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鼎 第752章 中原亂戰

作者 ︰ 鞋子的無奈

更新時間︰2013-06-09

在缺少糧草物資和兵甲器具的補充,在趙軍多路出擊的情況下,烏孫軍一潰千里。各地的烏孫軍,都被調至東部,故而,南部從龜茲國北上的大軍行動極為迅速,所到之處,少得可憐且斗志全無的烏孫軍基本上被全滅。

很快,北上的趙軍就斷了東部烏孫軍回撤的通道。原本,趙軍可以困住這五六萬烏孫軍,直至糧草耗盡,一舉破之。但趙詢不想讓時間拖得太久,以免節外生枝。故而,各路大軍齊齊圍攻。

因為有高昌國居民的相助,回撤的烏孫軍幾乎各自為戰,被隔在四座城池之間。在動用了趙軍的攻城器械和震天雷這種神物之後,烏孫軍很快就潰敗了。最終,只有四五千的烏孫軍順利逃月兌回去之外,其余全軍盡墨。其中,被趙軍俘虜的就有近三萬余。之所以這麼多,一是形勢所逼,二則就是震天雷的出現,讓這烏孫軍士卒失去了反抗之心。

而趙軍也需要這麼些身強力壯的奴隸,無論是修築城池還是馳道等工程,都需要這些勞力。

然趙軍並未就此罷手,而是大軍向西,直接追如烏孫國境內,佔據素葉水之側的素葉城,並以此為大趙和烏孫國的分界線。三萬烏孫軍努力日夜趕工之下,耗時三月,將素葉城擴建成一座不下雨中原府城的重城。而損失慘重的烏孫國,對此也只能承受,不敢與之爭論。

素葉城,也就是趙詢記憶之中的碎葉城,那個曾經安西四鎮的最西面一鎮。現在的西域,並不是記憶之中的那般荒涼,也不是到處都是黃沙。或許,這里還未被沙漠化吧。將素葉城擴建成巨城,趙詢就是希望自己能將記憶之中的那些不穩定疆域,徹底融入大趙之中,永不分割。

「素葉城之後則是熱海,我們在素葉城之側,再建兩座城池,以為側翼。不管如何,日後,這里就是我們大趙西部邊界。只可進,不可退!」趙詢指著地圖上的位置,穩穩的說道。

司徒亮沉聲道︰「主上放心,烏孫國被我們滅去七萬余將士,幾乎就讓烏孫國少了半數軍事力量。現在,烏孫國應該考慮的是其北面和西面的其他國家和游牧民族會動他的主意,而不是想要急著報復。另外,我大趙將士此次大展神威,烏孫軍潰軍,也該將我們大趙的強大傳了回去。」

「而三萬烏孫軍奴隸和征召的高昌國青壯,現在正在各處修築城池。在不久的將來,再者西域之地,就會形成以城池為點線的網絡,而游牧在外的居民和散亂生活的百姓,也都如我漢人一般,以城池為中心生活。」

趙詢點頭道︰「很好,不過,修築每一座城池之時,都要留下暗門,這將作為最高的機密存在。雖然這被我們佔據的地域已經逐漸穩定下來,但也不能避免意外的發生。」

司徒亮自然明白趙詢所言何意,當下點頭應是。

「張元靜、魏子林,你們二人加加快對龜茲國、高昌國和周邊小國的整頓。真要是逼不得已,那只能用武力來解決,那就動用武力。打怕了,他們才知道恐懼。至于佔據烏孫國的這素葉河流域和熱海這一片地域,烏孫人要麼遵從我們的軍令,分散遷移至東部高昌國境內安頓,要麼……讓他們退會烏孫國。」趙詢本意是徹底處理掉他們,但對于普通的居民,趙詢還是舍去了屠刀。

「另外,要減弱各國國王對各國的影響,甚至減弱和逐步抹掉各國的存在,加強和強化各府縣的存在。如果這里的百姓能不再口中時時記掛各國之名,那麼,在這里削國建州就可以實施了。」

張元靜帶著笑意道︰「削國建州!想想就讓人激動不已。」

趙詢又想到這西域之地日後會成為沙漠戈壁之地,頓時又道︰「另外,西域之地植樹造林,有規劃放牧和砍伐樹木的地方施政策略,也要繼續保持下去。另外,那些出現沙漠化的地域,我們要植樹造林作為考核官員功績的最高標準。本王可不希望,若干年之後,這里成為荒漠一片。」

雖然司徒亮等人並不清楚幾百年上千年之後這里的情況,但也是知道,沙漠意味著什麼。再者,他們也早就清楚趙詢昔日在夏州、涼州北部植樹造林的意義,自然不會松懈。

「好了,諸位,如今這西域之地已經被我們拿下了一半,不,應該是五分之三的地域。剩下的,也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慢工出細活,並不是佔據這里,我們就能徹底的掌控這里。接下來,我們需要修整,大軍也需要修整。這焉耆國還好,在這幾個月的努力之下,已經開始融入我們,各地的城池也都修築的差不多了。但是,龜茲國和高昌國,都都是剛剛開始,尤其是龜茲國,因為是和平解決,故而,其國內原本的軍隊,還是及其龐大的。各地原本的官員,也大都存在。」

「這對于我們而言,並不是什麼好事情。不過,我們也不能太過急躁,趁著修整的機會,將這兩國慢慢給吞下去。這高昌國距離我們較近,又位于焉耆國北側,在我們兩面包圍之中,其其西面又是素葉城。所以,這高昌國當作為首要目標。」

張元靜沉聲道︰「高昌國沒有問題,高昌國原本的軍隊和官員體系,大都戰死。現在,高昌國境內規劃的三府十五縣,都是新進征召,融合從涼州遷移而來的屯兵之後的地方守備軍。官員也是以高昌國遺留官員為表面,我大趙官員為實。加上素葉城和熱海一帶區域,高昌國境內,現在已經規劃為四府十九縣。」

在這趙軍佔據的地域,府縣的面積要遠大于中原之地。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則是這里的居民遠比中原要少得多,城鎮也小得多,距離較遠。

「龜茲國經過規劃,將化為三府十七縣之地。不過,也正是因為高昌國是順而降之,所以,在這里的行動,我們要顧忌很多,可能也要慢上很多。」

趙詢沉聲道︰「慢,沒關系,只要是在向前進步就好。對于那些執意不配合的人,一律清除,與其留著給我們搗亂,還不如讓他消失掉。至于顧忌,也無需顧忌太多。龜茲國原本的軍隊,一部分已經被我們吸納,可以將他們打散融入屯兵和從高昌國境內征召的青壯,組建守備軍。剩余的,他們將成為我們向南開進的前鋒。」

如果是單單的為了攻佔這里,趙詢早就效仿蒙元帝國,以戰養戰,以騎兵橫掃西域諸國了。現如今的趙軍,北部威壓突厥人,東北更是打的那些各個游牧民族要麼融入大趙漢民,要麼沒徹底掃除歷史。無論是戰馬還是善騎善射之人,都並不緊缺。在西域之地這個並無堅城的地域,以戰養戰,騎射橫掃的戰術,還是可以實施的。不過,趙詢需要的是這西域之地的穩定和徹底的融入大趙,而不單單是劫掠這里,奴役這里而已。

前後準備數年,征戰大半年之後,趙軍終于佔據過半的西域之地,連滅北部三大國家,戰敗西北之地的烏孫國,並將之逼退更西之地。趙軍的行動,得到了完美的結果。

而趙軍在西域之地行動的同時,中原之地同樣戰火連天。無論是齊王慕容成,還是繼承昔日雍王大部分基業的現任蜀王,亦或者佔據荊州的唐王和佔據徐州的楚王,都在中原火並起來。特別是五月趙軍與西域諸國開戰之後,中原諸侯再也鎮定不下來了。彼此之間,合縱連橫,互相拼斗。頓時,整個南方都開始陷入混戰之中,而北方趙地,依舊鎮定如山,徹底沉默了下來。

趙詢雖然在西域開始修整,但並不代表就此撤軍回師。他還等待著中原大戰繼續下去呢,好讓他們打出真火,打出不可彌合的仇恨,徹底斷絕他們彼此聯合的想法,該方便自己對中原的最後征伐。

趙詢將大本營立在龜茲國,一方面是為了為張元靜等人在龜茲國境內改革提供最為強大的支持,也是為了震懾龜茲國境內的所有人。當然,還有一個用意,趙詢需要了解龜茲國以南的情況,好方便接下來征伐剩余西域諸國的行動。

在戰敗烏孫軍之後,趙軍還是遠遠不斷的將收攏的各地諸侯敗軍,組成屯兵,向西域開進。另外,願意遷入西域之地的漢人,趙詢也給于了及其優惠的條件。一時之間,涼州之地的馳道上,除了向西開進的運輸糧草物資的隊伍之外,就是商隊和跟隨商隊,有少數鎮軍護送的百姓了。

在南方諸侯的眼中,這說明趙軍在與西域諸國大戰正酣,正是自己消滅他國,壯大自己的好時機。然他們卻沒發現,趙軍這是在遷移居民,穩定西域的統治。

九月,收獲的季節。對于趙地的百姓而言,確實是收獲的季節,對于南方諸侯境內的百姓而言,卻並不怎麼好過了。各路諸侯彼此大戰,所需的錢糧,自然都是要靠百姓提供。而作戰兵卒,自然也需要從百姓之中征召。高額的稅收和家中青壯勞力的不斷被征召,使得南方諸侯境內的百姓,開始對各地諸侯紛紛不滿起來。不少百姓,也開始向北逃亡,亦或者,向南逃亡,進入瓊州島。

在九月,西域之地傳回的消息讓趙地百姓齊齊歡呼,讓南方諸侯壓力倍增。趙王親率大軍西征西域,西域北方二十余大大小小的國家盡入大趙版圖,回復大燕昔日丟失的疆域。

特別是涼州百姓,自從大燕丟失西域之地,又做看鄯善、且未兩府之地被西域人佔據**。之後,西域諸國就看到大燕的衰弱,接二連三的對涼州進行劫掠,禍害百姓無數。此外,不計其數的商人,也在倒霉之列。

故而,趙王收復西域之地,打通商道,豎立大趙無上權威之後,涼州百姓和各地商人,都紛紛歡欣鼓舞。尤其是趙地商人,更是急切的帶著商隊,向西開進。哪怕是無償為遷移的百姓護衛,也是迫不及待的想要獲得最早向西通商的名單。

但其他諸侯治地的商人可就沒那麼好心情了,在這大半年之中,南方諸侯已經夠混亂了。齊王慕容成率先向北進發,征討佔據也在四府的楚王李熾。其後,蜀王司徒徹揮軍向東,趁著齊軍北進之際攻打江州之地的齊軍。

而還未等齊王回身,佔據荊州的唐王唐顯則也趁著齊軍與楚軍大戰之際,揮軍向南,攻伐已經被蜀軍佔據小半的江州。于是乎,還未等齊王揮軍救援,已經將江州看作是自己的蜀王司徒徹就開始與唐軍打成一片,反倒將被動防守的齊軍拋在一邊了,誰讓江州的齊軍最弱呢?

而都以為困守地方的洛陽王司徒浩和漢中王司徒飛二人,竟然也在此刻出招了。兩人聯合,一個從長安南側的武關南下,一個從洛陽直接向南攻打荊州南陽府。二人聯合出手,開始向唐軍北部攻擊,一下子讓唐軍處于三面夾擊之中。

鑒于此,唐顯明白自己的劣勢,當即則聯合齊王慕容成,願意與齊軍聯合,對抗司徒兄弟,唐顯甚至表示,願意以慕容成為首。雖然慕容成也痛恨唐顯昔日偷襲自己,但他更清楚自己現在的情況。當即也就答應與唐顯結盟,共抗司徒兄弟。于是,唐顯放棄對江州的野望,開始揮軍向北,應對洛陽王和漢中王的討伐。

在交州,臨近瓊州島之地的地域,趙軍的海軍第三艦隊則趁亂佔據了廣州府及其周邊數縣之地,以作為大趙海商的修整之地。雖然蜀王極為不滿,但也不敢過分得罪趙軍。再加上交州境內不少土人在齊軍的謀劃之下,開始與蜀軍做對,讓司徒徹對交州之地的掌控越發薄弱。故而,將廣州府讓與大趙海軍,也是逼不得已,誰讓他此刻並無海軍,也無暇顧忌海上貿易呢?不過,那損失的稅收,卻讓司徒徹對趙軍痛恨不已。

洛陽王司徒浩和漢中王司徒飛被蜀王,也就是自己的兄弟,雍王繼承人司徒徹邀請,三分唐王治地。二人本意讓唐軍和蜀軍相斗,他們奪取唐軍轄地。結果,唐王聞訊後方被襲擊,當即回師後撤,而蜀王也不予阻攔,任由其撤軍,反而開始繼續攻伐江州。

司徒浩和司徒飛頓時明白,這又被司徒徹給耍了。當然,他們也沒有想到,唐王撤軍會這般迅速,而司徒徹會讓的這般干脆。結果,三方在荊州北方大戰月余,最後,以唐軍丟失南陽和丹陽北方兩府為結果,停止了戰爭。此戰,三方都損失慘重。而司徒浩和司徒飛也因為對兩地的分割,產生了問題,相互之間,也不能繼續很好的配合。二人都獲得了南下的通道,倒也算是有了成功的開頭。

唐顯未得到好處,反而丟失領地,他如何心甘,當即向齊軍求助。而齊王慕容成此刻也是南北受敵,如何能深處援助之手?逼不得已,唐顯甚至向豫州的趙軍求助,大有依附之意。而早就得到趙王軍令,坐山觀虎斗的趙軍自然不會出兵相助,也不會參合進這個泥潭之中。當即以大趙苦戰西域,無暇他顧為理由,回絕了唐軍。

趙軍的如此答復,也讓其他諸侯稍微送了一口氣,認為趙軍在西域的戰事並不順利。

在九月之前,整個中原南方地域,都亂的一塌糊涂。誰善誰惡,各執一詞,讓老百姓也分不清楚是非真偽。唯獨北方,卻是風平浪靜,百姓安家樂業。而就在這時候,更是派出一支人馬,在開疆拓土,收復昔日被外族剝奪的尊嚴。

南方諸侯治地,百姓皆苦不堪言。而趙軍的治下,百姓卻是人人有田地,家家有余糧,過著富庶的生活。當全天下的諸侯,都在斗得你死我活,為了擴大地盤,不顧民生的時候。大趙的兵馬,卻在開疆擴土。在異域立下赫赫戰功,令異族不僅不敢正視,更是讓異族俯首稱臣。

孰強孰弱,孰好孰壞?正義,邪惡?對錯?讀書人開始思考,各地諸侯治下的有能力的官員開始思考,甚至是一些百姓,也開始為自己的出路思考起來。

也正是因為北方的安寧,南方不計其數的百姓開始向北逃亡。交州之地的百姓甚至直接全家奔赴廣州府,求趙軍海軍庇佑。而與大趙交接的雍州、荊州、徐州、揚州之地,更是不計其數的百姓向北遷移。這些百姓,被趙軍接納之後,不少身體較強的都將被安置往西域之地。

趙軍的勝利,也讓南方諸侯為之一震。但是,趙王繼續停留西域,趙軍繼續停留西域,那源源不斷向西運輸的後勤物資,使得南方諸侯不僅沒有停止戰爭,反而繼續加快戰爭。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逐鼎最新章節 | 逐鼎全文閱讀 | 逐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