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空出世之眼花繚亂 心驚膽戰 第三百六十五章 紅樓九十九 假正經 四

作者 ︰ 詩君

「「第二天,拿話去探賈政,被賈政痛罵了一頓。」如何?李十兒深知做事步驟,就算被痛罵,這一步是絕不可少的,

「「隔一天拜客,里頭吩咐伺候,外頭答應了。停了一會子,打點已經三下了,大堂上沒有人接鼓,好容易叫個人來打了鼓。賈政踱出暖閣,站班喝道的衙役只有一個。」哈,好淒涼模樣!足見當時的風氣,從上到下已經到如此程度,李十兒與詹會兩人的「厲害手段」能得到幾乎所有人的響應,這從上至下已經讓人搖頭嘆氣到無法收拾的程度,曹雪芹當年的眼光之毒幾乎已經看到兩三百年後中國的百年恥辱是如何上演的!

「「賈政也不查問,」賈政這個卻似乎仍然是「不明就里」,

「「在墀下上了轎,等轎夫,又等了好一回,來齊了,」很顯然,明眼的都看出這就是李十兒的手段一步步開始,

「「抬出衙門,那個炮只響得一聲。吹鼓亭的鼓手,只有一個打鼓,一個吹號筒。」哈哈,好嘛,配合得可謂恰到好處地完美啊,這種心思如果用在做好事做正事上,能量不知有多大!

「「賈政便也生氣,說︰「往常還好,怎麼今兒不齊集至此?」」「不明就理」的賈政終于「生氣」,但仍是「不明就理」,也足見賈政之「呆」了!而賈政此「呆」雖然「正」,但周圍上上下下全不配合甚至全反對他,賈政卻如何能將事做好?可見賈政之「正」雖然本不是「假正經」,但由于仍然是從「呆性」出,其實質其效果竟然仍然朝著「假正經」的方向而去,即,賈政的「正」竟然是辦不好事的,當然,並不是說賈政必須要縱容這些下人才能「辦好事」,顯然只是把事情辦得更糟,但只是以賈政的「呆性」卻事情根本辦不下去,所以,賈政的智商和情商幾乎必須要隨著他的「正」的增長而增長!

「「抬頭看那執事,卻是攙前落後。勉強拜客回來,便傳誤班的要打。有的說因沒有帽子誤的;有的說是號衣當了誤的;又有說是三天沒吃飯抬不動的。」這些人全部反對賈政,雖然出點很是惡劣,但也幾乎也是被賈政「逼上梁山」的了,所以,在正的基礎上,在高智商和情商基礎上,怎麼獲得大多數或絕大多數的支持和擁護,恐怕是更重要的要先要做的事情了!曹雪芹幾乎是非常隱晦地從兩個反面來說明了這個問題,(xx注︰兩個反面?(外人注︰一個當然是眾人為了「撈錢」的反面,另一個自然是賈政行事雖「正」,但卻面臨「行不通」的尷尬的反面))

「「賈政生氣,打了一兩個,也就罷了。」賈政仍然沒有猜出是什麼原因,

「「隔一天管廚房的上來要錢,賈政將帶來銀兩付了。」該出的錢賈政當然只能出,

「以後便覺樣樣不如意,比在京的時候倒不便了好些。」如何,僅憑賈政一人之力能辦何事?

「「無奈,便喚李十兒問道︰「跟我來這些人,怎麼都變了?你也管管。現在帶來銀兩早使沒有了,藩庫俸銀尚早,該打京里取去。」」賈政這才突然現不但眾人幾乎有「眾叛親離」的跡象,而且更「實際」的問題出現了,即銀兩也不夠了!由此幾乎可見,賈政之「正」幾乎是完全月兌離下面的,只顧他「正」去了,卻不知要「正」的話,如何真正將事情變得可行卻幾乎絲毫沒有去考慮,這如何「正」得起來呢?從事情的可行性和實效性上來說,幾乎又偏向了「假正經」!

「「李十兒稟道︰「奴才那一天不說他們?」那是,哪一天都要交待如何和上面對抗,

「「不知道怎麼樣,這些人都是沒精打彩的,叫奴才也沒法兒。」「沒精打采」,正是在「提示」著賈政怎麼樣讓這些人「精神抖擻」起來,

「「老爺說家里取銀子,取多少?現在打听節度衙門這幾天有生日,別的府道老爺都是上千上萬的送了,我們到底送多少呢?」哈哈!如何?賈政不是不撈錢,而且也不讓下人和家人撈點錢嗎?這里節度使大人要送禮呀,且看賈政如何回答,如果賈政最終也跟著送,那賈政不讓自己和下人撈錢,卻讓自己的「上人」來撈錢,賈政的這個「正」可就混亂得可以了!賈政的「呆性」可就真就有些「呆」了,本來好好的「正氣」可就有陷入一個笑話的危險了,

「「賈政道︰「為什麼不早說?」」呵呵,如何?賈政果然知道要送的!猶如之前得知寶玉犯事要打死寶玉的那股「沖勁」一樣,

「「李十兒說︰「老爺最聖明的。我們新來乍到,又不與別位老爺很來往,誰肯送信?巴不得老爺不去,好想老爺的美缺呢。」」好個「聖明」,好個「巴不得」,好個「美缺」,李十兒不但做事兒知道從「反面」入手,而且說話兒也知道從「反面」探入,

「「賈政道︰「胡說!我這官是皇上放的,不給節度做生日,便叫我不做不成!」」賈政的話兒還是強硬的,仍然拿皇上做自己的後盾,仍然是「正」之氣,卻不知正好落入李十兒的話題邏輯之中,

「「李十兒笑著回道︰「老爺說的也不錯。京里離這里很遠,凡百的事,都是節度奏聞。他說好便好,說不好便吃不住。到得明白,已經遲了。」李十兒自然強調節度使的重要性,

「「就是老太太、太太們,那個不願意老爺在外頭烈烈轟轟的做官呢?」」再強調賈政最在意的「面子」問題,

「「賈政听了這話,也自然心里明白,」但這話如果一開始就說的話,賈政恐怕又不明白又要痛罵一頓了,李十兒的厲害也就在于此,

「「道︰「我正要問你,為什麼不說起來?」」如何,賈政終于要「問」李十兒了,這時候李十兒的話賈政便會至少听進去十之七八了,

「「李十兒回說︰「奴才本不敢說,」好個「本不敢說」,心中卻是知道此時什麼敢說不敢說,卻是說的最恰當的時候,李十兒此時之心機和技巧是不是與鳳姐兒很是相似?鳳姐兒是女中豪杰,男兒之中當然也不缺李十兒這樣的「豪杰」之人,而這些人日後會展成一些什麼樣的人,兩百年後便知道得一清二楚了!

「「老爺既問到這里,若不說,是奴才沒良心;」李十兒真是極會說話兒的,

「「若說了,少不得老爺又生氣。」」李十兒不但會說話兒,而且說話的「實效性」遠強于賈政,這里將賈政可能會「生氣」的情況都已經事先提醒了,那李十兒說下面的話的被賈政認同率便又提高不少,也就是說,從李十兒「接手」這事後,從頭至尾,幾乎一切細節一切對話都在他全面掌握之中,

「「賈政道︰「只要說得在理。」」正等賈政這句話!李十兒作為智商情商如此高之人,當然會說得賈政听起來有理,因為李十兒幾乎完全知道賈政除了前面的「正」的沖動,內心真正在乎的有哪些「理」,如前面就說到節度使對其「政績」的重要性,就說到老太太太太們如何在乎這些重要性,所以且看李十兒接下來還會哪些更實質更本質的「道理」,

「「李十兒說道︰「那些書吏衙役,都是花了錢買著糧道的衙門,那個不想財?俱要養家活口。」「哪個不想財」,賈政自然明白得很,而「俱要養家活口」,卻正中賈政之「理」,你不能害得眾人跟了你連家甚至連自己也養不起吧,

「「自從老爺到任,並沒見為國家出力,倒先有了口碑載道。」」「口碑載道」,賈政最關心的恐怕就是這個了,好官好官,除了節度使的話兒,以賈政內心之「正」,恐怕更在乎的是民間所言,這其實也是賈政「呆性」中可愛的一面,即賈政事先幾乎是沒有更考慮到節度使的「口氣」,而更是考慮到民間的反應的,

「「賈政道︰「民間有什麼話?」」這話幾乎可想象賈政內心中的緊張,

「「李十兒道︰「百姓說︰‘凡有新到任的老爺,告示出的越利害,越是想錢的法兒。州縣害怕了,好多多的送銀子。’」這話卻絕非李十兒亂謅,百姓如果之前幾乎從沒見過那些告示奏效,恐怕便會自己總結一些這樣的「經驗」了,

「「收糧的時候,衙門里便說,新道爺的法令;明是不敢要錢,這一留難叨蹬,那些鄉民心里願意花幾個錢,早早了事。所以那些人不說老爺好,反說不諳民情。」如何,李十兒證明了賈政想正卻反而「歪」了,這是比較大地打擊了賈政的正的「積極性」,

「「便是本家大人是老爺最相好的,他不多幾年,已巴到極頂的分兒,也只為識時達務,能夠上和下睦罷了。」」哈哈,這話更是給賈政指明「學習」對象,只要做到「上和下睦」,便可以放心大膽地明的暗的去做壞事去了!就是有「理」的了!(外人注︰好個破理!)

「「賈政听到這話,道︰「胡說,我就不識時務嗎?若是上和下睦,叫我與他們貓鼠同眠嗎!」」賈政這話卻表明他絕對不傻,只是有些呆而已,賈政幾乎是比較清楚地知道當時那些「鼠」的,也知道一些所謂「上和下睦」的虛偽,所以賈政雖然智商情商不夠,但以他一已之「正」,卻是極難在當時的環境中行「正」的,

「「李十兒回說道︰「奴才為著這點心兒不敢掩住,才這麼說。若是老爺就是這樣做去,到了功不成、名不就的時候,老爺說奴才沒良心,有什麼話不告訴老爺。」」李十兒這話更是戳中賈政最擔心的事,賈政之「正」其實也並非是為了百姓,而是為了自己的所謂「名聲」,為了祖宗的所謂「名譽」,即所謂光宗耀祖、衣錦還鄉,然後眾人稱頌,自己面上大光而已,

「「賈政道︰「依你怎麼做才好?」」如何?其他人會為了「利」而問「該如何做?」,而賈政這里雖然不為利,不為撈錢,但說到底,說到其本質上,他卻月兌離不開是為了「名」的大的嫌疑的,這兩者在某種程度上幾乎是等同的,只不過為「利」而行壞事的更惡劣一些罷了,但為「名」而行壞事的顯然是更虛偽,而它們的共同點顯然都是行了壞事,從壞事所造成的後果來看,那兩者的性質就是等同的,而如果為「名」行壞事而造成的後果更重大,則當然為「名」行壞事則更為嚴重,

「「李十兒道︰「也沒有別的,趁著老爺的精神年紀,里頭的照應,老太太的硬朗,為顧著自己就是了。」如何?李十兒真是為賈政考慮得如此細致周到,恐怕連爹媽也沒有他為賈政想到如此全面啊,而一句「顧著自己」更是將賈政拉下了「正」的沖動之壇,

「「不然,到不了一年,老爺家里的錢也都貼補完了,」如何,你不想撈錢得利吧?你自己本身的錢都沒了!這下你要考慮了吧!

「「還落了自上至下的人抱怨,」可謂物質、「精神」輸個精光哦!

「「都說老爺是做外任的,自然弄了錢藏著受用。」這話卻毒,但那些人卻真的說得出口的,

「「倘遇著一兩件為難的事,誰肯幫著老爺?」連人情也輸個精光!

「「那時辦也辦不清,悔也悔不及。」」李十兒此話雖然是為了「拿」住賈政,但卻真是可能甚至極可能的後果之一!你能說李十兒不是在為賈政著想嗎?他真的是在為賈政著想啊,但結果如何呢?結果就是將賈政從「正」上拉落馬下,由此,更加證明一點,那就是,賈政的「正」說到底仍然是「假正經」!雖然他為「正」的良心也好、不違所受的教育或教誨也好、是受周圍環境所逼也好,最終的命運最終的結果卻仍淪為了「假正經」,所以,曹雪芹所說要說明的這個「假正經」的真正的廣大的特別是深入的涵義也許眾看官此時能一個拓展性的了解,

「「賈政道︰「據你一說,是叫我做貪官嗎?送了命還不要緊,必定將祖父的功勛抹了才是?」」賈政的「正」的思維正如他所受的儒家的教育加上本身的「呆性」性格一樣,其實是很明了的,這里的「貪官」、「送了命」、「抹了功勛」,說明雖然李十兒句句說得在「理」,但賈政心里仍然是明白,而且不願意和他們同流合污,

「「李十兒回稟道︰「老爺極聖明的人,沒看見舊年犯事的幾位老爺嗎?這幾位都與老爺相好,老爺常說是個做清官的,如今名在那里?」哈哈!李十兒厲害就是厲害,前面舉了「正的」賈雨村的例子,這里就舉出「反」的如被抄的甄家的例子,清官如何?不是照樣被抄,

「「現有幾位親戚,老爺向來說他們不好的,如今升的升,遷的遷。」而貪官如何?不是如賈雨村般升到「極頂的份兒」,

「「只在要做的好就是了。」嘿嘿,幸虧這李十兒不姓賈,或者與其余達官有親可攀有「貴族血統」,否則恐怕爬得不比賈雨村慢哦,這里一句「只在要做的好」里面包含多少「學問」和「歷練」!從中也可知賈雨村從一個也本「正」的人經過這樣上上下下後的「歷練」,其本質正是懂得了「只在要做的好」啊!而如何「做的好」,李十兒的前面這番話幾乎已經可以讓這方面「機巧玲瓏」者直接進入中級水準了!且看下面李十兒如何進行「中級培訓」!

「「老爺要知道︰民也要顧,官也要顧。」只這頭兩句,不看其他任何情況,這兩句已經是至理名言,所以恐怕有人會說誰說李十兒是貪官的苗子,但他還知道「民也要顧」!而當然,話是這麼說,但怎麼去「顧」卻自然是另一回事,而其終極目的,卻仍然是一個「貪」字,雖然同是貪,但說實話,李十兒此貪是在當時「照顧」了他能照顧的更多的人的,從貪的智商和情商來看,李十兒高出其他貪得無厭貪得讓人瞠目結舌的人何止百倍!而被查出的概率以及被人詬病的概率顯然要小得多,但也請注意當時的一個現實,即當時要查某人並非全部以事實為依據的,而先是以「靠山」為依據的,有靠山的,自然可以先不必查,而沒靠山的,自然要先查,而且有的還查得更狠更細,而原來有靠山現在沒靠山的,因為原來有靠山積累了財富,現在沒靠山了自然被查得不亦樂乎,所謂可通過如「抄家」之類又再大一筆,所以也請注意曹雪芹的思維,賈政和賈赦雖然這里以及之前埋下被抄家的伏筆,但其根本原因是賈府失去了如元妃這樣的靠山,並非賈政賈赦賈珍的那些「貪」也好、「害人」也好之事,也就是說,曹雪芹只不過是在說,當時貪之眾、貪之大、害之眾、害之大是非常普遍的,更眾更大的多得是,而賈府被抄的真正原因不過是靠山沒了,而曹雪芹借這個「小事」只是為了借這里的所謂的幾乎是「小貪」「小害」而讓眾看官窺一斑而見全豹!如果有看官認為當時是多麼清正廉明,連賈府這種小貪小害都要被抄家,那就極大地偏離甚至背離了曹雪芹的原來的意思了!也可見曹雪芹的「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所包含的極深之意!

「「若是依著老爺,不準州縣得一個大錢,外頭這些差使誰辦?」如何?當時就是「無錢則無事可辦」,

「「只要老爺外面還是這樣清名聲原好,里頭的委屈,只要奴才辦去,關礙不著老爺的。」這是李十兒最終要說出來的話兒!相當于一道推理題,李十兒為了得出這個結論,采取了多少論證的方法,而且全是「為賈政考慮」的方法,這里最終還沒有讓賈政當貪官,仍然讓賈政當了「清官」,李十兒之厲害恐怕無人能比吧!

「「奴才跟主兒一場,到底也要掏出良心來。」如何?李十兒的「良心」全給了賈政(外人注︰哈哈,好個「良心」全給了賈政!剩下的「不良心」自然留給了李十兒自己!(xx注︰嘿嘿))

「「賈政被李十兒一番言語,說得心無主見,」這里的「心無主見」卻絕非賈政智商不夠,而是李十兒諄諄誘導下向賈政道出的讓其終于明了的當時內部的小環境和外部的大環境共同「掐」得賈政幾乎是「無話可說」!

「「道︰「我是要保性命的,你們鬧出來不與我相干。」」如何?賈政也知道自己是沒什麼靠山的了,一旦落下把柄,被其他的靠山一旦拿到,無論多大的把柄都是可以治大罪的!而賈政這句話仍然顯其幼稚和「假正」,既然知道是要保性命的,更知道李十兒等會去「鬧」的,仍然這里是「默認肯」了!如何可能不與他這個主管相干呢!這里說白了就是︰賈政去做他的「假正」,卻讓手下盡量去「歪」!還心里「自然淨」、「眼不見為淨」,這便是在當時小環境和大環境下共同造出的賈政在官場上的可憐的假正經,

「「說著,便踱了進去。」這「踱了進去」十分有講究,即默認賦予了李十兒幾乎一切執行權!

「「李十兒便自己做起威福。」李十兒自然「收到」,而且這里的「做起威福」更是曹雪芹一句道破李十兒之前說的那些「顧民顧官」不過是為了讓自己更好地「貪」而已了!

「「鉤連內外,」如何?難道不是內部小環境和外部大環境嗎?

「「一氣的哄著賈政辦事,」雖然是「哄」著,但賈政其實心里是明白一些甚至明白不少的,但賈政又象回到了來地方之前的以往,仍然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事不關自己的「清名」以為不是自己親手做的便高高掛起,這卻不是正宗的假正又是什麼?

「「反覺得事事周到,件件隨心。」自然,手下的「積極性」被高度調起,不過,是非法撈錢的積極性,也不缺錢用了,自然周到隨心,但說到底是誰來買單呢?當然是老百姓!所以賈政想過老百姓的利益嗎?顯然是沒有或者說是完全沒有的!他想的只是「做好官」的「清名」和怕擔是非的縱容,

「「所以賈政不但不疑,反都相信。」這便是自己麻痹自己,自己安慰自己,自己縱容自己,其本質就是根本沒有看到或去看老百姓的利益,

「「便有幾處揭報,」如此縱容,李十兒等就算當初有所收斂,但膽子隨著利的越大肯定是越來越大的,所以,什麼顧民顧官,之後恐怕除了一貪再貪,只求越貪越大,而其他什麼也顧不上了!自然會有民有小官們受不了要舉報其的了!

「「上司見賈政古樸忠厚,也不查察。」「古樸忠厚」卻是一個大大的諷刺,其實就是賈政之愚和「無意識」的縱容,而這里的上司不查察的原因竟是見賈政什麼「古樸忠厚」,更是滑稽,如果熟悉曹雪芹筆法的人便知,這上司自然也在李十兒的「考慮」而且是極重點「考慮」範圍之內,之前那個生日所謂成千上萬地送便已經是明晃晃的證據,

「「惟是幕友們耳目最長,見得如此,得便用言規諫,」這里幕友們的規諫恐怕也只是曹雪芹的「粉飾」之筆,也許有一兩個兩三個既不關已利益而且還有些正義心的會規諫,但哪里會有大量的所謂規諫,那些所謂「幕友們」在賈府在賈政身邊是做什麼的,前八十回早有詳描,

「「無奈賈政不信,也有辭去的,也有與賈政相好在內維持的。」這里什麼「幕友們」其實根本不重要,而只是為了說明賈政不信,而其實賈政心里是明白的,否則如何有那句「你們鬧出來不與我相干」?只是賈政已經完全被李十兒說得服服帖帖而已,

「「于是,漕務事畢,尚無隕越。」這里其實也說明兩點,其一是︰雖然李十兒貪了又貪,甚至還有不少「看起來」是比較大的貪,但在當時,仍然是屬于中貪甚至小貪而已,其二是︰以李十兒和詹會等的強龍加地頭蛇的而且是高智商高情商組合,這些「事」果然做得高明!竟然只有「幾處揭報」,而且最終是「尚無隕越」的!果然高明!(外人注︰曹雪芹花大筆墨寫這樣大一段,如果眾看官不能領會或如此領會,便可以說是極大辜負了曹雪芹之意了!)」

「呼!」小戒瞪著眼,長出一口氣,一時不知要說什麼。

「嘿嘿!」小猴忍不住笑道。

「就,看怎麼看了。」老沙呵呵半響,笑道。

「阿彌陀佛,」小唐也微笑道,「痛是會有些痛的,但也許痛後,會,更有力量。」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橫空出世之眼花繚亂最新章節 | 橫空出世之眼花繚亂全文閱讀 | 橫空出世之眼花繚亂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