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的抉擇 第七章 第二十四節 蜀中攻略(一)

作者 ︰ 黑色柳丁
.

「一年成邑,二年成都」蜀中的成都城正是名源于此。而此話也充分顯示了成都做為「天府之國」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如今這座芙蓉城在張獻忠大西朝四年的經營下雖算不上漁米之鄉也算勉強湊和。畢竟在大西軍的追贓助餉下城內稍微有些積蓄的人家都被清掃了一空。然而無論如何生活總是要繼續的。至少這兩年追贓助餉的事少了,也不再有兵仔在大街上直接拉姑娘做宮女了。蜀中的百姓似乎已經漸漸習慣了大西朝的統治。

然而習慣歸習慣,出于代代承繼的正統思想,在不少老百姓心目大明朝依然是中原正統。他們還是習慣的將張獻忠看成流賊。再加上蜀中地區遭受戰亂瘟疫後糧食、燃煤、布匹等等一系列的生活用品都出現的供給困難。大西朝雖然嚴禁成都的糧食和一切日用必需貨物漲價。但是明不漲暗漲,市場上的供應仍是一天比一天緊缺起來。其實成都城里的百姓們在私下里早就知道隆武朝向蜀中捐助糧草的事。可一年多過去了大西官府除了頭幾個月開倉放過糧外,底下的平民百姓就再也沒得到過什麼好處了。于是關于張獻忠將糧食藏入皇宮以及大西將領官員們貪贓枉法的流言也越來越多起來。在庶民百姓的一傳十,十傳百的以訛傳訛下荒唐謠言就象一股暗流般在蜀中各地流傳著。

身處皇宮之中的張獻忠自然也是清楚底下百姓的想法。在殺了幾個當地有名望的士大夫後,他很快就發現這麼做不但沒有起到殺雞敬猴的作用,還給大西朝帶來了不好的聲譽。于是從去年起張獻忠就180度大轉彎開始極力拉攏起蜀中的士紳地主階層來。姑且不論效果到底如何至少在表面上看那些地主們還算合作。另一邊經過兩年多的休生養息大西的軍力又上了一個台階。張獻忠不但將大西軍的兵力擴充到了30余萬人(對外號稱80萬)。他還特地請了作為「天學國師」的意大利傳教士利類思和葡萄牙傳教士安文思一起幫助大西軍研制火器。特別是幾個月前從傳教士那里傳來研制成功葡萄牙重炮的消息更是讓張獻忠精神為之一振。

有了西洋重炮,有了蜀中天險的地理優勢,也難怪我們的大順帝能安安穩穩的過這丙戌年的春節了。為此龍顏大悅的張獻忠還特地命宮人在除夕之夜燃放了煙花以示與民同樂,普天同慶。然而這春節才過了沒幾日左丞相汪兆齡便帶來了一個讓張獻忠極其不爽的消息回來。

「你說什麼!孫露那女人要朕交出兵符!還要治朕大不敬的罪過。哼,她以為她是誰!那母貨真的以為自己教訓了幾次靼子就能騎到老子頭上來了嗎!」金鑾殿上張獻忠氣急敗壞的叫罵著。底下的武將們也是個個面帶怒色一副劍拔弩張的表情。而那些文官們則一個個低著頭唯唯諾諾的附和著,生怕自己一個說錯就會引來殺身之禍。

此時卻听堂下左丞相汪兆齡冷靜的勸說道︰「萬歲息怒,萬歲息怒。看來孫露這次是想來硬的。根據李將軍來報秦良玉部這幾個月一直在蠢蠢欲動。年初更是集結的不少人馬于石柱大有奪取重慶之勢。」

「我呸!老子會怕秦良玉那個老不死的母貨!」張獻忠狠狠地朝地上吐了口唾沫道。眼看著大順帝上躥下跳的模樣底下眾文臣也不禁在心中搖起頭來。流寇就是流寇,就算穿上了龍袍也不過是個「草頭王」。過了半晌在金鑾殿上又罵了許久的張獻忠終于停了下來。只見他背著手在龍椅前來回渡了幾步後,終于果斷的開口道︰「劉文秀。」

「兒臣在。」劉文秀抱拳出列道。

「朕命你即刻點齊人馬前往重慶支援李定國部。」

「遵命。」

「艾能奇。」

「臣在。」

「命你部進駐劍門嚴守陰平道。」

「遵命。」

「老子倒要看看她孫露憑什麼本事飛過這蜀中天險。」在一番調兵譴將之後張獻忠滿意地坐回了龍椅。忽然他又象是想起了什麼似的將目光移向吳繼善問道︰「吳大人,今年南京那邊給予的糧草物資何時能到達成都啊?」

「回萬歲,今年第一批糧草已經從南京發出,估計現在都快到樂池了。萬歲這糧草我們還收不收呢?」吳繼善小心翼翼的詢問道。

「收!怎麼不收。***,有人白送東西還有不收的道理?等以後翻了臉想收都收不到啦。」張獻忠大聲嚷嚷道。

「可是萬歲,此時讓明軍的糧草進成都恐防有詐啊。」汪兆齡垂頭思量了一番後進言道。

「這…」張獻忠被汪兆齡這麼一提醒不由楞了一下。不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事他張獻忠又不是沒做過。當年靠幾個內應喬裝一番後再里應外合賺得的城池比他真刀真槍打下的還多。可那批糧餉又實在是誘惑人。在內心掙扎了一番後張獻忠終于決定道︰「這樣吧,著令各部在接手糧草時要嚴加檢查以防明軍渾水模魚!」

「遵命。」吳繼善與汪兆齡齊聲領命道。

「恩,如此甚好。各位卿家還有本奏嗎?」張獻忠點了點頭向眾人掃了一眼後問道。

「啟稟萬歲,兒臣有本上奏。」

「哦,可望你有何事上奏啊?」張獻忠定楮一看原來是自己的干兒子孫可望。

「啟稟萬歲,兒臣為的正是雲南之事。」

「雲南的事?你去年不是已經領兵南下過一次了嘛。雲南沐家和那些土司們見到我大西雄師無不俯首稱臣,還給朕進貢來了數名美姬。如此這般還會有什麼麻煩?」張獻忠滿不在乎的反問道。

「回萬歲,兒臣去年南下時恰逢雲南蒙自土司沙定州起事反明。沐天波面對南北夾攻無力自救所以才會連同一些小土司歸順我大西朝。雖然如今是沙定州佔了昆明,但與沐家多年的征戰也使那土王元氣大傷。此時只要我大西揮師南下雲南定能不戰而下。」孫可望自信滿滿的回道。

「孫將軍,沙定州之亂自有南京派兵平定。如今形勢如此險峻將軍怎麼還有興致卷入雲南的混戰之中?」右丞相嚴錫命忍不住反對道。

「正是因為明軍步步緊逼,而我大西目前又僅佔西充一帶的彈丸之地。所以才需要入滇謀求一塊穩定的養息之地。」孫可望不緊不慢的解釋道︰「據我所知沐天波早就向南京求援過了,但南京至今都沒任何反應。顯然孫露那女人是想坐視沐家同雲南的土司兩敗巨傷。我大西只要肯出兵入滇沐家一定會感激不勁的。只要能與沐家達成同盟那我大西朝在戰略上就能有更大的回轉余地。」

孫可望的一番話可謂是震驚四座,周圍的將領大臣們紛紛低頭竊竊私語起來。不可否認孫可望的建議確實有可行性。但這建議是否被采納則取決于龍椅上的張獻忠。卻見張獻忠絲毫不理會孫可望的建議。他臃懶地擺了擺手說道︰「可望,現在不是關心那些蠻荒之地的時候。你還是留在京畿負責防務。」

听張獻忠這麼一說孫可望不禁皺起了眉頭。大西軍起家于陝西,張獻忠本人又是陝西延安衛柳樹澗人。對于關中一帶大西軍有著一種難以割舍的情懷。張獻忠更是時刻幻想著一但四川出事就從漢中逃回老家陝西。正因為如此一直以來大西軍的數十萬人馬都僅擁聚在西充一帶。可惜如今時局已變,先有滿清吳三桂帶領十萬清兵進駐西安,後有南明張家玉率部進取商洛。憑大西現在的實力更本沒機會再回陝西了。唯一的希望就是繼續南下雲貴以開拓新的生存之地。

在孫可望看來自己的義父在龍椅上坐得太久了。他已經失去了作為一個統帥應有的判斷力了。如果真的按照張獻忠的做法繼續鬧下去的話,大西就將同李自成的大順一般消亡。雖然孫可望在心中有著自己的盤算。但他最後還是恭敬的領命道︰「遵命,萬歲。」

*******************************************************************************

重慶高大厚實的城牆上身披鎧甲的李定國望著周圍山霧中連綿的群山心中不禁感慨異常。重慶因其易守難攻的地理優勢自秦以來,歷代王朝都在此設置郡、州、路、道、府等行政機構。李定國在接手重慶府後更是忙著修城補牆將這坐山城打造得固若金湯。不僅如此城頭上還安置了五門最新鑄造的葡萄牙重炮。漆黑發亮的炮身以及巨大的口徑使得明軍的野戰炮都黯然失色起來。難怪當張獻忠看見這五門大炮時會興奮的給它們取名為「蜀中五虎將軍炮」。並將這五門將軍炮架在了重慶城頭正對著東北方向上的南京。按照張獻忠的說法就是︰「老子就要日夜頂著南京壓壓那女人的邪氣!」

然而李定國本人可沒他義父這般的自信。這五虎將軍炮威力確實巨大但它也有著許多的缺點。其中一條就是炮身實在太重了想要調整角度極其不方便。更不用說將其卸下用于野戰了。因此這種西洋火炮只能用于守城而已。而這幾年同明軍交手的經驗則清楚的告訴他僅憑大西軍現在的裝備根本不可能戰勝明軍。

為此李定國一方面謹慎的同附近的明軍保持著互不侵犯的關系。另一方面則一直都在苦心鑽研著應敵之策。為此他還派人從走私商人手中購買了一些南明制造的火槍來。這些燧發火槍雖比不上明軍專用的火槍射速快。但比起土制的火繩槍來可謂是一個在天一個在地了。然而火槍性能雖好可就是價錢太貴了。一把槍竟然要50兩銀子。這樣的花費可不是李定國所能承受的。因此就算他勒緊了褲腰帶現在整座重慶城里也只有500支燧發火槍而已。再加上那五門重炮使得李定國自信自己雖進攻不足,可防守還是沒問題的。

由此李定國的戰略思想也一直是以防守為住。但是這幾個月來明軍的行動卻讓重慶的大西軍開始不安起來。特別是春節過後明軍便開始明目張膽的在石柱大量集結。想到這兒李定國不由回頭向身後的部將靳統武問道︰「萬歲這次接受南京的命令了嗎?」

「回將軍,萬歲這次顯得很強硬。不但拒絕了南京的命令還將南京的使者驅逐出了成都。」靳統武一個抱拳回答道。

「你說萬歲態度強硬的回絕了南京的命令?那孫大將軍和左丞相怎麼說?」李定國眉頭一皺的問道。對于張獻忠的反應他早就預計到了。李定國心里清楚他這個義父向來都是吃軟不吃硬的。更不可能向一個女子低頭。

「回將軍,左丞相在朝堂上提醒萬歲說要小心明軍的偷襲。而孫大將軍則向萬歲進言要萬歲出兵雲南。」

「什麼!大哥向萬歲進言要進軍雲南?都什麼時候了他還會有這種想法。」李定國吃驚的問道。

「是的將軍,孫大將軍說那是為了咱大西朝謀求一塊養息之地。」靳統武將自己所打探到的消息一五一十的報告道。

「養息之地?好一塊養息之地啊!」李定國听罷突然抬頭仰望著灰蒙蒙的天空長嘆道。他素來以忠義自許,喜歡讀《三國》,嘗以關張自居。李定國平生最為仰慕文天祥、張世杰,立志于摧大敵、扶弱主、垂令名于萬世!最為鄙薄曹操、司馬懿之流的奸邪,稱他們是至愚之人!

可惜無論是固執于西充之地的張獻忠,還是要南下入滇謀求養息之地的孫可望。他們沒有本質的區別,都只是想割據一方罷了。趁著中原大亂之機割據一隅自立為王的目標同李定國復興漢室,收復中原的志向實在相差太遠。然而他們一個是自己的義父,一個是自己的大哥。對自己有養育之恩,兄弟之情,出于忠、孝、義自己都該站在他們這邊。于是在心中下定決心的李定國回頭又問道︰「那萬歲這次有何部署嗎?」

「回將軍,萬歲已經決定派劉大將軍率領二萬人馬前來支援重慶。」

二萬人馬嗎?李定國在心中不由苦笑了一下。看來義父真的不了解明軍的實力啊。別說是二哥的二萬人馬,就算是再多來一倍的人馬都無濟于事。冷兵器在野戰中面對熱兵器幾乎沒有還手余地。若不是現在還有重慶城這座天險做依托李定國也沒信心面對那支可怕的軍隊。

眼見著李定國一副沉默不語的模樣一旁的靳統武不禁努了努嘴嘆息道︰「若是萬歲這次能接受南京的命令該有多好啊。」

「統武,你還不明白。除非我大西廢除國號象李自成的大順那般歸順隆武朝。否則的話南明是不會善罷甘休的。可作為三峽門戶的夔州瞿塘關早就為明軍所佔領。」李定國思量了一番後命令道︰「為今之計只有退而求其次命人在銅鑼峽上設立水、陸寨並以鐵索封鎖江面!」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命運的抉擇最新章節 | 命運的抉擇全文閱讀 | 命運的抉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