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鼎 第700 攻防5

作者 ︰ 鞋子的無奈

更新時間︰2013-04-16

十日之後,藍都城再次陷入激戰。得到物資補充的突厥軍,又展開了猛烈的進攻。

和上一次不同的是,此次突厥軍將士配備了盾牌和雲梯。

驚天動地的號角聲、戰鼓聲中,上萬突厥軍手持木盾、皮盾,背著沙袋,鋪天蓋地的沖向護城河,戰斗剛一開始,吶喊聲便響徹雲霄,城上弩箭依舊。面對弩箭,突厥軍的盾牌毫無作用。但靠近之後,那如雨而下的箭雨,則有了不一般的效果。

「叮叮當當」的脆響之中,無數的箭矢釘入木盾、皮盾之中,有不少的箭矢則被彈射而飛。還有的則從盾牌的邊沿射入,刺透突厥軍士卒的身體。但是,這些盾牌終究還是遮擋了不少的箭矢。最起碼,給了他們一層保護。

對此,藍都城的守軍並未慌張,對于近處的突厥軍,依舊是弩箭加箭雨。不管盾牌有多少,終究還是有一些效果的。遠距離的敵軍,依舊要面臨大型弩箭的考驗。

被大型弩箭射中,哪怕是有著盾牌,其手中的盾牌也會「砰」的一聲四散而開,盾牌碎片四下彈射。緊接著,盾牌的主人就會被弩箭射中。要麼頭顱被炸開,要麼身軀就被射出一個大洞。紅的血液,白的腦漿,骨骼殘片飛灑而下,樣子分外慘烈。

但是,盡管如此,突厥軍已經是拼死向前,沒有絲毫後退或者暫緩攻擊的意思。

城牆之上,趙詢等人看著眼前的大戰,皆默不作聲。尤其是那些上次小視突厥軍的各軍諸將。眼前的廝殺也讓他們明白,突厥軍也不是一群軟蛋。

「看來,這突厥軍主帥是鐵了心要拿下此城啊!」張元靜徐徐說道。對于一個文官來說,現在的張元靜已經超出了一般文官的經歷。戰場的廝殺對他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了,並沒有因為嗜血的廝殺而有任何的不適。

趙詢淡淡的說道︰「不僅僅是鐵了心要拿下藍都城,本王也是他們重要目標之一。可惜,薛捏還是沒有前來。」

張元靜笑道︰「雖然沒有前來,但是,其部已經向南前進了百里。這不就意味著,這個突厥軍可汗也是動了心的。」

時間在流逝,戰斗愈發激烈。一個時辰之後,藍都城北面的護城河便被突厥軍填出三段三十丈寬的攻城通道。

隨著突厥軍大軍之中號角聲的變化,第一波一萬余突厥軍就舉著刀盾向城牆撲去,他們身後是一架架建議雲梯。每架雲梯都有十數人抬著,向著城牆而來。

因為地價考的越來越近,直達城牆腳下,故而,箭雨愈發的多了起來。雖然突厥軍有盾牌防衛,如何能抵擋的住全部的箭矢?

霎時間,箭矢更是不要錢般往下射,弓弦聲震得人心頭發痛。

望著城下如同螻蟻般的突厥軍,城牆上的諸將都神色凝重。畢竟,藍都城的守軍並不多。不過,將士們並不擔心藍都城會失守。就目前而言,死傷的基本上都是突厥軍,而且,傷亡不小。對于守城軍士來說,付出的不過是數量龐大的箭矢罷了。而藍都城,根本不會缺少這個玩意。

突厥軍士卒見靠近城牆,霎時間爆發的呼喊聲,猶如海浪,一浪浪地拍擊在城牆上,仿佛隨時能把城牆摧毀。

「當當當……」

伴隨著一聲聲的響聲,幾十余雲梯開始搭在城牆之上。突厥軍在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之後,終于將攻城器械豎了起來。

在城外中軍之地的吉利見雲梯豎起,頓時興奮的下令道︰「讓布辛部出動,必要加快行動,一定要拿下藍都城。」

突厥軍又派出了一個完整的萬人隊,加入了攻城序列之中,為攻城隊伍再添新的戰力。無數的突厥軍士卒頂著盾牌,向著雲梯治下靠攏,準備攀爬而上。

「好了,準備反擊吧,我要在這里,慢慢的消耗突厥軍的有生力量。本王倒要看看,這個薛捏可汗是不是真的一點都不在乎他這十三萬將士全部陣亡在這里。」趙詢看著城外蜂擁而至的突厥軍,冷冽的說道。

「張舉,不要給他們打擊的太狠,到了後面,要讓他們有一種快要破城但還差那麼一點的感覺。」

張舉點頭應是,他自然明白這是什麼意思。要知道,城中可是有著震天雷的,而且數目不小。真要是為了擊敗眼前的敵人,讓他們不敢再犯,只需要一連串的震天雷丟出去,足以讓這些突厥軍不敢再動。但是,這並不符合趙軍的利益。趙軍的目的則是在此最大數目的消耗掉突厥軍的實力,讓其無力南下,數年、數十年都無力南下。

「礌石滾木準備,給老子使勁的往下砸!」張舉大聲下令道。

其實,在城牆之上守衛的只有小部分是趙軍士卒,大部分都是三部士卒和藍都部落族人。三部之主,其中藍都部落實權是在趙軍掌握之中。也就是說,在藍都城之中,趙軍除了五千鎮軍和五千親衛軍士卒之外,還有數萬的藍都部落族人支持。至于剩余的兩部士卒,他們被拆成四部,分守四城。衛城和藍都城一般,同樣駐扎有不少的藍都部落青壯作為預備兵。

和漢人不同,突厥部落男女老少可都是可為兵可為民的。藍都部落的老弱婦孺大都被南遷安頓,留下的,則是數萬青壯。故而,雖然在這四城之中,趙軍明面之上的軍隊是五萬,但實際上,隨時可以拉上近十萬軍隊。

藍都城北城,數丈高的城牆上已經架了幾十架雲梯。像螞蟻般密集的突厥軍士卒正擁擠在城樓下,不斷有將士企圖順著雲梯往上攀爬,但是很快就被城頭上地滾木檑石給砸了下來。

「火油!倒火油!」

隨著石滾木從城樓上傾泄而下,不僅是雲梯之上的士卒死傷一片,就是擁擠在城下的突厥軍士卒同樣一片片地倒下,慘叫不斷。緊接著,大缸大缸滾燙的火油從城頭傾下,數十上百的士兵在滾油中哀嚎,倏忽之間,一支支燃燒的火箭從城樓上射下,城樓下便騰地燃起滔天大火,吞吐肆虐地烈火中,無數的突厥軍士卒的身影正在奔走哀嚎、掙扎翻滾……

「金汁,快倒金汁,讓這些突厥軍好好嘗一嘗,哈哈……」城牆之上,軍官高昂的聲音四下傳開。緊接著,一鍋鍋的被燒得滾燙的金汁貼著牆面潑下,和火油一樣,這金汁同樣不是盾牌能擋住的。一個個被嚴重燙傷的士卒慘叫的跌落城下,身上的肉皮隨之月兌落。要知道,金汁可是有毒的……

「該死!」突厥軍中軍,看著己方不斷倒下的攻城士卒,吉利恨得牙癢癢,「來人,換第二個萬人隊!」

第一波殘存的數千人一撒下來,第二個萬人隊又接著上,對于吉利而言,現在每一分每一妙都不能浪費,他要以最快的速度拿下這里,擒拿趙王。

第二個萬人隊與先前的沒有任何區別,一開始依舊是箭雨覆蓋,等到近處,戰至最激烈時,城樓上的礌石滾木就會砸下,已經燒開的一缸缸金汁就會傾泄下來,直燙得城樓下擁擠的突厥軍士卒哭爹喊娘、狼奔豕突。

下一刻,火油也緊隨其後,灑向城牆外面的突厥軍士卒頭頂。緊接著,連綿不絕的火箭從城樓上射落下來,烈火便從城牆腳下騰地燃燒起來,洶涌地火海頃刻間便將無數的突厥軍將士吞噬……

城外的吉利看著有一個萬人隊失敗,損失慘重,鐵青的臉上猛地抽搐了一下,眼神變得無比猙獰。那些正在火海中哀嚎掙扎的將士可是突厥諸部的勇士啊,要是在城外野戰,如何會這般?可恨的趙詢,可恨的趙軍,還有那可恨的藍都部落,但等攻破藍都城,定要血洗此城,替戰死地將士復仇。

藍都城之上,趙詢等人已經離去,留下的則是親衛軍將軍韓猛、北城主將張舉和三部之主除開藍都部落的另外兩部的數個千夫長。

看著慘叫不斷的突厥軍,張舉冷笑道︰「想憑借人數優勢破城?以為有了盾牌、雲梯就能戰勝我大趙軍隊?簡直就是妄想,我大趙軍隊擁有的武器,已經不是你們這些蠻夷可以理解。自尋死路!一群烏合之眾耳,不足為懼。」

肅立于張舉身邊的諸將皆是沉默不語,尤其是那些依附趙軍的三部諸將,更是臉色凝重,凝眉不語。這些人的目光同時越過城下燃燒地火海,望向了城牆之上冷峻的趙軍將士,心中忐忑不安,同時也恐懼不已。

戰斗持續不斷,一日,兩日……

五日之後,藍都城外的護城河已經不復存在,被突厥軍已經給填平了。五日之中,除了第一日突厥軍攻勢最猛之外,其余四天都是以填河為主,並等待後方更多的盾牌和雲梯抵達。

不得不說,突厥軍後方的行動還是很迅速的。五日之後,藍都城外的突厥軍前鋒軍大營之中,已經有了百余架雲梯。而盾牌,更是普及道人手一個,當然,還有多余。

饒是在這五日之中,在後四日並未權利攻城。但是,突厥軍前鋒軍依舊為此折損了三萬余人。也就是說,昔日十三萬的突厥前鋒軍現在只有近七萬左右了。死在藍都城以及藍都城將士手中,除了在攻城之戰的六萬人之外,再加上最開始的一萬五千人,合計就是七萬五千余人了。

如此大的傷亡,不僅沒有讓吉利退軍,反而激怒了他。此刻猶如發了瘋的豹子一般,恨不得飛入藍都城,將藍都城之中的一切化為齏粉。

在這五日里,吉利並不是沒有想過辦法。藍都城並不需要從後方運輸糧食,故而,截斷糧道的計策無法實施,而這也是突厥軍在舊日攻打燕國常用的手段。畢竟,燕國騎兵並不多。

除了趙軍不需要從後方運輸糧食外,在周圍數百里的草原之上,還有著數萬趙軍騎兵。陣亡的三萬將士之中,其中就有五千就是死在向南試探,準備吸引藍都城趙軍的行動之中。為此,吉利不敢輕易派出軍隊繞過藍都城南下。派多了,害怕藍都城攻擊背後。派少了,又不頂事。

雖然說,如果後方本部大軍來攻藍都城,能分出一部分人馬南下。但是,在夏州境內,可是還有著數目不小的地方府兵,此外,隨時可以拉起更多的青壯反擊。當然,迫使突厥軍本部不敢輕動的願意,最重要的還是並州北部百里之草原的趙軍。此外,有著西北部的定州,同樣有著數目龐大的趙軍虎視眈眈,讓薛捏可汗不敢隨意將全部兵力調至藍都城之處。

自從正式開戰之後,薛捏可汗本部的四十萬大軍,其中一家派出二十萬巡視東部與定州、並州北部相接的草原地帶,預防趙軍從側後攻擊。但饒是如此,其依舊不敢輕易調動。

五日里,藍都城可是將城牆之上的礌石滾木消耗了不少,確實是不少。而突厥軍也曾經多次「差點」攻上城牆。也是如此,才讓那些損失不小的各部主將,沒有徹底失去信心,才使得各部主將決心要與趙軍死戰,為死去的弟兄報仇。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攻藍都城,獲得好處。

「左部第一千至三人隊和右部第一至三千人隊出戰!」藍都城之上,張舉那冷冽的聲音再次響起。

頓時,和藍都部落匯聚在一起,組成負責藍都城的三部之中都斤部落和土門部落士卒立刻各自殺出兩千余人。

左部都斤部落,右部則為土門部落,而中部則是成為趙軍嫡系的藍都部落。三個千人隊,現在和在一起也不過兩千出頭。守城之戰中,左部和右部皆是主力。除了他們善射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們只是依附趙軍,而非趙軍嫡系。

按照趙軍劃定,九大部落每一部都有兩萬五千至三萬的常備軍,也就是說趙軍交易兩萬五千套至三萬套被趙軍淘汰的,除開弩箭、重甲之外制式裝備。其中藍都部落成為趙軍的一份子,而步迦部落也被趙軍吞並。但剩余的七個部落手中依舊有著數目龐大的勇士軍隊。雖然各自不多,但和在一起,數目不小。

此次將九大部落一分為三,組成三個集體,何嘗不是在吞並和削弱這七個部落呢?既然培養了,那就要用,不用難帶還要讓其成為敵人?

趙詢在三個聚合地分別建城,以趙軍為主駐守,每一地皆是建在一個部落營地,匯聚三個部落地域敵軍。但戰爭一開始,這三個城池所處至部落,其族人就被趙軍南遷,開始融入南部百余個被趙軍拆解的部落之主。而在三個城池之中,則大批的遷入漢人,尤其是以商隊為主。另外,圈養牲畜可不只是游牧民族的特殊專長,漢人,也是會的。

都斤部落和土門部落鎮守使明知道趙軍在削弱自己,但卻不敢有一絲絲的不願意。他們的麾下,可是被拆解到各個地方。除了藍都城和三個衛城之外,還有一部分被並入趙軍騎兵之中,游蕩在周圍草原。剩余的小部分則帶著部落族人守衛部落。

可以說,不知是這兩關部落,其余的七個部落都是一樣,他們的麾下都被拆解開來,開始被趙軍諸部拉攏分化。而藍都城這里,因為是主戰場。故而,都斤部落和土門部落成為前兩個個被削弱和吞並的部落。

在見識到趙軍有了城池之後的強大,看到趙軍那強大犀利的兵甲器具,看到那隱藏在暗處的震天雷,兩部鎮守使退縮了。

權利是好東西,但也要有命去享受,不是嗎?

故而,在恐懼和擔憂之中,都斤部落和土門部落鎮守使慢慢將兵權放開,守城大事,全部交由趙軍負責。而他們二人,則整日圍繞趙王環繞,向趙詢表達他們的忠心。他們知道,趙王和其麾下將士如此輕松,那就說明,這藍都城穩如泰山。那麼,相對而言,城外的突厥軍,自然就要倒霉了。

雖然與城外的突厥軍是同一種族,但現在成為漢民,也不是那麼難以接受的。畢竟,在趙王麾下,他們能享受到的更多,更舒坦。

城外,因為沒有了護城河的阻礙,故而突厥軍可以暢通無阻的向著藍都城沖來。也因為如此,使得突厥軍的傷亡減輕了許多。畢竟,可以通行的通道有最開始的三個數十丈寬的途徑變成了一片通途。

不過,對于守軍而言,這並不是多麼不利的情況。敵軍來的更快,更多,那麼,城牆之下的敵軍就越多。而弓箭手、火油的威力就越大。當然,箭雨的效果也大了許多。也因為此,守軍開始有了傷亡。守軍的三部士卒善射,可城外那數萬敵軍同樣善射。在城牆之下,他們已經可以還擊了。

見到能壓制守軍,見到能給趙軍帶來傷亡,吉利自然下令麾下大將權利猛攻。稍微平緩了四日的攻城之戰,再次進入慘烈之期。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逐鼎最新章節 | 逐鼎全文閱讀 | 逐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