佞 第一卷 《風起》 第四十六章、不在其下

作者 ︰ 凡十二

作為啟蒙教材,《三字經》、《百家姓》的字數都不多,所以易嬴府中的家奴雖有三十余人,很快還是做到了人手一份……

在真正學會寫那些字之前,許多人更是只憑記憶就學會了讀和背。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

身為一名曾經的流犯,雖然宋天德已得蒙聖恩重新啟用,但在前往京城前,宋天德卻還要到興城縣衙辦理銷案及戶籍遷移等手續。如果是其他人的縣衙,宋天德或許差個下人來走一趟就行了。但為了多看一眼芍藥,宋天德還是親自來到了易嬴府中。

剛來到易府門前,宋天德還沒下轎就听到兩個看門家丁的朗朗背誦聲。

一開始宋天德並沒當真,轉瞬雙眼就露出了驚訝之色。

在家僕打開轎簾後,宋天德走出問道︰「兩位小哥,本官可以問你們一句嗎?你們現在念誦的是什麼?」

「回大人,這是我家老爺給家中僕眾編寫的啟蒙教本。」宋天德是來參加易嬴與白花花婚禮的最大官員,兩名家丁自然認識他。一邊解釋,一邊就將手中《三字經》和《百家姓》遞了上去。

簡單翻看一遍,宋天德帶著驚容說道︰「這是你家老爺寫的東西?」

「回大人。這是我家老爺為了幫助我們讀書、識字,看、寫家書,特意幫我們編寫的啟蒙教本。老爺說了,只要我們通讀里面字句,不僅將來看、寫家書沒問題,還能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

「幫助你們讀書、識字?難道你家老爺正在教你們讀書、識字?」

「老爺沒教我們讀書、識字,但卻教那些孩子讀書、識字了。然後老爺又說我們如果對讀書、識字感興趣,自己也可以跟著學一學,接著就給我們編了這兩篇啟蒙教本,讓府中芍藥豢抄給我們學習,芍藥現在還成了府中的教書先生。」

隨著易府家丁有條不紊將事情說出來,宋天德徹底動容了。

自北越國建國以來,雖然在各種戰事壓力下,朝廷也會不時提倡一下多辦府學,廣開教育之門,但到易嬴為止,的確沒有任何一個富戶甚或官員想到要教家中奴僕讀書、識字的。

這不是說他們不希望下人能多一些知識和修養品德,而是北越國沒有統一的教學模式,很多人都不知該從何教起。

如果遇到一個好的教書先生,那還可以做到循序漸進學習,但如果踫到一個不知怎麼教書的先生,許多孩子就都被耽誤在了少年時代。

「善,這才是真正的大善,這兩篇教本都是你們老爺什麼時候寫出來的,怎麼上次我沒看到你們學習。」宋天德撫掌大悅道。

「回大人,這兩篇文章都是老爺在與夫人成親後第二天寫出來的,當時也是奴婢說不知該怎麼教那些孩子讀書,然後老爺就寫下了這兩篇文章,讓奴婢教給他們。」門前家丁還沒答話,芍藥就從門內走出滿臉興奮道。

身為北越國女子,芍藥格外能體會讀書、識字的艱難。如果芍藥不是生在官宦人家,芍藥根本就沒有讀書、識字的機會。

哪像易嬴府中這些家奴,不僅輕易就得到了讀書、識字機會,還能找到這麼簡單易懂的學習方法。

甚至在看了易嬴寫的兩篇文章後,芍藥也開始有種想要寫些類似文章教給下人的念頭。因此一听宋天德來訪,芍藥就迫不及待領著春蘭一起出來迎接。

在芍藥夸夸而談時,春蘭已經低道︰「宋大人,老爺已在府中等候多時了,大人里面請。」

「好!前面帶路。」

比起芍藥,春蘭的態度更像個丫鬟,因此宋天德也沒留意她。隨意點了點頭,宋天德便與芍藥往府中走去道︰「芍藥,你現在易知縣府中做教書先生嗎?那書房丫鬟一事……」

「當然我現在也還是書房丫鬟,只是在老爺上衙門辦公時,奴婢就在府中教那些下人讀書、識字。」

「這兩篇文章真是易知縣寫的?」雖然知道易嬴府中沒人比易嬴更有資格寫這兩篇文章,宋天德還是難免追問一句。

听出宋天德語中有懷疑之意,芍藥第一次露出不滿道︰「怎麼不是老爺寫的,這可是奴婢親眼看著老爺寫下的文章。」

「我沒說這不是易知縣寫的文章,不過比起上次那份奏折,這兩篇文章的份量真是一點不輕啊!」

隨著宋天德不由自主感嘆出聲,春蘭也在前面微微露出了笑容。因為比起易嬴前面那份奏折的發展方向難以捉模,如果易嬴這兩篇文章能得到順利推廣,得到好處的卻不僅僅是北越國人民,甚至還包括天下萬民。

天下萬民?

等等!這與芍藥想將易嬴的言行整理成書,傳遍天下又何其相似。

想到這里,春蘭也不禁有些期待起易嬴的未來發展了。因為比起只在北越國向上鑽營,如果易嬴真能憑這兩篇文章影響天下讀書人,至少是影響將來的天下讀書人,那其中是不是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勞?

不知春蘭在想什麼,宋天德很快在書房中見到了易嬴。

直到宋天德從門外走入,易嬴才慢條斯理從書桌旁站起身笑道︰「宋大人來得好快!難道大人就這麼急著離開興城縣?回那京城品嘗花花世界的美食、美女嗎?」

「易知縣說笑了。」

宋天德也不怕易嬴調侃,滿臉笑容道︰「還是易知縣又喜歡興城縣這種小地方?本官敢斷言,易知縣很快就有機會前往京城了。」

「承大人貴言。」

點頭示意一下,易嬴雖然不知道宋天德為什麼這麼說,但卻並不覺得宋天德的暗示有多值得興奮。因為比起深不可測的京城,易嬴更願將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興城縣。至少在斗垮萬大戶,證明自己擁有在北越國官場的生存能力前,易嬴並不急著想什麼高升的事。

而且有天英門主擺在那里,不知道天英門主為什麼對垂簾听政感興趣,易嬴更是不敢輕易涉足京城官場。

拿起書桌上準備好的文牒,易嬴說道︰「宋大人,這是大人赴京所需的公文,本縣早為大人備好了。」

「這事不急。」

宋天德卻沒在意易嬴表現出的平淡,一臉快意道︰「怎麼?易知縣不相信本官的話?本官敢斷言,只憑易知縣這兩篇醒世警言的啟蒙教本,易知縣絕對能得到朝廷重用。」

「原來宋大人說的是這個啊!謬贊,謬贊了……」

一邊客氣,易嬴卻不會胡亂否認什麼。因為易嬴即便說出《三字經》、《百家姓》都不是自己所寫,其他人也未必相信。易嬴最多只能做到不去刻意強調這點,至于別人要如何因此恭維易嬴,那就不是易嬴責任了。

畢竟在公在私,易嬴都不可能因為別人沒眼光而自擔其責。官場就是這樣,只要你不去否認,很多事情都會變成事實上的默認。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佞最新章節 | 佞全文閱讀 | 佞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