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 第四卷 登基 第十章 治國之道

作者 ︰ 傳說中的饞蟲

阿斗第四卷登基第十章治國之道

斗沒想到。★泡書吧中文網更新迅速,小說齊全★自己便翻開一頁《魯公秘錄》。竟然木牛流馬。

這木牛流馬對于中原地區來說。作用可能只能算是一般。但是對于巴蜀來說。木牛流馬的效果可不是一大。

蜀道難行。所以蜀軍若想出蜀地。糧草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巴蜀資源豐富。人們經常說蜀地是龍興之地但是這些資源不出來等于白搭。在三國以前。秦國正是攻取了巴以後。才使的國力開始大大提升。而漢高祖劉備也是在巴蜀待了好幾年。積累了足夠的資本。而後出巴蜀奪天下。

不過這一切都有一個前提。就是隴地。

有句話叫的蜀望隴。這隴指的就是函谷關以西廣大的地盤。由漢中進攻地。有很多條路。包括斜谷子午谷岐山散關。但是這些道路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運輸糧草十分不方便。

所以諸葛亮根據魯的創意。發明了木牛流馬。運輸糧草。而如今阿斗手中的這個木牛流馬的圖紙。雖然比不上諸葛亮後來發明的。但是卻也比現在任何運輸方式要好多。

阿斗接著向後翻過。各種各樣的不同的工具遍布其中。有民用的。也有軍用的。那些民用的水磨水車之類。阿斗還見過。可是那些攻城器械。阿斗卻是聞所未聞。

這《魯公秘錄》當中的攻城武器。全都進行了一個很詳細地劃分而且阿斗也看出來。很的攻城武器要互相配合起才能夠使用。可以說。《魯公秘錄》里面的攻城武器如何結合起來使用。會形成一套立體化的攻勢。讓人防不勝防。

「小友。別看了。先過來坐坐。這老禿子有話要問你呢!」童淵的聲音傳來。

阿斗抬頭一看。發現童淵三人都已經坐在了亭子當中。如今亭子里面還有一個位置童沖著那個位置一。示意阿斗來坐下。

阿斗急忙收起《魯公秘錄》。過去坐在了童淵身邊。而旁邊王越開口問道︰「我看你這劍法應該是道家的劍法吧!」

阿斗點了點頭。而王越則大有深意的看了看旁邊的左慈。左慈立刻搖了搖頭。開口說道︰「你別看貧道了貧道也沒見到過這劍法。」

「左慈。這天下間道觀道士。還有你不知道地?休要瞞我!」

左慈再次搖了搖頭︰「道從不說謊。貧道雖然略曉天象。可是貧道也不是事事皆知。這樣的事情。你該問問這位小友是。」

「女圭女圭。我問你。師傅是誰。是一個道士?」王越大大咧咧的問道。

「不錯晚輩的師傅的確是一個道之人。不過性命不便透露。」阿斗開口說道。

王越還要再問。卻听旁邊童淵解圍道︰「行了。老禿子。這天下間能人異士多著呢!人家想說。你也別為難這位小友了。」

「哼!」王越冷哼一聲。不再說話。

……

穎川。

一場雨過後。天氣漸漸的要暖和起來。正午地時候。山間已經能夠看見點點的水流淌過。中還夾雜著幾粒晶瑩的碎冰在溫潤的陽光下。泛著七彩色的光芒

雖然現在植物還沒發芽。但是那些冬眠中逐漸清醒的動物。給中華大地上帶來了一絲勃的生機。

陽光照射在大地上。將地面映襯成了一片金色。就在這金色當中。有那麼一片深綠色的海洋走進一看才發現那是一大片松樹林。

一只小松鼠從樹洞中探出頭來。好奇的望著外面地一切不過很快。松鼠就听到遠處「噠噠噠」的聲傳來小松鼠一慌。急忙竄進了樹洞中。

幾匹快馬從松樹前經過。帶起了一絲塵土。直奔松林內部而去。最後來到了松林正中央一處很大的宅前面。

這宅院前面有一片大空地。全都是青石板鋪成的地面。朱紅色的大門上面。黃銅鑄造成的|釘被擦的 亮。在門前。擺著兩排兵器架。上面擺著十七般兵器。唯獨沒有劍。而兵器架旁邊。還有幾個空閑的兵器架。

司馬從馬上下來。到了門前。剛想派人上去叫門。但是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于是回頭看了看自己的幾個手下。發現這幾人全都帶著腰刀。于是司馬懿開口說道︰「你們幾個。把刀都卸下來。放在這邊兵器架上。」

幾人立刻將佩刀卸下。放到兵器架上。而其中一人來到司馬懿近前。開口問道︰「大人。您腰間這劍。要不要小的幫你卸下來?」

司馬笑了笑︰「用了。這家主人脾氣最是古。不允許人帶兵器進去。但是卻有一個例外。就是劍!凡是帶劍之人。可不用卸兵器。所以你們看。這兵器架上什麼兵器都有。就是沒有劍。」

就在此時。大門突然打開。從里面走出來一個皮膚略微有些黝黑地中年人。中年人身高接近八尺。有些偏瘦。嘴上兩撇小胡子略微有些翹翹著。腰間帶著一把長劍。

這黑皮膚的中年人看到司馬懿以後。立刻迎了上來。沖著司馬懿笑道︰「原來是仲達來了。快請進!」

司馬懿沖著這中年人一拜。很恭敬的說道︰「見過師兄。」

「好了。咱們倆還要這些繁文|節干什麼。來快進來吧!」中年人拉著司馬懿就朝里面走去。

「師兄。不知道師他老人家」司馬開口問

「前些日子師傅出去了。說是要跟幾個老朋友聚一聚。好像是去了什麼桐柏山……」中年答道。

兩人走到堂前只見從堂中又走出來三個人。最左邊一人身穿錦袍。頭發很長。就這麼著披在肩膀上。嘴角微微翹翹著。一副悶騷樣。這人沖著司馬微微一點頭。算打過招呼。

右邊兩人則是一對雙胞胎。兩人長的一模一樣個子都不高。皮膚黝黑。而且身材也很瘦。只是眼楮里閃著精光。

這三人加上先前開|地中年人。就是王越的四名義子。而這松林當中的大宅子。自然就是王越的家了。

最早先開門地叫王瓊年紀最長;而那個長發錦袍地悶騷男人叫王超。與這王瓊是同鄉;胞胎一個名王凱。一個名叫王鵬。這四人都是王越所收的義子。據說已經的到了王越地真傳。

司馬懿年輕的時候曾經慕名而來。希望拜在王越門下。不過王越見司馬資質悟性平平。而且功利心太重。本不想收司馬懿為徒。可是人家司馬懿家世顯赫看在司馬家地面子上。王越還是收了司馬懿為記名弟子。所以司馬懿叫眼前這四人師兄。也正是因為司馬對王越及其門人很熟悉。當時才向曹操舉薦王越去追捕阿斗的。

幾人到廳中落座後。大師兄王瓊率先開口問道︰「仲達。你現在可是魏王帳下的大官了。說這魏王大軍還在荊州。你怎麼跑回穎川來了?」

「師兄說笑了。其實這次在下是奉魏王殿下之命前來。有求于師傅和各位師兄的。」司馬很謙虛的說道。

「咱們師兄的還用客氣什麼。有|麼事情你就說!」

只見司馬懿從懷中掏出了一份文書連帶著阿斗地畫像遞了上去。同時開口說道︰「魏王殿下希望師傅出山。擒拿此人。若是擒不住。可殺之!既然師傅不在。此事還的煩勞各位師兄出馬。」

「劉禪!」王瓊抿了抿嘴︰「仲達。此事我們可不能答應這劉禪乃是劉備之子遠在成都。我等就算有通天本領也不可能在那都城中守備森嚴的漢中府取劉禪的性命。而且就算是我等成功也不可能能夠回來!」

旁邊王凱插口道︰「仲達。大師兄說的是。哪怕這漢中王府上有內應。此事也是困難萬分。萬萬不可為!」

「呵呵呵。幾位師誤會了。這劉禪並不在成都。若是我所料不錯。這劉禪應該在南陽者是汝南附近。」

「荊州?汝南?仲達。這到底是麼回事?」

「事情是這樣的……」司馬懿將事情的經過給王家四兄弟解釋了一番。四人這才明白過來。怪不的司馬懿會找到自己這些人。原來這劉禪也是個游俠兒。面對這的人。如果有心想跑。正規軍還真的不一定能夠抓到他。

三國時代不少大都是游俠兒出。像是當初關羽。在家鄉中殺了人。也是流落江湖。那時關羽的通緝令也是滿天飛。關羽不還是照樣活好好地。更何況阿斗地江湖經驗還在關羽之上。憑著官府。真的很難能夠抓住阿斗。像是陳宮抓住曹操那一。純屬曹操沒有當逃犯的經驗與覺悟。才被陳宮抓住。

王家四兄弟想了想。對視了幾眼。最後還是老大王瓊開口說道︰「既然這樣。那我四人幫你走一趟吧。」

「那多謝四位師兄!」司馬懿說著。又從懷中掏出了一份文書。遞了上去。開口說道︰「四位師兄。這是魏王殿下親筆所書。上面還有魏王殿下的大印。四位師兄可以憑著這個要求各地官府予以配合。」

茫茫人海當中。要想找到一個人談何容易。不過若是有官府的配合有不一樣了。至少有官府的配合。能夠的到阿斗的大致方位。這再找起來就方便多了。

……

都。

賈詡來到曹近前。開口說道︰「太子殿下。王昶那邊已經有消息了。經查實。那蔡陽縣令李東的確有私開鐵礦。兵器與那魏諷有所勾結。這蔡陽令李東捕。已經被就地斬殺。」

曹點了點頭。如這魏諷余黨總算唄自己清除干淨了。曹心中也少了一件心事。王這件事情做的不錯。沒有辜負自己的期望。

「太子殿下。王昶還傳回來一個重要地消息就是再蔡陽發現了劉禪的蹤影!」

「劉禪?」曹立拿出地圖。擺在桌案上。迅速找到了蔡陽的位置。皺著眉頭說道︰「里就是蔡陽。是劉禪一直向東。從時間來推算。劉禪應該快進入豫-了。若是他北走。現在應該在宛城附近。」

曹低著頭思量了一陣開口說︰「立刻命令夏侯霸帶人前往汝南待命。一旦發現劉禪下落。立刻追捕。傳令關谷關武關虎牢關和陽。凡是年紀二十歲以下者。禁止出關!」

曹這道命令。等將司隸封鎖住了。這幾道關是前三道關卡是由司隸去雍州的必經之道而兩個則是由司隸去兗州的道路。曹如此作為。即便是阿斗北去了南陽。也無法走出司隸地區。

賈詡走後。從後堂來了一個身穿短袍的人。跪在了曹面前。

曹看了看那人。開口說道︰「最近老四那邊可有異動?」

「回太

公子整日飲酒作賦。未有異動。」

曹點了點頭。只听短袍人接著說道︰「剛剛接到司馬大人的密報他已經說動王越地四名義子前去追劉禪。」

「好。立刻把這個息告訴伯仁。讓他隨時注意王越那幾個義子地行蹤!」曹開口說道。

曹口中地伯仁就夏侯尚。夏侯尚是曹潛邸地人。所以抓劉禪這樣的功勞。曹自希望自己地人拿去。

……

這些日子。阿斗一直待在桐柏山上。與童淵四人談武論道。餓了淮祠中自有食物。渴了這山上有山泉水。累了就去淮祠里躺一會。

四個人都是武學大家。幾日下來阿斗覺的自己對武學的理解又有了更新層的認識。

童淵左慈和王越三人當中。童淵地年紀最大。已經過百歲了。童淵雖然是襄陽人。但是在北方生活了好幾十年。對于北方鮮卑羌族和族都非常熟悉。所以童淵身上有一種草原人豪放的習氣。

而王越這個人外表看起來雖然是粗曠但是交往起來卻發現王是一個彬彬有禮的人論是行為還是談吐。都帶著一股文士的氣息。王越從當年是帝師這皇帝的老師。哪怕是教武的也不會一個大老粗。

三人當中。阿斗最看不透的就是左慈。

左慈給阿斗的感覺不只是高深莫測這麼簡單-次和左慈交談。阿斗腦子里面總會不由自主的閃出諸葛亮地身影。這個左慈。就好像是一個加強版的諸葛亮。

天文地理醫學術數兵馬韜略詩詞歌賦煉丹養生乃是佔卜算卦。都沒有一樣能夠的住左慈。左慈給人的感覺就是他是一個萬事通。

深夜。阿斗童淵和王越三人坐在小亭中。亭子中間生著一個小炭爐。爐子上煮著一壺酒。正冒著熱氣。濃厚的酒香聞蕩漾在四周。鑽入了幾人的鼻子中。讓人精神一振。阿斗感覺到。還沒有喝。就有些陶醉了。

遠處的一個高坡上左慈站在上面。仰首望著天空。在左慈的左手。拿著一快羊皮紙。右手則拿著一筆。左慈時不時的還會低頭。在羊皮紙上畫上兩筆。

「兩位前輩。這酒已經煮好了。我去叫左慈前輩過來吧!」阿斗開口說道。

「不用了。這牛鼻子在觀天象。這時候他最不喜歡別人打攪他。我們喝我們的。不用管它。」王越開口說道。

「是啊。這以前這牛鼻子過個三天五天就瞅瞅天。如今過了十幾天才瞅了一會。算是稀奇了!你就別理他讓他看個夠!」童淵接口說道。

阿斗點了點頭。如今雖然是冬天。天空中不如夏日晴朗。不過只要別陰天。天上的星星是看地很清楚的。

此時。遠處的左慈愣愣的望著天空。嘴中喃喃自語道︰「這是怎麼回事?天象怎麼又變了」

此時。左慈腦中陷了一陣沉思當中。思緒不由自主的飄到了靈帝光和三年。

左慈還記的。靈帝光和三年的時候。也是一個冬日。當時左慈的師傅看到遍地地張角教徒。夜觀天象算定。大漢將亡天下三分華夏將有百年大亂。建安十一年。左慈地師傅坐化前根據天象的最後一卦。就是天命真主將會在三十年以後出生。

可是就在一年後地建安十二年。天象忽然大亂。自此帝星忽明忽暗。就連左慈也看不懂。等到天象穩之後。左慈卻現。這帝星竟然已經出生了!這跟自老師所算定的三十年完全不一樣。

而如今。這帝星指地方向這左慈心中充滿了驚訝。如今這桐柏山只有寥寥幾人。難不成在這幾人當中就有那天命之人?

左慈回頭看看那幾個正在喝酒的人。王越和童淵肯定不會是那天命之人。看來這天命之。只有那個劉禪的少年了!

突然間左慈想。劉備的兒子不就是叫劉禪麼?而且今年應該也是十五六歲的年紀。雖然這天下間名同姓地人很多。不過如今天下三分已成定勢。未來能夠奪天下的。肯只有曹操劉備和孫權的後人。

看來眼前這個少年。就是那個劉備的兒子劉禪。

想到這里。左慈不由的在心中開始思量起來。曹操的兒子曹。左慈見過。算是個很優秀地人才不過看其面相。功利心太重了。並不像是忠厚之人;孫權的兒子孫登。長的倒是不錯。應該是個仁君。不過左慈也偷偷給孫登相過面。這孫登不是個長命之人。

而這個劉禪。在左慈看來。倒是長壽相。只不過身上卻沒有那種上位者的氣息反而有一股江湖豪俠的氣。這讓左慈怎麼也無法和那天子威嚴氣息聯系起來。

這皇帝講究的是文治武功。如今看來。這劉禪功夫倒是不錯。至于文治嘛。這阿斗怎麼看也不像是個會治國的材料。

難不成這就是未來的天子?

左慈皺了皺眉頭。己過一會還是教他一些帝王之道吧!

……

清晨時分這太白峰上升起了大霧整個太白峰都籠罩在這一片大霧當中。那淮祠周圍也繚繞這一絲白色的霧氣將門前地石階打濕。太陽漸漸升起。但是這大霧卻沒有任何消散的跡象。

阿斗習慣性的在太陽出來的時候就起身而後來到了淮祠前的空地上。開始練功。幾十年

斗已經養成了習。每天早上會練一趟太極劍法。`極拳。

阿斗練了一趟太極拳。舒緩了一下筋骨。剛要準備練劍。只覺的有人靠近。阿斗急忙回頭|去。只見左慈遠遠的走了過來。

左慈的臉上仍然掛著一副微笑。走到阿斗近前。開口說道︰「年輕人。這麼早就起來練功不覺的辛苦麼?」

「前輩。我已經習慣了。」

左慈點了點頭。一這空中的霧氣。開口說道︰「這太白峰雖然不是很高。但是這霧氣卻是很濃。這麼濃密的霧。恐怕要到中午才能夠散去。」

阿斗點了點頭。這左慈一大早跑過來難不成就跟自己閑聊這霧氣?

只听左慈接著說道︰「可別小看了這霧氣。當年那諸葛亮利用這大霧才能夠借到曹孟德十萬支箭!為帥者。當曉天象。通地理。明敵我。分多寡。如此也只可保不敗之道。而非克敵制勝之道!」

左慈說著。看了看阿斗。開口問道︰「你可知何為克敵制勝之道?」

阿斗搖了搖頭︰「請前輩指教!」

「兵者。國之大事!兩國交兵。兵分多寡強弱。戰場爭勝。士兵數量不足。士氣不振。備不精。體質孱弱。難勝;統帥庸碌。該進不進。該退不退。難勝;糧草供應不足。亦難勝!不過些都是勝敗之小道不足為談……左慈開口問道。

「前輩。那什麼才勝敗地大道?」阿斗開口問道。

「強國之道。才是勝負之大道!」左慈說著。指了指西方。接著道︰「我說的強國之道。是真正的強國之道!昔年始皇之大秦。橫掃六和。一統天下。然二世而亡;漢武帝遠征草原。將就匈奴趕往千里之外。兵發西域。西域諸國莫不望而生。但大漢自武帝而衰。這些都不是真正的強國之道!」

「那什麼才是真正的強國之道?」

「呵呵呵……」左笑了笑。沒有正面回答。反而轉口說的︰「昔年諸子百家。各有其治|之道。道家言應無為而治。儒家言當以仁治國。法家言治國應重法。術重勢。三者皆有可去之處。」

阿斗點了點頭。道的無為而就是要求統治者無所作為。效法自然。讓百姓自由發展;家地以仁治國就是孔孟之道。求統治者對百姓要仁慈。要求人人都要遵守忠孝節義;至于法家所提出來地「法」。自然就是法律與規章制度。「」就是政治權術。帝王之道與為官之道。「勢」指的就是君主要有威嚴。令出如山。

只听左慈接著說道︰「無為。則無過。一國之君過者。即為小治。若是太平盛世。無為而治。可保天下太平。社稷穩定。不過卻不是大治之道;以仁義治國。可惠及百姓。使民怨不生。若內無反叛之臣。外無強敵窺視。此舉可長治久安。但若是強敵環伺。仁義乃滅國之道……」

說道這里。左慈看了看阿斗。發現阿斗正在認真地听。于是接著說道︰「法家之道。如同一把雙刃劍。若是用以正途。可富國強兵。建立千秋之盛世。惠及萬代子孫。可若是用不好。則如同亡秦一般。過眼雲煙而已!所以法家之道隨可取。但須取之有道。」

「如今天下三分之勢已成。若獨行無為之道。或可立百年;若獨行仁義之道。二十年大限;若獨行法之道。三四十年或可一統天下。但卻無法長久!」

說完。左慈轉頭望了望阿斗。然後一臉鄭重的說︰「治國之道。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對錯之舉。道家之也好。儒家之論也好。法家之舉也好。只要能富國強民。外可御強敵。內可惠百姓。政通人和。百姓安樂。就是可取之道!」

阿斗若有所悟地點點頭。之前阿斗沒接觸過政事。當初《孟德新書》上面。雖然有一些于治國之道的東西。但是大多數講的都是屯田。如今左慈所說的。是阿斗之前從來沒有想過的事。對于阿斗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

看到阿斗這若有所思的樣子。左從懷中掏出一書來。遞給阿斗。開口說道︰「這是我幾十年閱讀諸子百家之典籍。總結出來的一些關于治國之道的心。在給你。以後或許有些用處。」

阿斗接過來。發現上面寫著「百家論」三個龍飛鳳舞的大字。而此時。左慈則漸漸的遠去

阿斗迫不及待的翻開。找了半天。發現都是一些關于諸子百家的理論和什麼地方可取的評論。並沒有半點跟武功相關的東西。

阿斗很無奈的嘆了氣。本來以為左慈這種高人。少說也給自己本武功秘籍之類的東西。又或者這上面寫一些左慈對于武道的心的。可是沒想到。上面對于學卻是一個字沒提。

對于如何治國。阿斗是一點也不感興趣。或者說現在的阿斗心中還沒有那個意識。

這本《百家論》。對于阿斗的吸力還不如一本武功秘籍大。不過這畢竟是左慈的心血。于是阿斗還是向這本《百家論》小心的收了起來。至于看不看。那就另說了。

不好意思。晚了半小時。這章七千字。求下月票和推薦。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阿斗最新章節 | 阿斗全文閱讀 | 阿斗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