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空出世之眼花繚亂 回馬一槍 第537章 夢回三 里程碑 一

作者 ︰ 詩君

「「第三回,金陵城起復賈雨村,榮國府收養林黛玉」,這個回目相當普通,但簡潔又大氣,因此,千萬別弄些酸掉牙又甚至還不知所雲的所謂「回目」!

而且這里道林黛玉是被「收養」,也是直接道出林黛玉在賈府的「位置」和「實情」!

即,如果沒有賈母對林黛玉的特別寵愛,如果沒有賈寶玉對林黛玉的如此喜愛,那林黛玉在賈府的名義和實際上的位置就是「被收養」!

而因為有了賈母的特別寵愛,賈府的「高層們」才會對林黛玉另眼相待,而也因為有賈寶玉對林黛玉的喜愛,也才會有賈府的丫環等對林黛玉另眼相看,

「「金陵城起復賈雨村榮國府收養二字觸目淒涼之至!林黛玉」,這里批「收養」二字為「觸目淒涼」,也是了解一些本質的,其實也是在為林黛玉之後在賈府的處境定了基調!

「「蒙︰我為你持戒,我為你吃齋;我為你百行百計不舒懷,我為你淚眼愁眉難解。無人處,自疑猜,生怕那慧性靈心偷改。」哈哈,這段曲不錯!雖然有些象小曲,但均批到了要點處!

當然,還有更重要的要點沒批到,比如這些是為什麼產生的,以及林黛玉和賈寶玉到底是怎樣的人,

但能僅批表象就批到如此藝術和如此要點的已經算是很難得,尤其是「無人處,自疑猜,生怕那慧性靈心偷改」,更是道出林黛玉很擔心寶玉的一件事,當然這里面還包含了薛寶釵的影子,更是難得了,

如果和之前的蒙批是一個人,那真是進步神速!但卻真不象同一個人!甚至有些象出自女性之手!

「「寶玉通靈可愛,天生有眼堪穿。萬年幸一遇仙緣,從此春光美滿。隨時喜怒哀樂,遠卻離合悲歡。地久天長香影連,可意方舒心眼。」這批者恐怕是作詩作曲作上興頭了!之前黛玉的小曲作得蠻好,但這段就差強人意!

「「寶玉餃來,是補天之余,落地已久,得地氣收藏,因人而現。其性質內陽外陰,其形體光白溫潤,天生有眼可穿,故名曰寶玉,將欲得者盡寶愛此玉之意也。」這里強調寶玉那塊石是補天之石,恐怕正反應出曹雪芹當時所想,無論是補當時的社會還是人類,至少,聰明靈秀是補這些的石頭必須要有的!

「「天地循環秋復春,生生死死舊重新。君家著筆描風月,寶玉顰顰解愛人。」這個解釋也有些淺薄和蒼白,

「「卻說雨村忙回頭看時,不是別人,乃是當日同僚一案參革的號張如圭甲戌側批︰蓋言如鬼如蜮也,亦非正人正言。哈,如鬼,到底是怎樣個如鬼法,卻不知而知,因為前八十回僅這里出現過,如果真有「如鬼」的表現,那八十回後如同之前批「走狗」的冷子興外,應該有他們的再次出場!

「「他本系此地人,革後家居,今打听得都中奏準起復舊員之信,他便四下里尋情找門路,」這「四下里尋情找門路」,果然有些「如鬼似魅」的影子,

「「忽遇見雨村,故忙道喜。二人見了禮,張如圭便將此信告訴雨村,雨村自是歡喜,忙忙的敘了兩句,甲戌側批︰畫出心事。遂作別各自回家。冷子興听得此言,便忙獻計,甲戌側批︰畢肖趕熱灶者。令雨村央煩林如海,轉向都中去央煩賈政。雨村領其意,作別回至館中,忙尋邸報看真確了。甲戌側批︰細。」此處確實細!

「「次日,面謀之如海。如海道︰"天緣湊巧,因賤荊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無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來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此刻正思向蒙訓教之恩未經酬報,遇此機會,豈有不盡心圖報之理。但請放心,弟已預為籌畫至此,已修下薦書一封,轉托內兄務為周全協佐,方可稍盡弟之鄙誠,即有所費用之例,弟于內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勞尊兄多慮矣。"」看似在寫賈雨村,實際上卻是在寫林黛玉!即為林黛玉赴賈府做好準備!而同時又將賈雨村起復的事交待完畢!這當然又不露痕跡的實錄!

「「雨村一面打恭,謝不釋口,」「謝不釋口」,及之前的「自是歡喜」,都將賈雨村要重返仕途之心描畫得徹徹底底!

即對賈雨村想不想當官是根本用不著考慮用不著多想的,他肯定是想當官,而且越大越好的!雖然有之前被革職時的慚恨和剛硬,雖然有初次為官時的貪酷犯上,但這些僅只會成為他日後再當官時的「經驗教訓」而已!

「「一面又問︰"不知令親大人現居何職?甲戌側批︰奸險小人欺人語。只怕晚生草率,不敢驟然入都干瀆。"甲戌側批︰全是假,全是詐。」哈哈,這兩批幾乎都是急批,雖然其實也算只是賈雨村耍的一個小心計,想求證一下冷子興說的是否屬實,但如果此批者看過八十回後賈雨村的「表現」,那這兩句批就批得準確了!

「「如海笑道︰"若論舍親,與尊兄猶系同譜,乃榮公之孫。大內兄現襲一等將軍,名赦,字恩侯,二內兄名政,字存周,甲戌側批︰二名二字皆頌德而來,與子興口中作證。現任工部員外郎,其為人謙恭厚道,大有祖父遺風,非膏粱輕薄仕宦之流,」雖然「非膏粱輕薄仕宦之流」,但卻是「假正經之流」,二者其實本質上難分「高下」!

「「故弟方致書煩托。否則不但有污尊兄之清操,即弟亦不屑為矣。"甲戌側批︰寫如海實寫政老。所謂此書有不寫之寫是也。」林如海是比較推崇賈政的,當然不能說林如海也是假正經,林如海本身應該是比較開明的,這里對賈政的贊語更多也是說賈雨村如果托賈政的話是可托的,

「「雨村听了,心下方信了昨日子興之言,于是又謝了林如海。如海乃說︰"已擇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尊兄即小~說就來最快}}同路而往,豈不兩便?"雨村唯唯听命,心中十分得意。如海遂打點禮物並餞行之事,雨村一一領了。」「心中十分得意」更是畫出賈雨村的骨來!

「「那女學生黛玉,身體方愈,原不忍棄父而往,無奈他外祖母致意務去,」這里「不忍棄父而往」和「他外祖母致意務去」是要點!

即前者證明林黛玉至少在這些方面是個極正常的人,

後者則當然證明賈母對黛玉之寵愛,幾乎就是將黛玉當「賈敏加黛玉」來寵愛的!

當然也「間接」證明賈母就是要將黛玉許與寶玉的!因為薛寶釵的爸媽和賈母可一點直接的關系都沒有!

「「且兼如海說︰"汝父年將半百,再無續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極小,上無親母教養,下無姊妹兄弟扶持,甲戌側批︰可憐!一句一滴血,一句一滴血之文。」這個批甚至都有些象曹批了!而且這里直接道黛玉多病,恐怕和遺傳有相當關系的,就象賈珠也算早亡一樣,

「「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減我顧盼之憂,何反雲不往?"」林如海此話也盡顯作父親之愛女之心切,

「「黛玉听了,方灑淚拜別,甲戌側批︰實寫黛玉。」這個「實寫黛玉」批得相當精確!幾乎是就是曹批,即林如海說的這番話都是在介紹林黛玉多病年極小以及現在和未來的處境,

「「蒙側批︰此一段是不肯使黛玉作棄父樂為遠游者。以此可見作者之心寶愛黛玉如己。」此批也有一點點靠譜,即至少看出曹雪芹是心中極喜極愛黛玉的,

「「隨了女乃娘及榮府幾個老婦人登舟而去。雨村另有一只船,帶兩個小童,依附黛玉而行。甲戌側批︰老師依附門生,怪道今時以收納門生為幸。」這個批就是調侃了,如果反應當時的一個現實,即沒落之「老師」靠收納「顯貴」之門生而為「幸」,那這批倒批得還不錯,

「「有日到了都中,甲戌側批︰繁中簡筆。進入神京,」批得是,正合「義務教文」,也說明曹雪芹只要是寫出來的文字幾乎定有或深或淺的其余之意,要麼就簡筆一筆帶過!

象之前講雨村附黛玉而行,其實也正是在暗諷賈雨村竟然實際上是靠著附著自己的一個女學生才上位的!這樣看來,那批實在是批得是了!

「「雨村先整了衣冠,甲戌側批︰且按下黛玉以待細寫。今故先將雨村安置過一邊,方起榮府中之正文也。」這個批對曹雪芹的寫法也批得挺細,

「「帶了小童,甲戌側批︰至此漸漸好看起來也。拿著宗佷的名帖,甲戌側批︰此帖妙極,可知雨村的品行矣。至榮府的門前投了。」以上兩批都有些淺薄,如果把紅樓夢當一個整體來看,紅樓夢實際上幾乎處處都「好看」,如果只想看「故事」什麼的,那確實現在是開始「好看」起來了,

而後批的「妙極」也不會「極」到哪吧,而以此見賈雨村的品行似乎也是無稽之談,因為之前有太多的地方可見賈雨村品行,這位「妙極」先生怎麼不批一批?

「「彼時賈政已看了妹丈之書,即忙請入相會。見雨村相貌魁偉,言語不俗,且這賈政最喜書人,禮賢下士,濟弱扶危,大有祖風,況又系妹丈致意,因此優待雨村,」這兩人一個是「假語言」,一個是「假正經」,月復中的內容也大多相同,果然投機!

「「甲戌側批︰君子可欺其方也,況雨村正在王莽謙恭下士之時,雖政老亦為所惑,在作者系指東說西也。」這里更把賈雨村繼之前比做曹操,這里又比作王莽,當然是突出一個「奸」字(XX注︰之前批的莽操莫非其實是指王莽和曹操(大白紙注︰倒是有可能的))

「「更又不同,便竭力內中協助,題奏之日,輕輕謀甲戌側批︰《春秋》字法。了一個復職候缺,不上兩個月,金陵應天府缺出,便謀補甲戌側批︰《春秋》字法。了此缺,拜辭了賈政,擇日上任去了。」賈雨村此處收得好尾!也小顯紅樓夢的整體性和完美性!

「「甲戌側批︰因寶釵故及之,一語過至下回。不在話下。」此批卻直接道是賈雨村判的葫蘆案引出寶釵等,能批得如此之遠和準確,此批者也幾乎就是曹批,甚至就是曹雪芹的創作筆記,即此處留個注解,注明接下來寫到賈雨村時正是寶釵出門之時,

「「且說黛玉自那日棄舟登岸時,甲戌側批︰這方是正文起頭處。此後筆墨,與前兩回不同。便有榮國府打發了轎子並拉行李的車輛久候了。這林黛玉常听得甲戌側批︰三字細。母親說過,他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這個「三字細」也是批到要點上,也象是曹批,即賈敏如果常和黛玉說這些,那林黛玉在賈府便會注意許多,至少不會犯什麼「低級錯誤」,

「「他近日所見的這幾個三等僕婦,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況今至其家。」這里其實更是在寫黛玉的心思之細密,

「「因此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他去。」賈敏之「敏」也不是白取的,林黛玉這里顯然也遺傳了此「敏」,不但是心思敏捷,更是心思敏感,但以林黛玉如此聰靈之女子,而且處于如此陌生的環境,這些敏捷和敏感是完全正常的!而且也完全符合林黛玉本人的!

「「甲戌側批︰寫黛玉自幼之心機。」這里的「心機」用得有些過頭,因為林黛玉絕無壞心惡心要害人之心,因此,就算要用「心機」二字,也是正常聰明以及是出于保護自己的「心機」,

「「自上了轎,進入城中,從紗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華,人煙之阜盛,自與別處不同。甲戌側批︰先從街市寫來。又行了半日,忽見街北蹲著兩個大石獅子,三間獸頭大門,門前列坐著十來個華冠麗服之人。正門卻不開,只有東西兩角門有人出入。」這里卻與冷子興所說的「冷清」卻有出入,即恐怕也顯冷子興的「聊客」本質,即自己不喜歡的就盡量往死里說,自己喜歡的就盡量往高處抬,

「「正門之上有一匾,匾上大書"敕造寧國府"五個大字。甲戌側批︰先寫寧府,這是由東向西而來。黛玉想道︰"這必是外祖之長房了。"想著,又往西行,不多遠,照樣也是三間大門,方是榮國府了。卻不進正門,只進了西邊角門。那轎夫抬進去,走了一射之地,將轉彎時,便歇下退出去了。後面的婆子們已都下了轎,趕上前來。另換了三四個衣帽周全十七八歲的小廝上來,復抬起轎子。眾婆子步下圍隨至一垂花門前落下。眾小廝退出,眾婆子上來打起轎簾,扶黛玉下轎。」這里寫得非常之細,除了曹雪芹恐怕年少時有此印象外,他對當時的風俗和事物也是相當了解的!

「「林黛玉扶著婆子的手,進了垂花門,兩邊是抄手游廊,當中是穿堂,當地放著一個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轉過插屏,小小的三間廳,廳後就是後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間上房,皆雕梁畫棟,兩邊穿山游廊廂房,掛著各色鸚鵡、畫眉等鳥雀。」象這樣的描述,要麼有實物對照,要麼曹雪芹也許將所有房屋、景色甚至包括人物都至少有草擬圖,要麼這些都深存于曹雪芹腦中,當然,也足見曹雪芹「實錄」的程度!

「「台磯之上,坐著幾個穿紅著綠的丫頭,一見他們來了,便忙都笑迎上來,說︰"剛才老太太還念呢,可巧就來了。"甲戌側批︰如見如聞,活現于紙上之筆。好看煞!」這個批卻批得甚是活靈活現,即這些丫環第一次露面,便足見與其余地方的丫環的不同凡響,

「「于是三四人爭著打起簾籠,甲戌側批︰真有是事,真有是事!」「爭」字很傳神,這個批也是有趣,

「「一面听得人回話︰"林姑娘到了。"甲戌眉批︰此書得力處,全是此等地方,所謂"頰上三毫"也。」此批也批得不錯,所謂「林姑娘到了」猶如紅樓夢中的一個里程碑,甚至是第一個里程碑!

「翻開新的一頁!」小戒哈哈道。

「雖然這是里程碑,但仔細再回味之前的內容,也是回味無窮的。」小猴笑道。

「對曹雪芹對繁簡和深淺的而且還是實錄性的把握真是由衷欽佩!」老沙嘆道。

「善哉善哉,」小唐道,「為何為曹施主之心血乃至一生之心血,可見一斑!」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橫空出世之眼花繚亂最新章節 | 橫空出世之眼花繚亂全文閱讀 | 橫空出世之眼花繚亂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