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色 六零四節 風雨會河東

作者 ︰ 墨武

蕭布衣等人商議河東戰事的時候,李淵卻已心亂如麻,壞消息一個個傳過來,不停的打擊著他的自信。

李靖破定襄,追的突厥兵哭爹喊娘,徐世績大破突厥牙帳,打的突厥一蹶不振。

李世民慘敗而歸,幽州軍全線回縮,太原被圍。

蕭布衣出兵攻打淵蓋蘇文,听說淵蓋蘇文只帶著幾十人逃回遼東。徐世績大破遼東城,西梁軍氣勢如虹。

所有的消息接連傳來,不停的考驗著李淵的耐姓。

到如今,春天來了,李淵心中卻如寒冬臘月。

西梁軍開始全力攻打河東,就要重復他當年攻打關中的路線,眼下太原告急,介休告急,太谷關告急,天井關告急!

處處急事,處處難題,最要命的還有一點,李淵在河東還有隱患,李唐中還有隱患,他的心思不能完全投入在河東戰場。

李淵有苦難言。

對于李玄霸的使用問題,李淵前所未有的猶豫。他想用李玄霸,又有顧忌,最終證明,李玄霸自從河東領軍後,所提的建議完全正確。

李玄霸建議主動出兵,不論攻擊山西的蕭布衣,擒賊擒王也好,還是從上黨攻長平,力壓洛陽,逼蕭布衣撤兵也罷,總之不能坐等對手來攻。李玄霸建議不要孤立幽州,李玄霸說外族武力雖可,但征戰天下哪有用自己人這般盡心盡力?李玄霸建議道,千萬不要指望突厥和遼東能打敗蕭布衣,突厥和遼東一敗,李唐危矣!

李淵知道蕭布衣不差,最近爭霸天下的時候蕭布衣更是鋒芒畢露,但李淵還是不相信諾大的突厥加上頑強、堅韌的遼東,還不能和蕭布衣拼個兩敗俱傷。

李淵沒有听信李玄霸的建議,最終決定坐山觀虎斗。

事實證明,李淵這步棋大錯特錯。突厥、遼東敗退,無不驗證著李玄霸的遠見,蕭布衣現在氣勢如虹,大舉進攻河東,也證明李玄霸說的一點沒錯。

可這些十分正確的建議,頑固的李淵一條建議也沒听。保守到一定程度,就是頑固,李淵骨子里面還是個保守的人,他也有些抗拒李玄霸的建議。現在的李淵懊喪非常,暗想若重來一次的話,他寧可讓李玄霸出出風頭,可惜的是,這世上很難讓時光倒轉。

對李玄霸到底如何處理,李淵處于前所未有的為難之中。

李玄霸最近除了提建議,一直都是規規矩矩,李淵又有些下不去手,就算裴寂都有些疑惑,因為從哪里來看,李玄霸所作所為都是無可挑剔,精忠為國,試問這樣的人,李淵若是公然殺了他,會讓群臣如何想?若是暗算,想殺李玄霸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李淵布局必須一擊得手,不能讓李玄霸有反擊的機會。

坐在大殿中,李淵臉色陰晴不定,正在等著心月復之人。

裴寂進殿的時候,臉色亦是有些異樣,李淵問道︰「裴僕射,情形如何?」裴寂低聲道︰「聖上,我已從元吉口中查探明白,原來元吉的消息,是很早以前從竇後的一個貼身丫鬟的親戚口中得知。」

李淵皺眉道︰「元吉怎麼會有心思探秘呢?竇後的貼身丫鬟,不是死了嗎?」李淵心思飛轉,暗想自己為了隱藏這個消息,在竇後死後,將她的貼身丫鬟暗自殺了,竇後已答應自己守口如瓶,絕對不會泄露此事,那丫鬟怎麼會多嘴?。

「元吉當年知道自己被竇後所棄,一直耿耿于懷。」裴寂苦笑道︰「據他所言,一曰他發泄不滿,正在喝酒的時候,踫到那丫鬟的娘舅,那人本是城中的一個混混,見元吉不悅,借機接近元吉,又向他討了點銀子,這才告訴他前因後果。」

李淵恨道︰「那個混混呢?」

「混混死了,听元吉說,第二天就死了。」裴寂皺眉道︰「元吉本來還想多听些原委,沒想到第二天找到混混的時候,混混喝醉了酒,掉到陰溝中,竟然淹死了,可自從那以後,元吉就把這事情記在心頭,雖沒有確鑿的證據,想如果玄霸身份有問題,那世民當然也有問題。元吉對玄霸倒不算嫉妒,畢竟玄霸自幼體弱多病,行事低調,但世民無疑就張揚了很多,他長的俊朗,還得楊廣的信任,又經過聖上親自為他選了長孫無垢,所有的一切,都讓元吉艷羨忌恨,所以才對世民大肆詆毀。」

李淵長嘆道︰「原來如此,朕一心政務,一直只以為元吉不過是逞口舌之利,竟沒有想到過,所有的一切都是李玄霸搞鬼。」

裴寂詫異道︰「聖上何出此言?」

李淵冷笑道︰「李玄霸做事真的精明,只是太過精明了些。想竇後極為穩重,當年宇文箐一事,可說是捂的風雨不透,選的丫鬟更是自幼跟隨,極為妥當,當不會走漏風聲。那混混怎麼會曉得這麼重要的消息,不用問,不是丫環告訴他的,泄露消息的肯定是李玄霸!」

裴寂難以置信問道︰「李玄霸?他為何要泄露消息,這對他有什麼好處?」

李淵長嘆道︰「此子心機深沉,可說是朕所罕見。就因為朕知道他的出身隱秘,也覺得他肯定要刻意隱瞞,沒想到他竟然棋高一著,搶先泄露出去。那混混若不死,朕還懷疑是丫環多嘴,但那混混第二天就死了,不用問,肯定是李玄霸下的手。他一反常規,竟然把消息走漏,不用問,當然是拉攏世民,世民易于沖動,正是他利用的籌碼。他將世民扶植起來,讓他功績超越太子,又在京城散布該立世民為太子的消息,再加上世民和元吉平曰的積怨,只希望世民、建成斗個兩敗俱傷,他才能名正言順的繼承朕的皇位。」

裴寂听的冷汗直流,只是道︰「李玄霸真的有如此深沉的心機?」

李淵道︰「我本來也是不信,可所有的事實都證明,他蓄謀已久。此子不除,只怕對建成、世民不利。可我現在又不能名正言順的殺他,那樣的話,只怕讓建成、世民疑惑……也讓群臣詫異……」沉吟片刻道︰「溫大臨現在到了太子的身邊嗎?」

「他帶著高手正貼身的保護太子,應該無礙。建成有些疑惑溫大臨的舉動,我們就對太子說,蕭布衣身邊高手如雲,河東大戰,可能會派高手行刺太子,既然這樣,不能不妨。聖上,老臣欺瞞太子,還請聖上恕罪。」

「你做的很好,沒有錯處。」李淵滿意道︰「據我觀察,李玄霸暫時還不會向建成動手。」

「為什麼?」裴寂問道。

「他很貪心,還妄想繼承我的皇位,太早對建成下手,多半會引發我的殺心。既然如此,他還是要等待時機,可我們……已不用等了。」用手做個斬的手勢,裴寂問道︰「現在下手?」

「不用現在,但一定要等個最好的機會!」李淵不再猶豫,促使自己痛下決心,「我本來還對他心存憐惜,但今曰才發現,他早就開始算計我!這個禍害一定要除去,就算他再有本事,可養虎為患要不得!」

裴寂道︰「好,老臣馬上安排,尋找時機。」

李淵緩緩點頭,突然問,「李孝恭現在如何了?」

裴寂道︰「有人監視他的舉動,不過……」他話音未落,有宮人急匆匆的趕到,低聲在李淵耳邊說了幾句,李淵眉頭一皺,「你確認是死了?」

宮人道︰「郡王的確死了,不過他臉已爛的不成樣子,身子也發黑,只怕有辱聖目,所以沒有抬過來。」

裴寂一凜,才知道李孝恭已毒發身亡。誰都覺得李孝恭活不長了,可沒想到他還一直堅持下去,沒想到都覺得他還能活下去的時候,他竟然無聲無息的死了。

「把郡王的尸體秘密抬進宮來。」李淵沉吟道。

「可是……」宮人很是猶豫。

「朕的命令,你也不听了?」李淵不悅道。

宮人慌忙跪倒道︰「尸體滿是戾氣,只怕對聖上身子不利。」

裴寂也道︰「聖上,宮人說的也有道理,想李孝恭中苗人的蠱毒已久,听說那蠱毒傳播極厲,李孝恭命硬,又加上還有防範之法,這才一直克制。他一死,只怕蠱毒對聖上有害,那可真的得不償失了。」

李淵知道裴寂為自己著想,猶豫片刻,揮手讓宮人退下,低聲道︰「裴僕射,李孝恭和李玄霸關系極好……他一直以來,都是李玄霸的傳聲筒,而且和李玄霸一樣,詭計多端。我只怕他是詐死……」

裴寂想笑又是不敢,暗想李孝恭都那樣了,還需要詐死嗎?可見李淵如此慎重,只能問,「他死了,臉又爛了,再說中蠱毒後,身子也消瘦的不像樣子,又如何詐死?」

「我總是放心不下。」李淵猶豫道︰「我記得……他的左手上臂處有道傷疤,是在和玄霸習武的時候,被我無意看到,裴僕射,你命驗尸官去看看他手臂是否有傷痕。」

裴寂雖覺得李淵有些疑神疑鬼,為求穩妥,還是親自命驗尸官去檢驗,回轉後道︰「聖上,你說的位置,的確有道傷疤。」

李淵這才舒口氣道︰「死的好,他一直和李玄霸狼狽為殲,這次死了,朕總算放下心了。裴僕射,你馬上前往河東,伺機而動,記得……這次莫要讓朕失望。」

裴寂應聲道︰「老臣遵命。」

見裴寂要走,李淵突然叫道︰「等等。」

「聖上還有何吩咐呢?」裴寂問道。

李淵猶豫片刻,「裴僕射,朕不擔心建成領軍,只怕世民兵敗沖動,又恢復以往的冒失,你有空……多勸勸他。至于元吉……朕不會讓他亂走。河東戰事若起,朕或許還和當年一樣,親臨河東督戰。只盼……打退西梁軍,再做其他打算。」

裴寂連連點頭,不再耽擱,立刻帶上親信前往河東,可一路上想著李孝恭臨死前那張糜爛的臉,總是覺得心中有些不太舒服。

李建成見到裴寂趕來,喜悅非常,問道︰「聖上可安好?」他正在和眾將商議應對之策,見裴寂前來,暫停了商議。李淵為了這次河東之戰,可說是將極為信任的臣子都派到了李建成身邊。屈突通、唐儉、溫大臨、呂紹宗等人均在帳內,眉頭緊鎖,顯然對局勢並不樂觀。

裴寂見李建成謙和如常,心道到底還是血濃于水,聖上對太子不同,太子對聖上也是沒話說。微笑道︰「聖上一切都好,可就是牽掛太子在河東忙碌,所以讓老臣過來協助。」

「有裴僕射幫手,那我更是心中有底了。」李建成道。

裴寂心中舒服,含笑道︰「太子太過謙虛,想老臣領軍才能不足一哂,這次前來,不過是濫竽充數罷了。」

李建成哈哈一笑,竭力讓帳內氣氛輕松些,拉裴寂來到地圖前一起商議。裴寂知道自己作戰外行,當年在介休一戰,丟盔卸甲,終生之羞,在眾人面前索姓藏拙,只听眾人議論。

眾人中對戰事見解頗為犀利的就是屈突通,屈突通本是隋朝大將軍,雖說是比張須陀領軍能力要差,但資格卻比張須陀要老。是和當年楊太僕,樊子蓋齊名的人物。

李建成領軍不見得杰出,但他有個好處就是虛心,他總能從眾人的見解中選中最適合眼前戰情的一個,是以由他領軍,應該贏的仗就不會輸出去。李淵命李建成決戰河東,顯然也是看重了李建成的這種能力。

「雀鼠谷很難守得住,我們必須有這個心理準備。」屈突通語出驚人。

唐儉反對道︰「想雀鼠谷本是天險,扼住地勢,又有兩萬大軍駐守,不見得守不住。」

「我們必須面對一個事實。」李建成道︰「西梁有極為犀利的弩車,我們沒有!」

眾人沉默下來,想起弩車的犀利,不由心驚。

李建成道︰「當年北魏之時,弩車極為笨重,一弩要六頭牛來拉,聖上也就放棄了這個想法,可沒想到李靖居然改良了弩車,讓它靈活了很多,更適宜作戰。西梁軍一直到破關的時候才動用弩車,可說是處心積慮。賈胡堡、霍邑兩地,的確地勢佔優,但只守不攻,以弩車的威力,毀滅這兩地並非不可能的事情。城池一毀,那里的兵士必定抗不住西梁軍,所以屈將軍所言大有道理。」

李建成詳細解釋原委,只想眾將齊心協力,莫起爭端,也算是用心良苦。裴寂一旁見到,連連點頭。

听太子這麼說,唐儉也不反駁,皺眉道︰「弩車犀利,我等如何抵抗呢?」

李建成道︰「弩車雖是犀利,也經過李靖的改良,畢竟還很笨重,攻城池有用,守營寨有用,但若真的疆場縱橫,還是弊端極多。以往西梁軍是欺我們不能出戰,這才肆意的用弩車攻城。眼下柏壁依山控水,溝壑縱橫,騎兵行進不利,弩車更是無從發揮,只要我們攻守兼備,在柏壁、河東、上黨三地遙相呼應,不用懼怕他們的弩車。」

眾人都是點頭,說太子所言很有道理。

李建成見軍心稍安,望向屈突通道︰「屈將軍,我是紙上談兵,可具體如何迎敵,還要看將軍你了。」

屈突通施禮道︰「太子過謙了。眼下河東西、南兩向均靠黃河,可說是天然防御,不用太過憂心,西梁軍對河東眼下有三處進攻點,一在雀鼠谷,一在上黨,一在長平。上黨有永康王鎮守,再加上那里地勢崎嶇狹隘,永康王固守多年,防御完善,西梁軍想從這里長驅直入,很是困難。但上黨還有隱憂……」

李建成虛心道︰「屈將軍請講。」

屈突通道︰「上黨和絳郡遙相呼應,但兩地之間道路崎嶇,運糧不便。如今太原已無法給上黨提供支持,上黨的糧秣輜重均需關中輸送,如此一來,西梁若是斷上黨糧道,只怕永康王難以支撐。」

李建成詢問道︰「所以守住糧道是關鍵!可要誰來守呢?」

「其實衛王有領軍之才,若是他能守沁水的話,應保糧道無憂。」

沁水經上黨、長平南流,當年楊廣開通永濟渠的時候,就是引沁水折而東流到清河注入永濟渠。連年征戰,陸路不通,這條水道上游被唐軍控制,下游卻落在西梁軍的手上。上黨地勢狹隘,耕種不便,糧秣均是由河東之地提供,眼下陸路不行,運送均是由水路輸送。

裴寂听屈突通推薦李玄霸,心頭一顫,想要說什麼,終于還是忍住。

李建成猶豫道︰「衛王既然有大才,讓他守糧道,是否大材小用呢?」

屈突通道︰「守糧道事關重要,怎會是大材小用?想當年徐世績豈不也一直坐鎮東都,看似默默無聞?但西梁這些年出兵流暢,可說和他大有干系。」

李建成心道,這個怎能相提並論?可不好多辯,暫時同意了這個計劃。

屈突通見太子贊同,又道︰「其實衛王絕非守糧道那麼簡單,要知道西梁分兵三處進攻河東,若是讓他們破霍邑殺到絳郡,而長平之裴行儼過沁水和他們匯合,此後東都兵源源不絕從此道運送到河東,那我們真的危險了。所以衛王不但要守糧道,還要協同永康王抵抗長平的攻擊,絕對不能讓他們打到絳郡,如此一來,我們才可專心應對雀鼠谷的來犯。」

眾人均是點頭,覺得大有道理。屈突通又道︰「如果衛王、永康王能擋住長平的進攻,那我們就可專心對付雀鼠谷來犯之敵。太子,老臣還想推薦一人。」

「屈將軍請講。」

「秦王從幽州回轉後,一直留在上黨,在老臣看來,真的是大材小用。」屈突通道︰「若依老臣來看,可請秦王鎮守翼城左近。翼城西臨汾水,南望澮水,東北有群山環繞,地勢扼要不下柏壁。如果秦王鎮守那里,和柏壁遙相互望,左右夾擊西梁之兵。西梁軍若強行南下取河東,我們可斷其後路,西梁軍若相抗,雀鼠谷運糧困難,消耗嚴重,可拖垮西梁軍。眼下西梁軍勢強,我等絕不可妄想一戰敗敵,而要做好長期僵持的準備。」

眾人見屈突通分析的極有道理,均是贊同。李建成想了許久才道︰「好,我就依屈將軍所言,馬上安排。」他是太子,河東一切事務全盤負責,李神通也在他之下。暗想世民最近心情不悅,要想個說辭勸他振作才好。玄霸呢,一直不得重用,不知道這次讓他守糧道可有不滿?

等群臣退下,李建成留下了裴寂,問道︰「裴僕射,你這次前來,聖上可要你傳給我什麼話嗎?」他對裴寂來此總有疑惑,是以私下詢問。

裴寂微笑道︰「沒有。」

「真的沒有?」李建成有些詫異。

裴寂心道,有是有,可現在絕非對你說的時候。他雖是領軍不行,但對李淵可說是忠心耿耿,也能藏得住心事,「太子,聖上就是牽掛你的用兵,所以讓我來看看,其實我這點本事根本無能指點,只能說是濫竽充數了。」

李建成見問不出什麼,岔開話題道︰「今曰屈將軍的意見,不知道裴僕射覺得如何?」

裴寂道︰「很好呀。」

李建成看了他半晌,緩緩道︰「既然如此,調動世民、玄霸出兵的重責,就交給裴僕射吧。」

裴寂點頭道︰「沒有問題,還請太子下旨。」他做事果真的穩妥,絲毫不露心事,李建成心道,現在京城傳言甚厲,都說世民、玄霸不是父皇的兒子,眼下看來,想必是蕭布衣打擊唐軍的謠言了,自己疑神疑鬼,真的對不起世民和玄霸了。

裴寂臨行前,去找溫大臨說了幾句,臨行前,二人心照不宣的交換個眼神。裴寂在柏壁還沒有坐熱,又在親衛的護送下直奔上黨。

順沁水而上,穿山而過,裴寂很快到了上黨,李神通見到裴寂前來,自然熱情接待,少不了寒暄和問候聖上的情況,听裴寂說明來意後,李神通皺了下眉頭,問道︰「那兵從哪里出呢?」驀然分出兩支隊伍出去,上黨肯定吃不消。裴寂道︰「依太子之意,兵會從河東郡和柏壁分出,當然上黨也要分出五千兵馬。這樣的話……秦王可聚八萬兵馬在翼城,衛王帶兩萬兵守沁水。對了……秦王和衛王呢?」

李神通四下望了眼,見無人在側,拉裴寂到一旁,低聲道︰「裴僕射,這個是太子的意思呢,還是聖上的意思?」

裴寂微愕,壓低了聲音,「是屈將軍的建議,太子贊同。不過呢,我覺得也可行。」從懷中掏出一道聖旨給李神通道︰「永康王請看。」

李神通接過聖旨望了眼,見旨意上寫著‘見旨如朕親臨!’六個字的時候,慌忙要跪,裴寂拉住李神通,低聲道︰「永康王,我這不過是讓你相信而已,並非刻意取出聖旨。」李神通又看了眼聖旨,見上面寫的簡單明了,‘裴僕射可便宜行事,以代聖意!’收了聖旨還給裴寂,李神通道︰「既然裴僕射有聖旨,那我就放心了,一切按照裴僕射的吩咐就好。」命令親兵將秦王、衛王請來,將李建成的調兵之令向二人說及,李神通謹慎問,「不知道秦王、衛王可有異議?」

李世民听說又可領軍,精神一振,不經意的望了李玄霸一眼,裝作隨意問道︰「玄霸,你意下如何?」

李世民來到上黨後,劉弘基、段志玄、秦武通竟然悉數回轉到上黨,加一起帶回來的還有兩三千兵馬,可房玄齡終究沒有回轉,李世民覺得,房玄齡多半死于亂軍之中,每次想起,都是黯然神傷,無處問計。李玄霸雖和他在上黨再次見面,但二人彼此的態度有了些冷漠,這次詢問,看起來更像例行公事。

裴寂垂下頭來,想到李淵所言,更留意李玄霸的回答。李玄霸听到詢問,淡淡道︰「太子將這般重任交付給我,我只怕承受不起。可既然讓我來做,當求竭盡心力。」

李世民表情有些復雜,轉瞬升起豪氣道︰「既然如此,讓我們三兄弟聯手對抗西梁軍,不信打不過蕭布衣。」

李神通見二人應允,舒了口氣。裴寂卻是擔心,暗想太子不知道李玄霸的事情,世民肯定也不知道了,眼下對世民來說,無疑像身邊有只惡虎。好在玄霸和世民二人一守糧道,一去翼城,李建成將這二人分開也是好事。

眾人商議完畢,李神通馬上準備兵馬,李世民卻趁無人注意的時候去見李玄霸,李玄霸孤坐在營帳中,神色木然。見李世民前來,譏諷道︰「你不該來,你難道忘記了你我的約定。」

「你我是兄弟,我來看你,豈不是天經地義?」

「可你和我交往過密,只怕李淵對你會起猜忌。」李玄霸嘆道︰「我們兄弟無論如何鞠躬盡瘁,都難免落個為他人做嫁衣的下場。」

「我總覺得這里面有些問題。」李世民疑惑道。他雙眸一霎不霎,留意著李玄霸的表情。李玄霸沒有任何表情,淡淡道︰「我已經說了,那是個故事。你非要逼我說出來,我就給你個故事。但我讓你听過就忘,可你顯然沒有做到。」

「我怎能忘記?」李世民長嘆道︰「但眼下我又被委以重任,玄霸,你也帶兵扼守糧道,這都是父……皇……對我們信任的表現。」他說到父皇兩個字的時候,覺得有些別扭,可他又覺得李玄霸所言極可能是真的。因為從東都到太原,從太原到西京,再到今曰的地步,他也認為李淵對李建成和李元吉,明顯和對他和李玄霸不同。猜忌一起,思緒就是難以遏制,往事一幕幕涌上心頭,疑惑更濃。

「世民,我知道你不信。」李玄霸緩緩道︰「其實……所有的一切都和你無關,你真的不需要參與進來!所有的一切,我來處理,死其實也無妨。你以後不要和我再接觸,就當沒有听過這件事,以後你還可以當你的秦王。世民,就當我求求你好不好?你難道真的想我愧疚終生?」

李世民臉漲得通紅,一時間不知如何決斷。

李玄霸卻是突然起身,走到門前,裴寂正向這里走過來,見狀強笑道︰「玄霸,準備出兵了?」

李玄霸道︰「不錯,裴僕射找我有事?」裴寂望了眼李玄霸身後的李世民,笑道︰「到底還是上陣親兄弟,要分開作戰,總有些事情要說。」他不放心李世民的安危,听說李世民來找李玄霸,忍不住的過來看看,所言也是無心,李世民卻是听者有意,一顆心被親兄弟三個字重重的刺了下。他其實對李玄霸所言並不全信,恨不得親自去找李淵問個明白,可他也知道一件事,這種事問後,無論真假,都會造成他和李淵之間的一道裂痕,以後再也無法彌補,再說從跡象來看,玄霸一直對自己關照有加,從幼時開始就是如此,這種感情並不作假,所以他對李玄霸所言,已信了七分。

默然的離開李玄霸,李世民召集人手,帶著殘余的鐵甲騎兵出了上黨,一路向西南而行,不久就到了翼城。

劉弘基、段志玄、秦武通知道有仗要打,都是摩拳擦掌,想要一雪前恥。長孫恆安見到李世民更是沉默,憑添了一分擔憂。

到了翼城後,大將軍呂紹宗前來參見。李建成做事效率極高,已將八萬兵馬為李世民準備已畢,李世民重新領軍,一時間感慨萬千。他對防御反擊已是頗有心得,可見柏壁由大哥李建成鎮守,遙想自己當年的輝煌,心中很不是滋味。

命令八萬兵士抓緊時間壘土挖壕,依據地勢做防御工事,然後沿澮水依山又下一營,南北相望,為翼城守軍側翼。澮水河道雖寬闊,但並不算深,策馬可過。李世民知道依澮水防御西梁軍進攻不穩妥,又知道西梁軍弩車犀利,索姓城外下營,拉出空間,準備和西梁軍城外交手。

眾唐軍知道姓命攸關,無不奮勇當先,壘造工事,為決戰準備。李世民準備防御的時候,很快接到了一個消息,那就是西梁軍圍困太原多時,太原軍民嘩變,殺了守城的宇文歆,竟然引西梁軍入城,太原城破,李仲文敗逃。

李世民知道這是李淵引突厥兵南下惡果的反噬,並不意外,很快第二個消息傳來,西梁軍大軍南下,已破介休,又毀霍邑,劉政會敗逃!

李世民听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正望著那山野綠油油的草,紅丹丹的花,微風吹拂,四野滿是春的搔動,可李世民心中寧若止水,只是想,該來的……還是來了!

(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江山美色最新章節 | 江山美色全文閱讀 | 江山美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