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龍騰 第003章 暗流(上)

作者 ︰ 雲無風

第003章暗流(上)

蕭宸正式上任後的第一天,吳城市政府辦公樓。

時針早已轉過七點,常務副市長王和的電話打了將近一個小時,還沒有結束的意思。

黃平這邊,手機和座機輪番響起。廣華集團老總鄭廣華已是第三次電話催促,語氣顯得有點兒不耐煩。女兒婷婷更是短信加電話,一個連著一個,聲音里明顯帶了哭腔,甚至歷數起爸爸往常不守承諾的斑斑劣跡。電話那頭,妻子張萍也在邊上推波助瀾,埋怨丈夫不該在女兒過生日的時候如此拖拖拉拉。

既像個疲于應付的消防隊員,又似逆來順受慣了氣的小媳婦,黃平一邊低聲下氣地應付鄭廣華,一邊變著花樣哄婷婷。

其實,王市長的辦公室就在黃平斜對門,中間只隔一道寬大的走廊。在吳城市的委、府機關,幾乎所有書記、市長與秘書的辦公室,都是這樣的布局。

如此設置的好處顯而易見。一方面,坐在黃平的位置上,凡是從電梯上來進市長辦公室者,必先經過秘書室,方便秘書為客人引路,或向領導請示、報告、預約,也可直接為領導擋駕;另一方面,兩邊門都開著的時候,黃平稍一探頭,就可以縱覽對面市長辦公室,領導有事招呼秘書,只要輕呼一聲或一點頭、一招手即可。

眼下,王市長那邊門雖然緊閉,卻依稀听得見里面嗡嗡營營的講話聲,只是不能敲門進去催罷了,即便鄭廣華在電話里嘰嘰歪歪也不行。對于王市長這個電話的重要性,黃平當然心知肚明,或者說,也只有他才能洞察。

當時電話響時,王市長正好去了衛生間,黃平照例代接。

「您好,我是秘書小黃,請問您是……」,一串禮貌用語送過去,顯示出黃平的個人修養,也襯托出王和副市長乃至整個吳城市府機關的整體素質。對方回應卻十分淡然,並沒有按照正常出牌邏輯通報姓名、身份,開口只道請王和同志說話,而且聲音明顯壓得很低。

憑借多年秘書生涯歷練出的超人听覺,黃平一下便听出是省委組織部關處長的聲音,但既然對方沒通報,他就絕不會主動招呼。這樣的應對,與禮貌之類毫無關系,也不關乎個人自尊,而是一個優秀秘書的必備素養。

在黃平看來,倘若秘書職業也可獨立成一個行當的話,那麼這個行當里除了有許多眾所周知的顯規則,肯定還會有若干鮮為人知的潛規則。不該問的不問,不該懂的不懂,何時該走在領導前邊,何處當落在領導後頭,諸如此類常識性的東西,大抵屬于秘書應知應會的範圍,是為顯規則。

而像關處長這樣的特殊身份者,在這樣一個敏感時刻,打來這樣一只語氣明顯神秘的電話,偏偏王市長不在由他代接了,到底是否應當積極地顯示自己的熱情,主動介紹自己、稱呼對方,卻不是所有秘書都能像黃平這般拿捏得準的。正洋洋自得間,王市長剛好小解完進來,黃平只說了聲請稍等,便把電話遞給領導,離開時又悄悄把門反鎖了。

千萬不要小看黃平上述貌似細微的的舉止,這恰恰顯示出他是一個諳熟本行業潛規則的高手。有些人在秘書崗位上工作了大半輩子,直到頭發掉光、牙齒全松、胡須皆白,也還是沒能領悟十之一二,而黃平僅僅在秘書崗位上做到十年,就已經爛熟于心乃至臻于化境了。這種悟性與修煉,更顯示出黃平的「不俗」之處。

「不俗」這個詞,出自王市長之口,說過不止一次,卻從來不曾當著黃平的面,何況,王和本就是秘書出身,在吳城能得他如是評語,可見既非敷衍之詞,含金量也不算低。就因為這個「不俗」的評價,讓黃平在秘書圈子里賺足了顏面。

轉念,黃平就琢磨起關處長的電話來。關處長是王和市長省委黨校的同學,在部里主政市縣干部處,據說馬上就要提副部長了。而昨天蕭宸書記上任,陪送來的省領導除了游靖書記、成林部長之外,就數關處長職務最為緊要,但他昨天才來吳城,今天這個時候卻又來了電話,肯定與即將要進行的吳城市府班子換屆有關,事關王市長本人的前途命運。

隨著老書記的忽然病逝,先開始是許多人熱議任選平市長會不會頂補了市委書記的位置。但很快省委的一號文件下來,將這一猜測擊得粉碎。黃平高高吊起的一顆心,也失望了下來。不是麼?如果任市長升任市委書記,那麼作為常務副市長的王和,也就很有可能「向前一步走」成為市長,屆時他黃平也就成了市府一秘,雖然市委市府合並辦公使得這個一秘的位置不如別處,但即便是二秘,至少在吳城的六區五市(代管縣級市)里,自己仍然是代表著市府的一秘!

可惜,這種想法已然沒有了可能,那位年輕的市委書記一來,選平市長再也沒有替補上去的可能,王和市長當然也就找不到「缺」往前走上那一步了。但又有「內幕」消息傳出,說是省委考慮到選平市長的年齡,有意讓選平市長調任省直機關,也許……會出任某廳廳長。而且據說選平市長自己也很有這樣的想法,要不然昨天就不會在市領導午宴席間好似隨口提起自己「做個廳長也好」。

于是新書記剛到任,眼下離換屆卻還有兩三個月,民間又開始流傳新一屆政府班子人員組成。照例版本眾多,變化萬千,五花八門,唯有一個位置人選幾乎鐵定——四十五歲的常務副市長王和,即將卸副轉正,榮升吳城市長。據說,市府機關里已經有人開始提前行動,或是詳細打听王市長的朋友圈子、社會關系、個人愛好,或是拜托與王市長私交不錯的官員屆時代為引薦、奧援,據說就連事務管理局食堂那幫人,往日只顧著選平市長的蘇南綿甜口味,此時竟也已著手物色調整小灶廚師,好讓飯菜符合未來市長王和的蘇北口味。

原本在機關里不太引人注目的黃平,也因此漸漸浮出水面被推向前台。公開場合大家當然不便明說什麼,私下里就有人提前向黃平道賀,說以後可要多多關照呀,或者苟富貴勿相忘呀,等等之類。也有相處甚好者干脆直言不諱,說王市長轉正了,你小子肯定會跟著撈個師長旅長的干干,難不成哥們兒也順便沾點小光,在你手下弄個團長營長的還不行?黃平呢,臉上依舊作刀槍不入狀,嘴里打著哈哈︰「切!我一人微言輕的小秘書,天生就是跑腿拎包的命,什麼關照、富貴全是扯淡。」內心里哩,卻灌了蜂蜜一樣甜美滋潤。是啊,王市長轉正,最起碼自己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的問題肯定能夠解決,甚至一個不小心,市政府副秘書長也不是沒有可能!

事實上,黃平比任何人都更加清楚,只要王市長一提拔,也就等于他提拔,不過是水漲船高的道理。如此說來,這**的干部體制豈不又落入封建社會那種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陋習、俗套了?其實倒也不然。對于領導與秘書這種同進同退、共消共長、相輔相成的關系,黃平自有一套與眾不同的理解。

記得在他剛進市委辦公室不久,有一次參加秘書業務培訓,當時還是最末一位副市長的王和也來上了一課。作為在省、市委領導身邊工作多年的老秘書,王和于秘書崗位體會尤深、心得尤精,特別在講到領導與秘書關系時,反復使用了兩個成語——唇齒相依,唇亡齒寒。這八個字,當時就把黃平給震了,也徹底顛覆了他對秘書職業的一些成見——原來,過去曾經被自己所不屑的秘書,並不如某些人理解的那樣狹隘、萎瑣與不堪。

領導與秘書之間,不單然是領導與被領導、上級與下級之間的從屬關系,也絕不是主與僕、指使與服從這樣庸俗的解讀,秘書這個稱呼更不是伺候人、拍馬屁、逢迎獻媚之類的代名詞。唇與齒,親密而不失獨立、尊嚴,形象且飽含無限深情,領導與秘書之間由此而提升到高山流水覓知音、伯牙因子期而斷琴的境界。也正是王市長這句話,令黃平對「士為知己者死」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他當時就憧憬,要是能做王市長這樣領導的秘書,多好啊。幸運的是,僅僅四年之後,願望即成現實,他與王市長果真組成了相依相存的一對唇齒。

七點二十了,對門王市長還是不見動靜。這時,黃平心里也有些焦躁起來。他的焦躁,倒不是完全出于鄭廣華和婷婷的不斷催促,而是對王市長這個超長時間的電話,隱隱覺出一些不妙。

「怎麼還沒結束呢?是不是換屆事宜,出了什麼麻煩?難道選平市長忽然又不準備挪窩了?」黃平想。

他知道,王和本不是婆婆媽媽的性格,不要說打個電話,就連正式會議報告,都不太講究虛與委蛇、起承轉合那一套。班子換屆腳步日漸迫近,據說省里已經著手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見,推薦物色合適的人選。關處長在這個時候打來電話,應該屬于無事不登三寶殿那種,因為他們沒有什麼工作上的隸屬關系,平時也一般不在上班時間聯系。這次通話這麼久,自然說明不單所談話題重要,而且也許還踫到了什麼毛毛刺刺的難題。閉門關燈,手機做了呼叫轉移,絕對是請勿打擾的意思。

這期間,所有打給王市長的電話,黃平都做了技術處理,一些無關緊要的電話約訪,更是無一例外遭到婉轉而堅決的拒絕。這種時候,身為一個稱職的秘書,黃平自會讓王市長免受任何形式的干擾。至于那個鄭廣華,盡管和王市長關系很鐵,與他黃平也是稱兄道弟,本來王市長早就答應晚上要幫他接待一個外商,據說廣華集團正和對方商談合資一個新項目,投資規模過億美元,可那個項目和王市長此時的這個電話相比,還是不能相提並論。因此,黃平沒有理會鄭廣華越來越壓制不住的火氣,上億美元的外商投資又如何?現在來吳城投資的外商還少麼?可是王和能不能順利榮升市長,說不定就沒有第二次機會!他真正有些心急並感覺內疚的,反倒倒是家里的女兒婷婷。

正當黃平獨自在辦公室里神馳萬里時,王和與關處長的電話交談進行得熱火朝天。

王和知道鄭廣華那兒有個晚宴,是個加籍華商來談項目,請他出面接待一下,既代表了市里,又有私人情誼;秘書黃平的女兒婷婷今天過生日,下午就已經向他請了假;對面秘書室里的那只掛鐘,每隔半小時也會自動鳴響一次,並且伴有語音提示現在是某時某分。可是自打接了關處長的這個電話,這些瑣碎便統統隱于幕後,漸漸都不再存在了。

于他而言,沒有什麼比關處長的這個電話更重要了。而電話的內容,也讓他非常吃驚。

明年初的人大、政協兩會,因為「跨世紀」的關系,全省地市一級政府很可能要有「小換屆」。吳城市長任選平滿一屆多,年齡雖然沒有超過五十五周歲,並非鐵定不可能連任。但他上調省直機關的風頭很勁,從一開始傳言出任某廳長,到現在已經傳言有可能是省委副秘書長了,按說無風不起浪,這個可能性是很大的,畢竟新書記年紀輕輕又是外來戶,省委擔心有任市長這樣的老資格在市長位置上會讓蕭書記施展不開,這也是很尋常的心思。而且任市長在如此年齡、老書記去世的情況下居然沒有接到棒,心里對蕭書記也肯定是有抵觸情緒的,那麼這個時候選擇調走任市長,就會是一個很正常的解決途徑。

如此一來,按照通行慣例,自己作為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應當順理成章接任市長一職。可是,在華夏官場,只要一日文件沒下或者組織沒找你談話,就隨時會有太多不確定因素,讓這種所謂的慣例成為例外甚至意外。前幾年有那麼一陣,盛傳市委董書記要到省里擔任主抓工業的副省長,據說都已經有省里領導私下和他打過招呼,市里也有人開始張羅慶祝和送行,可最終還是不了了之,再也沒有下文,有人甚至認為這就是董書記這幾年郁郁寡歡最終病逝的一個主要原因。

「省委常委會剛剛听取了專題匯報,根據省委向書記指示,市級政府換屆方案將要作較大變動。有些情況可能連我們部里也無法掌控,你要有些思想準備。」關處長上來就直入主題,並無寒喧與過渡。

「能具體說說嗎?」王和知道,如果沒有很緊急或很重要的變化,關處長不會在辦公室用座機和他聯系。

「向書記、游書記、成林部長和常委會也都是原則性意見,具體的條條框框回來後部里和處里還要再作細化,不過,有幾點已經基本定下來了。」說話間,關處長那邊有紙張翻動的聲音,王和知道他是在找會議記錄。

果然,關處長開始照本宣科︰「一是加大民主測評與推薦力度,參與測評、推薦的人員要更加廣泛,更加具有代表性,其結果應當對干部使用起到更大作用;二是挑選候選人不再局限在一個小的範疇,視野要更加開闊,力爭使參與性、競爭性更強;三是在注重德能勤績的基礎上,把廉潔提到更高的高度,堅決防止帶病提拔,杜絕前邊提拔後邊落馬;四是年齡、學歷由硬杠子變為參考性依據,上下限制性條件不再像過去那樣苛刻……大概就這麼些吧。」

王和一邊听,一邊悄悄用筆把要點記了下來。等關處長念完了,他其實已經大致領會了其中的主要思想。不過,由于事出倉促,他還是希望關處長能夠解釋得再明白一些。

「按照向書記的意見,這次換屆的干部使用政策,要體現改革創新精神,體現求真務實風格。」關處長的口氣與腔調,已然有點省委領導的味道。

在關處長看來,這四條原則其實都是對既往沿用多年干部政策的一種顛覆。過去若干年內,像地市級政府換屆、市長更替這樣重大的干部變動,多以領導推薦、組織決定為主,決定權往往最終掌握在少數主要領導手上。所謂民主舉薦、測評之類,或是走走過場,或是僅僅作為一種參考甚至裝飾。近些年很多地方搞所謂票選,也只局限在任用科處一級干部,也有的是主要崗位由領導圈定了,次要崗位拿出來投票,還有些則是領導先內定了,再搞個所謂票選裝點一下場面。

而現在,突然把民主測評、推薦提到一個很高的程度,就不僅僅是幾個領導點頭決定就行,來自民間的觀感與選票顯得非常重要,甚至成為了決定因素。若是真要越過這個用人底線,那選人用人範圍一下就呈幾何級數擴大了。因此,以往一個市長退下來,大多遵循自然接替程序,即使常務副市長不是唯一人選,選擇範圍最多也只擴大到市委副書記這一層面。

如今,一個市里委、府兩邊的所有市委常委、副市長,只要基本條件符合者,那就都可能參與進來,不確定性隨之也會擴大很多。至于注重廉潔那一條,目前也只是嘴上說說、紙上寫寫,就像政治覺悟、思想品質之類的條件一樣,只要沒被雙規、判刑的官員,個頂個都可以與焦裕錄、張思德有一比,因而真要落到實處也還是沒法抓拿。

「年齡、學歷放寬,那才是最要命的一個子,絕對不能等閑視之。要知道,就一個地市而言,只要年齡上下放寬一歲,學歷左右降低一個檔次,可能就意味著會突然冒出好幾個競爭對手。」關處長語氣突然加重。

「為什麼一定要放寬年齡和學歷呢?」王和自然也著重注意到了第四條,並且對此很不理解。這麼多年來,干部政策多有各種各樣的變化,唯獨年輕化、知識化幾乎成為鐵律,而且近年來年齡卡得越來越小,學歷定得越來越高,成就了不少人,同時也擋住了很多人繼續前進的步伐。像王和這樣四十五歲年齡、碩士學位的干部,正是上述政策的最大得益者。

「向書記就是有感于不少年輕干部,整天熱衷于改年齡、奔文憑,並無太多精力放在實際工作上,結果造成某些人年齡很輕、學歷很高、工作很糟,反倒使一些拼命工作、經驗豐富的同志失去了競爭優勢。向書記說了,他這次一定要把這個框框破一破,哪怕將來他下台了,別人再把這條改回來。」關處長解釋道。

「唉——」一聲嘆息,道出王和內心的萬般無奈與失望。其實他又哪里知道,向書記只是對某個年輕干部忽然調任到自己麾下幾乎是最重要的一個市做一把手感到不滿而將這種不滿落實到了自己的施政當中呢?說來也是巧合,向書記到任不過幾天,第一件事就是中組部下來文件讓省委考慮一個人事任命——不必說,自然就是關于蕭宸在吳城市的任命建議。于是向書記做了省委書記之後所下達的第一個省委文件,就是關于蕭宸的任命。然而,向書記卻是陸委員長的老部下,對蕭家在江東的強勢頗為不滿,此次能夠爭取到江東省委書記的職務,也是陸委員長借著幾股不為人知的東風將他推出來的,所以他才會一來就展示了一下存在。

「不要松勁!」關處長鼓勵說︰「之所以第一時間告訴你內幕,是希望你重視起來,重新考量自己的競爭策略,以保證萬無一失。要知道,機遇和困難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如果你比別人提前一步有所準備,那就比他們多了幾分勝算的優勢。」

「謝謝關處!有你老哥的提醒與扶攜,我一定會努力爭取成功!」王和真誠回應。他忽然意識到,剛才只顧了關注那些條文,感謝的話說得有點晚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宦海龍騰最新章節 | 宦海龍騰全文閱讀 | 宦海龍騰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