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空出世之眼花繚亂 心驚膽戰 第520章 紅樓119 清晰迷宮 三

作者 ︰ 詩君

「「平兒這里便遣人料理去了,分咐到︰「倒別避人。有人進來看見,就說是大太太吩咐的,要一輛車子送劉姥姥去。」」這都是考慮得比較細的,

「「這里又買囑了看後門的人雇了車來。平兒邊將巧姐裝做青兒模樣,急急的去了。」這里青兒被利用上了,但將巧姐兒裝做成青兒模樣,是否也要將青兒裝扮成巧姐兒模樣呢?即青兒上次出現可是待在賈府的!

因此,也許這里又有對細節的刪改!

即也許青兒上次賈母逝後隨劉姥姥來賈府,是被賈府留下陪巧姐兒玩,這次劉姥姥這次再來的理由就非常充分地可以認為是為了接青兒回去!但這段情節沒了!

而青兒在紅樓夢的出現恐怕相當大的作用便是救巧姐兒,即這里青兒恐怕是被救人心切的劉姥姥裝扮成了巧姐兒的!

至于青兒是否被當作巧姐兒送到外藩,甚至之後是否有賣到煙花巷而且是青兒還是巧姐等情節,都要看之後的情節發展和透露的線索,即不能僅憑甄士隱的好了歌的注解便「判斷」巧姐兒是被賣到煙花巷,因為這一個是沒多少銀子可拿,第二個也不太合實錄,因為巧姐兒畢竟是「貴族之女」,這在當時也許是要犯大罪的,

「「後來平兒只當送人,眼錯不見,也跨上車去了。原來近日賈府後門雖然開,只有一兩個人看這,餘外雖有幾個家下人,因房大人少,空落落的,誰能照應?且邢夫人又是個不憐下人的。家人明知此事不好,又都感念平兒的好處,所以通同一氣,放走了巧姐。」這個卻有可能,因為賈府眾家人的智商絕非一般人想象那樣「低」,賈府的許多事甚至「內幕」他們都可能至少知道一二,只是自己的利益得失是一切決定因素,象這里如果不念在平兒的好處,以及看不慣邢夫人,也當然包括無損于什麼對自己的利益,是不會這樣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放人的,

「「邢夫人還自和王夫人說話,那里理會。」這話便假了!因為,請問,這個時候,是將巧姐兒送到外藩處,邢夫人從中即得財又得勢重要,還是邢夫人莫名其妙和王夫人在此瞎扯更重要呢?

因此,王夫人去與邢夫人說話要麼是王夫人前去故意通風報信,要麼根本就沒有這回事!(外人注︰傾向于前者,因為這正是王夫人「急中生智」的表現(大白紙注︰贊同))

「「只有王夫人甚不放心,說了一回話,悄悄的走到寶釵那里坐下,心里還是惦記著。」這都是混亂的情節瞎扯的邏輯,什麼叫「說了一回話」,又「悄悄的」,還是走到「寶釵那坐下」,又莫名其妙什麼「心里還是惦記著」!莫非王夫人突然患了痴呆癥?

而且這里既然王夫人沒和邢夫人說話了,那最重要的事是邢夫人該干什麼去了啊!怎麼突然撇開邢夫人不講,來莫名其妙講王夫人怎樣怎樣,顯然是為被刪掉的文字填充「空洞」而另外加的濫情節!

「「寶釵見王夫人神色恍惚,便問︰「太太的心里有什麼事?」王夫人將這事背地里和寶釵說了。寶釵道︰「險得很!如今得快快兒的叫芸哥兒止往那里才妥當。」王夫人道︰「我找不著環兒呢。」寶釵道︰「太太總要裝作不知,等我想個人去叫大太太知道才好。」王夫人點頭,一任寶釵想人,暫且不言。」全是廢情節!而且很顯然是在「拔高」王夫人連帶薛寶釵,

「「且說外藩原是要買幾個使喚的女人,據媒人一面之辭,所以派人相看。」這個卻有可能!即外藩也沒有這麼容易上當,這才符合實錄,而且這媒人顯然是受過賈環王仁賈蓉等的好處才如此的,

「「相看的人回去,稟明了藩王,藩王問起人家,眾人不敢隱瞞,只得實說。那外藩听了,知是世代勛戚,便說︰「了不得,這是有干例禁的,幾乎了大事!況我朝覲已過,便要擇日起程。倘有人來再說,快快打發出去!」」即當時「世代勛戚」要嫁「外藩」恐怕是要皇帝批準的,否則估計會有「損我大朝威信」甚至「通敵」的嫌疑乃至大罪,因此,這恐怕是很確實的反應和情節,

而且連外藩都如此震驚,如果要把巧姐兒賣到煙花巷,恐怕更是大罪一件!

但是不是賣到煙花巷就不可能呢?當然不是!如果別人賣不可能,但王仁和賈環卻真極有可能!

即王仁和賈環還有賈蓉本想硬將巧姐兒嫁到外藩,從中獲得好處,但外藩識破,恐怕還要治這幾人的罪,他們怕事情敗露,又不能殺人滅口,于是,就想出要將巧姐兒賣到煙花巷!

然後,回來告訴邢夫人說巧姐兒走失了或失蹤了什麼的!(外人注︰這個邏輯性更強,而且與原意恐怕更接近)

因為巧姐兒的判詞是「勢敗休雲貴,家亡莫論親。偶因濟村婦,巧得遇恩人。」,這里自然是講巧姐兒遭難被劉姥姥所救,但沒有任何「煙花巷」的內容,

但紅樓曲中有「留餘慶,留餘慶,忽遇恩人;幸娘親,幸娘親,積得陰功。勸人生濟困扶窮,休似俺那愛銀錢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減,上有蒼穹。」而既然是狠舅奸兄,恐怕光往外藩說媒還算不得「狠奸」,因此,這一句恐怕和「煙花巷」比較掛勾,」

而只有甄士隱的「好了歌注」中有「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但之前說過,這是說的當時的普遍現象,不應該針對紅樓夢中的人,而且這里是「流落」,並非被「害」的流落,

因此,巧姐兒是否在原文中有被賣到煙花巷只能看王仁賈環和賈蓉的壞狠和計到什麼程度了!

但顯然,他們是能壞到甚至是完全能壞到這種程度的!尤其還加上被外藩識破,要掩蓋自己的罪行,又有其中賈環要報仇等原因在內,

「「這日恰好賈芸王佳等弟送年庚,只見府門里頭的人便說︰「奉王爺的命說︰敢拿賈府的人來冒充民女者,要拿住究治的!如今太平時候,誰敢這樣大膽?」這一嚷,唬得王仁等抱頭鼠竄的出來,埋怨那說事的人,大家掃興而散。」這里這三人害巧姐兒結局如果僅是王仁等「掃興而散」,那顯然是嚴重違背曹雪芹原意的!

即八十回後為營造「喜劇」結尾,甚至將賈環王仁包括賈蓉這樣的壞種都放過了!

即幾乎是女的只沒放過趙姨娘,男的是全部放過!

僅這里的王仁等三人,巧姐兒的紅樓夢曲中就有「…休似俺那愛銀錢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減,上有蒼穹」,其中的「乘除加減,上有蒼穹」幾乎宣判了這三人至少是王仁和賈環在這件事上的「死刑」!

而賈蓉恐怕會從這件事上月兌身,就如同他從賈璉和尤二姐的事上完全月兌身一樣!

但賈蓉會另外有「案」,即之前說過的和忠順王之案,即賈蓉更可能會是死于忠順王或與其相關的事!

即要麼死于忠順王之手,要麼之後由于投靠忠順王而死于另一派手中!

「「賈環在家候信,又聞王夫人傳喚,急得煩燥起來。見賈芸一人回來,趕著問道︰"定了麼?"賈芸慌忙跺足道︰"了不得,了不得!不知誰露了風了!"還把吃虧的話說了一遍。賈環氣得發怔說︰"我早起在大太太跟前說的這樣好,如今怎麼樣處呢?這都是你們眾人坑了我了!"正沒主意,听見里頭亂嚷,叫著賈環等的名字說︰"大太太二太太叫呢。"兩個人只得蹭進去。只見王夫人怒容滿面說︰"你們干的好事!如今逼死了巧姐和平兒了,快快的給我找還尸首來完事!"兩個人跪下。賈環不敢言語,賈芸低頭說道︰"孫子不敢干什麼,為的是邢舅太爺和王舅爺說給巧妹妹作媒,我們才回太太們的。大太太願意,才叫孫子寫帖兒去的。人家還不要呢。怎麼我們逼死了妹妹呢!"王夫人道︰"環兒在大太太那里說的,三日內便要抬了走。說親作媒有這樣的麼!我也不問你們,快把巧姐兒還了我們,等老爺回來再說。"邢夫人如今也是一句話兒說不出了,只有落淚。王夫人便罵賈環說︰"趙姨娘這樣混帳的東西,留的種子也是這混帳的!"說著,叫丫頭扶了回到自己

房中。」這里唯一有些「線索」的即是「你們干的好事!如今逼死了巧姐和平兒了,快快的給我找還尸首來完事!」,即這其中恐怕是有驚心動魄的平兒和巧姐兒還包括青兒月兌難的情節!以至于弄到最後都以為平兒和巧姐兒沒了!

而這句話恐怕還有一個隱隱的線索,即王夫人對賣巧姐兒態度!以及平兒和巧姐兒如果真的沒了,王夫人是不是還倒松了口氣呢?

即王夫人恐怕會覺得平兒和巧姐兒與鳳姐兒一樣在自己面前不見,自己心中會更「心安理得」一些?當然,這一點推斷較深,尚無明顯證據,但如果平兒包括巧姐兒知道鳳姐兒實際是被王夫人所害,以及王夫人怕這兩人知道內情,這樣,這種「證據」恐怕會越來越明顯了吧!

「「那賈環賈芸邢夫人三個人互相埋怨,說道︰"如今且不用埋怨,想來死是不死的,必是平兒帶了他到那什麼親戚家躲著去了。"邢夫人叫了前後的門人來罵著,問巧姐兒和平兒知道那里去了。豈知下人一口同音說是︰"大太太不必問我們,問當家的爺們就知道了。在大太太也不用鬧,等我們太太問起來我們有話說。要打大家打,要發大家都發。自從璉二爺出了門,外頭鬧的還了得!我們的月錢月米是不給了,賭錢喝酒鬧小旦,還接了外頭的媳婦兒到宅里來。這不是爺嗎。"說得賈芸等頓口無言。」這段卻挺寫實,頗有原文的風範,

「「王夫人那邊又打發人來催說︰"叫爺們快找來。"」這里很明顯更重要的是要將治賈環!即賈環恐怕是被王夫人治死的!

賈環是壞種甚至壞到極點不假,但講要「治」人,王夫人只要拿到機會,一根小指頭恐怕就能讓賈環被逼得去跳河!而且王夫人對趙姨娘和賈環,恐怕更是才是真正的要趕盡殺絕的!

而平兒和巧姐,王夫人最多只是不管或者還暗中「推動」一下賈環王仁等的使壞,但絕不會「非要」所謂趕盡殺絕,但對賈環卻完全另當別論!

「「那賈環等急得恨無地縫可鑽,又不敢盤問巧姐那邊的人。明知眾人深恨,是必藏起來了。但是這句話怎敢在王夫人面前說。只得各處親戚家打听,毫無蹤跡。里頭一個邢夫人,外頭環兒等,這幾天鬧的晝夜不寧。」這個的原文的「味道」也挺足,

因此,再梳理一下巧姐兒被這幾個人害的邏輯線索,大概是這樣︰

王仁賈環賈蓉聯合邢夫人想將巧姐兒硬嫁給外藩,從中既得好處又報了仇,但外藩知曉巧姐兒身份後,反而要治這幫人的罪,而青兒是代替巧姐兒(如蒙了頭)去的王府,王仁等人逼青兒說出巧姐兒下落,青兒不說,王仁等便要將青兒賣到煙花巷,

這樣看來,巧姐兒被賣到煙花巷的可能便幾乎為零,因為如果劉姥姥事先就將巧姐兒救出,那賈環等找到巧姐兒的可能性會極低的!

因此,巧姐兒的判詞中才絲毫也沒有「煙花巷」的跡象!

而如果非要扯出一個煙花巷來,只可能是賣青兒,但是王仁等如果真要把青兒賣到煙花巷,乍看下,實在又有些荒謬,更可能的情節應該是王仁等發現不是巧姐兒而青兒,便逼著青兒說巧姐兒住處,青兒不說,王仁等為了掩藏真相,即怕青兒說出真相,便要麼將青兒藏起,要麼將青兒賣到煙花巷!(外人注︰但前一種可能性更大,因為賣到煙花巷的動作太大,而且此時王仁賈環等恐怕最著急的是要將巧姐兒和平兒找出來!)

而青兒最終是如何月兌險的呢,恐怕和賈薔有關!即賈薔其實內心不但有專情的一面,正義感的一面也是不缺的!

僅從賈薔在前八十回眾小兒大鬧學堂,對金榮等不滿,要幫寶玉,以及顯露出的那股子「氣」便可見一二,幾乎有柳湘蓮的一絲絲影子!

即賈薔恐怕要麼報信,要麼私自放走了青兒,

而王仁賈環等自然找不到巧姐兒和平兒,于是,賈環被王夫人逼死,至于如何死法還要有情節的細節來,如賈環找不到巧姐兒等,王夫人便可告官府說賈環怎樣怎樣,賈環一急便干出大壞事來,自己反而被做掉,

而王仁則更可能應該是被前面被藩王拿住治罪去了,

而巧姐兒不願回賈府除了對劉姥姥感恩外,恐怕還有一條重要原因就是平兒和巧姐兒都知道王夫人肯定不會待見自己!恐怕長大後還要遭王夫人毒手!于是巧姐兒情願嫁給板兒,平兒守著鳳姐兒的遺言,而且也不願去讓王夫人所害,寧願在巧姐兒身邊服侍巧姐兒,

而這樣的話,平兒與賈璉恐怕也沒有之前所想象的「美好」的結局,而其實這樣,才更合紅樓夢的,即紅樓夢八十回後的結局已經亂得不能再亂,悲得不再悲,想從中開出一朵所謂甚至還「完美」的花幾乎完全不可能!

這其中,王夫人恐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因為王夫人的眾叛親離完全是她自己造成的!即王夫人首先是要「清除」對自己有威脅甚至完全只是自己看不順眼的別人,結果發現自己要「清除」的人越來越多,除甚至賈母甚至鳳姐外,甚至還包括平兒和巧姐兒這樣的,甚至還包括之後背叛之的薛寶釵甚至整個薛家!

有這樣的一個「決定性作用」在,賈府之後只能是雞犬不寧,亂得不能亂,徹底分崩離散!

「「看看到了出場日期,王夫人只盼著寶玉賈蘭回來。等到晌午,不見回來,王夫人李紈寶釵著忙,打發人去到下處打听。去了一起,又無消息,連去的人也不來了。回來又打發一起人去,又不見回來。三個人心里如熱油熬煎,等到傍晚有人進來,見是賈蘭。眾人喜歡問道︰"寶二叔呢?"賈蘭也不及請安,便哭道︰"二叔丟了。"」這里的文字相當緊湊和傳神,如「三個人心里如熱油熬煎」以及「二叔丟了」四個字!

「「王夫人听了這話便怔了,半天也不言語,便直挺挺的躺倒床上。」這段話絕對是原文了!一個是曹雪芹寫這種「絕望」的文字幾乎不重復,二個這幾句何其精煉!

「「虧得彩雲等在後面扶著,下死的叫醒轉來哭著。見寶釵也是白瞪兩眼。襲人等已哭得淚人一般,」寶釵「白瞪雙眼」恐怕是知道自己料到的果然如此!「襲人等已哭得淚人一般」也很象,但注意這里的是「襲人等」,即不一定只是指襲人,即也許是麝月等,即襲人還是有可能是之前就由于王夫人和寶釵「排外姓」而在寶玉未科考前就被迫嫁給蔣玉菡的!(外人注︰脈絡越來越清晰了!)

「「只有哭著罵賈蘭道︰"糊涂東西,你同二叔在一處,怎麼他就丟了?"賈蘭道︰"我和二叔在下處,是一處吃一處睡。進了場,相離也不遠,刻刻在一處的。今兒一早,二叔的卷子早完了,還等我呢。我們兩個人一起去交了卷子,一同出來,在龍門口一擠,回頭就不見了。我們家接場的人都問我,李貴還說看見的,相離不過數步,怎麼一擠就不見了。現叫李貴等分頭的找去,我也帶了人各處號里都找遍了,沒有,我所以這時候才回來。"」這也描述也很寫實,

「「王夫人是哭的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寶釵心里已知,襲人痛哭不已。」如何?寶釵「心里已知」!正合前文對寶釵所想!而王夫人「哭的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也很寫實,但「襲人痛哭不已」便明顯顯得粗俗和文字敷衍,因此,再次證明襲人的文字很可能之後臨時補上的!

目的當然是為了掩蓋王夫人和寶釵的將襲人趕出王家勢力範圍逼其強外嫁的情節,(外人注︰嘿嘿,說過脈絡越來越清晰了!)

「「賈薔等不等吩咐,也是分頭而去。」這里隱隱象是在給賈薔「正名」,

「「可憐榮府的人個個死多活少,空備了接場的酒飯。」這個「死多活少」有些奇怪,因為寶玉沒來,也用不著說「榮府的個個死多活少」,因此,這句話也有些象是「作者」在暗示紅樓夢真正的結局恰恰是「榮府的個個死多活少」!

活下來的,男的恐怕只有賈政、賈薔、賈蘭等,賈璉都還不太清楚,

而女的恐怕連李紈都沒了,其余人就看尤氏是怎樣了!

「「賈蘭也忘卻了辛苦,還要自己找去。倒是王夫人攔住道︰"我的兒,你叔叔丟了,還禁得再丟了你麼。好孩子,你歇歇去罷。"賈蘭那里肯走。尤氏等苦勸不止。」這段話也挺多余,王夫人既然哭得說不出話來,這「我的兒,你叔叔丟了,還禁得再丟了你麼。好孩子,你歇歇去罷。」卻說得還聲情並貌地蠻溜啊!(外人注︰嘿嘿,相當有道理)

「「眾人中只有惜春心里卻明白了,只不好說出來,」這個,惜春倒確實是明白,但「只不好說出來」這句話卻顯得多余,惜春最多微笑而已,應該不會什麼「只不好說出來」這樣「俗」,

「「便問寶釵道︰"二哥哥帶了玉去了沒有?"寶釵道︰"這是隨身的東西,怎麼不帶!"惜春听了便不言語。」這句話仍是小兒科,

「「襲人想起那日搶玉的事來,也是料著那和尚作怪,柔腸幾斷,珠淚交流,嗚嗚咽咽哭個不住。追想當年寶玉相待的情分,有時慪他,他便惱了,也有一種令人回心的好處,那溫存體貼是不用說了。若慪急了他,便賭誓說做和尚。那知道今日卻應了這句話!」哈哈,首先襲人的模樣和心思就太假,而「若慪急了他,便賭誓說做和尚。那知道今日卻應了這句話!」,這幾乎就是作者自己的想法了!因為這里並沒有完全肯定寶玉是去做和尚了!因此顯然也是作者急于收尾,一下就讓此時恐怕已經不存在的襲人「知曉」了寶玉已經做了和尚了!

「「看看那天已覺是四更天氣,並沒有個信兒。李紈又怕王夫人苦壞了,極力的勸著回房。眾人都跟著伺候,只有邢夫人回去。賈環躲著不敢出來。王夫人叫賈蘭去了,一夜無眠。次日天明,雖有家人回來,都說沒有一處不尋到,實在沒有影兒。于是薛姨媽,薛蝌,史湘雲,寶琴,李嬸等,連二連三的過來請安問信。」這些都無關緊要,

「「如此一連數日,王夫人哭得飲食不進,命在垂危。」這個「命在垂危」恐怕也有一定的暗示在內,即王夫人在八十回後幾乎肯定是以最慘方式死去的!雖然能簡單地歸為什麼報應,但王夫人的死因卻與她做的所有錯事和壞事有極其密切的關系!這樣才能達到王夫人的最悲劇!

「「忽有家人回道︰"海疆來了一人,口稱統制大人那里來的,說我們家的三姑女乃女乃明日到京了。"」從此處便開始是完全的偽文!想見證一下完全的偽文或者說「作者」本身的水平如何,這大段關于探春「榮歸故里」的文字是最佳「範本」!

「「王夫人听說探春回京,雖不能解寶玉之愁,那個心略放了些。到了明日,果然探春回來。眾人遠遠接著,見探春出挑得比先前更好了,服采鮮明。見了王夫人形容枯槁,眾人眼腫腮紅,便也大哭起來,哭了一會,然後行禮。看見惜春道姑打扮,心里很不舒服。又听見寶玉心迷走失,家中多少不順的事,大家又哭起來。還虧得探春能言,見解亦高,把話來慢慢兒的勸解了好些時,王夫人等略覺好些。再明兒,三姑爺也來了。知有這樣的事,探春住下勸解。跟探春的丫頭老婆也與眾姐妹們相聚,各訴別後的事。從此上上下下的人,竟是無晝無夜專等寶玉的信。」哈哈,僅從這一大段來看,與曹雪芹的各項水準的差距顯然是極其巨大的!

但這位「作者」能看懂原文或說相當多的原文卻是不容置疑的,雖然八十回後原文比前八十回更加「果」,更應該能看懂,但看懂了能接受而且能領會其中關鍵甚至最關鍵的語句,並能將其中一些盡可能地留下,對這位「作者」仍然要再次夸贊其不但功不可沒而且功實在大也!且先到這。」

「清晰有時確實是意想不到的。」小戒笑道。

「抽絲剝繭,柳暗花明,剪不斷,理還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迷宮…這些詞哪個更貼切?」小猴笑道。

「迷宮。」老沙笑道。

「那怎麼又叫清晰?」小戒瞪眼道。

「迷宮已清晰,只是要走出去。」老沙呵呵道。

「把自己丟在紅樓夢這迷宮里啊!」小戒咋舌道!

「阿彌陀佛,」小唐笑道,「清晰迷宮,可以身投入,可以神投入,也可以心投入。」

「那哪個好呢?」小戒愣道,突然笑道︰「嘻嘻,五二零章。」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橫空出世之眼花繚亂最新章節 | 橫空出世之眼花繚亂全文閱讀 | 橫空出世之眼花繚亂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