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清廣本紀 第二百一十六章 魔族追查6

作者 ︰ 半了散人

魔族是英明而堅信事實的,並沒有因為洪秀全說他是基督的小弟弟就冤殺他,調查顯示,洪秀全和基督耶穌沒有任何血緣或者非血緣的關系,于是洪秀全才能花天酒地的享受十幾年天天盤踞在熱炕頭上不下地干活兒的幸福生活。

當然,不管是原生態位面的洪秀全還是其他分支位面眾多的洪秀全,對此都是一無所知的,也並不會因此感激魔族的明察秋毫。

洪秀全不知道魔族,也就無從得知基督教之所以發展的蓬蓬勃勃的其實並不是因為耶穌基督的原因。要是但靠基督耶穌的話,基督教早就灰飛煙滅了。基督教能興旺起來的最重要的原因那是教會,而洪秀全恰恰是在這一點上沒有搞明白。

沒有教會就無法取得魔族的關照,如果洪秀全搞起了教會,找來了魔族後裔當主教或者紅衣主教,就算他公開宣稱不認識基督都也沒關系。然而,很遺憾的是,幾乎所有的洪秀全都不明白這一點。

是的,只是幾乎所有的,因為有一個位面的洪秀全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這一步對于洪秀全來說是一小步,可對于位面歷史的進程卻是一大步。

這個位面就是百里利鑫現在待的那個。

洪秀全在這個位面里依然沒有建立自己的教會,這是他的必然性作怪,可是馮雲山已經到了倫敦,正在開青年會的籌備會。初步確定,據《聖經》新約馬可福音十章四十五節的經文,以「非以役人,乃役于人」為會訓,意思是不要受人的服事,而要為別人服務。並且,相應在拜上帝會範圍內開設青年會,其宗旨是「發揚基督精神,團結青年同志,養成完美人格,建設完美社會。」

青年會雖然不是教會,可也是一個和魔族後裔拉上關系的鎖鏈,要是有魔族後裔加入洪秀全一方,那麼,拜上帝會也不是沒有做大的可能性。如果洪秀全在魔族後裔的支持與掌控下做大做強也不是不可以的,這畢竟只是一個位面的局部,這個位面也並不是有什麼重要戰略意義的,只是眾多分支位面中普普通通的一個,本來就是魔族後裔的福利來源,誰做魔族後裔的白手套都無所謂。可是,有百里利鑫的參合事情就變得復雜了。

百里利鑫這樣一個實力強大,心思詭秘的修魔者讓本來簡單明了,可以隨意扭曲取舍的歷史變得撲朔迷離,讓片區值班主管大人都不能不插手管一管了。

如果不是呂清廣和百里利鑫出現,這個位面的洪秀全說不定真能勾搭上某位魔族後裔,在東方建立一片自己的天國出來。當然,建立天國的首要條件是得賣身到魔族麾下才行,也就是說,天國之內可是你洪秀全的,可實質上必須是人家魔族的,而魔族後裔就是天國王朝的太上皇。太上皇听上去很不錯,可是,要邀請別人來當卻不是那麼容易的,能當這個太上皇的魔族後裔在別的位面中也一樣能混得不錯,人家未必看得上你這兒。而且,關鍵是你總得聯系上人家不是。如果確信自己這里有足夠的吸引力你也可以坐等魔族後裔上門兒,這也不是不可能的,這樣的事情在位面世界幾乎每天每時都在上演,不過不是每地,要知道位面數量之多就不說了,大的位面那可是幾乎無限寬廣的,星球的數量並不比原生態位面少多少。在如許廣闊的背景下,你想想,坐著守株待兔,那得有多大的吸引力才能保證人家一定會上門啊!即使不及黑洞,想來也差得不遠了。

洪秀全沒有這樣的自信,可是也沒有走出去請進來的認識,這種見識上的缺憾和政策上的不足就注定了他的失敗。

幸虧這個位面出了一點兒偏差,洪秀全在從傳教士那里得到了一本《勸世良言》之後還有一點兒小小的奇遇。那本本是毫無革命意義和思想價值的基督教的拙劣宣傳品,但它所聯系某些中國現實所宣傳和翻譯的《聖經》教義諸如天父、耶穌、洗禮、祈禱、儀式以及反對偶像,斥責儒、道、釋等等,對當時廣大中國人來說,則確乎聞所未聞,是與中國各種傳統觀念和思想形式,從孔孟經到佛道迷信,大相徑庭的新鮮事物。當然,你要是在唐朝就接觸了基督教也不新鮮,再早一點兒也可能,最早是叫景教的。其實,洪秀全對基督教無知只是他自己的無知,幸運的是,東方的老百姓就更無知了。那麼,這樣新鮮**的洋玩意兒當然就有一定的潛在市場了。應該說,正是這一點,符合了最後一次考場失敗正無路可走的洪秀全的迫切需要,于是他就有了他的那場大夢,夢中意婬出他對現實制度的滿腔憤慨和泄憤式地要求報復與反抗的意念︰一個沒人瞧得起、屢次科舉失利的窮生,偏偏要來統治山河,主宰人世。這一點其實是很媚俗的,起點的編輯估計都是喜歡這樣夢想的。但更重要的是,這一套新鮮理論、觀念和儀式符合了當時封建統治比較薄弱、農**動此起彼伏、方興未艾的兩廣地區社會階級斗爭的需要,借來了一個無所不能無所不在比皇帝的權威還要大的上帝,來打倒、否定和掃蕩世間的一切物質的和精神的權威。其實,魔族後裔也都是這樣去做的,教會也是這樣玩兒的,恩格斯在《德國農民戰爭》中說︰「……所有的起義預言者都用他的懺悔說教來開始活動。事實上,只有猛烈的振臂一呼,只有突然一下拋棄了全部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才能把毫無聯系、散居四方、並且從小就慣于盲目服從的農民發動起來。」拜上帝會的這一套比起三合會、三點會的下層傳統秘密結社更具有上述功能,更便于與舊觀念和習以為常的舊生活方式決裂,把會眾的思想、行動和全部生活統一起來,形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月兌俗緣,莫將一切俗情牽,須將一切妄念捐」(《原道救世歌》)。從《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到《原道覺世訓》,洪秀全終于由宣講道德拯救的「懺悔說教」,發展而為政治斗爭的號召。《勸世良言》強調的是人的墮落、神的懲罰;《原道覺世訓》中卻充滿「他是何人,競硯然稱帝者乎」之類的戰斗呼聲。所以如此,根本原因乃在于它適應了當時當地農民起義的需要。並非如國外某些論著所認為,是舶來的宗教喚起了中國的革命,事情恰恰相反,是中國革命的需要使洪秀全采用和改造了這一外來的形式。

是的,這些很多應該是多年後才開始的事情在這個位面中都提前的發生了,革命的情緒比原生態位面還有高,農民也更加的盲從,都是一忽悠就上當那種。所以,這個位面的洪秀全比原生態位面的他自己要更幸運一些,更幸運的是這個位面里租界更早的鋪開了,有更多的洋人來到了東方,讓洪秀全見到了更多的老外,知道了更多的新消息,其中就有一次奇遇,讓他和馮雲山知道了正在籌建的青年會。

于是,馮雲山就去了英國的倫敦。

這個變化說大不大說小也絕對不算小,要是沒有外界干涉,說不定滿清還真的被他洪秀全給推翻了也說不定。

百度搜索閱讀最新最全的小說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呂清廣本紀最新章節 | 呂清廣本紀全文閱讀 | 呂清廣本紀全集閱讀