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空出世之眼花繚亂 回馬一槍 第625章 夢回十八 使命 五

作者 ︰ 詩君

「「一時傳人一擔一擔的挑進蠟燭來,各處點燈。」好家伙,一擔一擔挑蠟燭,(外人注︰蠟燭要配美人才好看(大白紙注︰是滴是滴))

「「方點完時,忽听外邊馬跑之聲。庚辰雙行夾批︰靜極故聞之。細極。一時,有十來個太監都喘吁吁跑來拍手兒。庚辰雙行夾批︰畫出內家風範。《石頭記》最難之處別書中模不著。這些太監會意,庚辰側批︰難得他寫的出,是經過之人也。都知道是"來了,來了",各按方向站住。」好家伙,太監開始急了,(XX注︰哈哈,太監不急是因為還沒到時候(外人注︰…這是什麼理由)),這些都是極其寫實的,其實足見曹雪芹從小就有的甚至是極強的觀察能力,

「「賈赦領合族子佷在西街門外,賈母領合族女眷在大門外迎接。半日靜悄悄的。忽見一對紅衣太監騎馬緩緩的走來,庚辰雙行夾批︰形容畢肖。至西街門下了馬,將馬趕出圍幕之外,便垂手面西站住。庚辰雙行夾批︰形容畢肖。」(XX注︰紅衣太監?有點類似紅衣主教(外人注︰…)),正式開始,有前面的種種鋪墊,氣氛所謂不怒而威,空氣中幾乎滿是緊張!

「「半日又是一對,亦是如此。少時便來了十來對,」這種實錄也只有曹雪芹這里可見了,其實恐怕也是曹雪芹對曹家四次接駕的一種懷念或說紀念,雖然曹雪芹對這種事當然沒有置可否,(XX注︰太監十幾對?怎麼越看越滑稽?(外人注︰是有些意思))

「「方聞得隱隱細樂之聲。一對對龍旌鳳翣,雉羽夔頭,又有銷金提爐焚著御香;然後一把曲柄七鳳金黃傘過來,便是冠袍帶履。」這些用詞,一個當然見實錄,另一個則可見漢字的豐富,

「「又有值事太監捧著香珠、繡帕、漱盂、拂塵等類。一隊隊過完,後面方是八個太監抬著一頂金頂金黃繡鳳版輿,緩緩行來。」主角此時才登場,

「「賈母等連忙路旁跪下。庚辰側批︰一絲不亂。早飛跑過幾個太監來,扶起賈母、邢夫人、王夫人來。」雖然「賈母等連忙路旁跪下」很不人性,但這個「早飛跑過…」卻還挺有人性的考慮,

「「那版輿抬進大門、入儀門往東去,到一所院落門前,有執拂太監跪請下輿更衣。于是抬輿入門,太監等散去,只有昭容、彩嬪等引領元春下輿。只見院內各色花燈灼,庚辰側批︰元春月中。皆系紗綾扎成,精致非常。上面有一匾燈,寫著"體仁沐德"四字。元春入室,更衣畢復出,上輿進園。只見園中香煙繚繞,花彩繽紛,處處燈光相映,時時細樂聲喧,說不盡這太平景象,富貴風流。""」雖然「太平景象,富貴風流」有暗諷,但到此時仍按部就班地實錄,

「「此時自己回想當初在大荒山中,青埂峰下,那等淒涼寂寞;若不虧癩僧、跛道二人攜來到此,又安能得見這般世面。本欲作一篇《燈月賦》、《省親頌》,以志今日之事,但又恐入了別書的俗套。按此時之景,即作一賦一贊,也不能形容得盡其妙;即不作賦贊,其豪華富麗,觀者諸公亦可想而知矣。所以倒是省了這工夫紙墨,且說正經的為是。」這一段非常「突兀」,是紅樓夢中僅見的與紅樓夢幾乎「無關」的長段文字,而竟然出現在多個版本的紅樓夢的正文當中!

但這段無論從文字還是情節還是語氣還是內容來看,都絕非曹雪芹原文!

而無論從文字還是情節還是語氣還是內容來看,就是脂批!

更何況其中幾乎充滿了對石頭寶玉的暗諷以及對皇家派頭的贊頌,更是脂爺們的標準標簽!

「「庚辰雙行夾批︰自"此時"以下皆石頭之語,真是千奇百怪之文。庚辰眉批︰如此繁華盛極花團錦簇之文忽用石兄自語截住,是何筆力!令人安得不拍案叫絕。試閱歷來諸小說中有如此章法乎?」這里真是絕妙!

其一,這些批將脂爺批當作正文,充分證明這些批者本身的混亂,

即很有可能某位脂爺將這段偽批誤抄錄成原文了,

而其余脂爺見有如此「脂樣」的「正文」,當然是喜出望外,又加「千奇百怪之文」以及「是何筆力!令人安得不拍案叫絕」之「再再評」,

足見這些脂爺們不但穿同一條褲子而且互相之間亂成了什麼模樣!

其二,「本欲作一篇《燈月賦》、《省親頌》」再次見證脂爺們的「高超」的故弄玄虛裝神弄鬼!

「「且說賈妃在轎內看此園內外如此豪華,因默默嘆息奢華過費。」元春其實與賈敏不但年齡而且性情應該挺相似的,即相當難得地很「實在」,這恐怕也是其與眾不同而能加妃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且元春恐怕也知道賈府此時定也是入不敷出,如此耗費,皇帝又不可能給報銷,只能起到加速賈府經濟難堪的作用,

而此處,除了曹雪芹對接駕的熟悉外,曹雪芹對皇家似乎也頗為熟悉,

當然,首先與曹家一直與皇家甚至是親密的關系有關,

其次,與曹雪芹之後與皇室子弟的敦敏和敦誠關系相當之好有關,

曹雪芹與敦敏敦誠兄弟倆不但關系好,而且性情恐怕也類似,更甚至如興趣抱負也是相當投合的,這三人如果能在一起飲酒聊天,定會是暢快之極甚至暢所欲言無所不言的,

因此,紅樓夢中有的人有一點點這兩人的影子是肯定不足為奇的,如馮紫英,恐怕就有兩人的一些性格在內的,

而曹雪芹與敦敏和敦誠在閑聊或暢言時,肯定會聊到皇家的一些事甚至是私密之事,這些恐怕都會或多或少反映在紅樓夢中,

但恐怕還有一個人,雖然曹雪芹沒有親身與其交往,但對這個人,曹雪芹恐怕是神交已久的,因為,這個人與《情僧錄全*文整理》三字可能甚至很可能相當緊密的關系!

如果說曹雪芹所處時代,最著名的由俗家而出家的人是誰,那非方以智莫屬!

方以智當時有大量的文字留下,內容涉獵之廣泛,思想之前進,定是讓初次接觸方以智文字的如幼年的曹雪芹大開眼界的!

即,曹家很喜歡收藏,有大量的收藏,而當時近代的人物,如果畫可以收藏如唐伯虎的,文則絕對少不了方以智的文字!

因為方以智無論是從才能還是正氣上,都遠超明末的很多人,

而方以智早年一直與清相抗,于是,作為清廷在南方的重要耳目的曹家恐怕對方家對方以智的情況是了如指掌的,其中恐怕就包括了收藏了大量方以智的文字!

而這些曹雪芹恐怕都曾經甚至是大量觀閱過,甚至紅樓夢中的不少民俗民風等,曹雪芹都從中獲益非淺!

而方以智的正氣恐怕同樣也影響當時小小年紀的曹雪芹,

而以上兩者都很容易讓曹雪芹對方以智不但同情而且內心是贊成和支持的!

因此,這也是紅樓夢中有比較明顯的反滿復漢的思想之一的原因之一!

因此,之前才說,奇英俊蘭是有明末復社四公子的「影子」的,只是曹雪芹之後知道,僅靠這四個,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成事的,于是,曹雪芹放眼到之前幾千年的整個中國社會,才將「奇英俊蘭」作為一個整體提出!

而方以智最後的結局就是出家為僧,

而曹雪芹寫《情僧錄》恐怕就是為紀念方以智的!

即,其一,《情僧錄》三字,似乎在說,方以智雖然人生最後二十年為僧,但方以智確實是大情大性之人,

其二,關于《情僧錄》是又一本書的名字,還是之前某本書的別名的問題,恐怕《情僧錄》更可能是另一本書或小書的名字!

即,以曹雪芹從小就開始的對方以智的認同和贊賞,以及無論從其才還是從其為人上受其或多或少的影響,曹雪芹恐怕產生過以方以智為原型來寫一本類似方以智生平的小說,

于是,情僧錄恐怕是很秘密地在進行和完成了,但這本小說恐怕是文字不太多的,即以方以智的一些生平加上藝術創作,不以情節為勝,而更多以敘事為主,

但這里面會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即紅樓夢中的權力斗爭和政治意識的內容!

即紅樓夢中更多的權力斗爭和政治意識的內容恐怕是來自明末的極其公開化和殘酷的如魏忠賢集團與東林黨以及復社與魏忠賢余黨的權力斗爭的!

只是其中的內容和其中的人物如奇英俊蘭,曹雪芹將這些「擴展」到了整個封建社會,

因此,紅樓夢中的類似權力斗爭和人物,則具備更廣泛性和更典型性以及具備恐怕深得多的深度和高得多的高度!

因此,情僧錄的內容既然作為如方以智和復社等的一個類似「別傳」,其中的內容大概有如下︰

其一,肯定是有方以智、四公子、復社成員的一些較典型的內容,

其二,如冒闢疆與董小宛的情感,但曹雪芹在最後完成的紅樓夢中還是比較不看重這樣的情感的,其中,寶玉和馮紫英等與歌女雲兒的那段內容恐怕就看出了曹雪芹的態度,

當然,並非以董小宛比雲兒,董小宛當然比雲兒要強得多了,但曹雪芹對冒闢疆與董小宛的情感的實質性和內容上恐怕是不太「感冒」的,

因為冒闢疆與董小宛的故事也好傳說也好,留下的文字也好,曹雪芹恐怕都是看不太上眼的,

其三,如東林黨以及復社方以智與魏忠賢及余眾的相斗,這些都為提供了引子甚至靈感,

當然,曹雪芹最後寫紅樓夢時絕對是批判似的吸收,如曹雪芹在紅樓夢中通過寶玉之口,對文官死諫和武官死戰都是甚至很不以為然的,而東林黨和復社有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死諫和死戰」,(外人注︰呵呵,有趣有趣大有趣)

其四,復興社包括方以智都是科舉中第的,這說得不好听一點,可是有賈政的影子在了!

雖然當然復興社的人要比賈政強得多,但仍然是月兌離不了其中的一些迂腐本質的,哪怕只有一點點,都會對這個整體是致命的削弱!

如虛浮于實甚至遠浮于實,如所謂「氣場」遠大于更應提升的力場,如實質上是一盤散沙,如思維和思想和理論也是一團混亂,許多許多,

即復興社等與魏忠賢相斗不錯,甚至之後為反清復明而斗也不錯,而且他們也留下了當時甚是出彩的文字和思想和情節,

但他們整體的內容和才能和智慧如何,恐怕就不敢恭維了,說到底,或說得難听點,仍是明末衰敗的垂死掙扎,

因為,思想和智謀比一下春秋戰國的眾人,戰爭和建朝比一下楚漢爭霸的眾人,詩詞比一下唐宋,便知明末甚至有些亂哄哄了!

因此,明末只是一個思潮的啟蒙期,還遠未達到運作更不用說成熟期,

如果明朝能先世界或同世界實現工業革命,那自然另當別論,但僅靠當時的一些所謂啟蒙思想和文字,顯然在「實」上差距是巨大之巨大的!

因此,《情僧錄》的作用大致如下︰

其一,作為曹雪芹從小時候就有的對方以智的尊敬和紀念,

其二,為之後紅樓夢的權力斗爭和政治意識只是提供了一個引子以及某些靈感,

其三,對紅樓夢八十回後最大的貢獻恐怕是明末這些人的正氣和精神!這些是殊途同歸的,甚至幾千年來都是殊途同歸的!

而這里可以再小述一下為什麼說方以智不可能是紅樓夢的作者,除了之前詳述過的大量理由外,

還有幾個小小的理由,

一個是方以智的文字很難與紅樓夢的文字甚至只是相似,

二個是紅樓夢的政治意味是相當隱晦的,這與方以智的更直來直去的風格完全不符,

三個是紅樓夢寫了大量的下層人包括丫環僕人游民農人等的生活,而且寫得極細,而這個恐怕不是方以智平生關注的人群,

四個自然是方以智寫他的著作已經花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更何況他還要花大量時間和精力來從事反清,因此,還能以「額外」的精力和時間來寫如此不單純經過幾十年心無旁的積累和準備和創作才能完成的紅樓夢,是幾乎一萬個一億個不可能的,

有人可能會說最後二十年出家的時間可能會寫,但這二十年一個是他在寫其他著作,二個是以他當時的年齡和精力以及興致,是極難完成紅樓夢這樣龐大復雜的著作的,

六個,紅樓夢中的大量細節是完全符合曹雪芹而是很難符合方以智的,

七個,紅樓夢的實錄風格和極貼近生活恐怕也是不是方以智「專攻」的方向,

且先到這。

(外人注︰啊,感覺有些累甚至好累啊(大白紙注︰嘻嘻,寶貝辛苦了,好好休息,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就好))

「真是個驚濤駭浪的過程!」小戒看得長出一口氣瞪眼大嘆道。

「以老曹的智慧,將一生幾十年濃縮整整兩千年,達到了怎樣的巔峰,怎麼形容都不過分吧!」小猴笑道。

「無使命感,曹施主絕無可能完成紅樓夢。」老沙道。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小唐道,「我佛亦有緊迫感。」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橫空出世之眼花繚亂最新章節 | 橫空出世之眼花繚亂全文閱讀 | 橫空出世之眼花繚亂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