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空出世之眼花繚亂 回馬一槍 第604章 夢回十六 欲蓋彌彰 一

作者 ︰ 詩君

「「第十六回,賈元春才選鳳藻宮,秦鯨卿夭逝黃泉路」,這個回目「連起來」的話,幾乎是「賈元春…黃泉路」,而且曹雪芹就算是無意中寫出這個回目,看到這回目恐怕也會會心一笑或一嘆,

「「甲戌︰幼兒小女之死,得情之正氣,又為痴貪輩一針灸。鳳姐惡跡多端,莫大于此件者︰受贓婚以致人命。賈府連日鬧熱非常,寶玉無見無聞,卻是寶玉正文。夾寫秦、智數句,下半回方不突然。」這里的評語幾乎在宣讀判決書,這位批者可謂天大的身段!

如「得情之正氣」、「痴貪輩」,而且直批鳳姐「惡跡多端」,不知他有沒有批過賈雨村賈赦等惡跡多端,有沒有批過類似那位雲節度使以及背後的賈府是真正作惡者,

批的其余內容也是空洞無比毫無內容,

因此,不好意思,給這位批者以零分!

「「黛玉回,方解寶玉為秦鐘之憂悶,是天然之章法。平兒借香菱答話,是補菱姐近來著落。趙嫗討情閑文,卻引出通部脈絡。所謂由小及大,譬如登高必自卑之意。細思大觀園一事,若從如何奉旨起造,又如何分派眾人,從頭細細直寫將來,幾千樣細事,如何能順筆一氣寫清?又將落于死板拮據之鄉,故只用璉鳳夫妻二人一問一答,上用趙嫗討情作引,下文蓉薔來說事作收,餘者隨筆順筆略一點染,則耀然洞徹矣。此是避難法。」這只能說是這位「批者」作為自己水準的「讀書筆記」,與批甚至什麼強加于紅樓夢的前總評毫無干系,

「「大觀園用省親事出題,是大關鍵處,方見大手筆行文之立意。」不知「大」在何處?

「「借省親事寫南巡,出月兌心中多少憶昔感今。」這里直接道出「南巡」,卻也是相當突兀的,

即幾乎是「明含」康熙下江南,曹家四次接駕之事!

而「出月兌心中多少憶昔感今」也極象曹雪芹或曹家人的前後感慨!

而與本回的如此顯赫繁華內容一對比,便知這句嘆不同其余批,其感慨的真實程度甚至相當之高!

而且這句「借省親事寫南巡,出月兌心中多少憶昔感今」無論從文字還是語氣中,完全沒有其余批的自以為是的腔調,而給人以溫暖和煦的長者風範,

因此,這一句批恐怕無論從真實性還是其所含的考證重量,都是甚至令人震憾的,

「「極熱鬧極忙中,寫秦鐘夭逝,可知除"情"字,俱非寶玉正文。」「可知除"情"字,俱非寶玉正文」,如此武斷如此自以為是,真是污了紅樓夢的紙張,

「「大鬼小鬼論勢利興衰,罵盡攢炎附勢之輩。」這個「罵盡」也太有些夸張,

「「蒙︰請看財勢與情根,萬物難逃造化門。曠典傳來空好听。那如知己解溫存?」這個前總評的蒙批還一直算是比較中規中矩,雖然大多詩詞從內容和意境上達不到多少高度,但一個是用字和詞還不錯,而且有一些詩句還是有見解和靈氣的,

象這四句,恐怕就是蒙批中所有詩中難得一見的意境和切合紅樓夢相關內容都不錯的,雖然仍然還是月兌離了紅樓夢的「實」,

即「看財勢與情根,萬物難逃造化門」,確實不錯,即財勢與情根難得,但仍然「難逃造化門」,但事實是什麼,卻完全略過,

而「曠典傳來空好听。那如知己解溫存」顯然更出彩一些,前一句是指元妃省親,「空好听」總結得不錯,後一句「那如知己解溫存」幾乎就是指寶玉和黛玉之愛情是「知己解溫存」,這甚至已經接近紅樓夢的核心表達之一,即寶玉和黛玉的愛情,與權、利等是根本沒關系的,

「「話說寶玉見收拾了外書房,約定與秦鐘讀夜書。偏那秦鐘的秉賦最弱,因在郊外受了些風霜,又與智能兒偷期綣繾,未免失于調養,庚辰側批︰勿笑。這樣無能,卻是寫與人看。回來時便咳嗽傷風,懶進飲食,大有不勝之態,遂不敢出門,只在家中養息。甲戌側批︰為下文伏線。寶玉便掃了興,只得付于無可奈何,且自靜候大愈時再約。甲戌側批︰所謂"好事多魔辰本多署名"脂硯"。〕(按︰後凡署"脂硯"皆同此例,不注。)」如果鳳姐兒早一日回來,說不定能保秦鐘一命,

而這「好事多魔」也是類似文字游戲,意即秦鐘與智能的「好事」,而身體生魔,至于前兩批,不是批語,是來看熱鬧的,

「「那鳳姐已是得了雲光的回信,俱已妥協。老尼達知張家,果然那守備忍氣吞聲的受了前聘之物。誰知那張家父母如此愛勢貪財,卻養了個知義多情的女兒,庚辰側批︰所謂"老鴉窩里出鳳凰",此女是在十二釵之外副者。」這個批直接就批為「鳳凰」,不知有哪些足夠有力的根據,

「知義多情」,這個「知義」主要是指自己父母出爾反爾,而幾乎是在拿自己當商品買賣一般,因此感覺屈辱無比,

而「多情」,恐怕也並非此女兒與守備之子已經有情誼,恐怕還是受封建思想的影響,以為一女不能類似「再嫁」,

雖然此女子絕對是反抗父母包辦,是很難得的,但就批為「鳳凰」,可見這些批的隨意,

而且,對比一下這里的實際情況與之前老尼所說的,可謂出入相當大,可更進一步體會一下曹雪芹的實錄,

老尼之前說是張家左右為難,而守備家率先發難,前去辱罵張家,這里邏輯其實就大有問題,張家既然沒有決定是否退親,守備家為什麼去找張家論理,

因此,實際情況正是這里所說的張家「愛勢貪財」,即李衙內顯然比守備更有勢有財,而張家執意要退禮重嫁,因此守備才去理論,

而張家便托到了這老尼,所謂一丘之貉,

小說就來ω鳳姐兒听了老尼的一家之言,根本未加基本的邏輯分析,心中眼中只有顯示自己有手段、到手的銀子和老尼口中的頂級奉承話,因此,實際上作為主要推動人之一,釀成如此慘絕人寰之事!

即鳳姐兒更多是被人利用,如果鳳姐兒知曉真正的事情經過,恐怕至少會天平會傾向于不去做這可能會傷天害理之事,畢竟當時從「客觀」來看,鳳姐兒確實不怎麼缺這三千兩銀子,因此,足見老尼這樣的人危險性!

「「聞得父母退了前夫,他便將一條麻繩悄悄的自縊了。」這里更多是對父母的反抗,即父母將自己致于當時的「不義」甚至所謂「不貞」之地,

「「那守備之子聞得金哥自縊,他也是個極多情的,遂也投河而死,不負妻義。庚辰側批︰一雙美滿夫妻。」這個批還是比較準確的,這兩人恐怕是父母包辦的封建社會中,夫妻瞎踫中概率相當低卻恰好「中」了的的性情類似的夫妻,可惜美滿幸福的未來就此瞬間化為煙塵,也給兩家帶來極端痛苦,

而且,這里又是女子自縊男子投河,看來古時自盡之人,女子絕大多數選擇自縊,男子大多選擇投河,

「「張李兩家沒趣,真是人財兩空。」如果張家也僅是覺得「沒趣」,那張家作為畜生之家,絕對是將女兒當商品在養的!

反而,李家恐怕應該只是覺得「沒趣」,因為他絲毫未傷!

于是,這三家的所有人的嘴臉和內心便可如此而一目了然了!

「「這里鳳姐卻坐享了三千兩,庚辰側批︰如何消繳?造孽者不知,自有知者。王夫人等連一點消息也不知道。自此鳳姐膽識愈壯,以後有了這樣的事,便恣意的作為起來,也不消多記。」鳳姐兒如果已經得知這後果,還所謂坐享,這就是鳳姐兒對生命的甚至極端藐視!

恐怕直到最後鳳姐兒生命垂危之時,鳳姐兒才會恍然大悟生命之「偉大」吧!

而這里強調「王夫人等連一點消息也不知道」,恐怕有兩層意思,

其一,鳳姐兒這樣的事後面還做了不少,即這個作為王夫人之後要讓鳳姐兒背上所有黑鍋的幾乎是最有力證據之一!

即王夫人要有此意,也要王熙鳳有相等把柄被牢牢攥住,

其二,王夫人這事雖然不知,但鳳姐兒放高利貸的事應該如前所說,是王夫人默許甚至暗中指使的,

而總結其一其二,即王夫人最後為了讓王熙鳳背上高利貸的所有黑鍋,用的卻是王熙鳳確實瞞著自己做的這些攬官司顛倒黑白傷天害理之事!

這樣的事,在賈政看來,更是極其敗壞賈家甚至祖宗名聲的!因此,鳳姐兒被逐出賈府幾乎是必然的,

而這其中鳳姐兒肯定是同時替王夫人背了如放高利貸以及賈府經濟敗落的所有黑鍋,即在王熙鳳確實是自作孽的前提下,這個是非常不能忘的!

否則,不但王熙鳳成了幾乎唯一的「惡人」,而且王夫人「一點事」也沒有,這兩種都會造成對紅樓夢相當大的誤讀,

「「甲戌雙行夾批︰一段收拾過阿鳳心機膽量,真與雨村是一對亂世之奸雄。後文不必細寫其事,則知其乎生之作為。回首時,無怪乎其慘痛之態,使天下痴心人同來一警,或可期共入于恬然自得之鄉矣。脂硯。」脂硯特別署名,這里恐怕更見更真正脂硯的「水準」!

即脂硯齋也許是幾個人串同八十回後的篡改者和幕後者同時對紅樓夢八十回後造假,或者更可能就是八十回後的篡改者們和幕後者們!

但象之前有些那種水準極低的「脂硯」實在丟人現眼,但顯然有更「強」的脂硯,象這里特別署名者,

既然敢如此署名,恐怕認為自己是有兩把刷子的,但恐怕露出的狐狸尾巴也會更明顯!

象將鳳姐兒與賈雨村視為是「一對亂世之奸雄」!但不好意思,鳳姐兒實在當不起這個名號!

與賈雨村能比翼齊飛的只有之後的寶釵兒!

那脂硯齋為什麼要在這里如此高調將宣稱鳳姐兒與賈雨村是一對奸雄,而不是別人呢?

恐怕脂硯齋正是看過了八十回後的幾乎所有原文,而且他要修改其中重要、主要甚至全部的內容而在這里如此高調將鳳姐兒和賈雨村綁在了一起!即,正是為了將寶釵兒松綁!

即脂硯齋此處其實正是在為寶釵掩飾掩蓋!但只要認清了脂硯齋,便會充分理解什麼叫作欲蓋彌彰!

因此,這里「間接」或說「直接」的「原意」竟然是︰賈雨村原來與寶釵是一對奸雄!

脂爺厲害啊,竟然透露了這麼一條重要的信息!(外人注︰哈哈)

而且「這位」脂爺還露得更多,竟然「忍不住」將「後文不必細寫其事」也說了出來!這種急于掩蓋的心思而月兌口而出或急于出口的話也太明顯了吧!

是啊,是不必細寫了,因此原本應該比前八十回要更細的八十回後便如此「粗」了!

這也正是脂硯齋如此希望的!

因此,這句話幾乎是脂硯齋在直接對曹雪芹說︰「你八十回後不必細寫了,寫的都是些什麼啊!我來給你寫!」

于是,脂硯齋們就「順便」「寫」了八十回後的內容!(外人注︰贊!),

不過,由于這位可能比之前那些脂爺們更「強」,也許從這一回開始,批的內容會更加有趣和更有類似這里的「參照性」了!(注︰期待!)

且先到這。」

「脂爺舉牌現身,真是再好不過。」小戒笑道。

「有趣有趣,正是這樣才更有趣。」小猴也笑道。

「兩類人看紅樓夢會有完全兩極化的感受。」老沙笑道。

「阿彌陀佛,」小唐道,「善哉善哉,善之普及乃我佛一大重任。」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橫空出世之眼花繚亂最新章節 | 橫空出世之眼花繚亂全文閱讀 | 橫空出世之眼花繚亂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