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鼎 第673章 遼州商貿

作者 ︰ 鞋子的無奈

慕容成哈哈一笑,道︰「失去信心?怎麼可能。風雲小說網本王只不過是感嘆驍果軍現在所佔據的優勢罷了,你們放心,攻破洛陽城,那是早晚的事情。驍果軍又如何,早晚臣服在本王的麾下。」

作為一方諸侯,慕容成很清楚,知道雙方實力對比是一回事,知道事情的簡易難度是一回事。但是,絕對不能失去信息。否則,那就代表著你已經敗于對方了。

「王爺說的對,雖然驍果軍現在平定了其後方,但是,這被其定位遼州的轄地,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徹底的穩定下來。再加上要想將恢復起來,只怕還需要驍果軍後方為其支出不少錢財才行。」

「再說了,驍果軍十萬大軍已經開進了草原之地,就是向直接南下,也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姑且不說他能不能立刻將大軍抽調出來,對司徒雷進行攻伐。就是其已經宣揚,要對突厥人大軍進行征討,也迫使其不能輕易的背信棄義。所以,短期里,這驍果軍並不是我們最大的敵手。」鐘炎振聲說道。

「你說的沒錯,我們不應該太在意驍果軍的局面,眼下還是拿下兩關為緊,只要破了這兩地。司徒雷就不在具有多大的威脅了,到時候,拿下洛陽,攻陷雍州,甚至直接收復司徒雷轄地的全境,也不是不可能的。」慕容成眼中透著神光,興奮的說道。

無論是慕容成還是鐘炎,都小看了遼州之地商業的興起速度。當然,他們也沒有料到在驍果軍商業規則之下,在周圍數個國家和部落剛剛熬過冬災之後,所需要的物資,是多麼的迫切。大燕漢人的物資,是多麼的被各部各國的貴族所喜愛。同樣,各部各國的特產,同樣是中原以及江南各地商人的鐘愛之物。

見到遼州和東三府發展之迅速,商貿之便捷,對此一直有關注的趙詢也不由暗暗吃了一驚。為此,趙詢特地巡視遼州之地一番,隨後還給新羅半島的三國傳下了驍果軍的意思。言大燕商人暢行新羅半島,各國不得阻攔、不得刁難。

看似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代表這非同一般的意思。對于高句麗、百濟和新羅而言,這有些屈辱。但是,他們沒得選擇,也不敢和驍果軍硬踫硬。再加上各國也都需要大燕的商人將大燕國內的物品販賣來本國疆域,所以,只能應下。

對于商人而言,這可就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在得到高句麗、新漯河百濟三國的應允之後,再加上各個鏢局的護衛,那麼,這些商人進入新羅半島境內行商,基本上就不會遭遇什麼危險的事情。因此,各地的商人蜂擁而至。

幽北之地的徹底安全和來往通行南北的通道被打開,就如同一條新的絲綢之路的打開。無數的商品打到了銷售的地方,而且也能直接以更小的代價,直接從室韋部落、黑水靺鞨部、新羅半島的三國境內獲得更多的商品。

不要小看這些外族部落和國家,他們境內的馬匹、牛羊、女人、奴隸、毛皮,這些物品都是大燕境內所需要的。

當然,一些特殊的物品還是被禁止或者限量買賣的。比如向兵甲器具、糧食、水泥以及一些講述有關生產科技之類的書籍,這都是被驍果軍嚴格控制出界的。

五月天氣,在南部地區,以及是春末夏初時節。按理說,氣溫就應該不在很低,開始逐漸上升。但是,在遼州和東三府境內,依舊比較寒冷。當然,比之寒冬和初春,自然是要好上許多。

雖然定下遼州之地,解放遼州之地被原靺鞨部路抓捕的漢人奴隸已經過去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但是遼州各處,仍然可見歡慶之後的氣象。這不僅會使因為這些漢人奴隸翻身做主,還有一些則是南部遷移來的漢人百姓。在以前,他們可能是流民,但到了這里,雖然氣候不太適應。但是,他們有田地有房屋,還免稅。這些事情,不能不讓他們對驍果軍顫聲心底的感謝。

龍州城,昔日遼東國國都,現在經過靺鞨人俘虜的擴建,成為遼州治所,龍州府治地。大街之上,趙詢騎著自己多日的戰馬玉麒麟,帶著一隊人馬正在城中游走,不時的伸出馬鞭指一指城中的各處。身著麒麟獅蠻鎧甲,腰懸凌虛劍,背負火焰麒麟披風,在群親衛的護衛下,顯得格外的矚目。

趙詢入城城中巡視,早有守軍的官兵通知,一隊隊鎮兵負責在前面開路,親衛營士卒護衛在身側。不過,雖然城中通道之上不得停留普通百姓,但也沒有說就不讓眾人在一旁觀看。大街兩旁,店中鋪內,到處都是城中的百姓商人,不僅有漢人,也有靺鞨人。不管如何,這些靺鞨人也從驍果軍手中得到了安穩和生存。普通的靺鞨人自然對驍果軍並無惡感,至于那些貴族,早就被遷移走了或者清除干淨了。

無數的百姓、商人一個個惦著腳尖,爭相瞻仰趙王的虎威。這些百姓之中,不知道有多少是通過驍果軍解救出來的漢人奴隸,不知道有多少是驍果軍救濟而存活的靺鞨人百姓。此刻,他們對趙詢,對于驍果軍,都充滿了感恩之心。

驍果軍在幽北之地屢戰屢勝,先破契丹人,隨後滅其部落,在滅北海部,殺北海王。現如今,有逼降遼東國和粟末靺鞨部,使其成為漢人之疆域。就是滅了部落的靺鞨人百姓,對驍果軍也是充滿敬畏。在這其中,震天雷就是一個格外重要的作用。還真別說,這種特殊的,驚天動地的武器出現在這個時期,不能不讓這些生活水平落後的部落種族趕到驚異和拜服。

在幽北的的那些淪為異族奴隸而被驍果軍解救的漢人和異族百姓之間,早就將趙詢說成是天神下凡,代上天執掌神雷,他和敵人交戰,只要往敵人中一指,敵人中就會落下天雷,人仰馬翻大敗。當然,驍果軍的暗影司和鷹眼司以及商人也在其中出了不少的力氣,他們需要神話趙詢,以便更好的讓這些異族接受被驍果軍統治的結果。

邁著整齊的步伐,殺氣昂然的軍隊和各種閃爍著寒光的武器,各種各樣的傳說,甚至將眼前的這位生哈,這讓那些各地而來的商人,尤其是異族而來的商人和靺鞨人對趙詢更加敬服。就連那些從大燕境內而來的漢人商人,也被那站在道路兩旁紋絲不動的鎮兵和護衛在趙詢身邊及其身後的大軍的威武之資所震懾。

趙詢今日入城,之所以要擺出這麼大聲勢,就是為了告訴所有人,這遼州之地,是我驍果軍的。誰敢打這里的主意,驍果軍誓不罷休。而且,遼東國和粟末靺鞨部就是你的榜樣,滅國。

在百姓眼中轉了一圈之後,趙詢進駐龍州城。隨後則詳細的詢問了一番遼州的情況,對于遼州現在的局面,趙詢還是比較滿意的。負責遼州政務的則是政務使楊望清,原本他是負責驍果軍與遼東國和粟末靺鞨部之間的關系,其熟悉遼州情況,所以,現在直接負責遼州政務,也算是遼州的第一任巡撫,統帥地方政務。可謂好事開疆拓土之責,不可謂不重要。

經過楊望清的一番敘說,趙詢也對這遼州有了大體的了解。總體而言,遼州之地的百姓,包括靺鞨人百姓在內,大部分都認可了趙詢對此地的統治。當然,要讓他們一下子放棄靺鞨人的這個身份,顯然有些不太現實。但是,只要他們接受驍果軍的統轄,遲早會被漢人同化,不是嗎?

「我們暫且可以不實行強硬措施遷移靺鞨人百姓,但對于那些大族豪紳和所有的貴族,一律遷移,沒有任何回旋的余地。此外,以漢話為官方語言,為標準語言。此外,各個商行、作坊,招收人手之時,以有漢人戶籍者為先。當然,如果靺鞨人有技巧,那另當別論。」

「我們要加大對書院的建設,此外,要將大燕的古典書籍,大肆的在此販賣。讓所有的靺鞨人知道,他們的後代想要為官,想要發達,那就要學漢文,入漢籍,識漢字。」

「各地的酒肆、茶樓、青樓,所傳唱之歌詞文化,都要以宣揚我驍果軍為主,不管真也好,假也好,必須如此。」

「嚴格監控過往商人販賣之物資,嚴禁販賣或者限制販賣的物資,只有驍果軍批示方可通行,就算如此,也要一一清查。膽敢有肆意妄為者,格殺勿論。普通書籍,教導百姓向上,向善以及文學著作書籍,可以向外出售。醫學、農學、工學以及各個方面的配方等,此類有我驍果軍境內書院教授,有我驍果軍整理的有利于百姓生活,有利于地方發展的書籍,一律不得販賣,違令者,以奸細論處。」

趙詢隨後就一一將一些需要注意和嚴查的事情頒布了下去,雖然與各國展開商貿可以,但是,一些東西自然是需要禁止的。尤其是一些先進之術,自然是不得外傳的。要知道,在驍果軍境內,醫、工、商、農、匠等各種創新技術層出不窮,為此,趙詢除了下令編造成書之外,還大肆獎賞這些創新人士,並許以官位和爵位。使得驍果軍境內,做官的不僅僅是士子,有各行各業人士。

這些士子多余各行各業的人士為官,一開始自然是不滿的。但是,讓這些士子在一些方面和這些人一比之後,士子們也發覺,自己在很多方面確實是遠遠不如。而且,遠遠不如的地方,恰恰還是關乎民生,關乎戰事的重要點。所以,在趙詢的批示之下,這些士子終于接受了這些各行各業的人士為官。

當然,最為重要的還是這些各種著作,也成了一些書院需要學習的東西。此外,趙詢還下令,對于一些官衙,只有相應的人才才能做官。各級官員這才明白,按照趙詢的意思,比如大燕國的工部,就需要匠戶出身的官員擔任,最起碼,一部官員之中,要有八成以上的官員是匠戶出身,亦或者主官也需要有三分之二是匠戶考核出身方可。

當然,這里的匠戶可不是指揮制作工具之人。他們也是需要學習知識,通過考核,再逐步從底層升上來才行。稅務司、財務司等官員,必須精通術算方可,可不是昔日那般,任何官員隨意在任意衙門就職。

隨後,趙詢在遼州各地轉了轉,尤其是遼州之地的木材,那簡直都是參天巨木,棵棵都是制造大海船龍骨的好材料。對此,趙詢自然不會放過,支會之後,自然有相應的人負責將其砍伐,隨後運往南面的造船廠,等待一艘艘船只出廠。要知道,現在海貿可是異常興旺的。尤其是在驍果軍印刷了白羽商號商隊關于海貿主意事項和指導的小冊子之後,驍果軍境內的商人紛紛下海,通往南方,乃至更遠。

「韓猛,走,今日我們去城中集市看看!」趙詢忽然想起,到這里的集市看看商貿究竟興盛與否。在兗州之地的時候,韓猛這個親衛營都尉,自然是不能隨其一起。本來,趙詢打算讓其隨軍參戰。但是,韓猛在遼州之地和靺鞨部路打了幾仗後,得知趙詢要在此停留一段時間之後,就決心護衛在趙詢身側。對此,趙詢也只好听之任之了。不過,有韓猛護衛在側,趙詢到時感覺輕松了許多。

和長安、洛陽一樣,城中東市、西市是一個熱鬧的所在,行人如織,摩肩接錚。因為,東、西市就是官府特意讓商人集結的地方,畢竟,存于一地,也便于管理。今日,趙詢就在幾十個護衛或明或暗的護衛下,來到了城中的西市。

龍州城畢竟是龍州城,能作為遼東國國都,自然不是吹出來的。經過驍果軍的擴建,這龍州城更大了。因為沒有經歷戰爭,直接是遼東國國君歸降,所以,這里並沒有被大肆破壞的跡象。

現在,龍州城沒有了一國之都的森嚴之像,反而有著遼州第一貿易之城的情景。再加上這里本來就是遼東國國都,所以,這里也早有了一整套的完整的城市規劃了一些商業規則。在經過驍果軍的一番收拾整頓和擴建之後,這里的商業規劃更加緊密,更加有序了。有著專門的官吏負責,監管交易事務。當然,他們是負責交易之中的糾紛,而非刻意插手其中。

龍州城市場分為東西二市,東市是靠近內城,向來是四方珍奇,皆所積集,市場經營的商品,多上等奢侈品,以滿足內城居住的貴族領主們的需要,漸漸的東市最後就形成了一個專門的奢侈品市場。現在,雖然沒有什麼貴重,但是,那些大商人們一個個可都是有錢的主,他們的購買力,可不亞于昔日靺鞨人貴族。再說了,他們購買也不是自己用,而是販賣至其他地方。

而西市恰恰相反,這里正對著的就是西城門,向西,就是新修建的官道,西通海洋,南接遼州南部之地。往來的各地商人,基本上都是居住在這附近。這里有突厥人、奚人、漢人、靺鞨人、室韋人、新羅人、百濟人、還有通過海船而刻意來貿易的夷州人,遙遠海外而來的波斯人、大食人的胡商,他們也都有在此開設店鋪。

這里可以說是整個遼州之地最大最繁盛的商品交易地,不為別的,只是因為此地勾連南北東西和各部各國。趙詢也擦發覺,自己不經意間,又將此地造成了一個商貿集結地。當然,這也與定下的低商稅政策,歡迎各族各國商人前來的政策有關。雖然這里面有一些商人所處的國家、部落和勢力和驍果軍敵對,亦或者曾經敵對,現在尚未恢復正常交往。但是,這里卻並不禁止商人來往。所以,這里也就成了及其興旺的商貿之地。

西市周圍多平民姓住宅,市場經營的商品,多是衣、燭、餅、藥等日常生活品。西市商業較東市繁榮,畢竟,能購買貴重之物的人還是少數。

「不錯,果然是龍州城的商業區和經濟活動中心。」看著人來人往的街市,趙詢不由的感嘆道。雖然沒有長安、洛陽,也沒有幽州城那般廣大。但是,這里的西市內也有南北向和東西向均寬十步的平等街道各兩條,四街縱橫交叉成「井「字形,將整個市內劃分成口個長方形區域。

就連趙詢走在商道之上,看著兩旁店鋪販賣的東西,也不由暗暗吃驚。別說,很多稀奇古怪的東西,趙詢還這認不出來是什麼。那些各種各樣的店面、五顏六色的商品,看的讓人眼花繚亂。

一排排整齊的店面,早已經按不同的種類,全都集中在一起,形成某種物品一條街的形式,以便于購買者挑選。那寬闊的街道兩旁,一個個店面前都堆積著如山的貨物。雜貨行、新貨行、金銀行、果子行、鞋帽行、藥行,一眼看去,到處都是在那里逛街的婦女小孩。這些人,多數都是東三府的鎮兵退伍士卒和傷卒的家眷,此外,從鎮兵退下來,成為地方縣兵的士卒的家眷,也被安置在這里。他們一到這里就有現成的房子都有分配,這些都是靺鞨人俘虜修築。

許多從中原戰亂之地逃之驍果軍境內而被遷至此地的百姓,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里。當然,他們喜歡的不是這個地方,而是這里的平靜、安穩和祥和的生活,沒有人喜歡戰爭,無論他是什麼身份。

相比于在在大燕中原各個州府的亂戰紛紛,每個處于這里的百姓都能感覺到,這里特有的一種氣質。一種嶄新的氣質,一種生機勃、欣欣向上,充滿著自信的氣質。來到遼東,不是落難,而是一個嶄新生活的開始。沒有戰亂、沒有盜匪,甚至沒有官府那些多如牛毛的各種名頭的苛捐雜稅。

雖然這里氣候和家鄉不同,雖然這里不再是自己熟悉的家鄉。但是,有什麼比安穩、平靜的或者,有什麼比能伴隨家人一起生活更重要呢?

雖然所有人都不想離家而遠離,但是,要不是原先快活不下去了,這些百姓也不會願意遠離故土,來到傳說中苦寒的遼州之地呢?到了新進被驍果軍收服置下州府的遼州之地才發現,雖然這遼州如傳說之中的寒點,雖然分到的田地也貧瘠了一些,但是相比起來,這里比之南方,能讓人安心的生活。

「書店?這里還有這玩意?」趙詢忽然間看到一家裝飾古樸的店面時,看到其上稜形的標牌書字之時,也不由暗暗一驚。

「走,進去看看,看看他們究竟都賣些什麼書籍?」趙詢笑著說道。他知道,這些書店,一般都有官府的影子。畢竟,什麼可以出售,什麼書籍限制出售,都是有規定的,可不能隨意出貨。

趙詢帶著數人緩緩進入書店,書店之內,還有數個人正在挑選書籍。不得不說,在這里,任何人都會因為眼前的書籍,而收斂腳步,調整氣息,讓自己顯得更文雅一些。

店鋪裝飾的古香古色,里面一個個書架上擺滿了一架架充滿著墨香的書籍。書籍,對于這個時代的人來說,是神聖的。書籍就代表著文化禮儀傳承,代表著一個民族的過去,也代表著未來。漢人之所以能在王朝更替之中保存下來,而非北方異族一樣,不知不覺中消泯與歷史之中,原因之一就是有著能一代代流傳的書籍,他將先賢的知識,名族的歷史,代代相傳,代代不忘……

沒有店小二來打擾,店內靜悄悄的,整個屋子之內,都能聞到一股淡淡的書墨清香。趙詢稍稍走了幾步,只一眼看去,便現了許多的諸子典籍,《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等各種典籍都有。趙詢側目看去,只見買書之人,除了一些來遼州為官吏的士子之外,還有一些外族之人。微微的看了看,趙詢絕覺得他們更想新羅半島之上的三國之人。

中原文化在周圍諸族諸國之間的影響很深,向來都被各國所仰慕和研究,對此,趙詢倒也不怎麼驚訝。說起來,趙詢還希望這些書籍能多賣一些,將漢人文化給傳播出去。h!~!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逐鼎最新章節 | 逐鼎全文閱讀 | 逐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