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空出世之眼花繚亂 回馬一槍 第611章 夢回十六 一脈相承 八

作者 ︰ 詩君

「「次早賈璉起來,見過賈赦賈政,便往寧府中來,合同老管事的人等,並幾位世交門下清客相公,審察兩府地方,繕畫省親殿宇,一面察度辦理人丁。自此後,各行匠役齊集,金銀銅錫以及土木磚瓦之物,搬運移送不歇。蒙側批︰一總。」這里足見曹雪芹精通幾乎這些事項的所有細則,其實也可窺見曹雪芹從小就是一個非常喜歡也非常擅長觀察和學習的人,

如果曹雪芹是十幾歲被抄家而離開那樣一個大家族生活,那以紅樓夢中的十幾歲的人聰明程度,以及曹雪芹應該是從小就受其父以及其整個家族各種深厚的氛圍的影響和燻陶,那十幾歲的曹雪芹其實已經相當了得,其領悟力恐怕已經非常出類拔萃!

而正是曹家被抄,才讓曹雪芹有了對之前所有一切的反省,以及之後邊生活邊繼續反省,

而曹雪芹身邊的好友都不乏皇家的有志有才青年,再加上曹雪芹當時除了受到些生活困苦外,因為不濟時能有朋友的接濟,因此,曹雪芹可以極其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博覽群書、與各種有才有志的好友聚會、對社會各階層進行越來越深度的反省,

這些博覽群書恐怕是只要能看得下去的書,幾乎無書不讀,再結合之前幾千年的社會現實和當時的社會現實,

這些都為曹雪芹從創作紅樓夢的萌芽、構思到成形到真正開始動筆創作,到完成初稿,到之後不斷豐富不斷修改,才能逐漸如此一步一步登上他的最高峰的!

「「先令匠人拆寧府會芳園牆垣樓閣,直接入榮府東大院中。榮府東邊所有下人一帶群房盡已拆去。」大觀園所謂貫通連接榮寧二府,

「「當日寧榮二宅,雖有一小巷界斷不通,甲戌側批︰補明,使觀者如身臨足到。然這小巷亦系私地,並非官道,故可以連屬。會芳園本是從北拐角牆下引來一股活水,今亦無煩再引。甲戌側批︰園中諸景,最要緊是水,亦必寫明方妙。余最鄙近之修造園亭者,徒以頑石土堆為佳,不知引泉一道。甚至丹青,唯知亂作山石樹木,不知畫泉之法,亦是恨事。脂硯齋。」這里也可見曹雪芹對這大觀園從規劃到初建到建成,都是有相當清晰的圖景的,

因此,曹雪芹恐怕比如說將小時候家中的布景和園林再加上自己的一些「完善的想象」以及對他曾經到過的其余園林,綜合在一起在頭腦中成了他所認為的最佳構圖和構思了!

而這標明「脂硯齋」的批,仍顯淺薄,就抓住一個水,雖然不錯,但幾乎太多人都知道園林中的水之靈動,而且這批對水也沒有更深的感悟,

還提到什麼「徒以頑石土堆為佳,不知引泉一道。」,似乎當時只有他懂得引泉,其他人建園林只知道堆土山,卻不知當時的真正的園林專家園林高手不說多如牛毛,也應該是滿國盡有!

因為當時各處好的絕妙的園林恐怕應該是處處都有的!

僅以蘇杭園林以及最有名的圓明圓為例,便知這種建造園林的傳統的儲備在當時已經到了甚至登峰造極的程度!哪里還用得這位脂爺來「教」什麼「引泉」!

還提到什麼「甚至丹青,唯知亂作山石樹木,不知畫泉之法」這等幾乎有些畫盲的話,

因為,畫畫,有人就喜歡單獨畫山畫石畫樹畫木,而畫泉的畫也絕對不在少數,結果被脂爺批為沒有水的只是「亂作山石樹木」!

「「其山石樹木雖不敷用,賈赦住的乃是榮府舊園,其中竹樹山石以及亭榭欄桿等物,皆可挪就前來。如此兩處又甚近,湊來一處,省得許多財力,縱亦不敷,所添亦有限。全虧一個老明公號山子野甲戌側批︰妙號,隨事生名。者,一一籌畫起造。」這里雖然是道「省得許多財力」,但另一個意思恐怕是賈府當時的財力幸虧還省了這些,否則更撐不了多久了,

而且這也是標準的實錄,

「「賈政不慣于俗務,庚辰側批︰這也少不得的一節文字,省下筆來好作別樣。只憑賈赦、賈珍、賈璉、賴大、來升、林之孝、吳新登、詹光、程日興等幾人安插擺布。」這里說賈政不慣于俗務,已經充分說明賈政平時的「務虛」程度,

而剩下的人卻也絕非「務實」的,因為這些人中幾乎絕大部分都有貪利目的,他們的所謂「精通俗務」,更多是「為了」從中「搶利」或「轉送人情」而已!

因此,這里還挺可悲地為賈政的「務虛」或說「無能」找到賈政的一個「優點」,即賈政的不貪利,(外人注︰是很滑稽)

「「凡堆山鑿池,起樓豎閣,種竹裁花,一應點景等事,又有山子野制度。下朝閑暇,不過各處看望看望,最要緊處和賈赦等商議商議便罷了。」還虧得這位老明公不但識貨而且確實經驗豐富和明白,否則恐怕很多關鍵處都被「利」去了,

而且山子野這個名字起得也有趣,大概猜測的意思是內心如同山的子孫一樣「野」的老明公,才能深諳真正自然之道吧!

「「賈赦只在家高臥,有芥豆之事,賈珍等或自去回明,或寫略節;或有話說,便傳呼賈璉、賴大等來領命。」這里又透出整個賈府的「關系網」,辦這些事時,賈赦還是真正的「老大」,因為賈敬一心只管升仙,賈政只顧務虛,賈赦是賈府第一個「貪利」之人,以之前賈蓉賈薔「利誘」鳳姐兒和賈璉未果,但恐怕賈赦是來者不拒的!

因此,這話中,自然賈赦從中恐怕不知要獲得多少利了!

「「賈蓉單管打造金銀器皿。蒙側批︰好差。賈薔已起身往姑蘇去了。賈珍、賴大等又點人丁,開冊籍,監工等事,一筆不能寫到,不過一時喧闐熱鬧非常而已。暫且無話。」這里的「一筆不能寫到,不過一時喧闐熱鬧非常而已」正是曹雪芹判斷哪些是「值得」O寫,哪些是「不值得」寫的,因此,將所有不值得寫的這里用此一句概括,

也反過來證明曹雪芹只要寫的文字肯定有其含義、用處乃至深意了!

「「且說寶玉近因家中有這等大事,賈政不來問他的書,庚辰側批︰一筆不漏。心中是件暢事;」足見寶玉天性,

「「無奈秦鐘之病日重一日,也著實懸心,不能樂業。甲戌側批︰"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世上人個個如此,又非此情鐘意切。甲戌眉批︰偏于極熱鬧處寫出大不得意之文,卻無絲毫牽強,且有許多令人笑不了、哭不了、嘆不了、悔不了,唯以大白酬我作者。壬午季春。畸笏。」這里批為「偏于極熱鬧處寫出大不得意之文」,雖然當然準確,但這並不是曹雪芹寫這些的目的,只是事情發展實錄下來是如此,

而「唯以大白酬我作者」卻還有些靠譜,即至少知道曹雪芹是比較好酒的,而曹雪芹好酒當然絕非酒徒,以酒助興,暢所欲言,靈感飛濺,恐怕才是曹雪芹真正好酒的原因,

「「這日一早起來才梳洗畢,意欲回了賈母去望候秦鐘,忽見茗煙在二門照壁前探頭縮腦,寶玉忙出來問他︰"作什麼?"茗煙道︰"秦相公不中用了!"甲戌側批︰從茗煙口中寫出,省卻多少閑文。」這里以茗煙的「探頭縮腦」到一句「秦相公不中用了」即道出秦鐘現狀,也足見曹雪芹行文的盡量不重復盡量不落俗套和盡量要靈動的內心指導,

如果曹雪芹能隨意達到以上程度,就達到了行文的某種境界或說某種化境了,當然,這當然絕非曹雪芹行文的最高境界,

因為最高境界是由心之境界決定的,而不只是大腦思維,更不是手中的筆,

「「寶玉听說,嚇了一跳,忙問道︰"我昨兒才瞧了他來,庚辰側批︰點常去。還明明白白,怎麼就不中用了?"茗煙道︰"我也不知道,才剛是他家的老頭子來特告訴我的。"寶玉听了,忙轉身回明賈母。賈母吩咐︰"好生派妥當人跟去,到那里盡一盡同窗之情就回來,不許多耽擱了。"」這里也足見賈母的態度,即賈母當然更關心的是寶玉,但也不阻止寶玉去「好生探望」,只是不要過了,

這里卻不是賈母冷漠,這是有好幾十年人生經歷,甚至是見過許多生死的賈母的應有的態度,因為賈母在說這話時,也許心中已在嘆氣,而且賈母那番囑咐也絕對是發自內心的,

「「寶玉听了,忙忙的更衣出來,車猶未備,甲戌側批︰頓一筆方不板。急的滿廳亂轉。一時催促的車到,忙上了車,李貴、茗煙等跟隨。」這「急的滿廳亂轉」已經足矣,

「「來至秦鐘門首,悄無一人,甲戌側批︰目睹蕭條景況。」這「悄無一人」足顯淒涼,與秦可卿相比也充分證明絕非秦家受賈家照顧,實在是秦可卿一人得寵得勢,

「「遂蜂擁至內室,唬的秦鐘的兩個遠房嬸母並幾個弟兄都藏之不迭。甲戌側批︰妙!這嬸母兄弟是特來等分絕戶家私的,不表可知。」「蜂擁至」與之前的「急的滿廳亂轉」自然一脈相承,

而這里的「這嬸母兄弟是特來等分絕戶家私的,不表可知」是否也有些武斷,而且現在最重要的仍是秦鐘,

「「此時秦鐘已發過兩三次昏了,移床易簀多時矣。甲戌側批︰余亦欲哭。寶玉一見,便不禁失聲。李貴忙勸道︰"不可不可,秦相公是弱癥,未免炕上挺扛的骨頭不受用,庚辰側批︰李貴亦能道此等語。所以暫且挪下來松散些。哥兒如此,豈不反添了他的病。"」「失聲」二字,也是曹雪芹在這個特別場景特別為寶玉「準備」的詞,

「「寶玉听了,方忍住近前,見秦鐘面如白蠟,合目呼吸于枕上。寶玉忙叫道︰"鯨兄!寶玉來了。"連叫兩三聲,秦鐘不睬。寶玉又道︰"寶玉來了。"」這「寶玉來了」四字,卻是秦鐘在夢中聞見,

「「那秦鐘早已魂魄離身,只剩得一口悠悠余氣在胸,正見許多鬼判持牌提索來捉他。甲戌側批︰看至此一句令人失望,再看至後面數語,方知作者故意借世俗愚談愚論設譬,喝醒天下迷人,翻成千古未見之奇文奇筆。庚辰眉批︰《石頭記》一部中皆是近情近理必有之事,必有之言。又如此等荒唐不經之談,間亦有之,是作者故意游戲之筆,聊以破色取笑,非如別書認真說鬼話也。」這也是曹雪芹紅樓夢中少見的超藝術化處理,而前十幾回較多,後面的如晴雯等尤二姐等較少,也許曹雪芹寫到之後越來越傾向于「純粹」的實錄,

但八十回後此類事越來越多越來越「重量級」,也許八十回後又會出現這種超藝術化甚至更超藝術化的處理,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將黛玉等的心靈情感等更加升華,

「「那秦鐘魂魄那里肯就去,又記念著家中無人掌管家務,甲戌側批︰扯淡之極,令人發一大笑。余請諸公莫笑,且請再思。」這批之前道「余亦欲哭」,這里竟然又道「扯淡之極,令人發一大笑」,顯然,最後一句「余請諸公莫笑,且請再思」才是與之前的「余亦欲哭」更象是同一批者,而「余請諸公莫笑,且請再思。」則是對「扯淡之極,令人發一大笑。」的「再批」,也可以足見這些批的人數雜亂,批的內容也會顯得有些凌亂,

而且這批與原文內容又實在不太相干,更是添加混亂(外人注︰哈哈,熱鬧!不但原文熱鬧,文外的湊熱鬧也似乎不甘落後)

「「又記掛著父親還有留積下的三四千兩銀子,甲戌雙行夾批︰更屬可笑,更可痛哭。又記掛著智能尚無下落,甲戌雙行夾批︰忽從死人心中補出活人原由,更奇更奇。因此百般求告鬼判。」這里恐怕千萬不可亂指「扯淡」,曹雪芹恐怕對這個是有過探討甚至研究的,

因此,這里甚至仍然是寫實甚至是大寫實,也再次足見之前的太多批的實在太過隨意和淺膚,

「「無奈這些鬼判都不肯徇私,反叱 秦鐘道︰"虧你還是讀過書人,豈不知俗語說的︰‘閻王叫你三更死,誰敢留人到五更。‘庚辰眉批︰可想鬼不讀書,信矣哉!我們陰間上下都是鐵面無私的,不比你們陽間瞻情顧意,庚辰側批︰寫殺了。有許多的關礙處。"」哈哈,這確實是借此大諷世人,

「「正鬧著,那秦鐘魂魄忽听見"寶玉來了"四字,便忙又央求道︰"列位神差,略發慈悲,讓我回去,和這一個好朋友說一句話就來的。"眾鬼道︰"又是什麼好朋友?"秦鐘道︰"不瞞列位,就是榮國公的孫子,小名寶玉。"都判官听了,先就唬慌起來,忙喝罵鬼使道︰"我說你們放了他回去走走罷,你們斷不依我的話,如今只等他請出個運旺時盛的人來才罷。"甲戌雙行夾批︰如聞其聲,試問誰曾見都判來,觀此則又見一都判跳出來。調侃世情固深,然游戲筆墨一至于此,真可壓倒古今小說。這才算是小說。」這里雖有調侃,但仍是基于「寫實」的,即此時道寶玉「運旺時盛」,也是在證明寶玉之後離家,恐怕是極長時間都是為僧的!

而寶玉極長時間為僧,也正是證明寶玉在這段時間將石頭記寫出,「刻」在了石頭上!(外人注︰輪回之調侃)

「「眾鬼見都判如此,也都忙了手腳,一面又報怨道︰"你老人家先是那等雷霆電雹,原來見不得‘寶玉‘二字。甲戌側批︰調侃"寶玉"二字,極妙!脂硯。甲戌眉批︰世人見"寶玉"而不動心者為誰?」這確是調侃,

「「依我們愚見,他是陽,我們是陰,怕他們也無益于我們。"甲戌側批︰神鬼也講有益無益。列︰此章無非笑趨勢之人。都判道︰"放屁!俗語說的好,‘天下官管天下事「自古人鬼之道卻是一般,陰陽並無二理。庚辰雙行夾批︰更妙!愈不通愈妙,愈錯會意愈奇。脂硯。別管他陰也罷,陽也罷,還是把他放回沒有錯了的。"庚辰側批︰名曰搗鬼。眾鬼听說,只得將秦魂放回,」這里寫得惟妙惟肖,已經足顯曹雪芹嘻笑怒罵之能,但陽間的實錄時,這種嬉笑怒罵卻很少,

「「哼了一聲,微開雙目,見寶玉在側,乃勉強嘆道︰"怎麼不肯早來?庚辰側批︰千言萬語只此一句。再遲一步也不能見了。"寶玉忙攜手垂淚道︰"有什麼話留下兩句。"庚辰雙行夾批︰只此句便足矣。」這兩人確實心靈相通到了極致,寶玉竟然能說出「有什麼話留下兩句」的話!幾乎是模著秦鐘的心說的,

「「秦鐘道︰"並無別話。以前你我見識自為高過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誤了。庚辰雙行夾批︰誰不悔遲!以後還該立志功名,以榮耀顯達為是。"庚辰側批︰此刻無此二語,亦非玉兄之知己。庚辰眉批︰觀者至此,必料秦鐘另有異樣奇語,然卻只以此二語為囑。試思若不如此為囑,不但不近人情,亦且太露穿鑿。讀此則知全是悔遲之恨。說畢,便長嘆一聲,蕭然長逝了。」果然離了陰間,曹雪芹是極其嚴謹的實錄!

這正應該是秦鐘此時所說出的話!

原因之一,秦鐘說這話的基礎之一是自己無法能幫到智能,正是因為自己無權無勢,

原因之二,秦鐘說這話的基礎之二是自己如果早立志于功名,秦業絕不會氣死,

而以上兩者如果都建立在「立志于功名」上,則恐怕秦鐘不但能娶得智能,更能讓秦業安享晚年,

而其中隱含的另一個意思恐怕是秦可卿沒有靠山,因此才會在賈府被人為所欲為,即如此聰明的秦鐘恐怕是早知道這些事的,

因此,此時,所謂人之將逝,其言也善,正是此意,這就是秦鐘當時的想法,這就是標準的實錄,

因為寶玉之後離家,原因卻與這里的秦鐘完全相反!

這也是標準的實錄!

(外人注︰嘆!再次更深一點地領悟到實錄的本質和魅力!)

「「庚辰雙行夾批︰若是細述一番,則不成《石頭記》之文矣。蒙︰大凡有勢者未嘗有意欺人。然群小蜂起,浸潤左右,伏首下氣,奴顏婢膝,或激或順,不計事之可否,以要一時之利。有勢者自任豪爽,斗露才華,未審利害,高下其手,偶有成就,一試再試,習以為常,則物理人情皆所不論。又財貨豐餘,衣食無憂,則所樂者必曠世所無。要其必獲,一笑百萬,是所不惜。其不知排場已立,收斂實難,從此勉強,至成蹇窘,時衰運敗,百計顛翻。昔年豪爽,今朝指背。此千古英雄同一慨嘆者。大抵作者發大慈大悲願,欲諸公開巨眼,得見毫微,塞本窮源,以成無礙極樂之至意也。」這個批也是「漂浮」于本回原文內容之上甚至是遠遠之上的「大感慨」,與紅樓夢本回的內容幾乎都沒什麼關系了!與之前的總評也是「一脈相承」,

(外人注︰是呀,這總批,有趣些可愛些不行嗎(大白紙注︰嘻嘻,是滴是滴,就象孩子一樣,最喜歡啦,極愛極愛,大愛正是小巧玲瓏,是我美的王道哦!(注︰控啊(外人注︰好俗的話,象大白紙一樣說得那樣美多好)))

「一脈相承,完美的整體,喜歡喜歡。」小戒笑道。

「嗯,不但外形無敵,氣質更無敵。」小猴笑道。

「愛到無以復加。」老沙笑道。

「干什麼,借人傳音啊。」小戒暗道。

「阿彌陀佛,」小唐道,「曹施主整部紅樓,確實一脈相承。」

「還有八十回後呢?」小戒心道。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橫空出世之眼花繚亂最新章節 | 橫空出世之眼花繚亂全文閱讀 | 橫空出世之眼花繚亂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