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機變 第六十七章 決戰(5)【第三更】

作者 ︰ 青年近衛軍

遵血酬編輯的最高指示,給yd狼做廣告啦︰

yd狼大作!逆天吳應熊閃亮登場,書號31545,大家鼓掌,扔雞蛋!

一個為人正直,謙虛謹慎,堅持原則,嚴格依法辦事,從不計個人得失,熱于本職,工作勤懇踏實,虛心好學,認真學習業務知識,嚴律于己,樹立為民服務思想的優秀公務員因公殉職,不意卻發現自己竟然變成了大漢奸吳三桂的長子,吳應熊!

既然發現自己就是吳應熊,那第一件事應該做什麼?反清復明?推翻康熙?還是勸說老爸吳三桂接受撤藩,做一個大清順民?

都不是!第一件應該做的事——當然是檢查自己身體,某個關鍵部位還在不在?

此時,柳沖又面臨著抉擇,他當然可以頓兵不動,反正他的部隊都是騎兵,就是跑,也不怕別人追上。首發

若是選擇提前出擊,雖然和先前的計劃有些出入,不過以他手上的輕騎來說,也不是一般人能打得過的。可是萬一失敗……他無法想象後果將會有多麼嚴重。首發

可是,現在的寧靜讓柳沖極其不安,他實在無法理解,數萬人相鏖戰的戰場,怎麼會這般平靜?

柳沖一直處在不安中,其實王攀也好不到哪里去,因為他也面臨著麻煩。

本來他的軍隊,將會兵臨城下,給城內造成壓力,然後且戰且走,將城內的軍隊誘出來,再聚而殲之。

可是在半路上,卻意外的踫到一只攔截的軍隊。

帶隊的,當然是我。

事實上,自從出城以來,我和謝鯤一直保持著聯系,當然知道現在的戰局。如今王家的淮揚軍和荊襄的陶侃部進入江州,豫章,也讓局勢復雜了起來。

當然他們來,打得是平叛的旗號,也確實給平叛帶來了莫大的襄助,可是,他們也是各自集團的武裝力量,也要為了各自集團的利益服務,這次進入江州,豫章,難保不會趁此打豫章的主意,這麼一來,可就是前門驅狼,後門進虎了。

絕對不能讓這片地盤落入他們的手中!這無疑是所有謝派的共識。

據悉,此次叛亂一起,先前王敦和陶侃都是沒有動的,皇帝司馬睿也是照例加封謝鯤,責成其平叛。後來見叛軍人多,或言賊軍勢大,不可不增兵,恰恰這個人是陶侃一系的人,這一來,王家當然不願意謝家和地方的陶侃勢力,荊襄集團搞到一塊,一合計,干脆大發兵,全力支持謝鯤平叛,至少不能讓陶侃專美。

身邊的謝家親衛,也有不少是優秀的密探碟報人員,我自然對陶侃也有所了解。

陶侃,字士行,江西鄱陽人,最最重要的是,他也是寒族,同樣是貧苦人家出身!如今官拜荊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諸軍事,一方諸侯,坐鎮荊襄,舉足輕重!

陶侃出身寒族,卻沒有像其他僥幸爬上去的人那樣,生怕別人提起這個身份,反而對此很是自豪,他痛恨以門第取人,卻不重才學的流毒,聲言︰「《老莊》浮華,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君子當正其衣冠,攝其威儀,何有亂頭養望自謂宏達邪!」因此他「終日斂膝危坐,閫外多事,千緒萬端,罔有遺漏。遠近書疏,莫不手答,筆翰如流,未嘗壅滯。引接疏遠,門無停客。常語人曰︰‘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于眾人,當惜分陰,豈可逸游荒醉,生無益于時,死無聞于後,是自棄也。’」

此外,陶侃勤于公務,厭惡官場的虛榮浮夸和迎來送往,尤其討厭吃吃喝喝,每宴會飲酒,他有定限。常歡有余而限已竭。眾人勸更少進,但他決不再飲。他自己如此,要求部下也這樣。參佐僚屬有以談戲荒廢職事,不但嚴加訓斥或鞭打,還「命取其酒器、蒲博之具,悉投于江」。

主政荊襄以來,陶侃輕徭薄賦,秋收時才收租,而且大斗進,小斗出,深得百姓愛戴,由于陶侃主政有方,很快荊襄就從戰火中恢復,一時間,荊襄富庶,不亞江左。

可是這麼一來,荊襄形勝之地,陶侃雄才大略,百姓愛戴有加,麾下兵強馬壯,很明顯的,陶侃就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馬上就成為各方斗爭的焦點。

只是陶侃向來低調,從不參與朝廷的勢力相爭,只是一直暗自在荊襄埋頭苦干,在襄陽,南郡,江夏屯田,在江陵,長沙等地練兵,每年秋狩,以檢閱戰力,而此時,朝中的世族忙于內斗,加上陶侃安于地方,短短幾年,陶侃的荊襄軍,竟然很快就可以和淮揚軍和京口大營相提並論,而江夏的長江水師,更是冠絕天下,遠遠強于彭蠡水師。

這時候,明白人才發現,陶侃已經做大,只是如今人家有兵有糧有民心有地盤,豈是一般人動得了的?

不過陶侃依然對各類事情從不表態,每次給司馬睿的奏章也是只談平常政務,而不言其他,一時間,陶侃就好比一個中立的存在,不偏王不偏謝,讓原本咄咄逼人的各方也不得不有所顧忌而收斂。

可是如今,陶侃終于動了,一動就是40000大軍,直入豫章!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玄機變最新章節 | 玄機變全文閱讀 | 玄機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