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定天下 第一百四十二章 趙國分封眾將

作者 ︰ 皖小北

說了一大堆之後,終于讀到定都晉陽。同時將晉陽改名為羯城,羯城這個名字是用以紀念羯族這個偉大的民族。

為什麼定都晉陽呢,一開始眾臣商討的是定都鄴城,因為鄴城是並州第一大城,但是鄴城往南渡過黃河就是虎牢關,虎牢關是梁國的地盤,只要渡過黃河幾日內就可以兵臨鄴城,不安全,因此不能定都在鄴城。

除了鄴城之外還有蘭溪城,但是蘭溪城被一把大火燒成了灰燼,現在雖然又在原址重建了蘭溪城,但是蘭溪的往事已過,再也繁華不起來了。

除了蘭溪,並州還有大城代郡,代郡是並州第三大城市,但是經過數次戰爭的破壞,代郡城也儼然快成了一座廢城,哪怕重建也不可能那麼繁華了,因此只好選擇經受戰爭少的地方,于是只能選擇晉陽或者平陽,平陽離黃河較近,同樣容易遭受大梁攻擊,而晉陽就不同了。

晉陽往北是大山,往西是雁門關,往南是鄴城,往東則是壺關和代郡。而且更重要的一點,哪怕大梁派大軍攻破黃河,有雁門關和鄴城平陽作為緩沖,晉陽也安全無比,而且晉陽沒有經過戰爭的破壞,城建各方面都比較好,因此石拓才同意建都晉陽城,更名為羯城。

定都晉陽後,石拓便開始準備遷都事宜,由于在晉陽建造皇宮需要一段時間,因此代郡便成了臨時的都城。

趙國建立起來之後,趙武帝開始分封諸將。

第一個有功之臣便是大將軍元臻,元臻在擔任中路元帥時,帶領羯鮮聯軍屢建奇功,而且一舉奪得樂陵、南皮等大城。在調到並州作戰時,又攻破代郡、壺關等城,接著計襲雁門,奪得了整個並州!

而且元臻有勇有謀,最後被封為趙國第一任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第二個功臣是呼延壇,呼延壇在擔任西路大軍元帥期間,奪得荊北之戰的首勝,而且一舉為趙國奪得界橋關、蘭溪、代郡、雁門、平陽、晉陽、鄴城、絳城等大城,因此特加受大將軍之職!大將軍為軍權最高官,掌管三軍,位列三公之上。

穎國掌管軍權的為太尉一職,梁武帝上位後,因自己是太尉出身,為了避嫌,因此撤銷太尉一職,改由大將軍統領三軍。

兩個元帥冊封完之後,又開始分封諸將,諸將中首功便是呼延泉。呼延泉曾領兵攻取代郡、界橋關、雁門關、平陽、鄴城。戰功卓越,特封為驃騎將軍,但是呼延泉在追擊申雄時,被申雄所殺,因此其職位由其子呼延燦頂替。

最後呼延青被封為車騎將軍,喬龍、喬飛、蘭誠、拓跋禮、拓跋超五將被封為左將軍、右將軍、前將軍、後將軍、中將軍。

眾將領封後,又被派往各城駐防。丞相元臻(zhen)留在朝中為官,大將軍呼延壇領兵十萬駐扎在鄴城防守虎牢關之敵,車騎將軍呼延青領兵十萬駐扎在絳城防守鎮北侯文嵌。同時驃騎將軍呼延燦領兵十萬鎮守界橋關防守鎮南侯陳橫。

最後左將軍喬龍領兵兩萬兵馬駐扎在荊北縣,右將軍喬飛領兵兩萬軍馬駐扎在平陽城,前將軍蘭誠領兵兩萬軍馬駐扎在蘭溪城,後將軍拓跋(tuoba)禮領兵兩萬駐扎在壺關,中將軍拓跋超領兵兩萬駐扎在代郡城。

趙國建國之後,飽經戰亂之苦的並州終于進入了穩定發展時期,但是趙武帝在趙國實行的政策卻是漢羯分制,漢人地位低微,常常被作為奴隸苦工的方式存在,這讓數十萬生活在趙國的漢人苦不堪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君定天下最新章節 | 君定天下全文閱讀 | 君定天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