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龍騰 第057章 詢問案

作者 ︰ 雲無風

第057章詢問案

金寧市***常委會辦公樓130會議室里座無虛席,市十三屆***23次會議首個詢問案會在這里舉行。該詢問由市***代表曾學凝領餃提出,共有29名市***代表參與簽名。在議案建議組組長陳笛等的主持下,到會代表就保障性住房問題與市政府5個機構(部門)負責人進行溝通。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里,***代表提出問題,有關部門答疑解惑,現場交流十分和暢。

這次會議,是蕭宸省長在全省範圍內提出安居工程新要求之後,全省各地市的一個縮影。金寧作為江東省會,歷來是被關注的焦點,偏偏金寧的安居工程進展不盡如人意,所以這次詢問案很是牽動了一些人的心。本次市政府五個被詢問機構(部門)都事先得到了某些方面的暗示,必須好好回答,不可「在關鍵時刻掉鏈子」,因為「有某些省領導盯著」,如果掉鏈子,「誰也救不了你們」,甚至「會連累市委、市政府」,到時候,那你們就只能「好自為之」了。

曾學凝首先提出問題︰「十一五規劃期間,我市計劃要建設14萬套保障性住房,但目前真正動工的保障性住房只有2萬套。但我市在十一五期間,預計戶籍家庭保障性住房共需12.65萬套,且今後的需求只會增加不會減少。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設那麼慢是什麼原因?誰應對此承擔責任?」

「從‘十一五’住房保障規劃的執行情況來看,我們確實存在建設速度慢的問題。」市建設局副局長龔海林對此並不諱言。他說︰「保障性住房建設緩慢,原因主要有四個︰一是部分項目用地存在征地拆遷、規劃調整、處理歷史遺留問題等方面的障礙,影響了項目的開工建設進度。二是保障性住房建設資金來源模式單一,規模較小,投融資機制有待完善。‘十一五’期間,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設投資需求近500億元,但財政性資金難以滿足保障性住房建設運營資金需求;社會投資由于缺乏明確、行之有效的激勵措施或投融資平台,尚未發揮主力軍作用。三是項目審批程序復雜,周期較長,必要的審批仍包括11個環節,審批時限需要約100個工作日;有的審批互為前置或存在縫隙,影響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設進度。四是組織機構不健全,人員配置不足,工作協調機制不暢順,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曾學凝繼續提出問題︰「現在省政府提出新的安居計劃,計劃提高了保障房要求,安排在‘十一五’期間建設24萬套保障性住房,那麼保障性住房建築面積與商品房建築面積的比率就從25%提高到30%。有專家指出,即使24萬套保障性住房建設能100%完成,大批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仍然得不到解決。另一方面,政務院已經明確,到2010年,全國要建設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為什麼我們安排的建設量那麼低?」

龔海林回應稱︰「省政府新制定的安居計劃提高了保障房的建設量,規劃期內,全市計劃籌集建設保障性住房約24萬套,總建築面積約1616萬平方米;計劃新開工保障性住房約21萬套,開工率力爭達到並超過60%;計劃竣工保障性住房約21萬套,竣工率力爭達到並超過50%。根據規劃,預計全市新增符合條件的戶籍住房困難人群約8萬戶;同時,綜合考慮全市規劃期內經濟發展需要和人才引進需求,新增符合保障條件的人才約16萬戶。那麼‘十一五’期末,全市住房保障需求總規模約為48.8萬戶。其中,規劃期內,為8萬戶戶籍住房困難人群安排住房保障。」

曾學凝並不收手,他繼續提問︰「根據《金寧市住房保障發展規劃》規定,‘十一五’期間我市計劃保障性住房土地總量為10公頃。但實際上2006年保障性住房實際用地42.42公頃,2007年計劃為40公頃,到目前為止,實際使用面積是0。我們想問的是,如此低的保障性住房建設用地實際供應量,何以保證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為什麼今年的保障性住房實際用地還是0?」

對于建設用地供應嚴重不足的詢問,市規劃國土委副主任王鋌回應說︰「‘十一五’規劃要求我市供應保障性住房用地2平方公里,截至上個月底,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設用地實際供應已達2.45平方公里,即245公頃,完成規劃目標的122.5%。」同時,他也指出︰「2007年保障性住房實際用地並不為0。按照原定計劃,2006-2010各年度分別為36.76公頃、60.54公頃、47.81公頃、40.13公頃、60.17公頃。2008-2010年,應安排148.1公頃,即1.48平方公里,而從今年的指標來看,也超過了原先《金寧市住房保障發展規劃》提出的2008—2010年安排保障性住房用地1.1平方公里的目標。當然,離省政府新提出的計劃要求還有一定距離,對此相關部門會做出相應的變化來適應。」

曾學凝放過這一問題,又問︰「按照政務院規定,保障性住房和中低價位、中小戶型房,建設用地不得低于70%。金寧市是否達到這樣的要求?有的開發商,把中小戶型兩套變成一套賣,或者申報時是兩套,但是賣時卻是一套賣,是否有嚴厲的查處?」

王鋌回答說︰「保障性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應量達到‘十一五’期間住房用地供應量的79%。同時,根據對‘十一五’出讓商品住房用地建設情況的不完全統計,商品住房建築面積501.96萬平方米建設量中,90平方米及以下、90-144平方米、144平方米以上面積的住房建築面積比例分別為72:11:17,從在建情況來看,也達到了國家和我市‘十一五’住房建設規劃要求的90/70標準,至于省政府的新標準,也需要一定時間來進行政策調整。」

曾學凝微微頓了頓,又問︰「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設規模很大,未來需求和建設規模也相當大。但住房建設局負責這項工作的本部負責人只有7人,售房中心30個,人少任務重,何以保證公正性?」

市編辦行政機構編制處副處長過林松表示︰「我市目前初步建立了市區兩級住房保障管理體制,從事保障性住房規劃、建設、分配和後續管理的職能在市住房和建設局,各區分別在區建設(住宅)局、新區城建局,街道一級負責保障房的申請受理和初審、復審,市規劃國土委負責保障房中長期規劃和保障房土地供應計劃編制,基本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保障房建設和管理體系,因此暫不考慮設立住宅局。」

但過林松也同時表示︰「針對保障房審核***現的漏洞,我市初步決定在市民政部門里設立低收入家庭認定中心,對保障房申請者的資格認定進行***的第三方審核。」

曾學凝于是問︰「前一段時間,我市保障性住房配售出現弄虛作假情況,有20個申請人被查實虛假申報。管理部門如何保證或盡可能減少這樣的現象?有沒有工作人員與申請人串通?如果有,應該立即清理出公務員隊伍。」

龔海林回應說︰「截至目前,金寧第二次保障房共有1098戶審核不合格,其中有房產的502戶,佔45%,銀行資產理財超過20萬的有305戶,擁有車輛的156戶,其余不合格的135戶,目前證券的完全資料仍然沒有獲得,車輛價值評估還有待于再審核,一旦查出,就會立即公示,取消其申請資格。此外,我們還對終審過程中40多宗問題申請戶全部進行了復審。」

不等曾學凝再問,龔海林繼續說︰「就保障性住房申請受理的審查來看,我市率先建立了九查九核、三級審核、兩級公示的制度,從審查的範圍來看,在全國是最嚴的。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一是九查九核缺乏很好的***作性,效率不高。對于群眾的質詢和熱議的問題,我們進行了認真的反思︰一是及時溝通方面做得不夠。如公示時間問題,我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予以改進,同時也要避免因搶時間而引起公眾誤會。二是工作中確實存在難點。如媒體反映的零資產、住豪宅等問題,我們在初審、復審階段對此類問題進行了研究,並要求各級審核部門重點核查此類個案。由于人力、物力及手段有限,導致雖按規定動作進行了核查,但仍無法取得其弄虛作假的實質證據,只能作為初審、復審合格上報。在終審階段的九查九核中,如其銀行、證券、房產、車輛等項核查均通過的話,只能作為合格處理。對這些問題,我們將通過呼吁建立社會誠信體系、壓縮獲利空間、加大處罰力度等一系列制度設計來解決。」

另外一名名叫肖佳美的代表提出︰「在保障性住房配售中,弄虛作假者處罰是5000元罰款,三年不得申請保障性住房。但是很明顯,違法成本如此低,建設局是如何考慮的?建設局只是被動、不負責任地去執行有關條例嗎?有沒有考慮過制定法規的實施細則,把弄虛作假者處罰到傾家蕩產?要知道同樣的情況在香港是要坐牢的!」

這個問題引起了重視,另外有三名代表也提出相關問題。

龔海林首先回應了是否制定法規實施細則問題,他表示︰「根據《金寧市保障性住房條例》,相關配套辦法應在一年內出台,目前已送政府有關部門進行審查。」

同時,龔海林表示︰「對于此次終審公示反映出的一些事例、問題,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完善制度、法規的力度,如壓縮保障性住房的逐利空間,增加產權***年限,增加公共租賃住房的供應量,加強後續監督等。同時也呼吁***進一步完善相關立法,對于不誠信申報、騙購等行為加大懲罰力度。」

但龔海林也坦承這項工作面臨的難處︰「鑒于資產收入認定的專業性和復雜性,以及在我國現階段,個人征信系統還不盡成熟和完善的情況下,要想萬無一失準確查實違法申請人的弄虛作假行為,如果沒有專業化的隊伍和機構進行審定,確實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市相關主管部門已向市政府建議,希望參考東方等城市的做法,成立專門的低收入家庭資產認證中心,使此項工作專業化、法定化、常規化,客觀、公平的核定個人資產和收入。」龔海林最後表示,今後將常年審查,定期抽查,動態監管,即使已經取得保障房被查出弄虛作假的,也將受到處罰。

蕭宸的確通過電視錄像看到了這次會議的要點剪輯,對于金寧市政府相關部門的回答,蕭宸談不上滿意,但也說不上特別不滿意,這也是目前華夏政府部門的特色,只要不是特別差,差得出眾,差得離譜,一般被上級苛責的可能性很低。

但蕭宸卻不是普通的上級。

據說第二天,同為省委常委的金寧市委***陳忠民就被蕭省長請到了省政府,在一番懇談之後,陳忠民***拿著一份具體要求回到市委,當天下午就布置了新的任務,甚至還為安居工程尤其是保障房建設成立了一個領導小組,由他本人擔任組長,市長徐一鳴擔任副組長,城建、國土等多個部門一把手被圈進了領導小組,聯合進行協調,專項領導這一重點工程。

這天晚上,正在家里觀看焦點訪談,今天的焦點,是江東省委省政府要求全省推廣的海陵經適房「租售並舉」的措施。

「各位觀眾,目前我們從海陵市建設局獲悉,該市在經濟適用住房上采取的‘共有產權、租售並舉’模式,不僅在一個月前得到江東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要求全省推廣,而且在近日得到國家有關主管部門認可。目前,該模式已正式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推介。」

‘政府買一部分、老百姓自己出一部分,這樣就解決了百姓想拆遷又怕拆遷後買不起房的問題。’日前,海陵市委***顧鴻升接受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記者采訪時這樣說。

據悉,我國絕大多數城市經濟適用住房一直都是‘只售不租’。海陵市建設局局長孔德賢介紹說,‘從市場發展角度看,這種做法已不能發揮很好的保障作用。特別是對城市中那些既不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條件,又買不起經濟適用住房的低收入‘夾心層’人員來說,其住房問題很難甚至無法得到解決。’

二六年,海陵市海陵區創造性地對拆遷中的‘雙困’家庭在安置時采用‘共有產權、租售並舉’的辦法。辦法規定,拆遷戶的拆遷房屋補償金額低于七萬元,且在市區無其他住房並享受民政低保或者特困職工家庭以及家中因有重病號或有特殊殘疾人員引起的特別困難戶,可實行‘共有產權、租售並舉’的新拆遷安置政策。

據介紹,所謂‘共有產權、租售並舉’,就是根據買房困難者的實際,采用部分購買、部分租賃的方式解決其住房困難問題。比如,某困難戶需要購買一套六十平方米的住房,但其經濟承受能力只能購買四十平方米。政府提供六十平方米的住房,其中四十平方米出售給購房者,二十平方米則以介于廉租住房與公房之間的租金出租給對方,產權分別由住戶和政府共同擁有。住戶有了購買其余二十平方米能力的時候,再買下其產權。

截至目前,海陵市已有四百三十六戶困難家庭享受到了‘共有產權、租售並舉’帶來的實惠。孔德賢表示,海陵市經濟適用住房租售並舉模式將進一步擴大受益面,原本計劃全市範圍內將每年建成五百套‘共有產權’經濟適用住房,重點解決人均收入七百元以下的符合購買經濟適用住房條件的住房困難家庭。但近日由于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贊賞,市委市政府經過嚴格考察分析,決定增加建設量,每年將建設3000-5000套共有產權經適房。今後,該市建造的‘共有產權’經濟適用住房將佔經濟適用住房總數的百分之十八左右。」

蕭宸看到這里,忍不住苦笑來一下,搖搖頭。政策倒是好政策,可這麼一得到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就立即加大建設量,實在有些……雖說就目前海陵的情況看,將建設量提高到每年5000套也沒有問題,但畢竟這個風氣有些不好。顧鴻升這個人,能力是有的,但多少也還是有些太唯上。

這讓蕭宸忍不住想起林森,這個市長也很唯上,但能力也是有的,該用的時候,這種下屬你還得用。有些時候,不用听話的,難道用不听話的?況且這個听話的也是有能力的人吶……——

***:主席台上,蕭宸省長面色嚴肅︰「同志們吶到,最近我看一本新書不錯,名叫《大秦巫宗》,你們有沒有***過、有沒有***過啊?對于無風同志的新書,大家怎麼能這麼無動于衷呢?」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宦海龍騰最新章節 | 宦海龍騰全文閱讀 | 宦海龍騰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