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清廣本紀 第一百五十一章 陳宇老家2

作者 ︰ 半了散人

第一百五十一章陳宇老家2

陳宇記得很清楚,在上一世,這一年五月十一日,《光明日報》將刊登題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特約評論員文章。而就是在當天,新華社就轉發了這篇文章。十二日,《人民日報》和《解放軍報》同時進行了轉載。文章論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第一的觀點,指出任何理論都要接受實踐的考驗,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並不是一堆僵死不變的教條,它要在實踐中不斷增加新的內容。緊隨其後的大辯論將進行全國範圍的重新站隊,這一次站隊是非常關鍵的,站到了正確的一方面在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都會一帆風順,可要是站隊錯誤就將一落千丈。

這個時候,陳宇的父親還是個工人,一線工人,連以工代干的班組長都不是,如果錯失這個機會,那就只有等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吹來的時候爭取第一批下海,可做個富二代哪有當官二代有前途,官二代可以有錢,甚至比富二代還富,可富二代卻不可能有權,這是本質的不同。

春節已經過去了,剛開學陳宇就逃課了,每次都一百分的陳宇經常逃課,老師卻很少修理他,誰讓他成績夠好呢,再說了這是子弟校,本質上就是托兒所的x ng質,管理得真的不嚴。

在幾個垃圾堆翻騰了一遍,除了一腳爐灰渣子以外什麼都沒有得到,陳宇郁悶的坐在家屬區與廠區之間的山坡上,在剛發芽的草地上坐下來,看著廠門口幾個宣傳人員正在修補《你辦事我放心》的巨大宣傳畫,畫是油漆和油畫顏料魂合畫的,大概是底子沒有做好,有的地方開裂了。

還有兩個多月就是關鍵x ng的時刻了,這個時候如果再不動就晚了,可怎麼動呢?寫稿子投遞到報社?發出來得可能x ng幾乎就沒有,如果反過來追究也是好事兒,就怕寄出去就石沉大海,要是被扔在哪個編輯的廢紙簍里豈不明珠暗投了。可別的渠道又明顯不具備條件,就算黑板報都沒有陳宇他爸參與的份兒。

陳宇躺在青黃不接的草地上,感嘆著,要走進歷史事件真的不是那麼的容易啊!

想了半天,除了投稿以外還真麼有什麼好辦法,陳宇嘆了口氣,只能一稿多投了,起碼這樣保險系數要大得多。回到家陳宇就開始動筆寫稿子,指望老爸自己寫一篇這種有真知灼見的稿子是絕不可能的,而作為重生者,在大機關魂了一輩子的陳宇來說就完全是信手拈來了。大筆一揮,千言立就,一片錦繡文章寫好以後,陳宇就交給了老爸。陳宇的老爸就陳建國,是個有很多重名者的庸俗名字,廠里同名同姓的就有好幾個,同名不同姓的更是海了去了。

陳建國看了一遍,又看一遍,抓起來就要點火燒掉。被陳宇一把搶了回去,陳建國抓起j 毛撢子就要行使家庭暴力,被及時趕到的老爺子給揪住了。陳宇的爺爺叫陳雍,從小算是個小業主的出身,上過好幾年洋學堂,後來遇上通貨膨脹,小業主那點兒家底兒根本抗不過去,敗落以後就進了工廠當工人。因為上過學,學過不少現代知識,英語也不錯,能看懂機器的說明,當的是電工監管機修,收入還行。四八年初娶了親,妻子家就更窮了,岳父也是一個廠子的,算是小工頭,也親自得干活的那種。解放的時候,是四八年底,電工也是工人,所以就成了工人階級的一份子,但知識水平一點兒不比知識分子差,眼光就更是犀利,小業主那點兒精明勁兒一點兒沒丟。

陳建國是長子,在四九年出生的,所以起名建國,讀過,可是讀不好,上萬初中就進了工廠,三線建設的時候報名到了這里,二十歲結的婚,七零年生的陳宇。

本來陳雍也是有工作的,不至于隨著兒子生活,可洋學堂出來的陳雍雖然是得了個工人階級的成分,骨子里卻是相當的小資,一不注意,被抓了搞破鞋的典型,工作沒了,在老家也呆不下去了,就只能到西部來找兒子了,好在這兒遠,那邊兒的風聲對這兒沒有什麼影響,時間一長就過去了,再怎麼說這也是工人階級內部的事兒不是。

陳雍將事情了解清楚以後,反反復復的看了幾遍文章,因為陳宇對爺爺是極度信賴的,兩輩子都是自己的爺爺難道還會對自己不利不成?所以,重生的事兒也沒有再隱瞞了,要是執意不說,那很多事兒都不好解決了。陳宇知道很多事兒僅僅靠自己是絕對不行的,現在自己還幼小,獨立成不了大事兒,不做又會錯失良機,所謂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很多事情都是過了這個村兒就沒有這個店兒的。要想出人頭地一家人就得團結一致,有力都得使到一塊去才行。

爺仨兒經過討論一致決定賭一把,要是陳宇說的都是真的,那未來就大有可為,錯失了這個機會就太不值得了。陳雍老爺子更是充滿了j 情,他現在才剛滿五十,到陳宇說的美好的九十年代也才七十左右,還有精神頭享受一下童年時的夢想和青年時的憧憬。在十里洋場長大的陳雍對有錢有權的生活方式太熟悉了,從小就流著口水仰望,如果當年老老爺子有一點兒氣魄,敢于听青年陳雍的勸解,拿出全部家底搏一把,在通貨膨脹時炒美金,說不定現在全家就在太平洋彼岸曬太陽了。這個遺憾一直都壓抑這陳雍,讓他一輩子都不痛快,現在有了翻身的機會豈容錯過。

陳建國還猶猶豫豫的下不了決心,想要和老婆商量一下,陳雍老爺子一瞪眼,多年沒有爆發過的威嚴再次復蘇,指著兒子的鼻子壓著嗓子眼兒罵了一頓。

當晚,陳家祖孫三代的這三個男子一夜沒合眼,小聲的商議了一個晚上,第二天,陳建國請了假,在家里把陳宇寫的稿子抄寫了五份兒,分別寄給了不同的報社。

提心吊膽了一周後,回饋終于來了。和預計的一樣,一家報紙都沒有刊登陳建國的文章,得到的只是被調查的通知,這已經足夠了。

廠里先讓陳建國停職檢查,因為是工人,停職是沒有什麼威懾力的,緊跟著就是隔離審查。在廠子里以及上級主管部門和地方上都有了名聲,可畢竟陳建國只是一個工人,名聲也響亮不到哪里去,要是報紙給登了出來還差不多,可這樣的文章你一個工人寫的就像往外登,有那麼容易嗎?

時間飛快的過去了,五月十一日,《光明日報》如期刊登了題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文章,中央五月二十四日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委和中央軍委發出通知,指出︰「人民檢察機關是無產階級專政的重要工具之一。新憲法規定重新設置人民檢察院,與公安機關、人民法院互相配合又互相制約,同各種違法亂紀行為作斗爭,這對于保護人民,打擊敵人,保證憲法和法律、法令的實施,實現新時期的總任務是十分重要的。」陳建國的案子剛移交給公安局不就,因為三線廠是地廳級的,所在縣想接手可廠里覺得沒有面子,交給市里,市里又想讓縣里判,就一直在扯皮,給耽誤了。最後還是廠里妥協了,交給了縣里,可事情市里也清楚,本來是要判個反革命罪的,可這一耽誤風向就變了,縣里沒了主意,市里也沒有準譜,就先拖了下來。到了六月份,風頭就更不對了。

百度搜索閱讀最新最全的小說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呂清廣本紀最新章節 | 呂清廣本紀全文閱讀 | 呂清廣本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