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機變 第二十五章 激辯

作者 ︰ 青年近衛軍

大家多多支持啊,訂閱,鮮花和收藏都是要的,多謝。

可想而知,在周圍都是飽學之士的太學生面前公開講演,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場面?讀書人,所爭者,名望也,口舌之爭,歷來都是他們最擅長也最樂于的。而在論辯中把對方駁倒,無疑是每個讀書人心中宏願。況且,大庭廣眾之下,眾目睽睽之間,這可是揚名立萬的好機會,一旦名聲有了,其他的還不隨之而來?

果然,在我換氣時,就有人開始叫板了。

「這位兄台所言大謬,余不敢苟同!」循聲望去,一個相貌平平,雙眼卻炯炯有神的中年書生傲然說道。

見大家果然都把目光投向他,他頗為得意的點點頭,矜持的笑道︰「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小如家者有家法,大如國者有國法,民變?不過是宵小之徒妄圖渾水模魚罷了,昔日大漢,與其說亡于民變,不若說亡于奸臣!為官者不知嚴刑峻法,為將者不知大開殺戒,為人臣者不知盡忠陛下,大漢縱然四百國祚,也難免覆滅啊。」

「唔,有道理。」一群年齡較大的太學生馬上開始附和,而年輕點的多半冷眼旁觀。沒有廣告的

「這位先生所言,才是大謬之極。」身後的顧橫淡淡說道。

「顧……顧公子……」先前出風頭的中年儒生有些詫異。

顧橫卻沒有理他,而是朗聲說道︰「昔日呂不韋曾言,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一姓之天下,孟子又雲,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若民不存,君將安在?民者,君之衣食父母,無民之耕耘,君何來米屬,無民之紡紗,君何來絲綢?無民之放牧,君何來牛馬?天下最大,民最大,而非君最大!」

沒想到,一向溫文爾雅的顧橫,居然如此鏗鏘的說出了這般言論,很多人臉色都變得蒼白,先前出風頭那儒生更是顫抖的指著顧橫,喃喃道︰「大逆不道,這是大逆不道……」

這時,又有一名年輕的太學生站了出來,他身材較為矮小,不過生得也是眉清目秀,尤其是那眼楮,更是顧盼生輝,頗為動人。

「三位兄台。」這人倒很懂禮貌,先一人做了揖,然後說道︰「在下以為,大漢之亡,亡在官。」

很明顯,這又是一個新的觀點,于是,眾人馬上又都把目光投向了他。

「雖然天下之大,百姓最大,然百姓畢竟各自為己,沒有野心家的挑動,他們縱然鬧事,也是毛毛雨,沒有士人豪強的加入,他們就算造反也會被很快鎮壓,因此,關鍵就是士人們,他們背叛了朝廷!」

這番話听著就有些含沙射影的意思了,如今誰不知道,天子司馬睿就是被這些士人豪強給架空,他這話,是不是有些借古諷今之意?

「讀書人,或書香門第,或貧寒苦讀,所謂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他們本就是朝廷培養的人才,危難之際,就是要靠他們的,可是他們卻成了朝廷的掘墓人,難道不值得深思嗎?秦朝暴政雖苛,卻也是風調雨順,百姓雖苦,卻也能活得下去,所謂陳勝吳廣,聲勢雖大,烏合之眾而已,章邯鐵血大軍一出,還不是摧枯拉朽?單憑那些亂民,能奈百二秦關如何?不過是疥癬之疾罷了,可是,心月復之患,卻是那些沒有坑殺玩的儒生和那些六國的余孽!」

說到這里,那人眸子里閃過一絲寒光,竟然讓人心中微微悸動。

此人絕不簡單!

「再說漢朝,誠如兄台所說,天災**,百姓難以生存,可是,民變起又如何?能撫者。溫言勸之,放糧慰之,嚴詞恫之,不能撫者,大軍戮之,鐵血鎮之,諸位難道當真以為,烏合之眾可以和朝廷的正規軍相提並論嗎?」

那人環視一圈,見眾人都听的認真,繼續說道︰「張角眾人,以無妄之說妖言惑眾,以天命之言蠱惑人心,百姓信了也就罷了,可是,那些飽讀聖賢書的人,那些富甲一方的人,那些世代貴冑的人,他們居然去相信這些歪理邪說,豈不可悲?民變起後,這些口口聲聲忠君衛國的讀書人,居然置國難于不顧,豈不痛哉?天漢四百年旌旗,北之北海苦寒之地,南到交趾蠻荒之濱。卻一夕落下,豈不惜哉天下?若使天下讀書人,公忠體國,天下為公,焉有今日?」

這小子口無遮攔,說的倒是高興,可是最後一句「焉有今日」可是誅心之言啊,踫到有心人給他扣上一頂「圖謀不軌,意圖謀反」的帽子可真是一點也不冤枉!

好在,此人倒也能說,馬上接著說道︰「因此,在下看來,與其強君權,或是重民生,不如教化士人,士人安,則國安啊。」

正在大家思慮之時,突然有人朗聲大笑道︰「說得好,諸位說的太好了,我朝果然是人才輩出啊,中興有望啊,哈哈哈哈。」

順著聲音看去,說話的是台上一個中年男子,此人一身白衫,風姿儒雅,頭戴峨冠,氣宇軒昂,舉止間的風範,絲毫不比謝鯤王敦差。

這人就是曾在朝堂上見過一面的庾亮!

中書令,太常卿,庾家的家主——庾亮!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玄機變最新章節 | 玄機變全文閱讀 | 玄機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