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民國 一百四十節 最後的布局

作者 ︰ 狂人阿Q

日本人對大慶油田的野心已經到了無可遏制的地步了。

不僅僅是日本軍方內部把戰略資源石油的產地大慶油田視作禁臠,甚至日本的報紙都這麼認為,雖然他們沒有佔有一分股份,但是石油產量的大多數是日本人購買的,而且里面有很多日本的技術人員,這是日本人以技術交流軟磨硬泡強塞進去的。現在大慶油田的年產量在日本人不惜巨資低息貸款下,已經達到了千萬噸。就在日本人于新**立經營的克拉瑪依油田據推測儲量超過千萬噸時,日本報紙就開始大肆宣揚日本其實是世界第二大產油國,並有望超過第一名的美國。

在大力氣開發新疆石油的同時,日本人幾次想要從趙書禮手里收購大慶油田的股份,但是趙書禮都沒有同意,而張學良手里的那一半股份更是不可能給他了,因為日本人殺了他老爸。

日本人後來又試圖在油田區駐軍,但被張學良以油田作為私人產業,不允許軍隊駐扎為由拒絕了,但是日本人想方設法,最終以變相的方式在這里實現了駐軍。大慶這個地方,由于石油的開采油田區慢慢的形成了一熱鬧的小鎮,而這個小鎮剛好就位于中東鐵路附近,後來這段鐵路被日本人從蘇聯手里買了過來,並入了南滿鐵路成立了新的滿洲鐵路。石油開采後,他們借故在這里設立了一個車站,並在車站旁修建了軍營,名曰保護鐵路線,實則是圖謀油田和防止別人破壞油田,雖然油田不是日本人的,但他們早都把這里看成了自己的產業。對此張學良是有苦難言,在鐵路附近駐軍,是清政府給列強的權力,他沒有勇氣撕毀這些。

不過日本人在大慶車站雖然有駐軍,但是數量不是很多,這里位于東北的月復地的黑龍江省,張學良父子歷來都很反對日本人在這里駐扎重兵。只是奈何清王朝時期的條約限制,他們也不能反對,但是卻采取各種抵制,在張作霖死前,日本人和東北軍雙方也沒有撕破臉皮,因此這里的駐軍一直就不是很多。

但是九一八降至,誰也不能肯定能不能避免,因此趙書禮需要提前防範,日本人到時候武力佔據了油田。日本人在這里有駐軍雖然不多,但是也是個威脅,針對此趙書禮跟張學良聯系,商量讓塞北軍在油田駐扎一些軍隊。

張學良拒絕了,他不希望日本人在黑龍江駐扎,但是也不希望別的勢力在這里存在。這些趙書禮能想到,這不過是個引子,接著他表示希望組建油田區的保安隊,人數千人,跟日本人在大慶車站的駐軍數量相當。他希望他的結拜大哥能給這個面子,但張學良最後給的回復雖然答應了,但是保安團由東北整府來組建。趙書禮又表示給保安團支援一批軍官還有一些軍火,用來增強他們的實力,張學良沒有拒絕。

派遣軍官到油田後,趙書禮指示油田經理權公望,讓他配合以勘探地形的理由,給這些軍官提供方便,繪制詳細的地形圖,方便以後作戰需要。

做完這些年關已經將近了,德國人終于要走了。

對于德國撤離軍事顧問一事,趙書禮曾經爭取過,他對興登堡表示,只要德國願意頂住英法的壓力,塞北這邊沒有問題。哪怕直接在軍隊中的軍官必須走,那麼最少也要留下工廠中的技術人員,可惜這時候的興登堡已經老弱不堪了,在沒有了當初的強硬性情,他妥協了。

德國人終于還是走了,趙書禮帶領塞北軍政大員,親自到火車站送行,合作一場不管將來如何,也不能否認他們對塞北做的貢獻。

回到官邸,趙書禮心情惆悵啊。

「司令,這是德國人臨走時候給您的!」

厚厚的一份文件,趙書禮打開一看,原來是那些德國顧問們,集體做的一個計劃書。

他們在里面列舉出了塞北軍要繼續推進的一些變革,軍事方面還好,無非就是兵役制,預備役建設的問題,和詳細的實施步驟,這些即使德國人走了,還能繼續獨立完善,畢竟這麼些年塞北也培養出了不少相關的人才。技術方面就有點料了,那些技術人員,給趙書禮建議,將三十多種火炮進行量產,這些都是經過他們嚴格測試,認為是非常優良的火炮。

德國人在塞北建立了完善的武器測試場所,對火炮、機步槍、迫擊炮以及其他一些先進武器進行測試。先後測試了上百款火炮,全世界十幾款步槍,還有機槍沖鋒槍,手榴彈地雷等武器。按說德國人派到塞北兵工廠的技術人員最多時候也不到三百人,他們是沒有力量在幾年時間里設計制造出這麼多武器的,可是誰讓趙書禮對軍事合作非常大方呢。跟德國的協議中,德國人提供的五億馬克貸款,趙書禮沒有挪用,全都讓這些技術人員任意揮霍。所以造成了一個結果,不僅塞北這些技術人員設計的武器在這里測試,就連德國人在蘇聯,在瑞士瑞典西班牙等地的秘密工廠設計制造的武器,也把數據傳過來,讓塞北來測試。第一是不要錢,第二是在歐洲這些秘密工廠設計的武器實在是不方便測試,而拉到蘇聯測試跟拉到塞北沒多大區別,而蘇聯那里的合作,德國人也是要出錢的,不像塞北完全由塞北整府獨立承擔。

五億帝國馬克,足夠裝備十個師的資金,在這麼巨量資金的支持下,塞北這些德國顧問確實做出了相當大的成就。而塞北也收獲頗豐,因為這些武器測試的數據,根據合作協議,塞北是有權利保留一份的,至于德國人會不會藏私這個不得而知,但是即便有他們也不方便藏太多。

此時趙書禮這份計劃書中,德國顧問就給出了建議,把他們測試過程中認為優良的幾十款大炮,迫擊炮等建議塞北生產列裝。同時把上百款的大炮資料留在了塞北的實驗室,那些是他們認為優良,但是沒有經過測試的,有些是德國人自己設計的,有些是德國克虜伯等公司從其他國家獲得的資料,其中相當一部分是法**隊現在列裝的火炮數據。

這些都是寶貴的資料,看著德國人的建議,趙書禮感慨道,誰說德國人是死板的民族,顯然他們對塞北也是有感情的,甚至寫這嚴謹的計劃書,他們的許多用詞也是非常人性的,甚至對中國局勢進行了分析,認為中國最大的敵人始終是日本人,一定要注意日本人從華北和東北兩路進攻塞北地區。日本人對東北的野心,連德國人都看的出來,可謂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得到這份計劃書,趙書禮仔細看過之後,感慨之余,立即吩咐了下去,讓兵工廠量產那三十款火炮。那些火炮的數據都存在實驗室的數據庫中,甚至設計參數設計思想,詳細的測試參數,應用對象都包括,甚至連最重要的生產工藝都有,因為這些火炮他們都利用兵工廠的設備生產過樣品。

這些火炮門類是比較齊全的,有強擊戰防炮,榴彈炮,高射炮,平射炮,野炮等等,口徑從30到50毫米的小型火炮、機關炮,到200毫米的榴彈炮都有,僅僅88毫米口徑的大炮就有四五種,野戰型,防空型等。

由于有詳細的資料,甚至工廠的工人都曾經幫忙生產過樣炮,因此在生產上沒什麼難度。而由于建設大綱的關系,幾十座大型兵工廠都在建設中,雖然不可能一下子全都建成,但是年底前會有十座完成主體施工的,明年中旬大概就可以安裝設備生產了。趙書禮下達要求,讓這些工廠最快的速度量產這批武器,在主體完成前,就要完成模具等設備的設計生產,並在明年下半年生產線可以開工。

除了步兵火炮的生產外,趙書禮還要求飛機制造廠盡快擴大產量,在新工廠投產前,盡最大努力提升現有工廠的生產能力,把飛機制造能力提高到年產三百架。約翰迪爾公司的坦克樣車訂單已經下了,明年初大概就能生產出來進行試驗了,趙書禮在試驗還沒有開始前,就要求他們建設生產線了。同時約翰迪爾答應提供技術援助的國營拖拉機廠,也要進行坦克生產線的建設,甚至要在拖拉機生產線之前建設。

坦克大炮飛機這些先進武器的生產被趙書禮關注,下達了各種任務外,對于使用武器的人趙書禮自然更加重視。

現在塞北軍軍力達到了六十萬,其中一半是收編的晉軍人馬,這些軍隊很多是當年閻錫山急速擴軍的產物。因此有必要精簡,在讓這些軍隊在原來的軍官指揮下適應了塞北軍領導幾個月後,趙書禮開始動手了。

首先是畫了十八歲以下,四十歲以上兩條紅線,這兩條線以外,士兵通通裁撤,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僅此一項,就裁掉了十萬人。然後開始分步讓這些軍隊進入塞北輪訓,士兵進入新兵營進行至少三個月的訓練,大綱是德式的,比較科學,對于實在無法滿足合格要求的,仍然要再次裁撤。而軍官則進入軍校進行速成學習,時間定為一年,一年後有真心在軍隊中做事,希望進修更高級的指揮學的,軍校歡迎。這種輪訓要求在1931年六月前完成,至于到時候能剩下多少士兵,就看晉軍的素質了,不合格的是一個也不能要,這是趙書禮的原則。

另外就是對晉軍進行換裝,老實說他們的武器裝備是不錯的,太原兵工廠作為中國四大兵工廠之一,晉軍的武器同意,彈藥統一方面是比其他軍隊,甚至中央軍都強的。但是現在他們是塞北軍的一員了,就要換裝塞北的制式武器,軍裝等。塞北的軍工生產能力比之山西之高不低,因此裝備他們統一的武器也不是什麼困難。

對他們還進行了另一項處理,那就是塞北軍士兵都享有的一項權利,軍屬家庭會獲得五十到一百畝的土地。這樣的政策此時也吸引了不少晉軍士兵和軍官,最後經統計有將近十萬人表示願意接受土地,把家庭遷移到塞北各地區。這些經過移民的士兵,忠誠度自然會更高一些。趙書禮開始打算把這部分士兵抽調到塞北軍一二三軍中,相比新收編的晉軍三個軍,這三個軍隊畢竟是他的嫡系。

但李忘川勸阻了他,李忘川說,要是趙書禮想要這些整編的晉軍歸心,那麼最好不要從里面抽點士兵。那些移民的士兵雖然忠誠度可能更高些,但是抽調走他們,對于剩下的晉軍來講,恐怕會生出自己是二等軍隊的感覺,而留下他們則更有利于維持這些軍隊的穩定和忠誠。權衡之下趙書禮同意了李忘川的說法,這才沒有調離他們。

做完這一切的時候,已經要過年了,趙書禮也已經實在是太累了。

從中原大戰前,他就開始了跟蔣價石這些人的勾心斗角,一直延續到現在,他的心真累。甚至他第一次對這種生活感到了厭倦,無休無止的權力斗爭,撕破臉皮或者昧心逢迎,假話連篇臉厚心黑,這些放在以前他覺得很有意思,一直從立足綏西河套開始,到北伐佔領了四個省地盤,甚至中間出現宋遠疑似的背叛行為他都沒有心煩,反而覺得斗智斗力其樂無窮。

但現在他煩了,尤其是每天晚上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看著慢慢長大的兒子,心中別有一番苦澀。兒子現在已經兩歲了,小孩子在五歲前是最好玩的時候,做為父母也是最歡樂的時光,可是他卻沒辦法享受著天倫之樂。

終于在除夕那一天,一封電報還來打擾他的時候,他撐不住了,當即回了這封電報,並且給司令部下了口令,說要是沒有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都不要來煩他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民國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民國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民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