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龍騰 第048章 在黨校的講話(下)

作者 ︰ 雲無風

第048章在黨校的講話(下)

蕭宸說到這里頓了一頓,才接著說︰「這個問題,我這幾年一直在思考,通過這一次參加‘學齊東經驗、立跨越之志、求更大突破’的大討論活動,我談一談我的幾點看法,我認為激發蘇北欠發達地區的內生動力,必須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探索和實踐。

一、激發蘇北欠發達地區內生動力必須把最大限度地追求物質財富作為硬道理。追求物質利益是人的本性。人的這種本性是決定經濟活動和經濟過程最根本的因素。市場經濟的一個理論前提就是把人看作是具有理性的經濟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力推進市場取向的經濟體制改革,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人先富起來,目的就是通過發展市場經濟來刺激人們對物質財富的追求。因此,無論從人的本性需要來說,還是從繁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現實要求來說,都必須把最大限度地追求物質財富作為硬道理。

從發展的實踐來看,哪個地區思想解放得快,老百姓追求物質財富的**最強烈,哪個地方市場化進程就快、經濟發展也就快。例如溫州。溫州是‘七山兩水一分田’,發展的自然基礎條件並不好,在上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經濟發展水平也並不高,然而近年來溫州卻實現了快速發展、超常規發展,創造了‘溫州神話’。是什麼原因?關鍵是溫州人‘人人當老板’的致富**十分強烈,市場經濟意識覺醒得比較早。再如嶺南順德。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就率先突破計劃經濟的束縛,嘗試以市場為取向的各種做法,從此走上經濟發展的快車道。2005年,實現gdp1058億元,成為國內第一個gdp突破千億元大關的縣級經濟體。

但是和發達地區相比,蘇北欠發達地區人們思想解放得慢、觀念轉變得慢,沒有真正把追求財富、發展經濟放在第一位,思想觀念中還有大量的計劃經濟、小農經濟的殘余,表現為‘安貧樂道’、‘小富即安’、‘等靠要’等。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當蘇南在‘找市場’時,蘇北卻在‘找市長’,等待上級扶貧支持;當蘇南全民動員抓經濟時,蘇北卻在熱衷一些非經濟領域的創建活動,結果得到的是‘光榮的稱號’,卻甩不掉‘貧窮的帽子’;當蘇南在大張旗鼓地鼓勵干部群眾大辦鄉鎮工業時,蘇北卻在大搞農業結構調整;當蘇南在狠抓招商引資、推進新型工業化時,蘇北很多地方還沒有找到大辦工業推動經濟發展的路子。正因為如此,多年來,蘇北地區全民創業的激情始終沒有被完全激活,加快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沒有被充分激發。

剛才元焯***講了,思想解放的程度,決定經濟發展的速度。推動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蘇北的干部群眾必須把最大限度地追求物質財富作為硬道理,讓創業致富成為發展的主旋律。首先,要大力倡導‘創業是英雄、發財最光榮’的致富觀念。通過選樹典型、宣傳引導,著力弘揚創業文化,充分調動老百姓創業致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老百姓普遍認識到,誰創業誰光榮、誰發財誰光榮、誰發展誰光榮,積極營造比富競財的創業氛圍。其次,要全面創優‘人人有錢賺、行行有人干’的發展環境。徹底拆除全民創業的一切門檻,堅決打破全民創業的一切壁壘,鼓勵民資民力進入各行各業,無論什麼人、什麼身份,只要想創業、在創業,都予以大力支持,只要不違背國家法律法規,都予以承認或默許。第三,要積極創新‘扶持扶大戶、先富帶共富’的幫扶辦法。作為欠發達地區,政府在資金、技術等方面對老百姓創業的扶持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是漫天撒網、人人有份,扶持效果將大打折扣,必須有選擇、有重點地加強‘造血式’扶持。除了幫扶一些的確困難的弱勢群體外,可以按照‘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共富’的基本思路,把扶持力量向創業大戶傾斜,通過幫助創業大戶來帶動老百姓共同創業致富。

二、激發蘇北欠發達地區內生動力必須把走自己的路、大膽地闖作為硬要求。堅持走自己的路、大膽地闖就是要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上級的規定要求蘇北化,始終做到‘不惟書、不惟上,只惟實’。上級的政策是站在全局的高度制定出來的,具有普遍性、原則性,不可能完全考慮到每個地方的個性情況。當前,蘇北所處的發展階段與發達地區大不相同,所具備的發展條件和發達地區也有很大差距,要想實現超常規發展,必須采取超常規舉措。在貫徹執行上級政策要求時不能犯教條主義、本本主義的錯誤,在探索發展的實踐中,也不能照搬發達地區的發展模式,必須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敢于涉入政策沒有規定的空間、敢于冒別人不敢冒的風險、敢于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

很多地區的發展實踐證明,走自己的路、大膽地闖是區域經濟實現快速發展的一**寶。改革開放之初,在全國很多地方還在僅限于發展傳統農業經濟時,義烏人已經大膽提出‘四個允許’,即允許農民經商、允許從事長途販運、允許開放城鄉市場、允許多渠道競爭,鼓勵千家萬戶從事小商品經營,並逐步對這一產業實行‘聯合重組’,推動裂變發展,使義烏成為享譽世界的小商品集散地,並從1982年的貧困縣一躍跨入全國百強縣行列。再如齊東臨沂,受到溫州、東閩等地發展經驗的啟發,在20世紀80年代初就開始發展小商品批發市場,經過20多年發展,如今已經成為魯、蘇、豫、皖地區最大的商品集散地,成為革命老區勇敢闖市場的範本。近年來,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臨沂人又及時調整發展思路,大力發展工業、旅游業,形成了工、商、貿齊頭並進的良性發展態勢。2005年,實現億元,財政收入58.3億元,綜合經濟實力在齊東省17個地級市排名躍升為第八。

而蘇北欠發達地區在這方面做得還很不夠,往往機械教條地執行上級政策,不敢越雷池半步。如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上,一味按照上級要求,不能從地方實際出發,盲目調整,屢調屢敗,不僅損害了政府的形象,而且嚴重挫傷了老百姓發展的積極性。對于企業改制,蘇南等發達地區早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初期就已開始了,而蘇北地區因害怕國有資產流失,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中後期才開始逐步推行。再如上世紀80年代,當蘇南在大力發展鄉村工業時,宿豫也創造出了鄉辦、村辦、戶辦、聯戶辦‘四輪驅動’和集體經濟、個私經濟‘雙軌並進’的‘耿車模式’,但由于宿豫人尤其是宿豫的干部怕擔姓‘資’的風險,沒有把這一經驗很好推廣,結果喪失了發展鄉村工業的大好機遇。

蘇北欠發達地區要記取歷史教訓,堅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把走自己的路、大膽地闖作為硬要求,通過不斷開拓創新推動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要因時制宜。因時制宜就是根據不同的發展階段的不同要求,抓住主要矛盾,找準發展重點,采取不同的發展舉措,走自己的路,不能跟風跑。蘇北地區目前還處于工業化的起步階段,量的擴張仍然是主要矛盾,在堅持量質並舉的同時,應該更加注重量的積累,不僅要培育頂天立地的大項目,更要發動千家萬戶鋪天蓋地上項目。在貫徹環保優先、集約發展等政策規定時,要首先把加快發展放在第一位,堅持快中求好。要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就是走差別競爭、特色取勝之路。蘇北地區在農副產品、勞動力等資源方面都具有傳統優勢,加快蘇北發展必須把這些優勢資源科學配置最大化。把農副產品資源配置最大化,就是要大力培育農業龍頭企業,走以工促農、工農互補發展之路。把勞動力資源配置最大化,就是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深入推進技能培訓,對于富余勞動力,既要‘外輸’,更要‘內轉’,鼓勵、扶持回鄉務工人員進廠務工、大辦經濟實體,加快放大勞動力的資源優勢。要因事制宜。因事制宜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事情具體對待。蘇北地區發展基礎差、財力弱、任務重,要想加快發展、跨越發展,必須堅持特事特辦。只要是有利于加快發展,都要敢于、善于采取超常規舉措,用創新的思維解決發展中的問題。例如在農村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上,只要老百姓願意,完全可以提倡群策群力,通過多渠道籌集資金來解決財力不足問題。在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領域,允許采取‘公辦民營’、‘民辦公助’等辦法,調動社會方方面面力量參與發展社會事業。

三、激發蘇北欠發達地區內生動力必須把帶領群眾發展經濟能力作為硬標準。‘政治路線確定以後,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抓住了干部,就抓住了推動工作的關鍵。不同年代、不同的發展階段,由于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務的不同,對干部能力的要求也就有所不同,培養、評價、選拔和使用干部的條件和標準也就大不相同。戰爭年代,需要的是那種不怕犧牲、沖鋒在前的干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需要的是那種又紅又專、政治掛帥型干部;在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需要的則是能夠帶頭致富、帶領發展的干部。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更是能人經濟,這就要求我們的干部必須具備的第一能力就是帶領群眾發展經濟的能力。

上個世紀80年代初,我們江東吳老***提出,選拔干部要不惟學歷看實績,不論職稱看能力。基于這一觀點,華西村大膽起用了一批有發展經濟能力和實績突出的能人,大大激發了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也是華西成為‘天下第一村’的關鍵因素之一。上個世紀90年代初,蘇南地區徹底摒棄憑學歷、資歷、身份、年齡用人的傳統做法,大膽選拔任用能帶頭發展、想帶領發展、有發展經濟能力的人才,最大限度激發干部創業發展的動力和潛力。而20年後的今天,蘇北一些地區仍然憑學歷、論資歷、講身份,來培養、考核和使用干部,如有的地方干部二線‘一刀切’,選用干部過分強調年輕化;有的地方選拔領導干部對任職經歷和學歷要求過于硬性,安排外出深造、培訓總是論資排輩;有的地方招考干部明確規定企事業單位人員、行政聘干、社會人員不得報考,等等,所有這些,都極大地挫傷了干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與蘇南相比,蘇北的經濟發展任務十分艱巨,要實現跨越發展、快速振興,在干部的培養、考核和使用上,就必須更加突出發展經濟,把帶領群眾發展經濟能力作為硬標準,最大限度地激發干部的創業發展潛能。一是在干部培養上,堅持把經濟發展內容作為第一課題。不論是哪一層次的干部培訓,不論是哪種形式的干部培訓,不論是哪個系統的干部培訓,都要把經濟發展內容放在第一位,讓干部運用發展經濟知識先富起來。同時,更加注重通過實踐鍛煉,培養干部發展經濟能力,把更多的干部放在經濟發展的第一線,在經濟發展的主戰場鍛煉干部、考察干部,識別干部。二是在干部考核上,堅持把發展經濟實績作為第一政績。改變以往德、能、勤、績、廉面面俱到、均衡量化的考核標準和辦法,把發展經濟實績放在首位。在年度目標考核和定期考核中,加大經濟指標的比重,把發展經濟實績的分值量化最大化。對于經濟主管部門干部,在參與經濟發展、服務經濟發展方面予以重點考核。給每個干部建立發展經濟數據庫,構建全員、全崗、全程的發展經濟目標責任考核體系。三是在干部使用上,堅持把發展經濟本領作為第一尺度。千本領、萬本領,發展經濟是第一本領。必須牢固樹立以發展論英雄、憑能力用干部的鮮明用人導向,對于能夠帶頭致富、帶領群眾發展經濟的,不管是行政干部,還是事業單位人員,不管是村居干部,還是企業老板,都應大膽地提拔使用,對發展經濟能力不強、實績平平的干部,堅決予以‘挪位子’、‘摘帽子’。真正打破身份、年齡、文憑、資歷等一切限制,不斷創新完善干部的選拔任用機制,把干部逼向市場、逼向經濟發展一線。

四、激發蘇北欠發達地區內生動力必須把允許蘇北欠發達地區長期采取更加靈活的政策作為硬規定政策是關鍵性的生產要素之一,它影響到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給予一個地區不同的發展政策,其發展的速度、效果也就不同。從某種意義上講,發達地區只所以發達,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比欠發達地區享受了更多的政策優惠。鵬城就是一個有力的例證。1979年政務院批準將嶺南省寶安縣升格為鵬城市,並在第二年經全國***常委會批準設立鵬城經濟特區,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26年以來,鵬城人在享受‘特殊國民待遇’同時,也沒有讓全國人民失望,創造了史無前例的發展速度,成為全國經濟發展最快的一個城市。從1980年到2005年25年間,鵬城gdp年均增幅達28%,2005年達到5579億元,人均gdp已經達到7483美元;二產增加值達到2580億元,年均增長17.9%,在內地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一;外貿出口總額778億美元,連續12年居全國榜首。鵬城市之所以能夠實現突飛猛進的發展,最主要原因是特殊的政策激發了鵬城發展強大的內生動力。

蘇南發展之所以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也離不開各方面給予的政策傾斜。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江東推行以效率為目標的不平衡的區域發展戰略,把蘇南確定為發展工業區域,不僅在政策上給予傾斜,而且從資金、產業布局等各個方面給予支持。特別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省委、省政府為了呼應東方浦東開發開放帶來的輻射,先後在吳城、梁溪、延陵三個市建立了國家級的高新技術開發區,在張港建立了全省惟一的國家級保稅區,為蘇南地區快速發展搭建了平台,創造了機遇。據統計,1990年-2000年,僅鹿城一個縣級市就批準成立外資企業2000家,合同利用外資84億美元,投資超過1億美元的項目就達9個。

再以宿豫為例。2003年,為進一步推動宿豫加快發展,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在不違背國家政策法規的前提下,允許和支持宿豫市采取比其他地區更加靈活的政策和做法,並把宿豫作為全省改革的試點市。這一特殊政策出台兩年多來,為宿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步伐明顯加快。2003年-2005年,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6.4%,比前五年平均增幅提高了5.1個百分點,2004年和2005年工業增加值、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城鎮固定資產投入、工業用電量四個指標增幅連續兩年居全省第一,盡管這些在全省的總量中微不足道,但充分展現宿豫極強的發展活力。社會改革深入推進,教育、衛生事業蓬勃發展,僅僅兩年多時間,全市醫療衛生總資產增加到17.8億元,是改革前的3.59倍;新增民資教育投入8.1億元,是改革前的16.5倍。宿豫近幾年經濟社會能夠取得這樣快的發展,主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給予的特殊政策,盡管在一些改革上還存在一些有待進一步完善的地方,但改革成效是明顯的,也得到了絕大多數群眾的擁護。

大量的實踐充分證明,特殊的政策對于激發一個地區內生動力,加快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全省扶持蘇北,推動區域共同發展,對蘇北地區給予一定資金、項目等扶持是必要的,但更重要是要把允許蘇北地區長期采取更加靈活的政策作為硬規定。一是多予少取。多予少取的核心是‘放水養魚’。蘇北地區發展基礎相對薄弱,在當前區域發展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處于弱勢地位。在政策制定上,對蘇北、蘇中、蘇南要區別對待,多向蘇北傾斜,不能搞‘一刀切’。凡對經濟發展有推動作用的基礎性投入,如道路、港口、橋梁等建設,以及重點產業布局、電力安排等要盡可能地考慮照顧蘇北地區,以幫助蘇北地區蓄足發展後勁。二是多放少管。多放少管的核心是拓展空間。不管或少管是對欠發達地區的最大支持。要多支持蘇北地區在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積極探索加快發展的新路子。在項目評審、土地指標等方面,要進一步放寬對蘇北地區的條件限制,對非經濟類生產性檢查,要考慮蘇北的實際情況,執行更切合蘇北發展要求的、不同蘇南的標準。三是多褒少貶。多褒少貶的核心是壯膽撐腰。蘇北地區基礎薄弱,工作條件差,每取得一點成績都很不容易。因此,對蘇北地區取得的成績都要多肯定、多宣傳、多表揚。對蘇北的干部在探索實踐***現的失誤,要給予最大的寬容和理解,讓他們徹底放開手腳,開展工作。對長期在蘇北工作成績突出的干部,要破格提拔、多提拔。要深入推動蘇南、蘇北干部‘雙向交流’,不僅把蘇南的干部選派到蘇北掛職,同時也要把蘇北的優秀干部選拔到蘇南地區任職,真正讓蘇北的干部感到有盼頭、有奔頭,充分激發蘇北干部的內生動力,這一次,新上任的彭城市委***王文遠同志,就是蘇南干部出身嘛,省委已經開始這樣做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宦海龍騰最新章節 | 宦海龍騰全文閱讀 | 宦海龍騰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