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機變 第二十一章 走出家門

作者 ︰ 青年近衛軍

專推中,大家多多支持啊,訂閱俺是要的,收藏也是要的,您要有,給點鮮花也是不錯的,多謝支持了!今日第二更!

「蓉兒,你。首發。你這是何故?」匆匆將手巾遞給含煙,我跳下床來,很是驚奇的看著水蓉兒。

「奴婢……奴婢真的不敢了,少爺少女乃女乃饒了奴婢這次吧……」蓉兒有些驚恐的縮縮身子,好像很怕我似的,急得都哭出來了,可笑的是我們居然還不知為何她為何這樣。

我和含煙面面相覷,含煙無奈的聳聳肩,披上衣服,跳下床,套上繡鞋,一把扶起蓉兒,柔聲道︰「蓉兒,究竟是怎麼了,你倒是說話呀。」

「奴婢……奴婢……」蓉兒偷偷看了含煙一眼,還是低下頭不敢說話,一幅低眉順眼的樣子。

含煙有低聲問了好多,只是蓉兒卻始終搖頭,不可再說。

我略微有些煩躁的擺擺手,不耐道︰「好了好了,蓉兒,有什麼話你快說呀,少爺和你少女乃女乃也不是不講道理的人,大不了,大不了不管你做錯什麼,少爺我都不怪你罷了。」

蓉兒仰起小臉,偷偷看了我一眼,嘴唇動了動,卻不知該說什麼。

含煙見情況有異,似乎看出了些什麼,便說都是女兒家的事情,我一老爺們在這蓉兒臉內,便把我趕了出去。

後來,在含煙的不斷追問下,蓉兒終于哭著吐露實情。

原來,一切都僅僅是個誤會。

當時我死死盯著蓉兒的酥胸,卻被含煙一陣干咳,嚇得蓉兒以為是含煙警告她不守婦道,勾引主人,這可是要浸豬籠的。

原來鬧了半天,就是這麼點雞毛蒜皮,我長舒口氣,正要伸手扶她,卻被含煙嬌媚的一個白眼給看了回去。

「蓉妹妹的事情,煙兒去說,你少管!」含煙居然白了我一眼,看起來她也開始進入少女乃女乃的角色了。

很快,水芙端上了早飯,五谷粥,桂花糕,雖然簡單,卻是可口。

和含煙圍著小桌,吃著自家的飯,那種幸福著實無與倫比。

只是芙蓉姐妹還是有些怯,說什麼也不願上桌吃飯,考慮到主人的威儀,我也沒有堅持。

上午,謝靈親自帶人把我的一些東西,和先前尚未置備的家具什麼的送來,至于喬遷之禮,也簡單的祭天祭灶而已,謝鯤的意思,不必太張揚,要低調。而且我也知道,如今這當口,我也確實不適宜大張旗鼓的辦喬遷,須知在京官員,這類事情一旦張揚出去,迎來送往就少不了,而且都得隨禮,各色人等都會登場,對于現在根基太淺的我,確實不是一件好事。

不過問了謝靈謝蘊為何沒來,她卻一臉神秘的不肯告訴我,還說士蓉兒,她會替我照顧好的。

現在才醒悟到,原來昨晚和今天吃的,都是從外面叫的,今天這次,才算真正開火。

留謝靈和隨從幾個吃了頓飯,鐘嫂手藝不錯,葷菜可口,素材清雅,吃得我等是腸通胃爽。

送走了謝靈等人,也就宣布,我卜機,在這雲譎波詭的建業城,是真正有個家了。

此晚自然是和含煙一宿**,自然不必多說。

第二天,也就是我將要走進太學的一天了!而這,也標志著我,將真正走上政治舞台!

自永嘉之亂以後,我朝的太學也隨之南遷,如今暫且設在宜陽門外,百官府舍旁邊。

一大早,我就被含煙給弄醒,一看,居然剛剛寅時!

我正一臉的迷茫。含煙卻嫣然笑道︰「咱家離太學遠,夫君你也得早些去那兒。」

一句「咱家」,一句「夫君」,卻讓我心里莫名的溫暖,原來,家的感覺,居然溫馨如斯!

吃著含煙親手準備的早飯,看著含煙一臉滿足的笑意,我只覺得,這人世間的一切,竟然是那麼的美好。

太學乃是培養最高人才的地方,太學里管事的叫做太學祭酒,主持政務。下設司業為副,及丞(掌判監事)、主簿(掌印)、錄事。諸學有博士、助教、典學、直講等學官,掌教學。太學生入學後,所學不外乎《易經》,《詩經》,《尚書》,《禮記》,《公羊傳》,《谷梁傳》,《左傳》,《周官》《,爾雅》等的課程,雖然說起來不限制學制,可是按慣例,一般兩年,最多也只是三年,要用這三年時間,把這些經典如指臂使,確實也不容易。

太學的教師,主要是博士。戰國、秦朝已有博士之官,用來管書籍,備顧問。自西漢始,以對弟子授業傳道為博士的主要職責。同時還要奉使議政,試賢舉能。漢代規定博士須熟習經史,「明于古今,溫故知新,通達國體」的一代鴻儒巨賢,方能充當博士。至于我朝,永嘉前大概沿襲漢制,南遷後,原太學博士死傷走失不少,不過新進的,卻有不少是江南鴻儒,倒也不墮太學的威名。

只是臨走,我才想起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我一不小心,又落入了庾亮的手里!因為中書令庾亮,居然還兼著太常!

如今我朝和漢朝一樣,太學隸屬太常管轄,而這「太常」為九卿之一,也算為高權重,本來不該兼任的,只是前任太常司徒主恰好致仕,結果庾亮暫攝而已,只可惜我恰好趕上新一茬太學生進學,庾亮是肯定要到場的。如此一來,恐怕踫面甚至交鋒,都是免不了的。

在管理上,太常持重的是選拔總領綱紀的祭酒和學識淵深的博士。按規定︰「祭酒」必須是「有聰明威重者」,其條件高于博士,或說是博士領袖。我朝設博士與前朝不同。兩漢博士但以名流為之,無選試之法,也就是坊間傳聞或是眾人清議。

而如今博士須選試而後用,很強調博士的師表風範。即「既欲其為人師範,則不容不先試其能否。」所以規定,太常卿每選任博士都要經過一定測試,並要上奏其能否。極為強調「德行高妙,志節清白,經明行修」的選任標準。也就是說,博士官的選任最後要由皇上審定。而且選任時要有官員保舉。其舉狀要寫明被舉人的品行、禮法、學識、身體狀況及家族屬行為是否合乎禮度等。並且規定選任博士年齡限制在五十以上。在這點上既區別于兩漢的以名流充任,又區別于春秋之前以退休官員充任師資的老化教育。

此外,在太常增設還有博士協律校尉員,太學博士、祭酒即隸于其下,制度更為嚴格。博士的任務主要為掌教弟子,當國有疑事時亦要掌承問對。博士為在職現任官員,俸秩比六百石,博士有固定員額,自古至今俱設博士十四人。按五經家法不同其十四博士為施、孟、梁丘、京氏《易》;歐陽、大小夏侯氏《尚書》;齊、魯、韓氏《詩》;大小戴《禮》;嚴、顏氏《春秋》。加博士祭酒共十五人。

至于教學上,要求也很多,規定博士要以家法上課,每經按不同家法各有專任博士一名。發展到我朝,以上要求又小有靈活。如武帝時曾增設《左氏》學博士四人,後因受到公卿反對,不久廢除。此外,還設有慶氏《禮》和伏氏《尚書》博士。授課雖講求家法,然亦有兼說者。為了驗證博士的學識、考究博士的論辯機智,還經常由皇帝親自主持博士之間或博士與名儒之間的辯論。武帝曾經大會諸儒于金谷園,以問難形式考詳諸經同異,最後由皇帝裁決,連月乃罷。對博士學識提高大有益處。南遷沿襲漢制,自然也無甚區別,司馬睿倒也舉行過幾次這類儀式。

好容易跟含煙將很多細節推敲完畢,時候也不早了,我輕輕摟過含煙,在她額頭上一吻,然後扭頭出門。卻不知,含煙俏立門口,默默含淚。

走出家門,我背著書囊,抬頭仰望尚未消失的啟明星,心中充滿了期許,當然,也有一點點的緊張。太陽漸漸出來,我正向著太陽闊步前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玄機變最新章節 | 玄機變全文閱讀 | 玄機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