛玉顯然想得更遠更周到,足見黛玉惜花憐花之用心,

但是,這里卻隱含一個之後極其驚心動魄的結局,即黛玉,到底是飄向了哪?

之前其實已經詳述過兩種可能,此處不妨重復並總結一下︰

其一,閘是用來擋水的,但也許是其中有漏洞或兩邊是有如各半米左右空隙的那種閘,于是,花可以飄過,

其二,因此,之後黛玉飄過時,便可能會被此閘擋住!于是,泌芳二字的意思盡顯!(外人注︰頭腦發麻…)

其三,之前還有一個詳述,即在「第620章夢回十七

深十」中,竟然有一個可能,此處的水會流向寶玉住處!

而「其三」具體是怎麼流的,卻恐怕有一個詭異的過程!如果此時試想一下,恐怕如下︰

枝斷,黛玉落水,流至泌芳閘,受阻,所以為「泌芳」,但隨著流水的沖擊,竟然繞出此閘!

再飄,

依第十七回中原文︰「原從那閘起流至那洞口,從東北山坳里引到那村莊里,又開一道岔口,引到西南上,共總流到這里(怡紅院),仍舊合在一處,從那牆下出去。」

黛玉竟然是從上述的岔口「轉彎」流到寶玉這來的!而牆下估計出口較小,于是,就停在了寶玉的怡紅院的後院!

而當晚,寶玉正和寶釵在「成親」!

這其中,幾乎可以認定有兩種可能︰

其一,是黛玉之魂在引導黛玉之身來到寶玉身邊,即黛玉逝後魂都仍在冥冥中依戀尋找寶玉之歸宿!

其二,是花魂在引導黛玉之身來到寶玉之處,因為花很感激黛玉平時之惜花憐花愛花之葬!

(外人注︰哎…第二種可能更「寫實」…因為,依之前太虛幻境,黛玉之魂是要上天成為花神的(XX注︰送完身再上天呢(外人注︰…悲傷在紅樓夢中是馬不停蹄的…)))

「「那畸角上我有一個花冢,庚辰側批︰好名色!新奇!葬花亭里埋花人。如今把他掃了,裝在這絹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過隨土化了,庚辰側批︰寧使香魂隨土化。豈不干淨。"庚辰雙行夾批︰寫黛玉又勝寶玉十倍痴情。」,黛玉葬花是為了「干淨」,但沒想以自己最終落入水中…

其實正合林黛玉葬花詞中的「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即,黛玉最終果然沒人葬她而落水而隨水而飄!

「「寶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書,幫你來收拾。"庚辰側批︰顧了這頭,忘卻那頭。」,寶玉听得如此妙語,忘記了自己在看類似的「妙書」,

「「黛玉道︰"什麼書?"」,黛玉是極喜書的,

「「寶玉見問,慌的藏之不迭,便說道︰"不過是《中庸》《大學》。"」,哈哈,不會說謊的寶玉,從動作到眼神到語氣到語言,沒一處能藏的!(外人注︰寶玉有趣)

「「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兒給我瞧,好多著呢。"」,黛玉看在眼里,心中恐怕笑死,

「「寶玉道︰"好妹妹,若論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別告訴別人去。」,寶玉自然知道這書的文字和情節黛玉必喜歡,

而且在府內看當時的如此「」,足見寶玉之擔心,

「「真真這是好書!你要看了,連飯也不想吃呢。"一面說,一面遞了過去。」,寶玉此話幾乎已經給西廂記定了性!即西廂記從文字到情節恐怕尤其是文字在當時是絕無僅有之妙的!

而且極可能曹雪芹小時候也許也早早偷看到了此書,定是寶玉以上想!

而如果曹雪芹很早就看了類似西廂記的傳奇,曹雪芹的紅樓夢心思恐怕那時就已經具備了!(外人注︰極妙!)

「「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書來瞧,從頭看去,越看越愛看,不到一頓飯工夫,將十六出俱已看完,」,就是如此!

而且「不到一頓飯工夫,將十六出俱已看完」,也足見林黛玉識書以及悟性之驚人!

「「自覺詞藻警人,余香滿口。雖看完了書,卻只管出神,心內還默默記誦。」,如何?林黛玉此時或說第一眼最喜歡的就是其中的詞藻之妙,而對于情節以及詞藻之中的男女之情恐怕還沒有太在意,

這已經足見西廂記文字之妙,讓人讓黛玉都覺得「余香滿口」、「卻只管出神,心內還默默記誦」!

(外人注︰這幾乎等于是曹雪芹給西廂記等傳奇在文字上的相當高的評價!)

而本回的最是在之後的部分!

且先到這。

(外人注︰其實如同听到曹雪芹在叫妙,雖然中間泌芳閘那段讓人無比神傷…(大白紙注︰將不開心拋得遠遠的,親愛的寶貝呀,愛更多的應該是快樂和幸福哦

︰)))

「妙字足以形容曹雪芹相當多的文字和情節!」小戒點頭道。

「要知這其中之妙卻也不容易。」小猴笑道。

「曹施主確實很喜歡妙的。」老沙呵呵道。

「阿彌陀佛,」小唐笑道,「菩提之妙,本就無窮。」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橫空出世之眼花繚亂最新章節 | 橫空出世之眼花繚亂全文閱讀 | 橫空出世之眼花繚亂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